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大沽炮臺經過苦心經營,已有100多門先進火炮。其中,大部分是克虜伯、阿姆斯特朗式或國內“高仿”。

    大沽是津京門戶,自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大清僱傭德國工程技術人員,全面改造,到1900年,成為當時全球最強大的堡壘之一。

    可是,如此強大的炮臺,卻6小時即被攻破,而對手只付出了戰死58人,受傷197人,艦船損壞6艘的微小代價。

    為何會如此呢?

    兵力少得出奇

    我們總是說大清這麼多人,為何打不過多少多少敵人。

    其實,由於大清組織上的低效、無能,前線將士常常在家門口“以少打多”。

    大沽口之戰即是如此。

    當時的大沽口,只駐紮了天津總兵羅榮光淮軍3000人和1個水雷營,另外還有海軍葉祖珪的一艘巡洋艦和4艘魚雷艇配合。

    當時,大清在在京津地區有10餘萬軍隊。大沽如此要地,大清既已花費了如此重金打造,卻只派這麼點人把守,實在令人吃驚。

    作為防守方,大清需要防守3個炮臺,還要防禦塘沽、火車站、海關等要點,兵力分散。

    由於把守要點的兵力已不敷使用,開戰後,清軍只能“站好崗位”,孤立地堅守各要點,無法組織機動兵力,全程被動,被敵軍各個擊破。

    海軍退出

    兵力總數已經捉膝見肘,但大清前線部隊仍不齊心。

    海軍葉祖珪部率水軍接受檢查,沒有參戰!

    坦率地說,葉祖珪是一個愛國將領。不到1年前,葉祖珪逼走了義大利海軍,為國爭光;而在日俄戰爭時期,老葉毅然在上海扣留違法進入的俄艦。

    可是,此戰,葉祖珪卻靠岸接受檢查,不參戰。(後船隻被聯軍擄走)

    其實,當時聯軍先頭部隊的海上力量並不強,葉祖珪並非無抵抗之力。

    或許因為葉祖珪與李鴻章一樣,心底裡不支援大清同時與八國開戰,因此,此時消極避戰。

    如此,大清本就薄弱的兵力更無助了。

    拱手讓人的主動權

    聯軍很快把握了清軍的軟肋,把握了主動權。

    首先,開戰前,聯軍船隻就進入白河,佔據了有利的攻擊位置。

    由於此前的不平等條約,聯軍能自由出入白河,因此,聯軍船隻進入白河航行,清軍不能炮擊。

    聯軍利用此點,在清軍眼皮底下,提前進入有利有利作戰位置。

    清軍無能為力,僅僅後知後覺地部署了水雷。

    可是,聯軍早已抵達有利攻擊位置。一方面,聯軍可以選擇更能規避清軍火力的地點,形成區域性火力優勢;另一方面,由於大清炮臺的彈藥庫、發電站等要點缺乏隱蔽、掩護,因此聯軍未開戰就已把炮口瞄準了清軍要害!

    而已退出作戰的大清海軍已不構成威脅,聯軍在未開火前,已佔據絕對優勢!

    其次,清軍在塘沽登陸,抄襲炮臺後路。

    塘沽,由於溝壑縱橫,不利於大兵團運動,因此,難以成為大舉用兵的戰略支點。

    但是,在此登陸,組織迂迴等戰術行動,還是沒問題的。

    聯軍900餘人先後在塘沽登陸,搶先佔據了火車站等要點,從側後威脅大沽!

    可是說,在第一聲炮響前,聯軍已佔據有利攻擊位置,對我形成夾擊之勢!

    仗還沒打,勝負已分!

    英勇卻無力的抵抗

    開戰後,聯軍艦炮迅速壓制了清軍炮臺火力。

    與此同時,塘沽聯軍迅速從後路進攻清軍炮臺。

    此時,大清真是有力使不上。

    1、大沽炮臺設計就是準備“坐北朝南”,預備對遠洋來敵作戰的。

    可是,此時聯軍艦船在白河佔據了有利位置。

    與此同時,塘沽聯軍從西北方而來。

    大沽炮臺火炮火力發揮受到極大限制。

    2、清軍被再度分割。

    清軍兵力本就只夠守護孤立要點,此時又火力被壓制,更連小規模的兵力調動都無法進行,完全被動挨打了!

    因此,兵力上,聯軍陸戰隊可以對被各個分割的清軍炮臺以多打少;火力上,聯軍海陸協同,更是輕易摧毀清軍防禦。

    西北炮臺、北炮臺,很快相繼失陷。

    頑強抵抗的南炮臺也因彈藥庫被炸起火,清軍被迫放棄。

    僅僅6小時,“強大的”大沽炮臺失守!

    儘管如此,當時在塘沽客輪觀察戰的目擊者仍然表示:清軍能在這種情況下堅持6小時,已經非常英勇、非常難得了!

    可見,大沽之失,非士兵、基層軍官不利!

    荒唐!

    大清高層在此戰中的低劣表現還沒有結束!

    6月19日,朝廷下令:大沽炮臺需堅守!

    6月17日,大沽早已失陷了!

    北京到大沽口一步之遙。

    就算沒有電報,甚至,就算是沒有馬,兩天時間,報信的人跑步都應該把訊息傳遞朝廷了呀!

    可見:朝廷的決策系統何等低劣!

    總的來說,大沽口之戰時,清軍在裝備上確實已經非常了得了。

    儘管大清的整體訓練水平很差,但僅從大沽口之戰來說,參戰清軍計程車氣、訓練水平都是很不錯的。

    可以說,錢能解決的問題都解決了,基層將士能做好的事情都做好了。

    可是,大清國防的問題,卻不是隻靠錢、靠基層將士就能解決的。

    由於缺乏系統的國防規劃,大清在大沽口炮臺花了巨資打造,卻只派了很少的兵力防禦。

    由於缺乏基本的戰爭動員,即使是愛國將領,也並非全部主動參戰;

    由於缺乏近代化授權和基本的衝突預案,當聯軍開戰前,在清軍炮口前調兵遣將時,清軍畏首畏尾,不知如何是好。

    因此,在第一槍打響之前,勝負已分!

  • 2 # 平安讀歷史

    經過兩次鴉片戰爭以及中法戰爭,滿清也知道了海防的重要性,所以除了建立北洋艦隊和南洋艦隊之外,還修了不少炮臺,以抵禦外來海軍的侵略。這些炮臺中不乏一些先進的裝備,很多都是來自西方的克虜伯大炮和阿姆斯特朗大炮,這些在當時世界上都是最先進的火炮。

    只不過擁有這些先進火炮就並不代表滿清能夠高枕無憂,大沽炮臺位於天津,可謂是北京的門戶,無論從哪一方面看都至關重要。滿清在這些地方配備了最先進的火炮,包括從德國買來的克魯伯大炮和從英國買來的阿姆斯特朗大炮。但是並不代表滿清就能夠打敗列強,畢竟列強的軍事優勢比起滿清強太多了,依靠那一點點大炮想打敗聯軍,那隻能是痴人說夢而已。

    至於所說的八國聯軍武器不如滿清,那根本就不可能,八國聯軍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強國,他們的武器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不可能比滿清的還差。要知道滿清引以為到奧的克虜伯大炮就是從德國買過來的,難道德華人還會裝備不如滿清的克虜伯炮嗎?這就如同海灣戰爭的時候,薩達姆在那裡瘋狂的叫囂著,我們的武器比美國要強一樣。

    滿清除了武器裝備不如八國聯軍之外,朝廷內部也是相當的混亂。因為那次開戰是慈禧太后盲目發起的,事實上相當的荒唐,在國內很多重要人物都不支援。例如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袁世凱等人就搞出了一個東南互保,根本就不遵循慈禧太后的旨意。而慈禧太后所倚重的義和團和滿清軍隊之間也有相當大的矛盾,在陣前雙方甚至互相廝殺。而慈禧太后當時過於盲目的相信一些人所鼓吹著己方的優勢,甚至認為我們這一邊還一直在打勝仗,結果八國聯軍打到北京城下,才發覺不妙,不得不連夜倉皇逃竄。

    總之,當時滿清軍隊的武器裝備肯定不如八國聯軍,失敗是在所難免的事情,而且很多重要人物都不支援和八國聯軍開戰。

  • 3 # 咖哩咖哩醬

    謝謝你的邀請!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後,大沽口戰役爆發。當時,西摩的主要力量盟軍司令在廊坊附近受挫,被困在中途,與天津脫離。八國聯軍海軍的指揮官意識到西摩的部隊狀況不佳。我們認為,為了獲得接任部隊的安全保障點,他們必須儘快佔領大沽口。可以看出,聯軍佔領大沽口的決定符合八軍同盟西進北京的整個計劃的需要。大國佔領大古堡的計劃最初是由俄羅斯提出的。俄羅斯陸軍部長庫羅巴特金將軍一再命令遠東陸軍司令亞歷山大·阿列克謝耶夫中將準備向中國派遣部隊,但遭到了大沽炮臺的封鎖。因此,俄羅斯率先組織了一支聯合艦隊進攻大沽堡。這支聯合艦隊由六艘軍艦組成:其中三艘是英國的“ Honor”,“ Cod”和“ Algerin”,俄國的船是三艘“ Kiriak”,“ Korean”和“ Korean”。 “海龍”。聯軍有明確的分工。 “榮譽”和“鱈魚”負責監測大沽口附近的清海軍的軍艦和魚雷艇; “阿爾及林”,“基里亞克”,“南韓”和“海龍”“這艘船負責直接與大沽口白河右岸水面海軍陸戰隊的進攻配合。兩艘船,一艘是德國船“ Altis”,另一艘是法國船“ Lyon”,這也將協調對大沽堡的進攻。1858年和1860年,大沽要塞遭到英法聯軍兩次襲擊和摧毀。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重建了大沽要塞。白河口北岸有2門大炮:林河口以北的74門大炮和白河口西北的26門大炮。白河口南岸有兩門加農炮:河口附近的南堡(又稱大營堡),有56門加農炮。新堡(又稱南灘堡),擁有21門大炮。可以說,在過去的40年中,清軍總共安裝了177門大炮,大沽炮臺的武器裝備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大沽炮臺在防禦上存在致命的弱點,就是防禦設施極其簡單,防禦能力太差。在這種情況下,盟軍進行了兩次詳細調查,並已進行了很長時間的事先研究。他們得出以下結論:“堡壘是用堅硬的土壤製成的。前面只有一條沒有堤岸的戰.。華人認為這是最好的準備,而聯軍則認為這是無用的圍欄。在戰場建成後,如果聯軍進攻它擁有巨大的火炮,這三個土壤基地絕對不能抵抗。”更嚴重的是,“左堡壘的口沒有得到適當的保護,所儲存的彈藥也很粗心,經常暴露在外,甚至靠近敵人的火炮。如果準確的話,我也不知道。”從這個角度來看,大沽炮臺的捍衛者羅榮光沒有從僧格林沁1859年成功粉碎英法聯軍進攻的經驗中汲取教訓。可以說,這為大沽堡隨後的倒塌鋪平了道路。當時,聯盟的計劃是先佔領西北要塞,然後再佔領其他要塞。 1900年6月17日凌晨1點,聯盟發動進攻並迅速佔領了西北要塞。八國聯軍佔領了西北要塞之後,他們立即用來自該要塞的兩門大炮轟炸了北部要塞,並迅速佔領了北部要塞。這時,懷特河聯軍佔領了北部要塞,然後將火力集中到了南部要塞。佔領北堡的聯軍使用他們的12釐米克虜伯大炮轉向南堡,並向南堡的火藥庫開火。之後,新堡壘的火藥雜誌也被點燃。到目前為止,清軍副手韓肇奇身受重傷。堡壘上幾乎所有士兵在行動中被殺死。傷亡總數超過1,000名。堡壘中有800多具屍體。羅榮光看到火藥庫到處被摧毀,士兵們幾乎死了,於是他選擇撤退。後來,當他看不到反擊的希望時,他吞下了金子,自殺身亡,享年67歲。早晨6:30,南岸要塞堡壘被最終佔領,大沽堡壘完全失散。簡而言之,儘管清軍擁有先進的克虜伯炮兵,但它沒有掌握相應的軍事岩土工程和現代戰爭戰術,因此它擁有精銳的炮兵,但遭到聯軍的屠殺。總之,不能透過購買一兩種新武器來實現軍事能力的提高。

  • 4 # Ubejack

    張召忠經常說一個國家軍隊的作戰能力不單單在武器裝備,主要還看使用的人.清末整個國家不管在上層還是到軍隊到民間都處於千瘡百孔,國運處於跌入谷底得階段就像人的暮年之時.西方列強尤其是英軍正處於巔峰時期,再好的武器裝備操作它的人不行,也只不過是一堆鐵罷了.

  • 5 # 使用者1548513485

    大沽口一戰不能以武器裝備的優劣來評判,清朝在當時已經差到底了,自己人捅刀子能有多少士氣。大沽口打的很頑強,擊沉6艘,擊斃255人。任何一支軍隊都需要國家力量支援,就算是大沽口守軍勝利了,還有第二個大沽口的失利。一個好漢三個幫,一支獨秀成不了大事。

  • 6 # 不沉的經遠

    題主這個問題並不正確,在第四次大沽口保衛戰時聯軍在火力和兵力上都佔據優勢。

    大沽口是京津的海上門戶,明清兩代一直是重要的海防要塞。在鴉片戰爭以後,列強侵略中國大多來自海上。而在大沽口登陸是去北京最方便的路線,在大沽口共爆發了四次大規模的戰鬥。其中前三次發生於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而第四次則發生在八國聯軍侵華時期。

    也正因為大沽口位置如此重要,所以清政府非常重視大沽口的防禦工作,在此修建了大量炮臺。第四次大沽口保衛戰時,大沽口炮臺確實已經裝備了大量新式的克虜伯、阿姆斯特朗火炮,守軍則是由羅榮光統帥的淮軍炮隊約3000人。

    羅榮光所部淮軍炮隊其老底子是常勝軍的炮隊,被淮軍接收以後李鴻章就一直將視為精銳,作為親兵親自掌握,一直跟隨李鴻章左右。李鴻章出任直隸總督以後,羅榮光部進駐大沽口,此後就常駐於此。

    應該說大沽口無論在炮臺防禦、火炮數量還是兵員素質上來說,在當時的清軍中都是屬於比較得力的,但是聯軍的力量更加強大。

    八國聯軍打算擴大侵華規模時,就決定了要攻佔大沽口,以便於部隊登陸進攻北京,為此,聯軍調動的了32艘軍艦參加戰鬥。除了10艘用於進入內河作戰的炮艦炮艇外,聯軍的艦隊裡還有22艘大型軍艦,其中還有被日軍繳獲以後編入聯合艦隊的鎮遠號鐵甲艦。這些大型軍艦因為吃水原因,並未靠近,而是在遠距離上提供火力支援。其總體火力已經超過了大沽口炮臺。

    此外,在攻擊前聯軍派遣了1000多人的部隊提前登陸,部署在了大沽炮臺側後方。和艦隊前後夾擊大沽口。而受限於清政府的命令,在聯軍開火前,羅榮光卻對這些部署在自己後方的聯軍無可奈何。而駐泊在大沽口的北洋水師軍艦,也不敢抗命出戰,最後被聯軍軍艦包圍,戰鬥一爆發就被繳械。

    因此在開戰時,聯軍不僅有火力和兵力優勢,而且利用清政府的懦弱,在形式上也佔據了優勢。但是羅榮光堅守不退,也給聯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此戰清軍死傷1000餘人,而聯軍有6艘軍艦受傷,死傷約300人。就雙方的傷亡比來說,可以說是清軍在歷次對外作戰中比較好的一次。

    戰鬥中受傷的聯軍軍艦

  • 7 # 倔犟的蝸牛

    原因有三

    第一,清廷將主要兵力都集中在了北京附近,大沽炮臺附近大沽、塘沽、北塘等地只有三千守軍,致使守軍在毫無後援和不能相互策應下,被聯軍各個擊破。

    第二,大沽炮臺守軍不能先開炮,就算敵艦在你眼皮底下游來游去,因為清廷還抱著議和的幻想。

    第三,聯軍先發制人,等一切佈置妥當突破襲擊大沽炮臺,炮臺守軍只能被迫還擊,從根本上大沽炮臺就處於別人的算計當中。

    1900年6月15日,聯軍研究從水陸兩棲攻取大沽,當即令已經駛入白河的10艘艦艇做好戰鬥準備,又派遣300名日軍(隨帶火炮兩門)當夜佔領塘沽火車站,令由250名俄、法兩國軍隊佔領軍糧城火車站,控制津沽鐵路。16日,935名英、日、俄、德等國海軍偷襲登陸塘沽,埋伏在炮臺側後方,並令10艘艦艇做好戰鬥準備。

    晚8時,聯軍向守軍總兵羅榮光發出最後通牒:限於17日凌晨2時前交出炮臺,羅榮光斷然拒絕。

    6月17日零時50分,拒絕最後通牒還有70分鐘,聯軍10餘艘聯軍艦艇在探照燈的照明下,用大炮轟擊南北兩岸大沽炮臺,守臺清軍被迫還擊。

    這時,集結在塘沽的聯軍分左、中、右三路直逼西北炮臺,在敵人猛烈攻擊下,凌晨5時,西北炮臺失守。6時,聯軍佔領北炮臺。之後,聯軍從北炮臺協助軍艦猛烈攻擊南炮臺,同時,一部聯軍從北炮臺附近渡過白河,從側後抄襲南炮臺,南炮臺腹背受敵,彈藥庫又中彈起火,被迫撤退,至6時50分,大沽炮臺全部失守,清軍退走。

    此次,清軍陣亡七八百人,由於葉祖珪貪生怕死,拒不參戰,北洋海軍最大的巡洋艦“海容”號和4艘魚雷艇被聯軍擄走。

    聯軍死58人,傷197人,另有4艘軍艦負傷。

  • 8 # 冷兵器研究所

    大沽口戰役發生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當時聯軍的指揮官西摩的主力軍對在廊坊附近受挫,受困半途,與天津的聯絡中斷。八國聯軍海軍指揮官意識到,西摩部隊的情況並不好。們認為,為了給後繼部隊爭取一個安全的支援點,他們必須儘快攻佔大沽口,可見聯軍攻佔大沽口的決定是符合八國聯軍西進佔領北京的整個計劃的需要的。列強奪取大沽炮臺的計劃,最初是由俄羅斯提出的。俄羅斯陸軍部長庫羅巴特金將軍多次下令遠東陸軍司令阿列克謝耶夫中將,準備向中國派遣軍隊,但是受阻於大沽炮臺。所以俄國率先組織了聯合艦隊進攻大沽炮臺。

    這支聯合艦隊包括六艘戰艦:其中英國三艘,“聲譽”號和“鱈魚”號 “阿爾傑林”號,俄國艦船三艘“基立亞克”號、“北韓人”號、“海龍”號。聯軍分工明確,“聲譽”號和“鱈魚”號負責監視大沽口附近的清朝水師的軍艦和魚雷艇;“阿爾傑林”號 “基立亞克”號、“北韓人”號、“海龍”號負責直接從大沽口的白河右岸配合水面陸戰隊的進攻。另外,還有兩艘艦船,一艘是德艦“阿爾提斯”號,另一艘是法艦“里昂”號,也會協同進攻大沽炮臺。

    大沽(堡)炮臺曾在1858年和1860年兩次遭到英法軍隊的襲擊和破壞。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重建了大沽炮臺。白河口北岸有2門大炮:臨河口以北有74門大炮,白河口西北有26門大炮。白河口南岸建有2門大炮:靠近河口的南炮臺(又稱大營炮臺),共56門大炮;新炮臺(又稱南灘炮臺),共21門大炮。可以說40年來,清軍共先後安裝了有177門大炮,大沽堡的武器裝備有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大沽堡在防禦上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即防禦設施極其簡單,防護能力太差。在這些情況下,盟軍已經進行了兩次詳細調查,並且已經預先研究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得出了以下的結論:

    “該堡壘均系硬土築造 ,前面僅有一無堤之溝道 ,在華人視為最佳之預備 ,在聯軍視為無用之藩籬。蓋當戰陣之時 ,若聯軍以巨炮攻之 ,該三土壘決不能為之抵抗。”尤為嚴重的是 ,“所留炮臺之口,並不妥為防護,所存軍火之處,亦皆漫不經心,常有露出之事,甚至遙合敵人炮火之準的,亦不自知”。這麼看來,大沽炮臺的守將羅榮光,沒有吸取僧格林沁1859年粉碎英法聯軍進攻的成功經驗,可以說為之後大沽炮臺的崩潰埋下了伏筆。

    當時聯軍的計劃是先攻佔西北炮臺,然後在攻佔其它炮臺,1900年6月17日,凌晨1點,聯軍發動進攻很快就攻下了西北炮臺。八國聯軍佔領西北炮臺後,立即用炮臺的兩門大炮先轟擊北炮臺,並很快攻下北炮臺。此時,白河上聯軍的戰艦也在聯軍佔領北炮臺後,集中火力向南炮臺開火。而佔領北炮臺的聯軍,用其12釐米的克虜伯大炮轉向南炮臺射擊,南炮臺的火藥庫首先被擊中。之後,新炮臺的火藥庫也被點燃。

    至此,清軍副將韓照琦身負重傷,炮臺的所有軍兵幾乎全部陣亡 ,傷亡總人數有1000多人,光是炮臺裡躺著的屍體就有800多具。羅榮光看到火藥庫到處被毀,士兵基本死絕,於是選擇撤退。後來,他見反攻無望,吞下黃金自殺,享年67歲。當天早上6點半,南岸炮臺終於也被攻陷,大沽炮臺徹底失守。

    簡單說,清軍雖然擁有了先進的克虜伯大炮,卻沒有掌握相應的近代戰爭軍事土工工程學以及戰術,所以空有精銳火炮卻慘遭聯軍的屠殺。一句話,軍事能力的提升,不是靠買一兩件新式武器就能實現的。

  • 9 # 陶式防務評論

    “克虜伯大炮”不代表軍事優勢,強大的要塞才是。清軍在大沽口仍屬於舊式炮臺,而不是近代化要塞。

    清軍落後的炮臺防禦思想

    在旅順、威海衛、大沽口等地,清軍雖然部署了很多克虜伯大炮,但是海防要塞的建設思路還非常落後。炮臺空有火力,卻缺乏梯次配置,更沒有足夠的步兵配合,其中最後一點格外重要。真正強大的要塞,不是簡單的火炮陣地,而是陸軍作戰的支撐點,炮兵和步兵必須高度協同。

    對付清軍的炮臺,外國入侵者很容易找到防禦弱點。幾次炮臺攻防戰,清軍炮臺都是從側後方被敵人步兵攻陷的,並且是一個接一個被對方吃掉。己方不但缺乏互相支援的炮火,也缺乏步兵預備隊的反擊。可以說,清軍的炮臺防禦在戰術上非常死板。

    此外,清軍要塞的火炮型別也明顯有缺點。150毫米以上的大口徑火炮過分集中於面向大海的一側,對內陸方向缺乏足夠火力,後防火炮不僅數量偏少,口徑也一般多是50毫米-120毫米,射程較短,而且火力死角多,防線容易出現空缺。

    例如日軍在甲午戰爭攻克旅順時,旅順口的炮臺幾乎對背後來襲的日軍毫無抵抗能力,防線到處是缺口,再加上清軍陸軍抵抗意志的薄弱,日軍很輕鬆就穿插了進來。旅順口一天就被打了下來。

    什麼是近代化要塞?

    相比之下,在俄軍防禦旅順的時候,炮臺的火力密度、步兵配合程度還有要塞防禦戰略就提升了好幾個級別。日軍付出戰死數萬人的代價,經過半年多才把旅順攻下來。

    以著名的203高地為例。在日俄戰爭開戰時,這裡實際上是旅順口俄軍的防禦弱點,只有野戰防禦工事,而沒有永久性防禦陣地。但是,俄軍迅速發現了這個缺陷,立刻展開工事建設。203高地之戰,發生了好幾次陣地易手,俄軍為了保住這個關鍵制高點,不惜集中了全旅順的預備兵力反覆衝擊,自己付出了慘重代價,給日軍更造成了巨大損失。

    反過來看清軍,在威海衛保衛戰中,北幫炮臺也進行了慘烈的攻防戰。但是,清軍的每個炮臺都近乎是獨立應戰,僅能得到北洋水師的炮火支援,缺乏其他陸軍部隊的有效協同。像摩天嶺之戰,炮臺守軍戰鬥非常英勇,但是南幫炮臺的清軍卻像看熱鬧,清軍將領並沒有集中大規模兵力進行支援和反擊。等到北幫炮臺全部失陷,南幫炮臺的清軍卻一鬨而散。

    這就是老式炮臺和近代化要塞的區別。炮臺是死的,軍隊是活的。每一個炮臺工事,都應該作為陸軍防禦和出擊的支撐點,圍繞這些支撐點來展開一系列作戰。對於關鍵的支撐點,必須反覆爭奪,甚至不惜投入最後的預備隊。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清軍作戰思想的落後,軍隊內部不具備近代軍隊的高組織度,更不具備近代化的指揮體系。清軍不乏英勇的將領和士兵,但缺乏將勇氣轉化為戰術的能力。多數情況下,清軍只能固守一地被動挨打,既沒有靈活性也沒有主動性。雖然清軍火炮槍械效能不差,但侷限於舊式的戰法,根本無法抵抗複雜多變的近代軍事戰術。(陶慕劍)

  • 10 # 歷代筆記擷英

    清朝雖然有先進的武器裝備,但沒有能讓武器發揮作用的制度,軍隊組織還是封建衙門式的。在武器沒有代差的情況下,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裝備,而清朝恰恰缺乏這一點。

  • 11 # 歷史的重負

    華人一直認為:有“克虜伯”大炮,海岸可固若金湯……買進i7級別的頂級裝甲艦,北洋水師可所向無敵……引進“施拉普納”,中國足球可衝出亞洲……買入“二手光刻機”,中國晶片可一飛沖天……都是想“走捷徑,而登頂”,從來好像沒有踏踏實實,從頭做起的“精神”!

  • 12 # 歷代筆記擷英

    清朝雖然有先進的武器裝備,但沒有能讓武器發揮作用的制度,軍隊組織還是封建衙門式的。在武器沒有代差的情況下,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裝備,而清朝恰恰缺乏這一點。

  • 13 # 歷史的重負

    華人一直認為:有“克虜伯”大炮,海岸可固若金湯……買進i7級別的頂級裝甲艦,北洋水師可所向無敵……引進“施拉普納”,中國足球可衝出亞洲……買入“二手光刻機”,中國晶片可一飛沖天……都是想“走捷徑,而登頂”,從來好像沒有踏踏實實,從頭做起的“精神”!

  • 14 # 看不見的角落

    對於這個問題,王樹增老師的1901有過非常細緻的講解,真的是比戲劇還巧。

    1.防守方針的重大失誤

    其實顯而易見,直隸的防禦重點應該在大沽炮臺。清軍在直隸唯一能打的部隊是聶士成的部隊,其他部隊,包括馬、宋二人所部在內,都是戰五渣,數量沒有任何意義。

    但別忘了,大沽炮臺是二鴉之後清政府往死裡堆的軍事要塞。即便在二鴉時,僧格林沁戰略失誤,法軍也是付出一定代價才攻克。大沽口是有射擊諸元的,理想狀態下聯軍艦隊被吃的死死的。清軍的第一輪炮擊就很好的印證了這點,重創俄,美軍艦。

    聯軍的艦隊面對大沽炮臺必須不停的規避才能自保,同時也要趁著夜色,堅持到天亮馬上就是清軍的主場。很可惜,就在聯軍快撤退之前,大沽炮臺防線崩盤了。

    為什麼崩盤,後面會講。崩盤後人手不夠,無法擋住聯軍,是重要原因。把直隸那十幾萬部隊擋在這兒,聯軍沒有一點機會能上岸。

    2.北洋艦隊深坑

    大沽炮臺原本的防禦方針是海陸一體防禦,結果看到聯軍的那一刻,負責海上防禦的北洋海軍直接投降了。直接結果就是聯軍的艦隊可以專心的,肆無忌憚的針對大沽炮臺,而大沽炮臺面臨著人手不足的問題。

    3.國運使然

    因為海量的火炮彈藥和射擊諸元的存在,聯軍的實力從理論上是沒辦法打下大沽炮臺的。聯軍當時到天亮也快放棄了,準備走人了。結果法軍臨走前一發炮彈打穿了大沽炮臺的軍火庫,沒人知道,炮彈是怎麼打穿一個入口在反向的軍火庫。

    一瞬間,發生了災難級別的爆炸,當場掀翻了大沽炮臺的一段,上面的守軍直接全部消失。法軍見狀,立刻從這個點突破防線。駐守炮臺的人數本來就不多,但面對聯軍,從最高指揮官到底層士兵沒有人退縮,全部陣亡,這在清軍和列強的作戰中幾乎是獨一份。

    真的,倒黴事情全在一塊,後來聯軍打天津的時候,清軍的軍火庫再次殉爆,裡面聚集的大量基層軍事骨幹當時就全部上天。我一度非常懷疑,這怕不是貪官汙吏搞了豆腐渣工程,你就不能理解軍火庫怎麼能連著炸兩次?

    書不在身邊,具體資料沒法放,就寫點我個人的印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癌前病變?什麼是早期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