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herry大月

    個人觀點覺得是的,因為我就是家中長女,在最需要父母疼愛的年紀有了妹妹,在父母想關心我的時候我已經選擇不願跟他們分享交流,更多的是選擇沉默來回復。

  • 2 # 使用者A侯姐

    也不一定呀!我家六兄妹我最小可我的苦吃得最多!因為大兄姐都成家!生活條件不怎麼哪裡還能顧得上小的!我記得我十二歲去挑水摔了一跤把桶打爛了回來被三四打了,然後就哭了!到十六歲哥哥姐姐都成家了,就更疼不上我了所為小的有人疼,可我就沒遇上呀……

  • 3 # 行者183079561

    如果是我的父母,只要醫生說有救,我會盡一切我所能力去醫治他們,不會放棄,假如我是老人有不治之症,我會在醫生的口術中得知病情的輕重,我會選擇不給子女新增困難,選擇終絕自己的身體。

  • 4 # 驚回首111

    中國民間有句俗語:“頭男長子先遭難”。這和你的說法有點差異。既是俗語,定是經過歷代人的歷驗,必定有一定道理。

  • 5 # 犇犇牛姐

    多數家庭大姐最辛苦,因為要照顧弟弟妹妹,由其是窮人家的孩子,大姐會挑起家廷的重擔,我女兒,考上大學沒錢上,出去打工養家,5角錢公交車不捨得坐,每天吃兩頓飯,借1千元錢寄回家,自己在慢慢還賬,自己穿20元一件的衣服,給媽買400元一件的羽絨服,這就是大姐,孝順父母,疼愛妹妹。

  • 6 # 宋宇州

    一般是的。常言道,先出林的筍子先遭難,老大應該為父母多分擔點責任照護弟妹。有時老大頗有權威的,可以強迫號令眾人。

  • 7 # 使用者QIANQN

    我就是家中的老大,從小我不記得了,媽媽說我五歲的時候就早晨起來哄著弟弟,然後媽媽去做飯,可能老爸不在家吧。

    我懂事很早,並且總是被家人看做是最不聰明的一個。無論是親戚還是父母,都會把我和妹妹去進行比較,哪個會來事,會哄他們開心。我直到現在活了這麼大歲數,也沒有得到父母的真心惦記,也許是我想錯了,可是我始終都不快樂,想起他們很是痛苦。我感覺他們從來沒有真心對待我,我很羨慕別人能夠得到父母的疼愛,有時候我感覺白來人世一回了。

    我繼承了他們所有的缺點,有時候很想離開他們,他們可能還在埋怨我不懂事,我就是太懂事了,不順從他們那是不行的,父母也是欺軟怕硬的,我真的不明白他們偏心到了極致。真的不想再說他們了,既然生了我,我得報恩,沒有太多的感情。我可能在爸爸跟前說話都不如在公公面前說話隨便,這就是我這半生的感受。也許你會說我忘恩負義,可是當你有個瞧不起你媽媽的父親,甚至認為媽媽所生的孩子都給他丟臉的時候,就能認同我的感受了。不知道媽媽怎麼這麼能忍,而且還和他過了這麼多年,我都佩服我媽!

  • 8 # 書野693

    應該是的。因為,作為女性,本身就細膩,懂得體諒父母。有擔當,有責感,從小就起表帥作用。她們會輔助母親承擔家務。帶弟弟妹妹甚至幫助哥哥。儘管辛苦,確沒有怨言。有的已成家甚至老了,也無怨無悔。不會感到吃虧,是發之內心天生的。有很多大姐,在失去雙親後,充當了母親的角色,成為家的核心。如演員於和偉的大姐。有一個好的大姐,可以讓你享受到比媽媽更長的母愛。演員陳小藝扮演的那樣大姐,不是每個家庭都會有的。如過有,請珍惜,愛她會讓你幸福,永遠有家地溫暖。關心她,讓她也有愛和幸福得回報。

  • 9 # 蚊子123325871

    在我們那個年代,經濟條件差,家中子女多,父母負擔重,無力支撐的時候只能讓孩子分擔,最大的孩子肯定是父母首選。所以老大責任重,付出就多。

  • 10 # zhl680704

    我是家中的長女,是最辛苦的一個,談不上最吃虧,為父母分擔家庭的責任。我高中畢業參加工作,第二年大弟初中畢業就來到公司技校,我承包了大弟的衣食住行,小弟後來上學也是我負擔。工作以後我承包了父母從裡到外從上到下所有的衣服鞋帽襪,弟弟妹妹結婚包括自己結婚父母的婚禮上所需服裝都是我置辦,而後很多年,我都一直照顧家裡,因為公司是央企,當時神一般的存在,收入福利都很好。發的蘋果橘子各種洗漱用品都分給家人。如今,父母年老了,非常認可我的付出,特殊的原因,父母依然是我在照顧。能讓他們感到欣慰再苦也值得了。

  • 11 # 平湖夏荷

    在過去多子女的家庭應該是這樣的。尤其是在父母困難的時候,長子長女承擔的家庭責任和家務勞動要多很多。但我不認為這就是吃虧。這是自己應盡的義務。

    我也是家中長女。從小到大,從幫助父母做家務,再到照顧年邁的父母,我都儘可能走在前面。

    我父親病重住院時,我發現,不僅是我們家,其他家庭也是這樣,老大伺候的多一點。我們家當時的情況是隻有我退休了。弟弟妹妹都在上班,自然我在醫院陪護的多一些。

    兄弟姊妹之間,從老大到老小,有一定的年齡差,有的差別還比較大,達十幾歲。不同年代,家庭條件也不一樣,所以兄弟姊妹之間,無論是付出,還是待遇都是無法平均分配的。

    作為長女,辛苦、付出是應該的,也是必然的。況且這種付出是對自己父母和弟弟妹妹的付出,不應該有吃虧的想法。隨著弟弟妹妹們長大懂事,你得到他們的尊重和幫助也是無價的。

    如果你不得不辛苦付出,但又總表示自己多麼不幸,多麼吃虧,則可能是苦也吃了,又得不到尊重。

    我的建議,眼光要遠。兄弟姊妹是幾輩人的情緣,計較一日之短長,或者幾年之短長,只能說目光太短淺了。對於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影響也不好。

  • 12 # 使用者順其自然吧

    我是家中長女 ,覺得是最辛苦的那個人 ,吃虧說不上,因為我以家長自居 ,為了孃家的兄弟姊妹出錢出力,心甘情願。只要孃家人好了,我才好。

    我15歲以前生活在農村,那時的農村可以說是一貧如洗,除了吃的玉米和穿的身上那套衣服等基本的日常用品外,家裡幾乎沒有別的東西,可想一個七口之家日子有多拮据。

    我從幾歲就照看弟妹,抱著她們玩,自己的衣服成天都是髒兮兮的 ,因為水源較遠,幾乎不洗衣服的,還幫母親燒火做飯 ,幹農活 ,真是樣樣搶著幹。

    記得我上學時,人家給我塊糖果 ,沒捨得吃 ,還拿回家給妹妹吃 ,就是後來工作之後 ,還是把弟妹的需要放在心上 ,誰有什麼困難就去幫著解決 ,把他們的難題解決了,我才能心安理得,踏實地過日子。

    這種不計得失的對孃家的奉獻精神 已經堅持了50多年了,也該歇歇了,以後再為自己活一回。

  • 13 # 火邊冰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個家庭身為最大的那個長女,都是最辛苦,最吃虧的那一個,但是我是深有感觸的。

    母親在孃家就是老大,下邊有五個妹妹,一個弟弟,在我的印象中,母親從年輕的時候就是吃苦耐勞,什麼事情都讓著弟弟妹妹的,就是包括我都已經上學之後了,母親發了工資,買了新衣服的時候都是要給小姨穿新的,然後小姨穿小了才給我穿,再一個,我發現母親對弟弟妹妹來說,她都是付出最多的,對姥姥姥爺的孝心也是其他人比不了的。

    也許是這種孝心和付出是母親做出了榜樣,到我這裡,繼續傳承了。我依然是家裡的長女,雖然只有姐弟兩個,但是弟弟不在父母的身邊,這麼多年,一直是我在照顧著父母,原來父母年齡不是很大的時候,住的離我遠一些,後來因為身體原因買了樓房,離我只有一碗湯的距離,父母離我近了,我也省了很多心,一旦身體有點小毛病,我帶他們去醫院看病也比較方便。等到母親身故的時候,再賣房子的時候收拾東西,看到的是家裡無論是從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出自我的手,所以我一直認為這些年我確實付出是很多的,如果說吃虧倒也談不上,因為做子女的付出的多也是應該的,但是辛苦確實是很辛苦,有時候確實感覺很累。

    實際上我還有另外一種感觸,就是對父母做到了絕對的盡孝心,當他們百年之後,我的心裡一點遺憾都沒有,因為該做的我自認為已經是做的很好了,盡了我最大的努力,不管是吃苦還是吃虧,都認為是值得的。

  • 14 # 退休賢人

    我覺著多數家庭中長女都很辛苦吃虧。我姐弟三人,我是長姐,從小父母就教育我,你是姐姐,什麼事都要讓著弟弟。我和大弟相差2歲,和小弟相差4歲,從我記事起,有好吃的弟弟多分一些,玩具都是弟弟不玩了我才玩。我很小就開始幹活,吃完飯,我必須洗碗,掃地收拾桌椅。慢慢長大,用腳踏車票買的腳踏車先讓大弟用,父親單位招工照顧一個名額,也是先讓我大弟入職,我第二年才入職。結婚後,我繼續幫襯著孃家,弟弟有困難,父母讓我想辦法幫助解決。直到弟弟們結婚有孩子,我都有幫助。父母生前,無論有什麼事,都和我商量。父母的衣服基本都是我承包了,弟媳們也搶著買。每年我帶領父母健康查體,有不舒服先打電話通知我,讓我帶他們去醫院看病。無論父母生日,過年過節,我買的東西都多與弟弟們但我從沒怨言。父母家的4套房產我都沒要,按照父母意願都留給了弟弟們,因為我還有侄子們。父母走了,世上只有我們姐弟三人同留著父母的血,家和萬事興。

  • 15 # 歐陽2745

    家中的大姐太偉大了,她比媽媽還疼弟弟妹妹們。

    大姐性格剛強,是我家的頂樑柱。她是爸爸最滿意的孩子,每當說起大姐,爸爸滿眼的驕傲。

    上世紀七十年代,大姐從盤錦扛大米回朝陽,大麻袋二百多斤,那個年代交通不便,從盤錦坐火車到錦州倒車,過天橋進站出站在錦州要等數小時到朝陽,爸爸派倆位哥哥去接站,那年大姐二十三歲的大姑娘,回家帶的東西一路辛苦我現在都無法想象。大姐回家的日子,是我最幸福的時候,大姐顧家,替爸媽擔憂,用真心疼愛弟弟妹妹和親人,大姐是我的榜樣,是我最崇拜的人,爸爸說,一個大女兒拿十個兒子都不換。

    每當家裡發生變故,大姐守發其中,獨擋一面,為家和弟弟妹妹們擋風遮雨,爸爸五十九歲去世,她和哥姐們分擔債務,大哥四十二歲病逝,她又挺身而出,為媽媽和弟弟妹妹們撐起這個家。我奉大姐是觀音菩薩,在媽媽八十四歲臥床後,她伺候著媽媽無微不至,每晚誦經陪媽媽入睡,媽媽臨命終時,無有痛苦,走的安詳。感恩大姐!

    現如今大姐七十歲的老人了,她在我心中始終是個依靠,長姐勝母,我在她那裡享受了太多的呵護疼愛,有姐的地方就是我的家,感謝大姐!我愛你!

  • 16 # 風花雪夜之人到中年

    在我看來是的,不但是長女,在一個家庭裡的老大一般都要承擔的責任比小的都多,也是最辛苦最吃虧的。我有幸認識了一位好朋友就是家中的長女,從小到大讀書從來沒有讓父母操心過,在家裡一直是弟弟妹妹的表率,由於母親身體原因早早就離開人世 了,她自然而然就承擔起了母親的一部分責任,幫助父親照顧自己的弟弟和妹妹,大學畢業後和現在的老公在省城安家了,一邊透過自己和愛人的努力讓自己的小家從一窮二白到現在慢慢的富裕起來。同時還要出錢出力幫助弟弟妹妹成家立業。

    現在的她好不容易日子好過一些了,家裡的弟弟妹妹也都成家立業了,本來可以安安心心地好好經營自己的小家了,家裡的老父親又得了癌症晚期,由於這麼多年養成的習慣,六神無主的弟妹自然而然又把這個重擔交給了大姐,於是她又把父親接到自己家裡,帶著父親跑遍了省城的各大醫院,花費了多年積攢下來的積蓄終於讓父親的病情穩定下來了。

    一位這樣的女孩,就因為是家中的長女,由於母親的早早離世,讓她間接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成為了家裡的主心骨。從小小年紀就養成了堅毅的性格,真的很不容易,也祝願她的父親早日康復。

    我自己也是家裡的老大,在我十歲的時候就會幫助父母在家裡做飯了,小妹妹在西安讀大學的時候,我已經在上海工作了,她四年的大學所以費用都是我代父母支付的。深有體會家裡的老大肩負的責任。從19年父親腦出血到現在,我幾乎沒有離開過父親的身邊,也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需要過多久,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只要我的父親在一天,我就有義務照顧他。

    總結:家裡的老大不管是長子還是長女都要肩負起家庭的責任,還要成為弟弟妹妹的表率,特別是我們這些70後,那個年代家庭都不富裕,在生活艱苦的條件下都要幫助父母承擔家務。所以說在孩子當中是最辛苦的,絕對沒有問題。

  • 17 # 言之有悟

    我個人認為:是這樣的!

    俗話說:長兄如父,大姐比母。尤其是在過去多子女家庭裡,尤其如此!

    大姐作為家中的長女,從小就被賦予特殊的使命,不僅要協助父母照顧弟弟妹妹,還要早早的為全家洗衣做飯,出身農村的長女可能還要餵豬養羊,跟隨父母一起下地勞動。

    這種辛苦對一個未成年的女孩兒來說,有時是難以承受的。可即使這樣付出,還不一定能得到有重男輕女思想父母的關愛和肯定。

    即使嫁了人,孃家的事兒也不能不管。

    就拿我婆婆為例吧!

    我婆婆1936年出生於一個農村家庭,家裡姐弟6個,父親在最小的弟弟半歲時因病去世,那時我婆婆還不滿15歲,就和自己的母親一道挑起了養家餬口的重擔。

    白天她像男人們一樣去地裡幹莊稼活兒,夜晚還得跟母親一道學著納鞋底,做鞋子,縫衣服。真的是粗活兒細活兒都得幹,男人女人一肩挑。

    因家裡負擔重,婆婆的母親不讓她遠嫁,後經媒人介紹,我婆婆嫁給了同村的我公公。公公出身地主家庭,從小衣食無憂,家裡的地僱有長工,養成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懶惰性格。解放後,公公家的土地通通收歸集體所有,公公需要跟其他村民一道去地裡幹活。這他哪裡受得了,一天到晚逃避勞動,遊手好閒。於是,婆婆又成了公公家的主要勞動力。

    就這樣,婆婆既要照顧婆家,又得兼顧孃家,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一隻蠟燭️,一頭忍辱負重的老牛。

    即便如此,在重男輕女思想的母親眼裡,這一切付出都是應該的。孃家的大事小情一樣都不能不管,家人生病得拿錢,家裡蓋房要錢,兄弟結婚還要給錢等等……

    總之,家裡的長女被父母賦予了額外的責任,追加了一些不堪承受之重。

    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像我婆婆這種辛苦付出的長女應該不少,她們為了家人忍辱負重,委曲求全,甘願犧牲自己。

    例如《歡樂頌》中的樊勝美,還有現實生活出現的若干個扶弟魔,都是經典範例。

    人生來就有自由平等的權利,因身為長女就被強加過多的責任和負擔,這對長女是極其不公平的!!

  • 18 # 師長9107788

    我覺得是這樣的。我大姨今年74歲了,辛苦善良了一輩子。我母親排行老二。我還有三姨老姨和大舅老舅。她們小的時候家裡比較窮,弟弟妹妹小,所以家裡的活都是大姨和我母親幹。我最小的舅舅比大姨小十八歲。大姨每天起早去牛奶社排隊給老舅買牛奶。後來文革中上山下鄉吃了很多苦。結婚後其他妯娌都不管婆婆,大姨照顧到最後。我們家條件也不好,大姨總是隔幾天就送點好吃的來,說孩子長身體需要營養。我母親患癌的日子,大姨每天抽時間來幫忙照顧,最後幫我媽媽穿完壽衣,我母親一直不閉眼,大姨說放心走吧,你這倆孩子,我幫你看著。那年母親五十歲,我和哥哥都剛剛成家有小孩。接下來的三年外公去世,又三年外婆去世,生病的日子,大姨都是忙前忙後。她自己家裡孫子是一手帶大的,考上了哈工大。這幾年三姨病了,跟我母親一樣,卵巢癌,七十歲的大姨每天起早去,給三姨做吃的,洗頭,按摩。昨天三姨出殯了,大姨一直流眼淚。送走了兩個妹妹了,她很難受。我生病做手術,她也是隔一天來看看。平時我有什麼好吃的,都願意給她拿,覺得她像親媽一樣。她有不開心的事,也要來我家跟我念叨唸叨,我們兩家離得不遠。我總是勸她幾句,她就開心了。這輩子所有親人都說大姨是好人。我希望她一直健康長壽!!!!

  • 19 # 半畝菏塘

    我小學同學大芹就是這樣一個為家庭付出最多的長女。

    大芹來到我們班讀三年級的時候已經16歲了。因為她是家裡的老大。

    她爸媽生下她之後又生下了三個女兒,直到第五胎時終於生了一個男孩。

    她父母是農場非農業單位的職工。家大口闊,家裡一堆孩子,還有家務沒人管;他們就讓只念到小學二年級的大芹休學,在家裡帶弟妹幹家務。

    直到大芹的弟弟開始上學了,她爸媽才讓回來復學,而這時她已離開學校七年了。

    班主任那天帶大芹來到我們班,說這個同學來插班,你們要多幫助她。

    我們看她那麼高的個子,胸脯都開始發育了,都感到很新奇,這麼大的姑娘伢還來跟我們做同學。

    開始的那段時間,只要一下課大芹就往外跑。後來我們才知道,她是去找弟弟去了。她弟弟在我們學校上一年級。她要照顧他上廁所,還要看有沒有人欺負他。

    偶爾她弟也會跑到我們班上來找大芹,哼哼唧唧的膩著他姐,就像一個黏媽的孩子。調皮的男生們就起鬨,說你還沒斷奶呀要吃奶吧……

    有一天正上課,大芹的弟又來了,依在我們教室後門哭,叫著姐,說褲子尿溼了。

    教室裡一下鬨堂大笑。老師生氣的說:*大芹你到底是來上學的呢還是來帶伢的呀!?沒等老師說完,大芹就彤紅著臉衝出了教室。

    大芹學習很用功,但顯然很吃力,估計以前學的知識都忘得差不多了。雖然很好學也好問,但是每次考試學習成績總是排在後面。有些同學就瞧不起她,說大芹只長個子不長腦,傻大個!

    下課了,放學了,我們喜歡在一起玩跳繩踢毽子這些女孩子愛玩的遊戲。看得出大芹也是想玩的,也會湊過來和我們玩一會兒。但更多的時候玩著玩著她就想起什麼似的趕緊跑走,說要趕回去做事。

    就這樣大芹在我們班唸完了小學。隨後我家也搬離了農場,從此再沒見到過大芹。

    直到前些年偶遇小學同學林莉,聊小時候的事,我們自然想起了我們的那個大同學大芹。

    大芹小學畢業後就沒有再繼續上學。在農場裡找了一份臨時工,一邊掙錢一邊顧家,幹了兩三年後就嫁了人。

    孃家負擔重,有了自己家的大芹,還是不能為自己而活,隔三差五的總有事情找大芹,大事小事要她們幫襯、拿主意。

    林莉說,大芹這一生就是她孃家的執行家長,她爸媽的特別助理。儘管現在她自己都是當奶奶的人了,還斷不了操弟妹的心。

    過去那個年代,多子女家庭像這樣的長子長女為家庭付出的人很多很多。他們是整個家庭的無名英雄和功臣。

    (網路供圖,侵可刪)

  • 20 # 靜靜手工日常

    我個人覺得這個問題要分年代吧,之前生活條件不好的時候家裡的老大確實挺辛苦的,好多老大為了弟弟妹妹早早的出去打工掙錢,現在條件好了辛苦吃虧談不上。我是家裡的老大我個人覺得吃虧談不上吧,但作為老大肯定是比弟弟妹妹要多操心的。

    我有一個比我小十二歲的妹妹,小的時候也沒覺得什麼,我妹妹出生的時候我剛開始上初中,平時都住校每週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我妹妹都特別親我,雖然好多時候她總是給搗亂但現在回頭想想都是美好的回憶啊,後來上高中半月回家一次,每次放學回家我妹妹就早早的在家門口等我,因為她知道每次我回家必定給她帶吃的。等工作了每次有什麼好看的衣服好吃的東西都忍不住想到妹妹,尤其是現在感覺好多時候我是姐姐也像媽媽,妹妹有好多心裡話小秘密都會跟我分享,好多事情妹妹不願與爸媽說都是找我說,有個弟弟妹妹其實感覺挺幸福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幾歲開始說話,說話晚你會心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