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州歷史

    劉備用兵總是很慢,從決定伐吳到真正出兵,用了一年多。這期間最害怕的是孫權,他派人去向曹丕獻上降表,投降稱臣。

    曹丕好大喜功,剛當上皇帝就有人投降,非常高興。謀臣劉曄認為,應該與劉備一起夾擊孫權,半個月時間就可平定江東,劉備只能得到東吳的西部邊境,魏國卻能得到東吳的腹心地帶,東吳既平,滅蜀也不是難事。曹丕說:“孫權向我投降,我卻去討伐他,以後誰還願意歸順呢?”拒絕了劉曄的提議。

    夷陵戰後,曹丕與孫權迅速鬧翻了,而且曹丕要對他趕盡殺絕,在接下來五年的時間裡,曹丕三次親征伐吳,從未對蜀用兵。

    夷陵戰鬥中,孫權一直向曹丕彙報。得知劉備兵敗,曹丕命孫權一直向西進軍,務必滅掉劉備。孫權認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最應該提防曹丕。吳軍走到夷陵,毅然撤軍。曹魏的主要大臣如鍾繇、華歆、王朗等人,都認為孫權言而無信,將來必定背叛,勸曹丕立即征討江東。

    曹丕等得不耐煩,派侍中辛毗、尚書桓階兩位重臣親自到江東,責令孫權獻上人質,並且立即執行,沒有討價還價餘地。事已至此,孫權無法再拖延,就正面拒絕了辛毗、桓階。辛毗、桓階回去覆命,曹丕大怒,立即起兵討伐東吳。

    孫權在與曹丕翻臉的同時,也做了一些準備,他整頓軍隊,做好與魏軍作戰準備;另外與諸葛亮恢復了關係,吳蜀同盟重新建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歲,是堅持創業還是結婚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