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南北朝時期的,劉宋和北魏政權在三十多年的時間裡多次交戰,但是都不能徹底戰勝對方,從而形成長期對峙的局面,這是什麼原因呢?
18
回覆列表
  • 1 # 豬豬俠評論

    主要是力量不夠,內耗嚴重!北魏其實在馮太后和孝文帝時期有過力量的積蓄,但是隨著孝文帝去世,帝國國政即可變得混亂,六鎮動亂,帝國分裂。南方更是政權更替頻繁,權臣和皇帝鬥法不斷!所以,都不具備統一的條件!

  • 2 # 跪射俑

    國內統治不穩,統治階級內部內耗嚴重,無力全力發動統一戰爭;沒有秦皇漢武這樣的英主,儘管劉裕、拓跋宏也是不錯的君主,但才華、抱負仍有限。

  • 3 # 江湖小曉生

    南北朝時期,劉宋和北魏是死對頭。劉宋是東晉權臣劉裕在南方建立的王朝,而北魏是拓跋珪在北方建立的王朝。

    這倆國家沒事兒就死磕,誰都不讓著誰。恰好建立的時間也只間隔了二十來年,所以彼此都猶如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勢均力敵且互不相讓。

    不過要論年限的話,北魏要比劉宋強得多了。北魏從建立到滅亡,一共度過了148個春秋,而劉宋只有勉強60年的國祚。

    01宋武帝劉裕折返建康,道武帝拓跋珪興建大魏。

    宋武帝劉裕,最初只是個賣草鞋的。本身在家創業也沒什麼不好,可就是掙不到錢常常餓肚子。劉裕思前想後,還是決定參軍,所以就參加了當時東晉最強大的北府兵。

    劉裕本人很給力,憑藉戰功,逐漸成為老上司劉牢之的心腹。幫助東晉平定了孫恩叛亂,而且帶兵嚴明,使得他的軍隊是戰鬥力最強的一支。

    公元402年,桓玄叛變自立後,劉裕更是為東晉王朝出力討伐,毫不留情地把桓楚政權給端了,桓玄這位東晉時期的大土豪,也被劉裕逼入絕境。

    此後劉裕手握東晉朝政大權,為了鞏固地位,只有靠北伐才行。過去很多前輩北伐都失敗了,只要劉裕能夠帶領東晉王朝恢復昔日西晉時期的繁盛,那麼他的位置可就穩了。

    劉裕自此開啟了南征北戰的歷程,他帶兵北上滅亡南燕,西進滅亡譙蜀、仇池。此後又帶著人馬北上,滅亡後秦。佔領長安的時候,劉裕手下重要的軍事劉穆之不幸去世,後方不穩的情況下,劉裕只能折返建康。可惜北伐之路止步於此,而當時北魏在河南地區的所有力量都被劉裕消滅,整個河南都成了東晉的地盤。劉裕回到建康以後,趕忙登基稱帝,建立了劉宋王朝。這一年是公元420,劉裕取代東晉,成為了劉宋王朝的創始人。

    此前北魏的到屋滴拓跋珪,早在公元386年,趁著前秦淝水之戰戰敗後大亂,便建立了北魏王朝。公元420年,劉裕建立劉宋王朝的時候,北魏試圖南下,均被善於守城的劉宋大軍擊退。

    02宋文帝劉義隆北伐失意,太武帝拓跋燾飲馬長江。

    公元422年,劉裕不幸病逝,北魏明元帝打算趁著劉裕去世的機會南下奪取劉宋的地盤,結果雙方在黃河流域展開大戰,互有傷亡,付出了慘痛代價。

    這個時候接替劉裕的,是玩世不恭的劉義符。可是劉義符太不像話,所以被權臣徐羨之等人給廢了。此後劉義隆登基,也就是以宋文帝。

    遣劉康祖救懸瓠,燾亦遣任城公拒康祖,與戰破之,斬任城。燾攻城四十二日不拔,死者甚多,任城又死,康祖救軍漸進,乃委罪大將,多所斬戮,倍道奔走。---《宋書》

    宋文帝劉義隆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皇帝,我們在辛棄疾的詞裡,曾經聽說過他,講述的是他北伐的故事。

    當年劉裕北伐,已經打到了長安,結果卻因為劉穆之的死,不得不選擇中斷。這是天意,是劉宋王朝不可逆轉的,劉義隆強行希望完成這次逆轉。

    北魏明元帝時期南下,奪取了部分劉宋在河南地區的土地,所以劉義隆一直打算收復這些地方,於是開啟了北伐。

    第一次北伐,在公元430年,劉義隆以到彥之作為主帥,奪取了河南地區的洛陽、虎牢等地。可惜北魏到了10月份的時候,又發起了反攻,結果導致第一次北伐失敗。第二次北伐,在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親自帶領10萬大軍南下,宋文帝劉義隆命人北上救援,再次想到了北伐的計劃。他吩咐劉義恭為主帥,分兵四路進軍北魏,其中西路軍大勝,可東路軍被太武帝擊敗,此後劉義隆排程失策,導致拓跋燾飲馬長江。第三次北伐,在公元452年,北魏宮廷內亂,劉義隆再次命人北伐。臧質率軍打潼關,魯爽帶人攻長社、虎牢關,可惜張永一直打不下碻磝。結果讓北魏挖地道偷襲。這次北伐雖然收復了部分河南地區,可是沒有什麼大的收穫。

    而與此同時,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大軍,卻能夠屢次擊敗劉義隆的大軍,保住了北魏的江山,甚至飲馬長江,揚言要渡江滅宋。

    03孝文帝拓跋宏銳意改革,齊高帝蕭道成篡宋自立。

    公元452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被中常侍宗愛給殺了,所以劉義隆才會發動第三次北伐。此後北魏一直處於內亂不斷的狀態。

    公元471年,孝文帝拓跋宏繼位。孝文帝拓跋宏是一個懂得改革的皇帝,他最先在北魏實行了均田制,使得北魏的老百姓提高了生產積極性。此後為了能夠融入中原文化,孝文帝拓跋宏更是遷都洛陽,逐漸對鮮卑族進行改革。他命令用漢服取代鮮卑服,用漢語取代鮮卑語,甚至連姓氏都要用漢姓取代鮮卑姓氏。拓跋宏本人就改姓為元,也可以稱他為元宏。鼓勵鮮卑貴族和漢人士族通婚,對於那些不願意改革的守舊派,拓跋宏也是毫不留情,選擇無情鎮壓,甚至連太子元恂都被拓跋宏給處死了。

    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北魏逐漸漢化,適應了中原文明。可以說拓跋宏的改革手段是非常犀利的,一般皇帝真的做不到。

    而當時的劉宋已經日薄西山,劉義隆在政變中被殺,此後劉宋王朝一直處於內亂狀態,很難再恢復往西的團結。

    趁著劉宋內亂的檔口,蕭道成逐漸掌握了劉宋的政權,成為了劉宋權臣。他廢除了劉昱,將劉準立為宋順帝,而自己則自封齊王。

    到了公元479年,蕭道成解決了忠於劉宋王朝的忠臣們後,建立了南齊,自此終結了劉宋王朝在南方的60年統治。

    可惜劉宋王朝結束的時候,北魏正在進行著如火如荼的改革運動。這兩個勢均力敵的對手,在戰場上再也遇不到了。

    總結:終結你的往往不是對手,而是你本身。

    不管是劉宋王朝,還是北魏王朝,彼此都沒有把對方消滅的能力。南北對峙的局面也就這麼長期形成了。

    可是這兩個王朝,都不是因為外敵入侵而滅亡的,而是因為內亂才會滅亡。劉宋王朝,是因為權臣蕭道成,仿造劉裕篡奪東晉江山的形式,滅亡了劉宋,建立了齊朝。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北魏,不過北魏比較慘。北魏有兩個勢均力敵的權臣。一個是高歡,一個是宇文泰,他們將北魏分割成為了西魏和東魏,此後更是取而代之分別建立了北齊和北周。

    所以說對手不一定是最可怕的,可怕的人往往會出現在內部。多少政權的失敗,不是因為對手過去強悍,而是因為自己的隊友坑了你一把呢?

    參考資料:《南北朝史》

  • 4 # 春秋奮羽

    歷史長河,源遠流長,這個問題讓我來!

    自古以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道理大家都懂,不過在歷史上,晉朝之後有那麼一段時間,一直是很多國家並存的,也就是南北朝。有人就問,當時起初的劉宋和北魏為什麼不能一方吞併另一方,統一華夏呢?

    南朝就是劉宋王朝,於420建國,而北魏在436年統一了北方。不過,在420年左右,北魏就已經成型了,只是花了幾年時間把北方的一些大敵(柔然)鎮壓住之後,才算統一了北方。因此這一段歷史就要從420年說起。

    一、皇帝更換頻繁且朝內矛盾很多

    兩個王朝的領導者不知是何原因,除去少有的幾個特例皇帝執政時間都不怎麼長,劉宋開國皇帝劉裕正想著怎麼北伐卻在422年就走了,而且因為皇位繼承朝廷內部也開始了爭鬥,而北魏的拓跋嗣想趁機會進攻時,也在423年走了。兩方的戰爭計劃也就被放到了一邊。

    而他們倆的繼承人掌管權利時間就比較長了。拓跋燾沒有阻礙繼承了皇位,劉義隆幾經奮鬥也登上了皇位,而這兩位一個急著解決內部問題,一個和北邊的柔然爭鬥,前期就沒咋打仗。在後面,也只打了三次。互相都沒什麼進展。

    而在此之後,劉宋王朝政變不斷,北魏這邊太監或大臣掌權,皇帝不斷更換。再加上,朝廷內部紛爭多,根本沒時間去考慮打鄰國的事,這期間彼此就打過寥寥幾次,雙方都沒什麼進展。

    二、王朝持續時間不長

    劉宋王朝始於420,亡於479年。北魏比它長一些,始於420,亡於534年。可能給它們多點時間,多個幾十年,哪邊統一也可能說不準。但事實就是如此。而且兩邊皇帝一直換,很難去考慮打仗的計劃。

    北魏雖然比劉宋長五十幾年,但在北魏後半期北方民族異軍突起,不斷騷擾邊境甚至進行地盤的侵佔。北魏是眾多民族生活在一起的國家,朝裡內部矛盾很多,想篡權的人不在少數,內鬥不止,而且內鬥非常激烈,皇帝跟著跑,因此一樣沒時間去想打仗。

    除了上述的這兩個原因,還有一些因素也會影響統一,比如戰鬥力大小,民眾意願等等。北魏和劉宋都沒能吞併對方,從而進行了更多的分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NBA換logo,你們會換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