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塵彌勒

    醜書起於何時,我想這個概念並不重要,關鍵在於以醜書為代表的引領才是核心所在。這是要把整個國粹帶進溝裡的節奏。如果哪一天說書法泯然眾矣也不會大驚小怪,因為就是有一些人在明目張膽的頤指氣使,要讓中華瑰寶退出歷史舞臺,進而達到他們唯我獨尊、捨我其誰的目的。

    古往今來,醜書的書寫就沒有停止過,也沒有停止過相互爭論,甚至相互攻訐,結果就是誰也說服不了誰,誰也壓制不住誰,只能如平行的車馬,互不干涉,直到老死不相往來。

    但以二王為代表的書法瑰寶,即使他們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侮之滅之,因為那絕對是民族情節的底線,容不得歷史的渣滓去玷汙褻瀆。

    還想說明一個觀點:個人的美醜好惡絕對不能影響整個民族對於美好妍蚩的判斷。以醜書為例,越是囂張跋扈時,越是接近滅亡之時。不信咱們可以拭目以待。

    傅山何紹基之流早在之前就提出過寧醜毋妍的口號,這個不奇怪,那時的館閣體盛行,連趙孟頫也被牽連,成為柔媚無骨的代表人物,所以人們才要反其道而行之,這是必然,也是規律。

    但慢慢你會發現:傅山何紹基之流當時氣焰熏天,也不過一時盲從。發展來看,終究歸於寂寂,醜書的猖獗也不過囂張跋扈了那麼幾天,再無聲息,反倒是趙松雪名垂青史千古流芳。

    時間是公平的,無論對於醜書還是美書。越是這樣大行其道的倡議醜書,越是激起民眾的反感,早晚會被崛起的力量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反倒是俊逸書作能夠高耀千古,繼往開來。

    以上是為答。

  • 2 # 蘭齋弟子

    書法中的“拙”應該是小眾的,個別人的老而彌堅、爐火純青之產物。就比如老人這張飽經風霜的臉,放在年輕人的身上是不會相稱的。人老了如玩童是有趣,年輕人壯年人學玩童,就有些不三不四,不正經的了。現在是一窩風,人人刻意追求,刻意打造,所以醜態百出。這跟社會風氣有關,利慾薰心,急功近利,這恰恰是文人雅士所忌諱和不屑的品質,而書法本就是文人雅士所講究的東西。醜書者們寫的東西估計自己未必認得,所以是沒有字的結構的(沒有草法)。章法講氣韻,醜書者們有胡亂一氣有低俗之韻,所以也沒有氣韻可說。就算線條好,那也不是書法了。書法繼承傳統難,求怪求醜易;學精王羲之難,醜書路邊牆上到處都是(有過報道,不準亂倒垃圾之類的字),這是很淺顯的道理。

  • 3 # 千年蘭亭

    醜書的出現並不是今天才出現的。

    醜書之祖大約可追溯到顏真卿。米芾說“顏柳挑踢”,他認為醜書始於顏。為何會有這種說法?

    原來顏之前,大家都學二王,顏字出現,其筆法與王字完全不同,是反傳統的。但顏最後成功了,後人不再認為其是醜書。

    書法發展到現在,確實遇到了瓶頸,就如楷書,唐代是一個頂峰,此後沒人能超越唐楷。大約因此原因,現代很多書法家開始尋找出路,開始創新,這種想法是好的,也許真能找到一條出路。當然,那些為了怪、奇,而特意寫醜書的則應另當別論。

    顏真卿的《裴將軍詩帖》

  • 4 # 硯竹

    我憎恨醜書,人們追求真善美,書法亦然。不以規矩,不成方園。醜書除有譁眾取寵之外,談何規矩?故意把字寫醜是何居心?糟塌國粹。寫醜書就是不要臉!

  • 5 # 紅V鷹

    醜書源於日本原子彈爆炸,炸出一片支離破碎,反映在書法中就是垃圾滿地的感覺,藝術與生活的聯絡就在於此。後人的模仿也沒有逃出這種畫面觀感,只是很矯情,沒有真實的生活情感,而變得狂,怪,亂,俗。

  • 6 # 翁松巖

    尬舞不是舞蹈,醜書不是書法,他們都屬於行為藝術的範疇,用自己的叛經離道的行為或古怪離奇的肢體語言引起公眾注意,來詮釋某些思想或表達某種情緒,大井說的很清楚了,把墨潑到某些所謂書法家的臉上去。同樣某些古怪的歌唱也不是音樂,同樣是行為,至於算不算藝術就另當別論了。淺見見笑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是王濤吳敬平發現培養了樊振東跟劉國樑無關,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