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漫溯璀璨

    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展廳,是國之重器。當然,其他的所有展覽都是值得一看的,瓷器、佛造像、玉器、古代錢幣都有專題陳列常年展出。最讓人感到激動的是包括盧浮宮、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這些頂級大館都常有逆天展覽(是真的逆天,『嚴肅臉』)在國博展出,外展常要20塊錢門票,但比起幾千塊機票錢還是省了不少。

    古代中國展廳:

    我心目中國內最有分量的展覽沒有之一,到處都是課本插圖裡的文物。而且神奇的是,走著走著,一不留神你就會有種要跪倒的感覺……展廳集中了19件全國各地出土的禁止出國文物(實際上不止,因為還有些從外館借展來的文物,比如上博的商鞅方升),第一次去國博直奔古代中國,連看了四天才勉強看完,語言好蒼白。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 新石器時代 河南省臨汝縣

    陶鷹鼎* 新石器時代 陝西省華縣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魚紋盆*** 新石器時代 1955年陝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

    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彩陶舞蹈紋盆*** 新石器時代 1973年青海大通上孫家寨出土

    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彩陶貼塑人紋雙系壺*** 新石器時代 1974年青海樂都柳灣墓葬出土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彩陶網紋船形壺*** 新石器時代 1958年陝西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龍*** 新石器時代 1971年內蒙古翁牛特旗賽沁塔拉村出土

    商四羊方尊*** 商 湖南寧鄉 課本上最常見的青銅器,但是歷史課本不標尺寸,照片也不說明大小,親眼見了你才會感嘆,尼瑪原來這麼大!

    利簋* 西周 陝西省臨潼縣 國博的布展有點問題,利簋展出放得比較高,矮個子根本看不到銘文。銘文記述了武王伐紂的重大歷史事件,夏商周斷代也是靠了這件寶貝的。

    虢季子白盤* 西周 陝西省寶雞 朋友有一次開玩笑說,這麼大可以當澡盆了,我說這個澡盆不知道可以在北京換多少套房子……

    戰國包金鑲玉嵌琉璃銀帶鉤*** 戰國 1951年河南輝縣固圍村5號戰國墓出土 作為在楚地待過四年見慣了金鑲玉、鎏金銀的我,還是忍不住給它跪了。

    西漢“滇王之印”金印*** 西漢 1956年雲南晉寧石寨山古墓群出土

    西漢詛盟場面貯貝器*** 西漢 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 濃濃的少數民族風情,場面血腥。

    吳“赤烏十四年”款青釉虎子*** 三國吳 1955年江蘇省南京趙士崗吳墓出土

    北齊青釉仰覆蓮花尊*** 北齊 1948年河北景縣封氏墓群出土

    唐代陶駱駝載樂舞三彩俑*** 唐 1957年西安鮮于庭海墓出土

    隋綠玻璃蓋罐*** 隋 1957年陝西西安李靜訓墓出土

    隋綠玻璃小瓶*** 隋 1957年陝西西安李靜訓墓出土

    鳳冠*(4件) 明 北京市昌平縣(另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哇曬真的好殘忍好驚豔好牛掰,無聊的明清史陳列裡就屬這件最耀眼。

    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展廳:

    後母戊鼎* 商 河南省安陽 國內最知名最大隻的青銅器,以前沒有玻璃罩,現在有玻璃罩了。這件重器的一隻耳朵是後來修復的,有興趣可以觀察一下兩隻耳朵有啥區別。

    商子龍鼎*** 商

    大盂鼎* 西周 陝西省岐山縣

    西周天亡簋*** 西周

  • 2 # 收藏大贏家

    王羲之《上虞貼》(唐)

    《上虞貼》是書聖王羲之的一通行草書手札,是唐代的摹本,因為貼中有“今在上虞”四字得名,是王羲之中年以後的重要作品之一。此貼自五代以來,歷朝傳承有序,文革期間險些被毀,1972年被人從垃圾中揀出,收入上博。這件作品09年曾展出過。

    越窯青釉海棠式碗(唐)

    上博收藏瓷器中的代表作。此碗呈橢圓形,口部被壓出了四個凹楞,形似海棠花,似乎是仿造波斯金銀器所制,為海內孤品。碗內和底足上都有泥珠墊燒的痕跡,顯然是採用大器套燒小器的疊燒法燒製而成的,此碗通體施青釉,釉色純正,是唐代越窯青瓷巔峰之作。

  • 3 # 天下一家81884090

    什麼人?整天再想數字,十,二十呀,一百啫什麼的鎮這鎮那什麼寶?你們自己不去好好學點東西,而是搞歪門邪道有意義嗎?

  • 4 # 彥姊情感觀

    中國國家博物館:國家博物館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所以鎮館之寶較多。其中四羊方尊和後母戊鼎是我們熟知的,在歷史書中也學過。

    四羊方尊:解放前出土於湖南省,抗戰期間在隨遷途中遭到日軍轟炸,解放後得以修復。此尊肩部聳出四個卷角羊頭,尊腹為羊的前胸,這是商代最大的方尊,代表著當時鑄造工藝的巔峰。

    後母戊鼎(又稱司母戊鼎):中國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禮器,重達832.84公斤,大致相當於一輛微型小轎車的重量。器身飾有獸面紋,耳外廓飾有雙虎食人紋,腹內鑄有“後母戊”三個字,是商王為了祭祀其母“戊”而鑄造。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宋徽宗時期首都汴京的建築和民生風情,描繪了清明時節汴京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畫卷長5米多,共有500多個人物,人物的神情、衣著、舉止都極細緻的表現了出來,筆墨章法十分巧妙。

    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編鐘

    發現於戰國時代的曾侯乙墓,因而命名“曾侯乙編鐘”。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數量最多、儲存最好的一套編鐘,共65件青銅編鐘,重達兩噸半。用於王侯祭祀和宴樂,它至今仍能演奏動聽的樂曲,被稱為“稀世珍寶”。

    臺灣故宮博物院:翠玉白菜

    一提起臺灣故宮博物院,首先想到的必然是翠玉白菜。翠玉白菜原置於永和宮,相傳為光緒皇帝的妃子瑾妃的嫁妝。是一塊半白半綠的玉器雕刻,綠色的菜葉和白色的葉柄色澤自然、鮮活欲滴,菜上的螽斯和蝗蟲雕刻得維妙維肖,寓意多子多孫。

  • 5 # 大行天下

    博物館是一個國家歷史文化的體現,每個博物館都有他自己的特色,當然鎮館之寶也是必看的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後母戊鼎(舊稱司母戊鼎)

    中國國家博物館: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魚紋盆

    中國國家博物館: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龍

    中國國家博物館:商四羊方尊

    中國國家博物館:北齊青釉仰覆蓮花尊

    國博的鎮館之寶大部分都在歷史課本上看到過,非常的震撼,尤其是古代中國展廳

    陝西博物館:塞金獸首瑪瑙杯

    陝西博物館:鴛鴦蓮瓣紋金碗

    陝西博物館: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

    湖北博物館:曾侯乙編鐘

    甘肅博物館:馬踏飛燕

    甘肅博物館:黃河象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角形玉杯

  • 6 # art張小玉

    作為一個藝術控,

    小玉給大家盤點下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吧!

    你最喜歡哪個呢?

    我們中國的在最後兩組……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德加《舞蹈教室》

    杜西歐《聖母與聖嬰》

    葛飾北齋版畫《神奈川衝浪裡》

    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

    倫勃朗《夜巡》

    馬德里PRADO博物館

    委拉斯貴支《宮娥》

    法國盧浮宮

    勝利女神像

    斷臂維納斯像

    達芬奇《蒙娜麗莎》

    大英博物館

    《女史箴圖》

    《亞尼的死者之書》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長谷川等伯《松林屏風圖》

    普賢菩薩像

    狩野永德《檜圖屏風圖》

    梵蒂岡博物館

    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的壁畫

    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

    黃金邁錫尼面具

    埃及博物館

    卡夫勒王坐像

    圖坦卡蒙黃金面具

    冬宮

    《伏爾泰坐像》

    倫勃朗《浪子回頭》

    我們國家的經典鎮館之寶登場!

    臺北故宮

    肉形石

    翠玉白菜

    顏真卿《祭侄文稿》

    蘇軾《黃州寒食帖》

    趙幹《江行初雪圖》

    范寬《溪山行旅圖》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北京故宮

    金甌永固杯

    雲紋盤

    沈子蕃緙絲《梅鵲圖》

    陸機《平復帖》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博物館是文化的標誌,每個國家的博物館,就是這個國家文化瑰寶和民族特色的展示。

    盧浮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等,這類博物館屬於世界級博物館,因此其鎮館之寶也絕對是世界級公認的人類遺產,藝術和文化歷史價值高、美譽度和知名度高;

    一些國家的公立博物館,包括希臘國家博物館、埃及博物館等,具有濃厚的民族和地區意味,其鎮館之寶常常是最具有本地區文化代表特色的藝術品,比如古埃及的法老像等,這樣的寶貝是本國向世界展示民族特色的最佳標誌物;

    而我們國家的博物館鎮館之寶獨具特色,是我們華人非常熟悉的中國傳統藝術品,比如山水畫、工筆畫、玉器雕塑、瓷器和銅器等等,這樣的寶貝不僅是我們國家博大精深文化的展示,更是將中國藝術走向世界的良好途徑。

  • 7 # 藝語呢喃

    美國的博物館實在是太多了,而那麼多的博物館裡面不可錯過的作品也太多。如果真的想把博物館裡面的“鎮館之寶”都看遍,也許一個月待在紐約逛博物館都不夠。今天就來簡單介紹一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裡面不可錯過的作品。這些作品要麼是非常有名的,或者是其他地方沒有的,來MOMA的朋友們一定要去看哦。

    1. 莫奈的大睡蓮

    跟以往大家印象中的莫奈的小幅作品不同,這幅巨幅的睡蓮的尺寸是4.2米*2米,站在這幅畫前面,會讓你有一種“沉浸式”的體驗,彷彿真的置身於莫奈的花園裡。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在1958年遭遇過一場大火,燒燬過另一部分莫奈的作品,包括一幅大幅睡蓮。為了彌補這個缺憾有了現在的這幅巨幅睡蓮,全美國至少是唯一的一幅如此巨幅的作品。

    2. 梵高的星空

    說實話梵高的星空的畫幅比我想象中的小很多:73.7 cm × 92.1 cm,掛在博物館裡的效果是這樣的,

    人多的時候就跟圍觀蒙娜麗莎的效果是一樣的,

    但是每次跟新朋友來逛博物館,我們仍然忍不住要在《星空》前面自拍一下!

    3. Jackson Pollock的作品們

    很多朋友們也許經常會有疑問“我看不懂現代藝術怎麼辦?”我覺得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就能解答一部分的疑惑:在現場看“真的作品”的感受是和看網上的圖片完全不同的。比如對於Jackson Pollock的作品來說,這幅2.6米*5.3米的巨幅作品只有站在它面前才能完全感受到它的震撼和魅力。Jackson Pollock的作品首先是“沒有內容的”,它甚至在標題上也盡力移除了觀眾對於“內容”的聯想:One: Number 31, 1950。那麼對於沒有背景知識的觀眾們來說,享受這幅作品帶來的視覺衝擊和享受,以及它帶來的聯想與韻律是最好不過的。

    4. 畢加索《阿維尼翁的少女》

    作為畢加索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立體派里程碑的作品,這幅作品展示出了五個少女(也有說法是妓女)在平面畫布上的多維姿態。她們的四肢和臉部被抽象成了幾何形狀,右邊兩個少女的面部如同非洲面具,可以看出畢加索受到了非洲藝術的影響。而她們的姿態也各有不同,中間的少女彷彿躺在床上,而右上角的又似乎向觀眾走來。

    再加上這幅作品巨幅的畫幅,在博物館觀看能夠體會到最完整的觀賞的感受。

  • 8 # 瑪利亞姐姐

    PRADO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館之一,雲集了16世紀至19世紀西班牙藝術史上最好的作品,博物館現收藏作品總數達到27509件,其中油畫有7825幅,數目之多令人眼花繚亂。最有名的三幅畫要數委拉斯開茲的《宮女》,這也是畢加索最喜愛的畫作之一,以自己的畫風詮釋了畫中人物的細節。另外兩幅是戈雅的《裸體的馬哈》(La maja desnuda)和《著衣的馬哈》(La maja vestida)。

  • 9 # 考古咖

    小咖來說一說中國一些國家級和省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吧。

    一、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與後母戊鼎並列。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屬炭河裡遺址。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四羊方尊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個卷角羊頭。

    後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又稱後母戊大方鼎、後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

    二、故宮博物院

    故宮的好東西太多了,那麼哪件是鎮館之寶呢?答案是《清明上河圖》。

    三、甘肅省博物館

    馬踏飛燕來啦。

    四、陝西曆史博物館

    中國重量級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又是啥?答案來自小咖之前介紹過的何家村窖藏 ——獸首瑪瑙杯和舞馬銜杯紋銀壺。到陝歷博看這兩件東西是要單獨交20元門票的。

    五、上海博物館

    王羲之的《上虞帖》和王獻之的《鴨頭丸貼》,均是唐代摹本。

    《上虞帖》上有南唐和北宋皇室的收藏印章及歷代收藏印記,且保留著北宋內府的裝裱方式,十分難得。

    《鴨頭丸貼》帖子中書寫潦草的部分是王獻之手書,為“鴨頭丸,故不佳。明當必集,當與君相見。”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從這一帖的語氣來看,應當是有人已服用過鴨頭丸,但感到效果不好,因此告訴過王獻之這個情況,王獻之服後,覺得果然如來信所說,所以回信約這位朋友明天聚會並將求教。說的是家常事,但它的價值在於字型和書法。

    六、河北省博物館

    滿城漢墓金縷玉衣,和《滿城盡帶黃金甲》可沒什麼關係喲。

    七、內蒙古博物館

    少數民族紅火火的黃金頭飾——匈奴王金冠!重達兩斤多。

    八、山東省博物館

    山東省的漢墓特別多,所以山東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和漢墓有關,那就是——東平漢墓壁畫。該壁畫的儲存狀態猶如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一樣好,像是靜止了兩千年的時光。

    九、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位於重慶市渝中區,前身是重慶市博物館。三峽博物館的藏品達十幾萬件,其中鎮館之寶是烏楊石闕。這可是個大傢伙呢。該文物是一個叫叫王洪祥的煤炭搬運工人發現的,後來捐給了三峽博物館。值得一提的是,在捐給博物館之前,這位工人整整守護了石闕三年。

    十、湖南省博物館

    等了5年的湖南省博物館開館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結伴去參觀了。湖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啥,按理說馬王堆女屍是當之無愧的,然而官方宣傳的是素紗禪衣。好吧,誰讓湖南省博物館的好東西太多了呢。

    圖中為複製品

    十一、西藏博物館

    西藏博物館的文物非常具有名族特色,官方宣傳的鎮館之寶是距今四五千年的一件陶罐。需要說明的是,這件陶器我們今天看來很普通,在古代想要製作出來可是需要非常高超的製陶技巧呢。

    十二、湖北省博物館

    越王勾踐劍和曾侯乙編鐘難分伯仲,並排上榜。

    臥薪嚐膽主人公的劍,1965年出土於荊州市望山楚墓群中,可謂婦孺皆知,是傳世的第一寶劍

    成套青銅編鐘,非常霸氣

    十三、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本明代牛皮封面描金《古蘭經》。

    這本《古蘭經》是寧夏西吉縣南大寺阿訇關清錄祖輩數代珍藏,後來捐贈給博物館捐的。

    書頁中每個篇章的邊框均有描金裝飾,圖案為花卉和阿文

    十四、臺北故宮博物院

    翠玉白菜和東坡肉石並列上榜。其實這是大眾評選出來的,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其他好東西還有不少,比如說毛公鼎。

    十五、河南博物院

    河南是中原文化興盛之地,青銅器尤多,河南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就是名聲在外的蓮鶴方壺。

    十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大名鼎鼎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蜀地織錦,是國家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之一。

    十七、山西博物院

    晉侯鳥尊,又一件重量級青銅器。

    十八、浙江省博物館

    《富春山居圖》(前段),也叫《剩山圖》,隨著劉德華同名電影《富春山居圖》的播出,知名度非常高了。該畫是黃公望79歲時開始創作,畫了3年才完成的。全圖觀看連結http://www.iqiyi.com/w_19rr9gwpih.html

    十九、吉林省博物館

    民國四公子之一張伯駒曾經任該館館長,吉林省博物館太有福氣了,因為張伯駒一下就捐了30多幅字畫,不過最精華的都捐給故宮了。所以吉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就是——元代青花雲龍紋高足碗。

  • 10 # 畫家王衍成

    在世界各地旅行的時候去逛逛當地的博物館,去看看人類藝術史上的視覺傑作是一件非常讓人賞心悅目的事情。從倫敦到聖彼得堡,從紐約到耶路撒冷,這8幅畫是不能錯過的。

    大衛·霍克尼:《一個更大的峽谷》堪培拉

    在澳洲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英國最偉大的在世藝術家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一個更大的大峽谷》(1998)用60幅油畫作品拼接成一幅描繪美洲大陸的自然奇觀。這幅24英尺寬的風景畫擁有鮮豔的色彩和流暢的視角,是這位深受喜愛的英國藝術家大膽而充滿Sunny的作品的典範。

    馬克·夏加爾:巴黎歌劇院穹頂畫 巴黎

    宏偉的巴黎歌劇院的穹頂天花板上有一個現代主義畫家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最令人驚歎的藝術作品:一個241.5平方米的傑作,用來紀念偉大的作曲家、演員和舞者。該專案於1964年完成,歷時8個月,在夏加爾的巴黎工作室完成,共用了400多磅的油漆才完成。

    馬克斯·恩斯特:《新娘的服飾》威尼斯

    義大利威尼斯的佩吉·古根海姆美術館收藏了大量的畫作,其中包括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的《新娘的服飾》(1940),這是這位德國藝術家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恩斯特描繪了兩個神秘的人物:一個穿著紅色長袍,頭上長著一副巨大的羽毛,就像貓頭鷹的腦袋;另一個則是一個像鳥一樣的女人。畫作的後景牆上有一幅畫,上面畫著同樣的中心人物。綠色雜交生物,其中一個類似白鷺,潛伏在邊緣。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阿黛爾·布洛赫-鮑爾的肖像》紐約

    這幅作品是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在“黃金時期”完成的鍍金鉅作(1907年)。這張畫曾被納粹偷走,隨後又引起一場舉世矚目的法律官司,最終以1.35億美元的高價被拍賣,在博物館供公眾觀看。

    弗裡達·卡羅:《兩個弗裡達》,墨西哥城

    弗裡達·卡羅(Frida Kahlo)與迭戈·里維拉(Diego Rivera)的離婚激發了藝術家創作她最重要的藝術作品。《兩個弗裡達》(1939)現存在墨西哥城的阿爾特博物館(Museo de Arte Moderno),展示了這位藝術家的身世(她的母親是墨西哥人,父親是德國移民)。兩個弗裡達衣服上畫有兩個心臟,但是“歐洲”Frida的心是敞開的,並在白色的裙子上流下了血跡。這兩個弗裡達斯暗示了藝術家對她歐洲血統的不滿。

    亨利·馬蒂斯:《餐後甜點:紅色的和諧》,聖彼得堡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的《餐後甜點》(The Dessert: Harmony in Red(1908))在色彩和構圖上都很出色,它是聖彼得堡赫米塔奇博物館(Hermitage Museum)的鎮館之寶。馬蒂斯用一種大膽而又令人愉快的花卉圖案,用深藍的互補色調,平靜的綠色和Sunny的金色色調來彌補深度和空間感,賦予了作品他慣用的平坦的野獸派視角。

    愛德華·蒙克:《生命之舞》,奧斯陸

    挪威表現主義藝術家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因焦慮和抑鬱而聞名,這激發了一種深刻的情感,經常是痛苦的工作——最著名的是《吶喊》(1893)。但是,在奧斯陸國家藝術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rt)裡,人們看到的是《生命之舞》(1899-1900),這是一幅描繪女性生活各個階段的發光構圖,背景是月光下的海岸線。

    約翰內斯·維米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海牙

    約翰內斯·維米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一個永恆的藝術形象,她的神秘凝視已經吸引了300多年的觀眾。在海牙,這個女孩光芒四射的肖像是荷蘭黃金時代的不朽象徵。

  • 11 # 老豬的碎碎念

    筆者剛剛遊歷完位於川渝大重慶的重慶三峽博物館,說實在話,此次前往就為了一睹重博的一件寶貝,此物可稱重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質地柔美,線條流暢,溫潤如凝脂,雕塑手法細膩,它便是號稱“瓷聖”的明代德化窯瓷雕大師何朝宗的一件作品“何朝宗塑觀音像”,據悉,此物身上光芒閃閃,曾經在全國的精品文物評比上,獲得過一等獎,並且在《中國文物報》第一版正中刊登過。

    光說不練假把式,筆者的習慣一定是有圖有真相,咱上一組此物的實拍照片,讓大家也更著一飽眼福,看看這位明代大師的傑作。

    ok,咱實物圖看完,是不是被觀音的柔美的面容(觀音雙目微閉似有所思),極其漂亮的細節表現(胸部飾瓔珞,尤其是左右手的刻畫堪稱完美,衣紋處理似有隨風飄拂之感)所征服,此物在存世的何朝宗作品中都屬於上品,據史載,何朝宗在製作每一件作品之時,都頗有心意,他從取材、構思到製作全部一條龍一個人製成,故而可以從其作品一笑一顰中,體會到作者的用心良苦,何朝宗被後世稱為中國宗教雕塑藝術第一人。

  • 12 # 文藏藝術

    【文藏來答】

    一、中國國家博物館: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屬於祭祀用品。其每邊邊長為52.4 釐米,高58.3釐米,重量34.5公斤,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個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於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於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時,方尊肩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尊四面正中即兩羊比鄰處,各一雙角龍首探出器表,從方尊每邊右肩蜿蜒於前居的中間。在商代的青銅方尊中,此器形體的端莊典雅是無與倫比的。此尊造型簡潔、優美雄奇,寓動於靜,被史學界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

    二、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作品寬25.2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三、臺北故宮博物院:毛公鼎

    毛公鼎為西周晚期青銅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通高54釐米,腹深27.2釐米,口徑47釐米,重34.5千克。鼎為直耳,半球腹,足為獸蹄形,矮短而莊重有力,鼎的口沿還裝飾有環帶狀的重環紋。整個造型渾厚凝重,飾紋簡潔古雅樸素,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是西周晚期的鼎由宗教轉向世俗生活的代表作品。

    更因鼎內壁鑄有銘文,32行,近500字,是現存青銅器銘文中最長的一篇,堪稱西周青銅器中銘文之最。其內容敘事完整,記載詳實,被譽為“抵得一篇《尚書》”,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正式建成,稀世瑰寶毛公鼎成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之一,放在商周青銅展廳最醒目的位置,是永不更換的展品。後作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兩大紀念章之一。

    四、天津博物館:《雪景寒林圖》

    《雪景寒林圖》是北宋畫家范寬創作的一幅絹本水墨畫,縱:193.5釐米,橫:160.3釐米,描寫北方冬日山川雪後壯美景象。圖中群峰屏立,山勢高聳,深谷寒柯間,蕭寺掩映;古木結林,板橋寒泉,流水從遠方迂迴而下。真實而生動地表現出秦隴山川雪後的磅礴氣勢,筆墨濃重潤澤,皺擦多與瀉染,屑次分明而渾然一體,細密的雨點皺於蒼勁挺拔的粗筆勾勒,表現出山石和枯木銳枝的質感。

    五、河北省博物館: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主要出土於中國漢代,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階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據《西京雜誌》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線。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說的金縷玉衣。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 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防毒軟體的現狀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