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商業掌門人
-
2 # 農二哥的旅途
會成為既成現實,但不一定是爆發點!線上溝通還是不如線下體驗感覺好!
所以投資線上教育並不是黃金期,過於客觀,理想化都是盲目!
-
3 # 追光逐影拍風景
會的。人們現在學習的方式已多樣化。特別是在職人員,已經很難集中時間或在傳統的課堂上學習,線上教育已經是一種很重要的方式,而且還會持續增長。
-
4 # 小小創意手工
已經是爆發點了。周邊同事小孩大部分都在上線上一對一英語,兒子反饋跟現場教學差不多。還有數學,語文等等,都有類似的東西。
-
5 # 外星人又來了
會。
從產品上來說,線上教育產品除了耳熟能詳的anytime anywhere的特點,更容易做到更系統更完善的知識體系、更加有針對性的提供內容、輕鬆進階體制、充裕的知識庫、專家資源支援等。
從使用者體驗來說,娛樂化學習、碎片化學習、參與化學習、互動化學習、零代價學習。
從盈利模式來說,免費提供內容、強大的增值產品、專業的後續服務。
從產業鏈來說,融合教育產業資源,接通傳統產業和資本。
-
6 # 奕寧讀書
不做永遠不會爆發,做了可能會有意外的收穫。
任何東西都是這個道理,拿傳統行業講,大多數人都在講傳統行業會死掉,真的會死掉嗎,我們要在網際網路大潮裡以虛擬機器作為精神食糧就可以了嗎,很顯然不大現實吧!
題主所延伸的鋼鐵行業,要蓋上網際網路的標籤也不是不可以,完全可以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直播可以公開的流程,科普鋼鐵知識,一些細節的講解,有什麼不可以呢,重點在於以什麼作為切入點。
線上教育也是一樣的,據個人瞭解早於12年的時候線上教育已經浮出水面了,爆發不爆發其實也沒有太大的關係,一個大趨勢的東西,當任何人都說一定的時候,我們早已經沒有競爭的機會了!
做事情的方式有很多種,線上作為其中的一種方式,更重要的還是內容,更有價值更有用的內容才是核心。至於用什麼傳播更快更直接更符合大眾,也並不是一個絕對的話題,畢竟人各有異,針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方式也會不同。重點還是找準定位找準什麼時候用什麼樣的方式更好。
對於內容,服務反饋這些對於線上來講線上是一種方式,至於對方式的理解,就見仁見智了。
線上和傳統本來就不是一個可以分開的整體,關於線上教育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爆發點,絕對是肯定的。
總的來講,個人覺得我的回答已經跑題了,希望不要被打才好
-
7 # Rider
線上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他能解決什麼問題?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提高教育質量需要什麼?把這幾個問題弄清楚你自然就有答案了!為何線上教育只在中國火?雖然歐美的線上教育做得比中國完善,但是並沒有中國這麼火爆,這其中就有很大的問題
-
8 # 創新工場
線上教育是否會爆發,可以從外部和內部兩個視角來看。
外部視角包括整個投資環境、市場和政策。當前教育投資的熱潮是在需求側(中產階級的消費需求)、產業結構轉型、人才需求變革等大趨勢下逐漸產生的。
使今年教育真正成為小風口的第一個因素是:今年9月,《民辦教育促進法》修訂案將正式實施(鯨媒體注:修改後的民促法充分考慮了民辦學校舉辦者的合法權益,並明確實行非營利性和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已經有4個省份的配套措施出臺,教育資產證券化這一路徑會逐步開啟,這讓大家對於教育資產證券化有了更多的期待,現在已經有若干個教育培訓公司在排隊或準備IPO。
第二個因素是,在新的監管政策下,A股市場上各類公司上市速度加快,使原有的已上市的公司焦慮感加強,尤其是利潤率和PE降低的公司,教育作為一種實業類資產且營收利潤比較好,因此也會成為上市公司併購的物件。
第三個因素是滴滴、摩拜這樣大平臺的投資機會減少,美元基金沒有較好的出路,人民幣基金活躍度較高。資本為追求利潤,大家沒有更多投資出口時,教育資產就變成了一個確定性更好的資產,這就是為什麼有很多新基金一成立就會湧入到教育這個方向,很多老基金也開始轉向。進入教育行業的資本其實從去年開始變多,今年就變得更多了,去年原來投其他行業的投資人開始學習教育行業但不敢出手,而且去年是受前年下半年股市的影響,人民幣受挫很長時間,資本會遇冷一些。與此同時,今年春節以後有大量的教育專案融資,所以從資金端和專案端,今年整個市場活躍度好了很多。
從教育領域內部來看,學前教育、K12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發展空間又有區別。
職業教育的非學歷教育方面, 廣義可分為技能培訓,資格證培訓,企業大學三個細分領域。前兩個領域我們已經有投資佈局,企業大學子領域尚未佈局,大多數這個領域類的公司服務於B端,很容易繫結一兩個大客戶,但天花板相對較低。另外,職業教育裡的學歷制教育,短期內還不太會碰,如果判斷清楚未來職業人才的需求方向,會在投資上進行佈局。學前教育方面,孩子的需求變化是特別快的,每個成長階段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得找到一個不變的東西去投資,我們以前找的是媽媽這個群體(寶寶0到3歲年齡段為主),只要找到這個群體,消費可能就會一直產生。投了兩個專案,一個是親寶寶,另一個是常青藤爸爸。3-6歲年齡段只抓媽媽是不夠的,3到6歲的孩子會進入到另外一個場景——幼兒園,面向幼兒園的2B服務我們也在關注,相對更偏好教學層面的內容或服務產品。短期來看,線上班組課和線上線下融合會是未來的熱點。
純線上的三種班型:一對一、線上班組課、大型直播課。大型直播課火過一陣子,但是大家發現大型直播課互動性不強,效果有限。一對一這個模型裡面,英語是最快火起來的,今年線上一對一K12課外輔導也會蠻熱。班組課這個模型也會是英語最快火起來,語文和數學也會有一波,但這波不一定這麼快,可能明年和後年,因為這波成長速度要慢一些。
線上線下融合方面,大家可以看到的是,新東方、好未來對雙師非常重視。雙師的核心就是把一、二線城市的優勢師資,傳遞到三、四線城市,這個趨勢是肯定會存在的。
我們認為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型會有很多業態,例如在三、四線開一些體驗中心、學習中心,本身就是融合線上線下。但是具體在不同的學科、不同年齡層的學生最後是哪種模型上課,未來可能多個模型同時並行,可能也會有不同組合。
長期來看,“人工智慧+教育”會是必然的趨勢,不過相比金融、醫療等領域來說,AI對教育行業的影響要晚一點,它對教育行業產生的影響還沒那麼早。教育行業在所有行業中,包括VR、AR等技術裡面,在教育的應用相對其他行業可能是最慢的。
這是因為一是教育行業本身不是利潤率很高的行業,教育內容的製作成本很高,教育行業的從業者也不是對變化跟隨速度那麼快的人,背後的消費者(家長)本來就變化慢,你不能太著急太快,所以AI對教育行業的影響要晚一點才能逐漸呈現。AI對當下教育企業產生的影響還侷限在2B的領域裡,2C領域裡很難說有什麼產品形態能出現。比如AI應用非常廣泛的聊天機器人,聊天機器人用於打發時間上是可以的,但真正應用到教育學習場景,技術上還達不到這個能力。
目前有一些英語學習應用有語音識別技術,但識別程度是能直接判斷出發音不準,但是沒有辦法去糾正怎樣更準,而且主要是對比標準音,在知道標準答案的前提下,對比跟標準音差別多少。如果不是標準音,隨便說一段口語就不知道怎麼比對,所以主要應用於打分,應用還處在比較初級的階段。另一類應用是自適應學習技術,有點AI的成分在裡面,根據不同的孩子水平推送不同的教學內容。第三個應用就是智慧客服上的應用。
跑得比較好的“教育+AI”概念的創業專案很多是在2013年開始成長起來的那一波,它們已經在商業變現上開始有一點規模和體量了,不一定是商業模式有多成功,但起碼有路徑可尋。我們的判斷是可預見的5年內,有些已經成長為獨角獸級別的線上教育公司將長得很大,有很多資料,AI很好地應用於內部,自己產生有價值的東西,這種可能性是較大的;但如果創業公司在教育領域專門去做AI技術,很難真正意義上形成教育行業的2C閉環並且長得很大,這個不能說沒有,難度很大。
總之,隨著資本市場的活躍,線上教育的前景是非常好的。短期熱點將會是線上班組課和線上線下融合,AI+教育的模式也是大趨勢。不過值得強調的是,教育類的專案,教學品質是關鍵,無論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還是分數上的提升,要能真正意義上產生效果並讓家長滿意,這是所有教育專案的根本。無論哪個子領域,都必須把品質做出來形成品牌,教育公司積澱到最後核心就是品牌。
-
9 # 博士爺爺
決定會否爆發的因素有兩個:
1)細分行業自身的發展程度。這裡還要看兩層:
A,對應市場的成熟度;
B,細分行業的成熟度(規範程度)·市場的成熟度是指,這個細分領域的使用者有沒有消費的習慣,即“有沒有需求(市場)”;
網際網路改造一個行業的前提是,這個行業本身線上下的時候是有交易需求和實際交易場景的。·行業成熟度(規範程度)是指,有沒有健康的規範,業內人士服不服,規則有沒有被玩壞,有沒有明顯的瓶頸(天花板);
A是必須的,如果市場需求都沒有,那麼肯定談不到爆發;
B要看平衡,不是越成熟越好的,鋼鐵行業很成熟了,很難爆發;機會往往在於規範還不成熟。當然,如果太不成熟,很容易成為先烈。
行業成熟的過程,是大魚可以吃小魚的過程。規則已經明確了,但還沒建立起來,這個檔口,BAT砸點錢你就不要玩了。
2)“網際網路”對這個細分行業的影響;
傳統行業,用傳統的方式是無法爆發的。網際網路是鯰魚,可以改造一個行業。如果這個領域是可以被網際網路改造的,那麼這個領域爆發的機會就大。改造的難度越大、成本越高,爆發的機會越小。判斷改造的難度和成本,要回過來看這個行業的特性。鋼鐵行業能被網際網路改造嗎?(不好意思我老說鋼鐵行業……)不敢說絕對不能,但機會可能真的不大。網際網路技術不足以最佳化這個行業的產品、體驗,不足以改造它的運營方式、商業模式。
3)教育方式多樣化的影響
舉個例子吧,現在很多大的城市都陸續有了一些國際學校,比如上海耀華學校,耀中國際學校,還有一些國際高中,比如上海國際高中,廣州國際高中。這些國際學校的賣點就是教育方式的多樣化,能讓學生感受到各個國家的魅力,他們上課的方式就包含了線上教育,為很多不能出現在課堂或者節假日需要輔導的學生提供方便,省去課很多時間成本以及交通成本,私以為,成本的降低必將導致一個產業的崛起。
-
10 # 深夜瞎捉摸
線上教育從業5年+ 說白了這個行業根本沒有真正的線上教育,都是教育線上,無非就是把老師,課程搬到線上,或者做做拍照搜題的工具。我不認為這是真正的線上教育。其實線上教育最完美的形式就是教育,比如我們過去玩的大航海時代,三國志,文明系列,都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只不過在中國這個神奇的環境下,把遊戲當做洪水猛獸,甚至把教育和遊戲對立起來。所以相對於國外把文明系列引入課堂,微軟把我的世界用於教育,等等遊戲和教育相結合的嘗試,國內基本沒有。
-
11 # 行者潘
個人覺得不會。線上學習是,而線上教育不是。碎片化的學習已經爆發,學習的內容是知識,容易從線上獲取;而教育的目的,一是或者說短期是升學就業,二是或者說長期是素質和能力發展,需要體驗互動和情感交流,短期內線上還是不能有效滿足。在5G時代,當AI(人工智慧)和VR(虛擬現實)技術成熟地運用於各大行業時,線上教育才會迎來爆發期。
以上僅供參考。
-
12 # 教育老兵
線上教育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爆發點?我的判斷是,如果單說賺錢,現階段沒戲。大家玩兒的都不好,包括BAT。
移動互聯時代也不行,因為手機小螢幕承載不了太多的內容,而人的成長,是個慢功夫,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和機構能提供超級解決方案。
但大資料時代會有可能。因為大資料可以改變一件事情:基於全資料的分析評價。以後的學習評價,都是基於大資料的評價,而不是單純的分數。大資料讓教育評價這件事兒變得科學、精細、全面和視覺化,由此帶來的考核變革,對於人的評價變革,會促動真正的教育變革和社會的全面變革。
-
13 # 等閒之輩
其實從現在外星馬等一眾大佬搞起線下的各種就可以看出,線上教育註定就是個風,很快會過去的,比零售要刮的快的多
-
14 # 薄利軒1
線上教育一定會是爆發點。依賴於人工智慧在教育中的成功應用。
人工智慧中學生學習輔助系統
現在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基本上還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探索,對學生學習效率、學習過程研究不足。所以還不能改變目前教育模式。
初中開始要特別注意理解能力的訓練,不能再靠題海戰術重複性練習。
有句話說,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是最被需要的事情,那麼你的“勤奮”才有意義,做習題也是這樣。
每個人的知識結構不同,邏輯思維習慣不同,導致對新知識理解記憶過程不同。進而導致每個人學習效率不同。
學習成績排名在前的學生,既不是靠天賦,也不是靠努力。真正決定性的因素是興趣與習慣,興趣是個人對某個知識領域的關注度,習慣基於個人對知識網路結構的熟悉度,形成各自的思維習慣。興趣和習慣最終造成理解記憶能力差別。
利用個人學習過程資料(習題完成時間),可以分析個人學習習慣,幫助制定個人知識結構圖譜(針對個人給出習題訓練),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真正做到對每個學生個性化輔助教學,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潛在能力。同時也是教師的有力工具和助手。
實現步驟是:首先建立知識結構圖和對應的試題庫,設計算法,開始簡單些,在使用過程中完善。選擇試點班級使用,根據學生習題完成情況,自動調整知識結構圖和試題庫引數。每個月與普通班級考試成績對比,評估模型和演算法,及時調整完善。
這個問題已經考慮了一年多,有了一個基礎的模型。
初步聯絡了一個學校可以作為試點,也初步聯絡了一個做教學軟體的公司。
現在全國各地教學資源不平衡,導致學生課外輔導班很盛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人工智慧學習輔助,現在技術方面已經沒有多少障礙。
如果有興趣和精力,可以作為創業課題。我可以把這個系統的設想發給各位。如果能做好,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
15 # 照明美文
中國教育一直面臨著資源分配不均、投入產出失衡、素質教育水平低下等困境,而線上教育可突破時空限制,結合移動終端實現碎片化學習,使得教育內容更多樣化。
作為下一個藍海市場,未來的十年線上教育是巨大的市場。
教育行業可以用縱橫兩個維度來拆分:縱向的年齡,橫向的是教育內容、方式的屬性。年齡不用多說,教育內容和方式的屬性,是按功利屬性無級變速來劃分。補充一句,單按年齡或者單按功利與否來劃分,都是不夠準確。
決定會否爆發的因素有兩個:1)細分行業自身的發展程度。這裡還要看兩層:A,對應市場的成熟度;B,細分行業的成熟度(規範程度)·
2)“網際網路”對這個細分行業的影響;傳統行業,用傳統的方式是無法爆發的。網際網路是鯰魚,可以改造一個行業。如果這個領域是可以被網際網路改造的,那麼這個領域爆發的機會就大。改造的難度越大、成本越高,爆發的機會越小。判斷改造的難度和成本,要回過來看這個行業的特性。鋼鐵行業能被網際網路改造嗎?不敢說絕對不能,但機會可能真的不大。網際網路技術不足以最佳化這個行業的產品、體驗,不足以改造它的運營方式、商業模式。
回覆列表
左邊這列,是產品部,右邊這列,是市場部。這是對應到教育機構。當然也可以對應到學校——學校本質上也是一個教育機構。
產品部門負責:
1.內容生產,就是編寫教材、教學方法研討、撰寫教案、課件等;大型教育機構肯定有這個專門部門,哪怕是1對1機構,也有教研。學校裡叫“教研組”。小型機構往往沒有這個部門,找個好老師,TA負責教研上課,完全不需向機構彙報。——這個工序,網際網路有很大機會去改造。很多老師現在只是知識的搬運工。我也幹過這事兒,把百度百科搬運到課堂上。說得好聽,這是資訊不對稱。網際網路的世界是平的,這種壁壘不應該存在。網際網路時代,內容可以UGC,不再是獨家壟斷。這和電視劇、動漫、遊戲等文化產業不一樣。這些東西的生產製作成本極高。教育內容的生產,成本低到:給我一臺電腦,給我一個月時間,我能給你小學五年的語文課教案。
2.內容傳授,就是上課。上課的形式多樣,大班、小班、1對1。前一個環節對這個環節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個環節也是直接面對使用者的最直接的環節。口碑大都形成於此。小機構能活下來,就是因為這個環節裡,可能存在名師。大機構勝過小機構的地方,也正在於:我可以培養出好老師,或者,我根本不需要名師。多說兩句。對線下機構來說,這個環節應該是成本最高的。不是因為老師課時費高。新東方不需要名師的原因是,他可以用強大的內容和考核環節來達到效果,所以不會被名師綁架。而內容和考核環節都是需要錢的。所以上課這個環節成本高,是隱性成本,表現在其他方面。——這個領域,網際網路改造的機會可能更大。
3.考核評定。越功利的領域,越容易考核,這個環節就越簡單。新東方是託福市場的大玩家,學而思則是奧數四大杯賽的大玩家,他們每年都在四大杯賽上投入大量成本,以保證自己的學生拿獎。對非功利的領域來說,這個問題同樣繞不過去,怎麼辦?自己建立考評體系。我以為,這也正是機會所在:你有機會成為規則制定者。——這個領域,網際網路未見得有多大優勢。尤其在功利的領域裡,因為即使你指定了規則,買單的人還是很有可能不認你的規則。不過也不絕對。不排除有顛覆性的技術或者方式出現,改變格局。至少,我能看到大資料在其中的作用。猿題庫就挺成功。
市場部門負責:(不太準確,往往是運營部門,或者教務部門)
1.招生。這事兒真沒有那麼簡單。你很可能不是輸給同行的競爭對手,而是輸給學生的時間。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一個雙休日,你最多也就上八門課。有你沒我的。這是行業真正的難點,如果能打破這個瓶頸,那麼整個行業的規模都會上一個檔次。現線上下的操作,很多還是資源主導。這是現狀。拿網際網路做銷售渠道,當成營銷工具,這是最簡單直接的思路。我相信這些網站能提供一些價值。但我不看好這種模式能做成一個大眾點評網。教育產品的消費使用過程,和餐飲行業完全不同。這個模式本質上是無力的。滬江網就在轉型自己做內容了。但是線上教育的爆發,一定離不開在這個領域裡的突破、創新。補充一句。網際網路金融,並不只是透過網際網路賣基金這麼簡單。線上教育同理。
2.服務。這點上,至少大機構相互之間已經做到紅海了,很難突破了。如果有人能提供完整的資訊、學習狀況並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或分析,這顯然是一件有價值的事。
3.反饋追蹤。這是偏營銷的方面。怎怎樣形成品牌?小機構不會來做這件事。大機構也很可能忽視。這個環節對業務本身的提升有限。
下表是網際網路(線上教育)對傳統線下教育可帶來創新改變的點:這個圖看似沒什麼營養。放到很多行業都適用。比如影片、網際網路金融,甚至Apple的模式。萬變不離其宗,道理確實相通。三者的關係,圖上標示得很清楚了:·最底層的是工具,包括工具和系統。以蘋果舉例,是ios和itunes;·建築在系統之上的,是內容。以蘋果舉例,軟體層面是大量app應用,包括原生的和開發者製作的;硬體層面是庫克非常擅長的供應鏈管理,也是錘子手機這次砸鍋的地方;·最頂層是營銷。以蘋果舉例,是釋出會、1984廣告、優質的口碑等等;
對應到線上教育,和前文的18個潛在機會點,也大都可以一一對應。機會,在哪一層?這又是句廢話:機會在哪一層都有。取決於你怎麼做。但機會有大小之分,商業有邏輯可循。先做營銷再做內容,是很難成功的。錘子就是反面教材。那麼,這裡的邏輯是什麼?先後關係是怎樣的?
理想化的情況下,工具是第一層的。你帶著全套工具,跑到西部去淘金。當然你的效率最高,淘到的金最多。第二步才是內容。有了內容再做營銷。可這樣會餓死的,對吧各位。尤其是在沒人講的清楚究竟要做一個怎樣的工具的時候,很可能做出來了沒人用,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從內容到營銷,也是這個邏輯。埋頭做內容,會死得很難看的,這應該沒什麼意外。當然,除非你能壟斷。那你也不用關心線上教育什麼時候爆發。你做了就爆發了。
所以這其實是一個路徑選擇的問題。你應該從哪個切入點進去?扯開一句:完整的生態鏈下,三個環節不是分工的,而是一家獨大可以通吃的。光做工具而沒有內容,在網際網路時代,你早晚被幹掉。看看BAT幹過的事就知道了。網際網路只有第一第二,贏家通吃。
從營銷切進去,難。因為沒有資源的創業者很難擁有足夠強悍的營銷能力去PK巨頭。從工具切進去,更難。因為連內容都沒有,鬼知道應該把工具做成什麼樣子?內容雖然靠工具來產生,可工具同樣需要靠內容來最佳化。西部淘金,絕對是有了一大幫淘金者之後,才有人去賣工具的。所以這個路徑在我看來沒什麼疑問了:做內容。這也是我認為BAT目前對線上教育根本沒摸到路子的原因。一上來就做平臺,他們太不把內容當回事了。他們忘了他們自己剛起來的時候,也是從內容做起的。騰訊有點繞過彎來了,所以和新東方合作。這是巨頭切入的方法:強強合作。可惜的是,強強合作很少成功。這是另一個商業問題了。
從內容切入,是線上教育這個行業可以預見的爆發機會。從長期來看,這是模式的成功,可內容本身談不上模式。而且是髒活累活苦活,是別人不願意乾的活。
說遠一點,文化創意相關產業,本質上相通。華誼是透過馮小剛起來的。華誼的遠慮也正是如果沒有了內容怎麼辦。所以華誼的佈局也是內容:自己生產內容,多渠道跨界使用內容。這個基於內容的模式沒什麼稀奇,夢工廠好萊塢無不如此。蘋果也是賣內容的,只是它看起來更像一個內容平臺而已。從硬體上講,富士康在做工具和系統,蘋果是在生產內容。Pixar也是在做內容。做內容的同時還形成了方法論,形成了做3D的工具。你初期的內容越紮實、你生產內容的能力(產能)越強,你的平臺就越強,你能吸引到的內容也會越強。在這個迴圈下,怎麼賣只是時間問題。華誼和院線的分成模式很先進,可通路再牛逼,遇到1942照樣賣不動。而內容的好壞,不能用藝術家的標準去衡量,也不應該是迎合市場需求。
小時代賣得好,為什麼。小四其實沒有迎合市場,是市場在迎合他。他其實創造了需求。創造了那些虛幻的明星式的不真實的生活場景,讓粉絲們陶醉,陶醉於小四創造的意境,其實是陶醉於自己的Phantom。這種對自己夢想中的生活的夢幻式的追逐,這種需求是小四創造出來的。馮小剛王朔張藝謀陳凱歌,一個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