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
回覆列表
  • 1 # 千招百計

    提到卸妝肯定是先有化妝,東方文化崇尚迴歸自然,即使是化妝,也要求材料的純天然無公害。

    最初的妝粉就是“米粉”,對,可以吃的那種。但是澱粉掛不住妝呀,於是民間智慧讓大家發現了鉛粉,《神農百草經》就提到鉛丹和粉錫被用於婦女化妝。經醋化的白鉛變的和米粉一樣細膩,被稱為胡粉,“洗盡鉛華”中的鉛華就是鉛粉了,但是鉛粉有毒呀!於是相繼出現了各種新穎又帶修容作用的妝粉,比如“紫粉”,其實就是在米粉中加入落葵作為染色劑,讓粉有淡紫色;珍珠粉,這個可不是珍珠,而是一種叫紫茉莉的胚乳提取的妝粉,紅樓夢中也有提到;還有滑石粉、養顏粉、香粉等等。

    古人的化妝品多取材於大自然,而且,它們皆為“水溶性”,為古代女子後續的“卸妝”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因此,古人卸妝比我們想象中要簡單,最早的卸妝水就是我們現在家家都有的淘米水。另外,還有用各種鮮花汁子兌水潔面的,甄嬛傳裡我威武華妃娘娘可不就是用玫瑰汁子洗臉的嗎?這就相當於今天我們推崇的“純露”或“花水”呀!來自網路

  • 2 # 吃瓜群眾從人

    清朝時,肥皂等清潔洗浴物件早已經比較完備了。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說:“面脂手膏,衣香澡豆,仕人貴勝,皆是所要”,孫思邈可以算是唐朝人,唐代已是如此,清代化妝品的發展更是可見一斑。

    貴族們的清潔技能滿足了日常需求後,就有了更雅更奢的追求。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古代貴族們生活裡的精緻,恐怕已經超乎了現代人的想象。《紅樓夢》中有不少相關細節,我印象比較深的是賈府一大家子在藕香榭賞菊花吃螃蟹一回,蟹肉油膩,提早預備來洗手的東西是“菊花葉兒桂花蕊燻的綠豆麵子”。來跟我念,“菊花葉兒”“桂花蕊”“燻的”“綠豆麵子”,定語都有九個字,隨意感受下。

    中國傳統化妝品如《紅樓夢》中所展現的一般,一直在走綠色護膚路線,所以卸妝並不像如今這樣重要。早在遠古時代人類就開始知道用礦石粉末在面上進行彩繪,進入文明時代之後更是著意對面容進行修飾。中國古代女性的面妝美容活動自先秦時代初具雛形,到魏晉南北朝時迅速發展,到唐末五代、北宋前期達到鼎盛,元明清時期發展步伐逐漸緩慢下來,直到到清代中後期才被西方傳入的化學類美容產品逐步取代。

    由於題主問的是卸妝而不是化妝,古代化妝什麼的我就只提一下化妝品的原料好了(其實是你不懂快承認吧懶漢子!)各朝各代女性化妝的風格和技藝都不大相同,但是人只有兩隻眼睛一鼻一口,也只能在這個地界做文章,所以化妝的幾個方面基本上現代女性差不多,也可以分為:基礎護理、打底、唇妝、腮紅、眉妝以及其他幾種奇奇怪怪的裝飾手法(花鈿、面靨、鴉黃、額黃等)。

    基礎護理的面脂和麵膏基本上是用動物油配合中草藥製成的。

    底妝也就是“粉”,有米粉、胡粉(鉛粉)、紫茉莉籽粉三大類。米粉是用米作為主要原料碾磨成粉。後來鉛粉的毒害被人們發現,鉛粉就被嫌棄了,上流人士都在追求可持續性護膚,於是鉛成了使妝粉不固結的新增劑,主要原料還是精挑細選的各種米。有人記下了慈禧太后專用的白粉的製作方法,極其精細考究,在新上市的白米外還要加上顏色已經微微發紫的陳米。壯哉我西太后,深諳百年之後紫色隔離修容秘法,不愧是美容養顏界地位最高的人。紫茉莉籽粉,基本上明清才出現,就是我們寶二爺藏著的那種,據說飽含VCVE油酸亞油酸氨基酸什麼的,對護膚大大滴好。另外,粉妝裡較常用的還有鹿角粉、蛤粉、滑石粉、珍珠粉什麼的。至於水銀做的銀粉和金龜子做的金粉……恕我呆一會兒。

    口脂唇脂一開始使用硃砂和動物油脂來製作,漢代以後發明了胭脂,是用紅藍花、紫草、山花、紫茉莉、紫鉚等紅色染料的汁液混合其他原料製成。即可點唇,又可塗面。

    腮紅什麼的基本就是胭脂,如上。紅色的玫瑰、薔薇、石榴花等亦可做胭脂。

    畫眉用的眉墨,石黛、青黛、螺子黛、黛黑、銅黛、螺子黛等等,都是礦物。

    以上化妝品的特點就是——看起來又好卸又不傷面板,甚至古人貼花鈿用的膠叫“呵膠”,魚鰾治成,卸妝時熱水一敷就下來了。綜上所述,古代的女人卸起妝來真的比今日的我們輕!易!許!多!

    於是,古代卸妝洗臉比起化妝可說的就少了很多。最早人們用來洗臉的是淘米水,《禮記·內則》記載:“三日具沐,其間面垢,燂潘清靧”,“潘”就是溫熱的米汁。

    唐代時,發明了澡豆,孫思邈在《備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中提到澡豆的製作方法:

    “令人面手白淨澡豆:白鮮皮、白殭蠶、白附子、白芷、芍勞、白朮、青木香、甘松香、白檀香……雞子白、面,右貳拾味先以豬脂和麵暴令幹,然後合諸藥搗篩為散,又和白豆屑二升。用洗手面,十日內色白如雪,二十日如凝脂。”;

    王壽的《外臺秘要》將“面脂澡豆”單列了一卷來說明;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講到澡豆製法:“十月採莢(肥皂莢)煮熟,搗爛和白麵及諸香做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另外還講到“洗面、塗擦、按摩”等諸多方法。

    終於囉嗦到了說結論的時候,由於古代女人所用化妝品的特性,卸妝時,用澡豆或者肥皂正常洗臉就可以了。

    另外,戲曲的妝容比較特殊,面部需要用到油彩,是不溶於水的,故而古時卸戲曲妝一般使用麻油、菜油、花生油。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面妝美容用品及製作工藝探析》,2007,李華鋒;《中國傳統化妝品發展概況》,1988,張炬;《戲曲演員怎樣保護面板》,2003,董朝霞

    本文轉自知乎,原標題:古代的女人是怎麼卸妝的

  • 3 # 笑看平生千百事

    要說古人卸妝,咱們得先知道人家怎麼化妝啊,寫下來我先給大家介紹介紹古時候化妝大概都有什麼。

    第一類,就是最基礎的打底,一般來說呢就是美白。所謂“一半遮百醜”古人也愛白啊。古時女子一般用鉛粉。但是鉛粉是重金屬,雖然塗在臉上會增白,上妝效果好,不易掉落,但是長期使用會讓肌膚髮青、發黃,甚至金屬中毒,妙齡少女最後變成了黃臉婆。所以後來就有改用米粉的或者其他搽粉。據唐書記載,唐明皇每年賞給楊貴妃姐妹的脂粉費,竟高達百萬兩!對於傅粉的方法,清初戲劇家李漁的見解頗為獨到,他認為當時婦女搽粉“大有趨炎附勢之態,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顯其黑”。

    打完底,就該第二步了,畫眉,學名“黛粉”,在戰國時,女人們都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隨後出現了“黛”,一種藏青色礦物。描畫前必須先將黛放在石硯上磨成粉狀,然後加水調和。比較有名的就屬司馬相如和卓文君,《西京雜記》中寫道:“司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遠山,時人效畫遠山眉。”這是說把眉毛畫成長長彎彎青青的,像遠山一樣秀麗。後來又發展成用翠綠色畫眉,且在宮廷中也很流行。其實不光要畫眉,還需要修眉,在唐代,女孩們非常講究刮掉原始的眉毛,之後再用黛來勾勒出眉毛的不同樣式。而以盛唐為例,流行的是這種闊而短的眉毛,形如桂葉或蛾翅。

    眉毛做完就該塗胭脂了,胭脂其實是外來語。因為胭脂原本出自西域的焉支山下,由一種名為“紅藍”的花朵中提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將胭脂帶回中原,女子敷粉後用以之飾面。

    臉上能畫的畫的差不多了,最後再貼一些飾品吧。所謂的花鈿,就是貼在眉間和臉上的一種小裝飾,即花鈿。它除了叫花鈿,又稱花子、面花、貼花。 那麼花鈿是用什麼做成的呢?古時候做花鈿的材料十分豐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還有用紙、魚鱗、茶油花餅等做成的。花鈿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

    宋朝臉上貼的花鈿從小鳥、小魚直接變成了珍珠貝殼。

    額(⊙﹏⊙)這還差點,再圖上腮紅、口紅。

    到晚上了,該卸妝啦。花鈿這些佩戴的飾品肯定得先取下來,然後進入正經卸妝模式。水肯定是必須的,準確的說是不止一種是水。最簡單的溫水,其次淘米水,再者草木灰水,還有澱粉水等。淘米水是記載中最早使用的卸妝洗臉的水。《禮記·內則》記載:“三日具沐,其間面垢,燂潘清靧”,“潘”就是溫熱的米汁。另外化妝粉一般為油性物質,所以還要用草木灰的鹼性來水解油性物質。澱粉基本也是除油的,只不過是吸油的。萬一要真卸不掉妝,就用“卸妝油”比如菜油花生油。戲曲的妝容比較特殊,面部需要用到油彩,是不溶於水的,所以古代卸戲曲妝一般使用麻油、菜油、花生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mate10對比三星s8,有哪些優點和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