首頁>Club>
孩子在學校的一些行為,被老師誤解為有意挑釁(其實孩子對老師也是有些不滿,情緒擠壓已久),老師藉機報復,殺雞儆猴。孩子受到嚴重懲罰,當著全班的面被罵。回到家後,孩子很不開心。但沒有和媽媽說起這個事。但是媽媽下午已經接到老師的電話,老師要求嚴加管教。媽媽這時應該怎麼說?怎麼做?要主動提起此事?如何開場?
21
回覆列表
  • 1 # 碧海豬

    孩子很不開心,就以問孩子為什麼不開心來開場,讓孩子主動說出事情的經過還有為什麼對老師有意見,然後在對孩子的心裡進行疏導。比如可以問孩子自己能解決這樣的事情不,需不需要你出面和老師談談?但記住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老師的不是,那樣孩子會更討厭老師問題就沒解了。

  • 2 # 小白聊哺育

    孩子遇到這樣的老師,做父母的真的很痛心。

    首先,孩子沒有主動和家長提起這件事情,說明孩子真的很受傷。父母應該先撇開老師的壓力,關注孩子當時的情緒。最好是能和孩子一起共情,“媽媽看得出來你今天心情不好”。如果孩子願意和家人溝通,她會又說迴應,例如點頭什麼的。家長可以繼續問“你願意和我說說那些令你不開心的事嗎”。不要強行去揭傷疤,孩子在合適的時候會和家人傾訴的(如果家人能夠傾聽的話)。傾訴過後,孩子的情緒會平復很多,傷口也會漸漸復原。

    其次,在梳理完情緒之後。我們還是要面對問題。作為家長,我們不能站在孩子這邊,也不應幫著老師。家長的角色是一個引導者,幫助孩子專注於此次問題的解決方案,和孩子一起頭腦風暴。最後,幫助孩子制定可行的解決方案,並讓孩子嘗試一段時間。

    在錯誤中成長,是最好的結果了。

  • 3 # 虞美人傾聽風雨聲

    敢欺負我家孩子,活膩歪了,哈哈,開玩笑的,肯定第二天回去找老師弄清楚情況,既然老師犯錯誤了,絕對讓老師給孩子道歉

  • 4 # 九鬥學生心理

    述到的:被老師誤解為有意挑釁,但是實質上孩子內心可能就是故意挑釁(其實孩子對老師也是有些不滿,情緒擠壓已久),這句話從旁觀者的角度能看出一二。

    也就是說從孩子的角度,在和這位老師在溝通的過程中,孩子一直帶著有色眼鏡,老師為什麼要故意排擠一個孩子?為什麼孩子會對老師有那麼多的不滿?是老師的某些言行舉止傷害了他?還是孩子覺得自己應該被老師關注,而實質上老師並沒有關注他?

    很多孩子在內心希望獲得老師的關注和認可,但是老師在言行舉止上並沒有表現出對某個孩子的特殊照顧,這非常容易導致孩子產生負面的情緒,對老師的負面情緒會延伸到孩子的學習、生活、和老師的對立、在言行舉止上對老師的反抗或者故意挑釁。

    這是家長要弄清楚的,家長要做的是疏導自己孩子的內心世界,幫他們正確的認識:別人的賞識和自己努力之間的關聯,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賞識而努力,還是為了更好的自己而努力。家長更不應該站在孩子這一邊,妄加猜測和孩子一起放大他們受到的委屈(要知道孩子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放大自己的委屈,好像別人都在欺負他一樣),幫助孩子認識到他們言行舉止真的存在問題。

    比如:老師為什麼要誤解他的行為?難道不是因為他的行為有過失或者有不妥在先嗎?孩子很容易也很擅長為自己辯解:我不是那樣想的、我並不是老師想的那樣,老師多心了?一個孩子的演技能好到哪裡去呢?老師又為什麼要無緣無故的“殺雞儆猴”?

    1.幫孩子認識到他們自己行為的不當,找到合適的時機和老師溝通,道歉或者開誠佈公的聊,有必要家長也要參與。

    2.幫孩子認識到:對老師的不滿並不是他們應該“怒懟”老師的藉口和理由。對老師的不滿可以有多種方式來表達,溝通最有效,“怒懟”是最低階手段,對誰都沒有好處。

    3.家長要幫助孩子,但是絕對不是和“他們穿一條褲子”,完全認同他們的觀點或者感覺到他們被“欺負”,老師真沒工夫針對一個孩子,欺負他們玩!

  • 5 # 貝貝65769178

    我也很想知道要怎麼調解,我也上過學,特討厭老師傷害心理的批評,就事論事可以啊,那種人身攻擊真的很煩。現在我的孩子也要上學了,面對這樣的老師很傷腦筋。

  • 6 # 宋少衛

    每一個家長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表現優異,能夠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當孩子表現暫時不那麼理想,不夠優秀時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如何更好的配合學校老師一起有效幫助孩子成長呢?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當聽到老師批評指責孩子時,一定不要認為是對自己家庭教育的否定。

    2老師之所以跟我們溝通孩子的問題,是因為孩子有提升空間,否則老師沒有必要浪費精力。

    3我們在家庭中看到的是孩子自己隨著年齡增長的一些進步,可是老師在課堂上看到的是孩子與同齡人之間的差異,我們應該感謝老師及時反饋孩子資訊,使得我們更全面的瞭解孩子的情況。

    4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每一次出問題都是我們幫助孩子更好的去培養優秀習慣的機會。

    5認真觀察孩子的表現,審視自己的家庭教育,及時調整自己不適當的教育行為。

    6當對老師的觀點不認可時,一定要積極的去跟老師溝通,而不是消極抵抗,更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否定老師,激化師生矛盾。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如果老師對家長的印象好,感覺家長願意參與孩子的學習,那麼無形中會對這個孩子傾注更多關注、付出更多心力。

    美國密蘇里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老師對父母參與度的評價,可以準確預測孩子的學業和社會成就。

    密蘇里大學教育學院Keith Herman教授說,這些發現顯示了家長與老師建立關係的重要性,而透過一些方法提升老師與所有家長建立好的關係是非常必要的。

    Keith Herman教授說,“多年來的研究已經表明,老師的看法,甚至是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潛在看法會極大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隻手錶是如何拯救阿波羅13號任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