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賞花何須知花處

    感謝邀請,怎麼看待?試水,或者想要去耳機這個蛋糕上咬一口,三單元一聽就知道價格不簡單,但是它售價格僅需要599,這就很吸引人了!你去看看索尼那些沒個一兩千,下的來?低價格,這時候就是價效比的問題了!因為沒過不好評論,但是按照魅族耳機的工藝價效比應該不差。說跟索尼那些三單元一樣,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跟七八百的比那應該有的一比。結論,有閒錢可以試試。但是不要抱有美好想法。因為失落感絕對是有的!

  • 2 # 擼點數碼

    在談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重新看一下魅族的這場釋出會

    一開場的交響樂團估計瞬間擊暈了很多魅友和觀眾,這還是我認識的那個魅族嗎?是的,從PRO7開始宣傳的時候,魅族的整個營銷風格就變了,楊柘的到來,魅族正在轉變方向,魅族+爵士的風格,讓我們怎麼看都怪。最高4080元的售價,全方位向華為看齊,總體方向沒錯,但是有點急於求成,洗粉洗的太早。

    不過一直支援魅族的魅友倒不用著急,畢竟魅族和魅藍已經分家,此次Flow魅族三單元耳機也正是魅藍旗下的聲學團隊打造的產品。

    談到最終售價599元,我們可以回顧之前的各種爆料,從要打造高階耳機開始,到中科院聲學博士參與調音,再到獨立自主的設計,除了價格,其它都是真的。其實正如耳機林sir所講,這個耳機換成傳統廠商的logo絕對要賣到2000元以上,但最終魅藍沒有這麼做。

    其實很簡單,魅藍從一開始就明確了自己的目標,要做「青年良品」,所以在產品上,Flow三單元耳機採用了入耳式的設計,耳機內部搭載了兩個定製動鐵單元,一個動圈單元。分別負責高頻和中低頻,以此來確保音質。此外針對低音部分,魅藍使用了BVS低音導流系統來增強耳機的音質。

    此外在工業設計上,魅藍再次的與此前懸浮音響的設計師坪井浩尚合作,採用了粉末冶金加弧面拉絲工藝,使其更有金屬光澤,也使紋理更加清晰。不僅更美,也使得佩戴更舒適。

    在最終的售價上,魅藍還是考慮到了自己的使用者。提供品質高,售價好的產品才能更好的詮釋魅藍品牌。獨立運營後的第一款產品在釋出會後獲得媒體的眾多好評,那之後的手機產品應該會更給力,因為此次耳機的最終定價就決定了魅藍不會像魅族那樣拔高售價,而之後的魅藍產品應當會繼續走青年良品的道路,打造高性價比的產品。

  • 3 # 蒼井落花伊人

    魅族三單元耳機Flow有著優雅而創新的外觀設計。魅族聲學團隊與日本活躍的天才設計師坪井浩尚強強聯手,為Flow耳機設計黑與銀兩種顏色,匠心獨運的配色讓耳機凌厲與柔和混搭。而粉末冶金與弧面拉絲工藝加入,更將Flow的靈性以高精度手工CNC紋路切割的方式完整展現出來,在高階的工藝質感中,詮釋出一款耳機鮮少綻露的靈性。

  • 4 # 窗下的孤獨

    對於魅族Flow三單元耳機最終售價僅為599元,這件事情我的個人看法還是要建基於魅族Flow耳機本身具有怎麼樣的實力。

    早在釋出會開始前,已經有不少耳機的行業大咖為魅族Flow耳機站臺,發聲,講他們對於魅族Flow是充滿期待的。既然能夠得到行業大咖的認可,那麼想必這款耳機必定有著它的過人之處。

    在魅族Flow釋出以後耳機編輯大咖劉嘉明也馬上發微博表示支援,尤其是599元這個價格,劉嘉明也說了用心去做產品會得到消費者的認同,以表達他對魅族Flow耳機前景的看好。

    既然能夠得到眾多大咖站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魅族Flow的硬實力,1201人參與研發,這個團隊數字之龐大,足足比友商多20倍有餘,除了研發團隊厲害以外,更是請來了知名天才設計師坪井浩尚設計,而Gravity懸浮音響也是他設計,被美國《連線》雜誌刊登。為了這一切,魅族可謂是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才得以完成的魅族Flow耳機才賣599元,也難怪大家一片哇然,魅族Flow簡直是高階耳機裡的價格屠夫,讓友商們都倍感壓力。

  • 5 # 三維空間19366090

    開始說有點貴,我以為破千的。到最後公佈價格時覺得值得入手,雙單元的動鐵在市面上也不便宜。就衝魅族敢於創新!準備把創新的換掉,希望可以搶到!

  • 6 # 漠漠28869461

    總體上講,這位魅族的音訊工程師,或者他hifi兼耳機開發工程師,(可能是前飛利浦工程師),其言論顯示不出他對音訊工程技術有基本素養,更像一個沒受過正規專業教育的玄吹派發燒友。

    這不等於說魅族做不出好的音質——那些做解碼器晶片的,那些做運放晶片的,都會給出現成的參考電路。現成的電路單元滿街都是,拿來組合一下就可以,真不需要什麼高水平的人來做。

    至於耳機,大家都是到幾大代工廠做的,也就是換個外殼,甚至裡面的空腔尺寸都不用換(或不敢換)。真要講到驅動單元的研發,魅族、小米、錘子,都還沒到那時候。

  • 7 # su蘇大強

    實際上理解為599元的三單元中國產耳機怎麼看待?魅族一開始是做mp3出家的,曾經的mp3也佔據了半壁江山,雖然最後改行跨入了手機,但也不得不承認之前魅族能力事實,說起耳機,國外品牌在知名度和認可度方面不可否認佔很大優勢,很多消費者在選擇耳機時也比較傾向於選擇一些國外大牌。提到中國產品牌的耳機,人們往往認為中國產耳機就是低質低價的代名詞。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認識,一是與華人對於洋牌耳機的盲目崇拜有著直接的關係,二是跟人們不願意主動了解我們自己中國產品牌有關。單的一句“崇洋媚外”,並不能說明全部問題。誠然,以前的中國產耳機確實不敢恭維,人們在無法選擇國內品牌的情況下,才轉身選擇國外品牌。然而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和科技的進步,國內的耳機廠商也逐漸的開始追求更高質量的聲音、更出色的工業設計和更加多樣的功能,已經在市場上推出了一批有相當分量的高階耳機產品。威索尼可,阿思翠,達音科等等中國產品牌,比如最近勢頭兇的的1more,只是,由於國內耳機使用者對於中國產耳機的不瞭解,導致了這些優秀的中國產耳機所得到的關注度還不夠,也不要相信神調侃,299元聽個響?500秒3000的理論,秒天秒地秒空氣?最終耳朵是自己的,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千萬不要沒事開腦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後悔買威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