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圖林敘事

    二戰結束後,義大利首腦莫索里尼和他的情人貝塔西被槍決,德國納粹元帥希特勒畏罪自殺。

    而同樣作為二戰甲級戰犯的日本天皇卻相安無事,更過分的是他竟然未曾經過法庭審判。

    日本裕仁天皇是日本發動戰爭的罪魁禍首和最大受益者,其行為已天怒人怨,將其處決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曾經有媒體做過輿情調查,超過七成的美華人和其他國家民眾都一致支援處決裕仁天皇,可事與願違的是,到最後日本天皇竟然毫髮無傷,這到底是為何?

    難道歷史上特為二戰之後設立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真是逢場作戲?日本天皇為何能逃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

    按照我們現在的分析來說,裕仁天皇之所以能夠平安無事,是當時國際根據日本國內的複雜形勢以及美國的獨裁所決定的。

    在審判日當天,軍事法庭審判長澳洲法官威廉·維著當場就說了這麼一句話:

    “如果不審理天皇的話,那麼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其他戰犯也不能處以死刑,否則這是對法律的踐踏和藐視,日本天皇至少受到拘禁。”

    可他的這份建議並未得到採納,1946年6月18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檢察長基南宣佈對日本天皇不予起訴,同時也不將裕仁天皇作為戰犯論處。

    此事在國際輿論上引起軒然大波,許多民眾對此項決議紛紛指責,日本裕仁天皇到最後也沒有受到任何懲處,反倒是安度晚年得到善終,此事成為二戰後人們最關注的蹊蹺事事情之一。

    當時美國給出的說法就是:日本天皇只是日本首相東條英機發動戰爭的傀儡,裕仁天皇並沒有直接參與戰爭的策劃,所以不應該被審判。

    真實歷史當是如此嗎?日本天皇真的是二戰的傀儡?我看未必!美國的這一說法無非是想掩人耳目而已,從而達到使日本天皇為自己服務的目的。

    日本天皇雖然沒有實權,但是其具有非常強大的象徵權力,他作為日本對精神象徵和領袖,很多官員都要聽從天皇的安排。

    比如二戰日本投降,日本裕仁天皇頒佈詔書並全國廣播此事,此時分散在全球各地的日本軍官還不得都老老實實的聽從天皇的這一詔命,灰溜溜的班師回朝。

    日本天皇可以任免海陸空三軍元帥,日本首相和內閣大臣的權力,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日本軍隊統帥可以繞口內閣直接對天皇負責,與此同時,日本天皇還可以頒佈和修改各種法案。

    裕仁天皇在策劃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同時還不斷得給予了指導。

    比如九一八事變後裕仁天皇在給石原莞爾的密詔中提到“向前推進”四個字,表示讓日軍繼續前進。

    還有就是在七七事變之後天皇指示日本關東軍要以絕對的兵力優勢對華實現壓倒性打擊,並把中國年齡在15歲以上60歲以下的男子視為日本的敵人等等。

    所以結合以上看看,裕仁天皇並不是美國總統杜魯門口中所說的首相東條英機等人釋出戰爭的傀儡工具,而是法西斯戰爭的實際參與者和決策者,是名副其實的頭號戰犯。

    就這樣一個戰犯被姑且放縱,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當時的遠東國際法庭實際上是由美華人掌控的,並非採取少數服從多數和公平合理的原則,倒有點獨裁韻味。

    那為什麼美國政府不同意對裕仁天皇進行審判和處決呢?

    日本天皇是日本民眾的精神領袖,保天皇可以穩定日本局勢

    麥克阿瑟將軍在接管日本之前曾經向美國總統杜魯門進言說:

    “如果日本天皇被處決,那麼我們最少需要拍300萬士兵和若干名行政長官前往日本進行接管。”

    此話一語中的,也是對日本的局勢瞭解的非常透徹,管理日本的權力雖大都掌握在日本首相手上,但天皇確實是一個無可替代的存在。

    日本國民視天皇為絕對的精神崇拜,將天皇當做國神來對待,這是日本自天皇制度形成起便已有的事情。

    裕仁天皇一旦被處決,那麼日本國民心中的精神支柱必然會崩潰,此時美國如果再想接管日本的話絕非易事,要麼以暴制暴要麼就是被暴力所威脅。

    歸根結底,裕仁天皇的保留在更大的程度上是美華人為自身利益著想,是方便美國管控日本事務,做好安撫日本民心的一枚棋子。

    這是原因之一。

    裕仁為了明哲保身,在一定程度上焚燬證據

    二戰日本戰敗,裕仁天皇自知罪孽深重難以逃避法庭的審判,於是便命令屬下在全國範圍內搜刮有關戰爭的所有證據和材料並予以焚燬。

    當時僅東京這一個地區焚燒有關戰爭材料和證據的漫天黑煙就持續了三天之久,足以看出日本裕仁天皇對洗清自己罪名的迫切和徹底之心。

    換做是誰都會這麼做,但日本裕仁天皇這樣的做法確實與其國內所提倡的武士道精神相悖,原來裕仁也是一個貪生怕死之徒不過也剛好符合人的本性。

    裕仁天皇使出的這一招使本該對其審判的流程缺少相關證據,美國也利用了這一點替日本天皇洗清了罪名。

    日本民眾和軍官為裕仁天皇洗脫罪名

    日本投降之後,盟軍開始對裕仁天皇身邊的近臣進行逮捕,用以搜刮日本天皇發起戰爭的證據,日本天皇對此憂心忡忡。

    1945年9月,也就是日本頒佈投降詔書的半月之後,陪伴在裕仁天皇身邊並對其所有的言行了如指掌的內閣大臣木戶被盟軍下達了逮捕令。

    木戶臨走前裕仁天皇設宴熱情招待,並對木戶推心置腹說了一段話,大致的意思就是讓木戶不要將自己的事情抖出來,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讓木戶替自己保密。

    事實上作為忠臣的木戶最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全了天皇的名聲,不管盟軍如何審判哪怕是威逼利誘,木戶也未曾說出半句與裕仁天皇有關的事情,對天皇發起戰爭這一事也閉口否認。

    除此之外,日本的那些甲級戰犯也都為裕仁天皇開脫罪名,看來他們對裕仁天皇還是絕對忠誠的,他們用自己最後的綿薄之力保全了日本天皇。

    其中態度最強硬的莫過於甲級戰犯板垣徵四郎。

    剛開始被審判的時候連自己的罪名也不予承認,並揚言要與中國檢察官再大戰三百回合,最後在鐵證如山面前不得不低下了無比高傲的頭顱。

    但不管怎麼說,當場所有被審判的日本甲級戰犯沒有一個人提及到裕仁天皇,將所有的罪行都往自己身上攬,極力為裕仁天皇開脫罪名。

    如此種種,日本裕仁天皇是集所有的好評與一身,以假亂真,讓原本已經掌握部分證據的審判長都以為自己手上的這些證據是假的,根本無從下手,最後此事也便不了了之。

    裕仁天皇主動向美國示好,態度誠懇

    日本裕仁天皇最後能夠僥倖活下來與他自己的努力爭取有莫大的聯絡,不得不說裕仁天皇除了貪生怕死之外,倒是對自己認識的挺清楚的。

    1945年9月27日,一個不為廣大群眾所知的歷史性畫面決定了日本裕仁天皇的最終命運。

    日本裕仁天皇身穿燕尾服,頭戴日本和服特有的禮帽,想用其帥氣的服裝和打扮掩飾其骯髒的內心世界和不為人知的陰謀詭計。

    在此之前他早早就約好了一個人於當天下午見面,這個人就是美國政府派來接管日本事務的麥克阿瑟將軍。

    裕仁天皇將日本發動戰爭的所有事情原原本本都向麥克阿瑟將軍坦白,也當著麥克阿瑟將軍的面進行了自我檢討,其態度之誠懇和用詞之細膩無不打動在場所有的美國軍官。

    事實上,裕仁天皇與麥克阿瑟將軍的此次會面很成功,並給麥克阿瑟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裕仁天皇的言行讓麥克阿瑟將軍稱讚為其見過的最有禮貌的日本人。

    也正是因為這次會面,讓麥克阿瑟深刻的認識到可以將裕仁天皇作為美國控制日本的傀儡,這件事情與雙方都十分有利。

    麥克阿瑟將軍之所以如此偏袒裕仁天皇可能與其有暗地裡的交易,或許是因為裕仁天皇花錢求平安才讓麥克阿瑟為其的性命問題奔走呼號,多次與美國總統杜魯門進行溝通。

    證據就是,當美國宣佈日本經濟已經完全破產的時候,在1945年到1948年在菲律賓的某些小島山洞裡搜刮出了大量的金銀財寶,絕大部分都是日元。

    由於麥克阿瑟二戰期間曾一度在菲律賓島上進行活動,所以有人說這些金銀財寶裡面有絕大部分已經納入了麥克阿瑟的私人腰包裡,當年麥克阿瑟將軍收受裕仁天皇的賄賂而包庇了裕仁天皇。

    美國保住裕仁天皇可以有效地控制日本使其成為對抗蘇聯的橋頭堡

    二戰還沒有徹底結束,作為盟友的美國和蘇聯卻在利益劃分上出現了分歧,兩個大國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

    尤其是蘇聯想和美國分治日本的計劃徹底破產之後對美國懷恨在心,美國政府也在時刻注意著日益崛起的蘇聯,想遏制住蘇聯勢力的對外擴張。

    但是美國遠在北美地區,和蘇聯之間的距離實在是過於遙遠,為了方便監視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一舉一動,美國最先想到的國家便是日本。

    而保住日本天皇,讓天皇為美國效力是美國杜魯門總統精心佈置的一盤棋,只有穩定了日本這一絕對的精神領袖之後才能完全的控制日本的國民和軍官。

    雖然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是由多個受害國共同組成的審判法庭,但實際上在這個法庭上只有美國才說的算,裕仁天皇的最後成功逃脫是由美華人所主導和策劃的,這是我們要務必記住的一個基本常識。

    不管怎麼說

    昭和裕仁天皇逃脫遠東軍事法庭的審判這一撲朔迷離的事情已然成為了歷史,現在再去較真這事兒已經完全沒有了意義。

    再者說來,裕仁天皇已經不在人世,這段歷史或許也只能和裕仁天皇一起永遠塵封於地下。

    但不可不提的時候,裕仁天皇可以毫髮無傷地逃過戰爭後正義的裁決,始作俑者始作俑者和罪魁禍首就是美國。

    美國為了極力維護自己的利益,便於對日本進行管控,居然不顧其他那些在二戰中成為受害國所派代表的情緒和要求,毅然決然的以公謀私。

    這說明什麼?說明司馬昭之心雖路人皆知但困於實力不敢與之為敵矣!

  • 2 # 黑水布衣

    毫無疑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的裕仁天皇是戰爭的罪魁禍首,但是相比於德國的希特勒和義大利的墨索里尼,裕仁天皇明顯是逃過了處罰,安然的壽終正寢。這個結果與當時複雜的國際形勢有關。

    1、 日本政府的洗白

    1945年9月10日,駐日盟軍總司令部簽署了對原首相東條英機等39人的逮捕令。此後戰犯的範圍不斷擴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昭和天皇的戰爭責任。中國、澳洲、紐西蘭、蘇聯等國家都強烈要求追究天皇的戰爭責任。在美國1945年6月的輿論調查中,要求處死天皇的比例達到33%,主張其入獄或者流放國外的達到20%,主張由法庭來處置的佔到17%,一時間,天皇的形勢非常嚴峻。

    而當時新成立的東久邇內閣是不會坐視不管的,在記者招待會和議會上,日本首相這樣表述關於戰爭失敗的責任:“包括軍人、官僚、國民在內的全體國民都必須徹底反省和懺悔。”這句話將以天皇為首的戰爭領導人的責任曖昧處理,強調“一億總懺悔”(全體國民總懺悔),對於天皇的罪責閉口不談,加上戰爭後期,日本銷燬了很多的戰爭證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的天皇的罪責。

    當然,日本想洗脫天皇的罪責,沒有美國的同意也是不行的。

    2、 美國需要穩定的日本

    從1945年9月到10月,有43萬佔領軍進駐日本各地,雖然其中一部分是英聯邦的部隊,但本質上是美軍對日本的單獨佔領。這一期間,美華人成了日本的統治者。

    而美國深知,未來對自己威脅最大的是那個龐大的蘇聯,而日本在遠東地區的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日本的穩定,對於美國控制遠東有著重要意義。

    天皇是日本人的精神寄託,尤其是戰後日本在各方面都十分困難的情況下,處死天皇肯定會引發日本的大規模動亂。二戰末期,日本的 “玉碎”計劃讓美華人也是十分忌憚,所以從主觀上,美華人並不想處理天皇。

    3、 麥克阿瑟的小算盤

    麥克阿瑟作為當時盟軍的總司令,被稱為日本的“太上皇”,而他自己也有著自己的政治訴求——從政。

    早在1944年,共和黨人就有意推選麥克阿瑟稱為總統候選人,但當時的他的政治資本還是太少,而統治日本的這段經歷肯定會讓自己的政治履歷漂亮一些。所以,麥克阿瑟認為,日本必須穩定,天皇必須留下。

    當然,麥克阿瑟也不是一味包庇天皇,在他的要求下,天皇頒佈了所謂《人間宣言》的詔書。詔書提出,天皇與國民以相互信賴和敬仰愛戴為基礎,而不是來自神話和傳說中那種虛構的觀念,即所謂“天皇是現御神,日本國民是比其他國民更優越的民族”,否定了自己的神性以及日本民族優越論。這個詔書直接將天皇打入凡塵。

    而麥克阿瑟也是投桃報李,他寫信給時任參謀總長的艾森豪威爾,傳達了決定不把天皇作為戰犯進行起訴的想法:“天皇是日本國民統合的象徵,如果廢除天皇,則有可能造成日本社會土崩瓦解。”

    因此,天皇逃脫了懲罰。但麥克阿瑟的小算盤卻落空了,自己並沒有參政成功,而同為五星上將的艾森豪威爾卻成了總統。

    裕仁天皇逃脫罪責所引發的後果,一直延續到今日,它不僅讓不久之後的東京審判草草收場,也讓後來日本軍國主義復辟有了由頭。是啊,天皇都無罪了,我們這些軍人有什麼罪?我們不過是天皇的打工崽而已。這也是日本至今對戰爭反省不夠的主要原因。

  • 3 # 四川達州人

    1、麥克阿瑟接受了日本方面的賄賂,認為如徹底廢黜天皇制或者公開審判,將會導致日本國民的信仰危機,很可能出現意識形態整體左傾甚至向蘇聯靠近的危險。

    3、欲仁將自己偽裝成一個被軍部左右,不怎麼管事的學者。

  • 4 # 軍武最前哨

    開篇語:曾謀東亞大共榮,靖國神社拜鬼魂。

    你可能想不到,罪大惡極的裕仁竟然是日本歷史上最長壽且在位時間最長的的天皇!正是在他的授意和批准下,東條英機等戰犯對我們犯下了滔天罪惡。

    儘管日本最後戰敗,類似東條英機、安倍源基、岸信介等一批甲級戰犯也都被遠東軍事法庭予以審判處決!可唯有昭和天皇裕仁安然無恙,不僅沒有受到審判,還依然穩坐天皇之位。

    而之所以能讓這個劊子手逍遙法外,美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都知道,蘇聯僅僅是在離日本戰敗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才宣佈對日作戰,宣戰後,蘇聯約150萬軍隊進入中國東北和北韓半島。此舉明顯是來和美國瓜分勝利果實的。

    而眼看敗局已定裕仁十分擔心自己未來的命運,他十分害怕被迫退位而失去皇位。在美華人眼裡,貪婪懦弱的裕仁正是戰後傀儡政權的不二人選,保留天皇不僅有利於日本的戰後重建,更可以制衡東北亞地區的共產主義勢力。圖為裕仁和麥克阿瑟

    所以,罪大惡極的裕仁在美華人的庇護下一直在位到1989年,在位時間長達63年,最後因十二指腸癌死亡,活了87歲之久!

  • 5 # 飛春讀傳

    說天皇平安無事,估計意思是說他沒有被抓起來審判。實際上,他戰後並不平安,事兒也不少。

    先說為啥沒有被審判。

    以前答過多次類似問題,簡單地說,有3個原因:

    1.日本人離不開天皇

    天皇是日本和族的始祖天照大神的後裔,不管客觀上是不是,日本人就這樣認為的,所以作為自己的祖宗,天皇無論如何不能被抓捕審判絞死,那樣的話,全體和族人都不同意。

    所以,他們說,天皇是沒有錯的,理論是這樣,現實中也必須是這樣。

    那麼,如果說日本發動侵略戰爭被證明確實是錯的,是不是天皇就必須有錯呢?

    也不是,此時,日本人會說,天皇的意思是對的,只不過是大臣們給做錯了。

    天皇在日本永遠是對的,記住這一點就行了。

    2.日本投降離不開天皇

    1945年8月天皇裕仁宣佈投降前,日本軍國極端頑固派有相當一部分,是不能接受投降的,最高的神天皇宣佈投降前,他們不惜發動武裝政變阻止皇宮釋出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天皇錄音。

    如果沒有天皇硬壓,讓700萬日軍乖乖交槍投降,簡直不可能。對好戰分子來說,投降還不如死亡,死亡是戰爭最高的歸宿。懂日軍的,這點必須理解。

    麥克阿瑟說過,如果審判天皇,那麼美國佔領日本,將需要“再投入100萬的軍隊,以及無限期的維持秩序”。

    3.改造日本離不開天皇

    改造是美國的政策,但執行是日本人乾的活。美國需要日本配合、不造反,如果沒有天皇配合,龐大的政府機構是運轉不起來的。

    可以說,戰後日本10年內迅速崛起,天皇起的作用雖然看不到,但如果沒有天皇前期配合,美國是不可能順利對其進行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方面深入改造的。

    (裕仁宣讀《終戰詔書》,號召日本國民接受投降)

    最後再說下天皇裕仁其實並非真的平安無事。

    人身安全倒是沒有危險,他最大的事就是被輿論問責。

    美國取消了新聞審查和言論限制,日本各派對天皇戰爭責任不斷質疑,市民遊行、兄弟相煎、忠臣遠離,都是衝著他的戰爭責任來的。

    裕仁晚年很痛苦地生活著,唯恐自己沒有被美華人搞下臺,卻被日本人趕下臺了。

    最後得了癌症,瘦得皮包骨頭,1989年1月7日凌晨死去。

    (裕仁晚年)

    有人會問,前面說日本人對天皇絕對崇拜,後面說可能被日本人趕下臺,矛盾不?

    這是戰前戰後的不同情境,是日本兩代人對天皇不同的認識,也是不同政治派別的目的不同。

    現在天皇成了國體象徵,遠離權力,變得真正平安無事了。

  • 6 # 烽居士

    日本天皇在二戰結束之所以會平安無事,這一切的“功勞”應該都歸功於美國。

    二戰結束後德國和日本同屬於戰敗國,德國想挽回在歐洲的地位,積極誠認錯誤用失敗者的姿態來對待這次戰爭,不論真誠度有多少姿態還是有的。而日本在戰敗後的態度卻是最讓人接受不了的,連日本的最高統治者裕仁天皇都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日本之所以可以在犯錯之後仍然得以逍遙法外,這全靠美國在後面出的鬼點子,這就是一場不為人知的交易。日本裕仁天皇首先是推脫責任,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受害者的模樣,給外界一種天皇沒有實權而是內閣首府的傀儡,並且是不支援這場戰爭的。可事實並不是這樣,裕仁天皇在當時一直都是日本軍政的最高領導者,所有的侵略戰爭他都是最大支援和參與策劃的人。

    戰後日本看到了自身的危機,立刻對美國搖起尾巴俯首稱臣,而美國在二戰中所受的影響很少更樂於接受這種局面。同時美國還需要透過佔領日本來鉗制住蘇聯,從戰略角度上他需要幫助日本來渡過這一關的,所以美國派出了麥克阿瑟到日本進行了這場不為人知的交易。

    日本投降的時間是1945年8月15日,在這之前日本早就撐不住了,但是日本的裕仁天皇為了保住自己的統治和地位一直在尋找投降的理由。日本希望當時的蘇聯可以為他說情,可是換來了美國對廣島和長崎的兩顆開心果,這才讓他認識到美國更為強大,從而恬不知恥的把自己和整個日本出賣給了美國換取了自己的地位和性命。

  • 7 # 張泉城1

    很明顯,天皇在日本民眾心中的地位很高。

    日本二戰最後仍有約700多萬戰力。本土作戰,日本作戰本部又計劃出臺一億人的“玉碎”方案。美國預計拿下日本除了空襲外,還要準備約100萬作戰部隊的損失。看,為減小自身傷亡,儘快結束戰爭。美日商量,在確保天皇不被懲罰的前提下。日本投降!

  • 8 # 當狗容易做人難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二戰後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大審判作為軍國主義總後臺的天皇卻逃脫了審判,這是為什麼呢?

    1、首先日本不是沒有一戰之力了,在當時以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令部長豐田副武等人為首的軍方強硬派以“本土決戰”“總玉碎”等口號威脅美國高層,要求盟國必須保持日本的天皇制才同意投降。美國出於減少自身損失,結束戰爭的考慮就同意了。

    2、日本在二戰中利用數萬華人、北韓人、聯軍戰俘進行生化武器的活體實驗,這些實驗資料在美國看來非常有價值,因為美國自己是不可能進行類似的大規模實驗的。所以美國高層和日本做了交易,不起訴日本天皇和731部隊的軍官。

    3、二戰後包括蘇聯在內的國家要求廢除天皇,但是美國出於戰後局勢考慮,要在東亞建立一個反共產主義的經濟強國,而天皇是穩定日本社會的關鍵。

    但是這些只能保證日本天皇制的存續,那麼作為裕仁天皇個人是怎麼逃脫審判的呢?

    首先裕仁天皇主動走出皇宮去面見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極盡討好之能事,把自己的地位放得非常低,給麥克阿瑟留下了好印象。

    其次裕仁釋出《人間宣言》,承認自己與平民百姓一樣也是人。裕仁還走訪災區、看望普通民眾,把自己打造成親民、愛民尊重民主的君主。裕仁還讓自己的兒子打破傳統,娶普通女性為妻等等。

    可以說裕仁天皇這位曾經的軍國主義狂熱分子真的很善於偽裝,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遭到軍隊脅迫的受害者使自己逃脫了懲罰,成為歷代天皇中在位時間最長及享壽最高者。

  • 9 # 老朱講歷史

    日本天皇為什麼會平安無事,原因有2個

    1.天皇是日本人的精神象徵,不能動

    在日本人心中,天皇就是神靈的化身,假如美軍當時審判日本天皇,日本人會覺得自己的神靈受到了侮辱,什麼事情一旦牽扯到宗教就很可怕,看看那個中東火藥桶,歷史上宗教信仰發生的慘劇少嗎?

    如果美軍動了天皇,日本人一堆人會切腹,一堆人會拼命,核彈來了都沒用,所以天皇其實是一個定海神針,起到穩定二戰後日本國內局勢的作用

    2.天皇可以轉移日本人對美軍的仇恨

    第二個是,美國作為當時日本的投降國之一,在管理時候肯定會引發日本人的仇恨,而天皇可以在中間起到一個轉移仇恨的作用。日本民眾一部分情緒會轉移到是天皇讓美軍駐紮的

    不得不說,裕仁天皇是日本最慘的天皇之一,很多日本人其實很恨他,他本人也一直擔心被日本民眾搞下臺,所以後來也早早得了癌症去世了。

    綜上,天皇不可動

  • 10 # 歷史雜貨鋪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在二戰結束之後,德國元首都選擇飲彈自盡,日本的天皇同樣是罪行累累,可是他卻能夠平安無事, 戰爭結束之後,日本的高階軍官都根據罪行不同分成等級,少部分高等級軍官被槍決,按理來說,在日本最大的戰犯不是別人,而是天皇本人,可他卻能夠平安無事,這是為何?

    其實說白了這都是因為美國,眾所周知當時麥克阿瑟率兵駐守日本,我們不知道日本天皇和他達成了什麼約定,總之是麥克阿瑟一直在努力說服美國總統,要求不要處理日本天皇。當然麥克阿瑟說的話站在美國的角度來看,的確是很合適。

    麥克阿瑟是這樣說的,如果日本天皇被處決,那麼日本政府將會被瓦解,民眾看到這種情況恐怕會引起暴亂,這樣美國不好控制日本人,如果想要徹底牢牢掌控日本,那麼恐怕至少還得增兵一百萬,而且這樣的控制實在不怎麼樣,不如控制一個天皇就夠了。站在美國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的話,的確留著天皇才是最佳選擇。

    說直白點,留著天皇就是美國的一個戰略罷了,美華人不想讓他死,他死了不好控制日本,天皇在日本的威信非常高,他的話在日本人眼中就是聖旨,必須聽,絕對不會去反抗,天皇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信仰,這樣的人留著百利無一害。

    透過日本天皇控制日本無疑是最好的辦法,不用付出太多東西,就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所以美國才會將其保下來。只不過從這開始,日本的天皇也淪為了一個傀儡。

  • 11 # 老照片

    日本二戰戰敗,美國獨佔了日本。美華人研究日本文化,日本人的民族心理,得知天皇在日本人心目中的至高地位。據說,天皇是日本和族的始祖天照大神的後裔,是和族人世間的神。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就此認為利用天皇可以安撫日本國民的心靈,進而有利於美國控制日本。並以此遊說美國上層。因而,天皇未被審判。

    還有一說是,1945年8月天皇裕仁宣佈投降前,日本好戰派是堅決反對投降的,一副寧為玉碎的架勢。日本天皇各方權衡下極力壓制日本好戰派,利用自身的威望,使日軍放下屠刀,因而,不審判他竟然也有些道理。據有關資料,天皇對民眾講話是第一次,他講的冠冕堂皇:“戰局未能好轉,世界大勢亦對我不利”,“敵方最近使用殘酷之炸彈,頻殺無辜,慘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繼續交戰,則不僅導致我民族之滅亡,並將破壞人類之文明。如此,則朕將何以保全億兆之赤子,陳謝於皇祖皇宗之神靈。此朕所以飭帝國政府接受聯合公告者也。”“宜舉國一致,子孫相傳,確信神州之不滅,念任重而道遠,傾全力於將來之建設,篤守道義,堅定志操,誓必發揚國體之精華,不致落後於世界之進化。爾等臣民其克體朕意。”

  • 12 # 雲石

    19世紀60年代,日本開始明治維新,並以此為標誌,向工業文明轉型。

    這場變革對日本產生了全方位的影響,天皇自然也不例外。在之前的上千年歲月中,天皇都一直沒有政治實權,最好也不過就是個掌握道統的名義統治者,甚至經常淪為幕府將軍的提線木偶。而在明治維新後,天皇重新掌握世俗權力,成為日本政治和精神層面的雙重領袖。

    天皇為什麼能夠重新掌權?其實還是因為地緣政治格局的改變。

    在農耕時代,日本內部各次級板塊的地緣關係相對疏離。實力最強的關東、關西兩大平原雖然直線距離並不太遠,但卻因山川阻隔,往來不便,最終形成兩個彼此獨立的地緣板塊。兩大板塊的規模本來就不太大,還彼此牽制,互相競爭,這種內耗,導致日本一直沒有一個強大到足以壓制四方的地緣核心,各地諸侯長期混戰,導致了日本的千年分裂。

    但在進入工業時代後,日本內部地緣格局發生了重大改變。工業遠超農業的征服自然能力,使各次級地緣板塊的關係大大加強。尤其是鐵路、輪船的出現,消解了關東平原和關西平原的地緣阻斷,使二者地緣關係大大緊密,最終整合到一起,形成了強大到足以壓制四方的本州核心地緣板塊。這種地緣格局的變化,反應在政治層面,就是日本的大一統中央集權成為可能。

    當然,雖然日本可以實現中央集權,但也並不代表著這樣的好事就一定輪到天皇。畢竟在摧毀幕府政治的倒幕運動中,真正組織倒幕軍的是位於九州一帶的幾個西南藩諸侯,天皇只是出了個“清君側”、“奉天靖難”之類的名頭罷了。

    可最後為什麼卻是天皇復辟,獨攬大權呢?這與當時的國際形勢密切相關。

    工業文明條件下,海洋的地緣阻斷作用被大幅削弱,憑藉工業革命的力量,西方列強獲得了巨大的先發優勢,對傳統的東亞農耕文明構成致命威脅。

    雖然日本已經開始工業化,但作為後發國家,它在發展水平上與西方列強仍有著巨大差距。而且,作為一個地域狹小的島國,日本在對外擴張,掠奪資源和搶地盤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地緣實力先天不足的劣勢。這也就是說,不管是出於維護國家安全的目的,還是擴張圖強的需要,日本都要大力發展工業和軍事。而經濟基礎有限的情況下,日本要實現這個目標,唯有從上層建築的最佳化上下功夫。

    首要的就是發展工業。作為一個無錢無地無資源的三無國家,日本只有最大限度的榨取勞動人民的剩餘價值,才能最快速的實現工業化。不過這種做法肯定會激發民眾的強烈不滿。一旦人民不堪忍受反抗暴亂,反而對工業化造成重大破壞。

    軍事擴張也同樣如此。打仗是要死人的,而貪生怕死更是人之本性;同時,打仗也是要花錢的,當時的日本,不過是個貧弱小國,能為軍事擴張提供的物質支援非常有限。物質條件的慘淡,使軍人的戰鬥意志和獻身精神,成為決定日本軍事擴張成敗的重要條件——現代的美國家大業大,就算軍人散漫些,也可以憑藉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的優勢彌補;近代的日本窮家破業,不把軍人的作戰情緒煽動到極致,是戰勝不了一眾虎狼的。

    綜上所述,家底有限的日本,想在秉承叢林法則的近代世界中生存發展,必須極端依賴意識形態的力量。直白點說,就是透過大力煽動愛國主義,讓人民心甘情願的為了國家利益,而忍受非人道的盤剝;讓軍人為了國家,而不惜性命的去爭取勝利。

    這樣一來,天皇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作為大和文明的象徵,作為獲得人民普遍認可的精神領袖,如果由他掌握世俗權力,讓那些摧殘人性的政策經他之手付諸施行,那人民的接受程度會高的多,這對日本的工業化和軍事擴張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天皇才重新獲得日本精英階層的一致認可,重新掌握世俗大權,成為政教合一的領袖。

    在天皇的率領下,日本開始了強勢變革和擴張,先擊敗中國,再戰勝沙俄,國力大幅提升,從一個東亞農耕小國,搖身一變成為世界二流工業強國。這種上升勢頭一直持續到二戰,日本侵華擊美,與世界為敵。這時候,再強的精神力量也救不了日本了。在世界的齊心打擊下,日本徹底失敗,只能無條件投降。

    既然是無條件投降,那麼日本舉國命運都不得不握之於他人(當然,這裡是指美國)之手,天皇自然也不例外。

    由於天皇在大和文明體系中的地位實在太過特殊,他的存在,能極大程度的提高大和民族的內部凝聚力,為日本的國力增長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援。

    在這種情況下,廢除天皇制度,甚至將昭和天皇送交軍事法庭審判,不但可以報復日本,還可以斬斷大和民族文化層面的紐帶,進而從精神上斬斷日本發展國力的重要根基。

    同時,天皇的廢除,還會嚴重削弱大和民族的獨立性,使外來先進文明更加容易進入日本,這既可以在日本內部引發外來文明和大和文明的衝突,增加其之內耗,還可以在更深層次,讓它淪為外來先進文明的附庸——換句話說,日本會變的更弱,然後更依賴美國。從這個角度看,美國應該廢除天皇制才對。而美國一開始也的確是這麼打算的——這是日本有史以來,天皇體制面臨的最大一次生存危機。

    不過在昭和天皇跟麥克阿瑟一次閉門密談後,美國改變了主意。

    昭和天皇跟麥克阿瑟談了什麼?沒有人知道。但從地緣政治的角度,我們可以大致推測出裕仁的遊說之辭。

    二戰結束,冷戰大幕旋即開啟,美蘇爭霸愈演愈烈。

    在西太平洋板塊,蘇聯有著天然的地緣優勢。畢竟蘇聯的遠東板塊本身就位於東北亞,而美國本土則遠在萬里之外的太平洋彼端。雖然遠東在蘇聯內部不過是個邊緣板塊,但至少比美國的八竿子打不著要好的多。

    在這種格局下,日本的作用就凸顯出來。雖然美國可以透過佔領、甚至鯨吞日本,獲得在東北亞的戰略支撐。但地緣關係的疏離,決定了美國不管是徹底改造,還是直接經營日本,都有著極大的難度,耗費的成本也必然極高,而且即便如此,還是無法達到與蘇聯遠東媲美的程度。

    但如果保留日本的獨立性,出於維護自身安全的考慮,日本製約蘇聯的主觀積極性肯定要比淪為美國附庸強的多;而讓日本強大一些,也可以更好的發揮其遏制蘇聯的潛力。

    而對中國也同樣如此。雖然此時的中國又窮又弱,內戰也打的熱火朝天。但東亞大陸不亞於北美的天然地緣實力,決定了中國只要有朝一日重回正軌,用不了多久就會成長成為可與美國分庭抗禮的世界級大國——即便是當時親美的國民政府獲勝也不會例外。

    所以,不管是遏制現實中的死敵蘇聯,還是壓制潛在的對手中國,美國都需要日本更獨立一些,更強大一些。

    而天皇制的存在,恰恰可以為日本的獨立和發展提供支援。既然如此,麥克阿瑟接受昭和天皇的遊說,選擇保留天皇制就理所當然了。

    當然,日本的獨立和壯大是有限度的,真要讓它恢復到二戰時那種狀態,美國非但壓制不住,說不定日本還會再次成為它的威脅。

    所以,天皇制在總體被保留的同時,其內涵被大幅削減:天皇的政治實權被剝奪,皇族的規模也被嚴格限制,同時,裕仁還不得不向國民發表宣告,主動清除一直籠罩在天皇頭上的神化屬性,以削弱天皇在精神層面的過高地位——總之,天皇制的留存程度,必須與美國對日本的作用和定位相契合。

    經過這一系列變革,現在我們看到的天皇制度就此形成:天皇不再擁有政治權力,僅僅只是日本的名義領袖。在精神層面,天皇也不再有神化屬性,其在文化層面作為民族精神紐帶的作用,僅靠古老的歷史傳承來維繫——這與二戰前不可同日而語。

    從現在的情況看,只要日本國家還能延續,天皇制還會儲存相當長一段時間。只是在如何體現自身存在價值方面,它不再像古代那樣,依靠裝神弄鬼的忽悠,更不可能是近代的政教合一煽動民眾,而是充當一個高階道德模範,在精神層面發揮維繫主流意識形態體系的作用——當然,這所謂的主流意識形態,首先必須與美國利益相契合。

    這就是現代天皇的存在價值。

  • 13 # 集萬命於一身的張三

    日本天皇是日本人民的精神領袖,假設漂亮華人處死了裕仁天皇,日本人民的精神支柱便會崩塌。再者,漂亮國需要日本作為當時維護自己在遠東利益的棋子,扶持好天皇可以讓漂亮國在遠東可以獲得最大利益。因此,漂亮國才槍下留天皇,不然,裕仁就要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被外華人處死的天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飛度到底要怎麼改裝才能剛過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