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每天讀宋詞
-
2 # 江雪寒
花木蘭在美國是一個婦幼皆知的人物, 她知名的程度絕對不下於她在中國。究其原因雖然離不開好萊塢卡通大片“木蘭”的影響,但若論起為什麼在成千上萬的中國歷史故事中,好萊塢的大導和製片們何以獨獨對花木蘭情有獨鍾,就離不開更深層次的文化探討,而不能簡簡單單地從商業角度去解釋。
談到花木蘭,很多華人都會說她是孝的典範。其實這是以偏概全的解釋。應該說:花木蘭是一個忠孝兩全的典範。這就牽扯到孔學裡講的忠該如何解釋的問題。按孔老夫子在孝經裡的說法,孝為德之本,忠的意思是孝天下,是把天下人都當成自己的父母去孝敬。木蘭之所以被奉為至孝,是她不但照顧父親的生活,更為年邁的父親完成他的心願。我們許多人對父母的孝就止於對他們生活的照顧,但對老人更多的心願和要求,則往往有些不耐煩。這就是孔老夫子在論語裡談到的色難:不耐煩,把難看的臉色給老人看。
花木蘭沒象一般的尋常女子一樣去責怪父親老胳膊老腿還自不量力,這就是她作為女中豪傑的不同之處。木蘭深諳中華文化中忠之一字的涵義,所以她不但能理解父親的情懷,而且要代父從軍,替父親完成為國盡忠的心願。這就不但是至孝,而且至忠,是忠孝兩全。而且從西方文化的角度去看這個忠:將天下人都當成自己的父母去孝敬,這不就是博愛,這不就是大愛嗎?
明白了忠孝與博愛的異曲同工之妙,當然就不難理解美華人喜愛花木蘭深層次的文化原因。但美華人喜歡木蘭的原因卻遠遠不僅於此,還有更精彩的。美國文化還有兩個重要的部分:一個是強烈的家庭觀念;另一個則是美國文化的招牌:自由。美華人傳統的家庭觀念與博愛一樣,同源於基督文化。而自由與平權,則是由美國的國父們如傑佛遜ˎ 華盛頓ˎ 潘恩等所奠定,由後來的傑出領袖如林肯等所鞏固和發展。從一七七三年波士頓茶黨運動打出:“不從民意,就別收稅”("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的口號是開始,美國文化就一直崇尚“小政府,大社會”。原因很簡單:政府越大,法規越多,個人的自由就越少。
那麼如果我們從崇尚家庭和自由這兩個角度去看木蘭的故事,我們又會看到什麼呢?木蘭馳騁疆場十二年,戰爭結束時,皇恩加封高官厚祿,不料木蘭卻不為所動。報效國家之後,木蘭的唯一心願是回家侍奉年邁的老父。在這個故事中,如果我們仔細地玩味一下,木蘭價值觀中不同價值的孰輕孰重是怎樣擺放的呢?忠(不是忠於政府,而是孝待天下人),擺在了第一位;家庭,擺在了第二位;而最不重要的擺在第三位的是什麼?是皇帝ˎ 朝廷ˎ 政府。用美華人的眼光去看:博愛第一;家庭第二;政府嘛,既不產糧食也不鍊鋼鐵更不造汽車,本來就是一個不得不要的東西,當然越小越好。行文至此,中西文化便殊途同歸了。用孟子的話說就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
3 # 建林君
在眾多的中國古代故事中,有歷史、傳說、神話等等故事,唯有《花木蘭》被好萊塢如此青睞。為什麼不是更受華人喜歡的三國演義、白蛇傳、西遊記呢?這裡面有深層次的文化原因,也有淺層的商業考量。
經濟影響力的增大,必然帶來文化的吸引,世界要了解中國,電影是最好的傳播途徑,可中國的電影不給力啊,而這是好萊塢的優勢。獨具中國特色的文化,哪些是易於傳播和被全球觀眾所理解併產生共鳴的,好萊塢一定進行了多方比較和考量,才會選擇《花木蘭》的。《花木蘭》的文化背景簡單
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南北朝時期的故事,其代父從軍的故事很好理解,沒有過多的文化理障礙,可謂通俗易懂。和人氣最旺的《西遊記》比起來,更象是一個換上古裝的現代女性勵志故事,不象《西遊記》帶有宗教色彩,在全球推廣上有文化理解的問題。對於中國的神話體系,外華人在接受也更難消化些,這點上《花木蘭》就好理解多了。
《西遊記》在中國每年都不少於2部電影上映,而且每年都會有一部進入年度十大票房,有人戲稱一部《西遊記》撐起中國一半電影市場,養活了大批電影人員,雖有誇大也是實情。而且《西遊記》精品也多,要想突破拍出新穎也有難度,好萊塢雖有很多優勢,但去擠這個大熱門,顯然不是最佳選擇。
而《花木蘭》雖然也是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但熱度上和《西遊記》不是個等量級,中國自己改編的電影和電視還沒有一部影響大的佳作,在故事的改編上會有更大的空間,從動畫片《花木蘭》在全球的成功可以看出來,有了一個好的開端,自然會再接再厲。
《花木蘭》的文化符號功夫
《花木蘭》的價值契合
不管是商業電影還是文藝電影,都有它要輸出的價值觀,一個符合普通大眾所需要和認可的主流價值觀,《花木蘭》中獨立自主,充滿女性力量的女主,不是嬌媚軟弱需要保護的公主,有別於迪士尼裡公主系列中的其他11位公主,帶有這個時代需要的新女性形象,一個強大的大女主形象,和主流價值觀非常契合,這麼好的主題怎麼會不,只是中國電影人太不爭氣,自己做不出可輸出全球的作品,也只能讓別人來挖掘中國的好東西賣到全世界,我們卻只會守著一部《西遊記》當飯吃。
還有一個關鍵點為了中國的市場,《花木蘭》的商業價值在中國開採有限,好多年才出一部電影,版本不象《西遊記》《三國演義》等年年翻新,我們不珍惜的東西,也恰恰給它留下了有很大的商業空間可以開拓。
所以說不是美華人對《花木蘭》情有獨鍾,是木蘭太有吸引力,才讓好萊塢再接再厲,把她打造成迪士尼的12公主之一,收割全球票房,特別是中國這個大票倉。
-
4 # 奇愛博士
西方人對於東方文化歷來好奇的點,有幾個重要的元素,一個是武術,另一個就是神秘的東方女性。而花木蘭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集合了這兩種元素。在西方文化裡,也比較少見像花木蘭這樣的女英雄式人物,同時她並不代表一種個人主義的冒險精神,就是女性娜拉式的離家出走。她的出走反而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家庭,代替體弱的父親出征。
大多數的好萊塢電影,都有一個回家,或者是重建家園的主題。花木蘭的出走,恰好符合好萊塢電影的大命題。女性換裝成男性,混入軍隊生活,對於很多人來說,也帶有一種潛在的軟色情想象存在。
同時,在改編角度來說,越沒有一個做實的故事,越有敘事空間。花木蘭並不算是一個嚴謹的歷史人物,她的來路和背景,都帶有一定的傳奇性質。所以,西方人並不需要對於花木蘭有太多的歷史考察,單純的用替父從軍這個橋段,就可以完成一次改編。
至於為啥用劉亦菲仙女,可能外形之外,英語流利也是加分項吧!
-
5 # 哥就位
迪士尼在1998年製作的動畫電影《花木蘭》將要翻拍真人版,《好萊塢速報》蓋章官宣,扮演花木蘭的女演員敲定劉亦菲。神仙姐姐也因此成為第一位主演迪士尼大片的華人女星。
劉亦菲拍的這組英氣十足的寫真也隨之一同在網路刷屏,神仙姐姐劍眉星目的樣子,可以說是木蘭本蘭了。
有豆瓣網友分析劉亦菲這個“迪士尼公主系列大女主”的資源算不算華人女星中的最頂層時表示,“迪士尼公主系列電影,就算撲街都有大幾億票房保底,木蘭題材又和近期西方爆款的女性力量思潮重合,不僅題材討喜,而且對劉亦菲來講,花木蘭不僅僅是女主,還是大女主,是這部電影中的絕對女主角,包括男主在內的其他所有角色,都以劉亦菲為中心,都是她的陪襯。”
暢讀小歷去找了幾部迪士尼公主系列的真人版電影票房,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的《沉睡魔咒》和2015年的《灰姑娘》全球票房都突破5億美元,2017年的《美女與野獸》更是達到11.87億美元……
如此看來,神仙姐姐的《花木蘭》,的確不會太差的。
而“大女主”地位,也是華人影星,特別是年輕女演員中,在好萊塢得到的難能可貴的好資源。
華人影星中闖蕩好萊塢的不少,很多人都想走向國際,但真正能成功的,還是少數。
李小龍可能是迄今為止在好萊塢最成功的華人影星,他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全球總票房達2.3億美元,創造的一代中國打星形象深入人心,甚至很多老外都因為李小龍的原因,認為華人都會功夫。
(李小龍面試好萊塢)
李小龍逝世後,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補拍版《死亡遊戲》(李小龍遺作)的開映日6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7月8日為錯誤翻譯),1993年美國發行了李小龍逝世20週年紀念鈔票,好萊塢大道也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他在好萊塢的地位,可見一斑。
成龍是繼李小龍後又一位在好萊塢大放異彩的華人影星,1995年,成龍憑藉《紅番區》成功打入好萊塢,1998年,《我是誰》《尖峰時刻》讓成龍在奠定好萊塢站穩一線巨星地位。《尖峰時刻》是成龍在好萊塢的第一個“開畫冠軍”,北美最終票房1.41億。要知道在1998年的北美電影市場,能夠取得過億票房的成績,絕對是超一線巨星才能完成的目標。
《尖峰時刻》三部曲的北美票房都超過1億美金,是電影史上最賣座的動作片系列之一。成龍也因此成為唯一一個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留下手印腳印的中國演員。
2016年,成龍還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李連杰也屬於在好萊塢比較成功的中國演員,他和成龍都屬於好萊塢2000萬俱樂部成員,也是唯二上榜的兩位中國演員。
但整體來講,李連杰在好萊塢的成績,略遜色于成龍,他在好萊塢參演的電影,在美國反響最好的可能是《致命武器4》和《木乃伊3》,都是年度熱門電影,但李連杰出演的都是反派,對電影的成功影響不大。
而且由於題材大多與黑社會、殺手相關,李連杰的電影很少被引進國內,被他寄予厚望的《狼犬丹尼》還涉嫌辱華問題,遭到很多質疑。
鞏俐、楊紫瓊、章子怡可能是在國際上知名度最高的華人女星了,鞏俐是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楊紫瓊參演的都是《007明日帝國》《木乃伊3》這類的大製作影片,身姿矯健、俠骨柔情的動作女星標籤,讓楊紫瓊成為好萊塢導演眼中獨一無二的存在。
美國《娛樂週刊》曾評選“十大邦女郎”,楊紫瓊以歷史上第一個華人“邦女郎”的身份名列第七。雜誌對她評語是:“楊紫瓊不是第一個與邦德平分秋色的邦女郎,但她是唯一一個讓人為之側目的女性,以其漂亮的身手打下了在好萊塢的江山。”
章子怡憑藉《藝伎回憶錄》成為首位擔當好萊塢A類大製作女主的華人,首位提名金球獎最佳女主的中國女演員,擔任過奧斯卡評委和頒獎嘉賓,四次登上美國老牌雜誌《名利場》的封面。
不僅如此,章子怡還作為唯一的亞洲面孔,登上過全世界最著名的年曆倍耐力的2017新年曆,與她一起參加拍攝的,都是好萊塢大名鼎鼎的影星、國際影后,而章子怡的成績,卻完全不輸任何人。
儘管如此,但無論是鞏俐、楊紫瓊還是章子怡,都直接表示過華人影星在好萊塢排片的困難。
章子怡國際地位如此高,但她參演《尖峰時刻》,也只能得到一個打醬油的角色,卻依然被好萊塢認為這是對章子怡的“巨大認可”。
章子怡接受採訪時直言,“好萊塢有時候是會欺負亞洲演員的”,因為認為你們擠破頭都想參演,所以就給很少的片酬,這讓章子怡感覺“咽不下這口氣”。
除了上文中幾位之外,其他華人演員的好萊塢之路顯得更加坎坷。
李冰冰參演過《生化危機5》《變形金剛4》等大片,情況好過“打醬油”,但距離主演還有很長的一段路,曾有網友表示,李冰冰在《變形金剛4》中的戲份時間長達117秒,算是女二待遇。
相比之下,同樣“冰”字輩的范冰冰更慘一些,范冰冰參演電影《鋼鐵俠3》,卻只是中國“特供”,《鋼鐵俠3》分兩個版本,中國以外的全球版中,並無范冰冰的身影,只有在中國上映時,生硬地添加了范冰冰的身影。
《X戰警:逆轉未來》中,范冰冰扮演變種人“閃爍”,僅在影片的開場和結尾露面,總共戲份約為3分鐘,只有一句臺詞“沒有時間了”。
曾放豪言“進軍好萊塢肯定不會打醬油”的景甜,也的確在好萊塢打過醬油,據宣傳,景甜在電影《金剛:骷髏島》中扮演女二號,結果她的出場時間總共不到2分鐘,臺詞五六句話。
Angelababy在《獨立日2》中出場5分鐘有23句對白,看情況要比雙冰、景甜好一些,但她呆滯的演技卻遭到觀眾的吐槽。
吳亦凡在《星際特工》中只有兩三句臺詞……
這麼看來,劉亦菲的大女主戲份,的確要吊打其他青年演員了,至於神仙姐姐表現如何,還是需要我們拭目以待~
最後送上一張劉亦菲練打戲的美圖~
迪士尼官宣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將由劉亦菲主演,影片將於2019年上映。中國有這麼多歷史故事,美國人為什麼對《花木蘭》情有獨鍾,一拍再拍?有沒有其他適合迪士尼風格的中國故事?
回覆列表
因為文化與價值輸出。
當年看動畫片的時候,曾思考過這個問題,今天多說幾句吧。
首先,各位回顧下,美國電影中的中國元素最多的是什麼?
我認為是功夫。你覺得?
其次,中國走出的國際巨星有哪些人?他們因為什麼而走紅海外?
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等。還是功夫。
花木蘭曾馳騁戰場,與功夫有聯絡,在《花木蘭》有體現,於是該劇本具備了中國獨特元素。別忘了美華人還拍了一部《功夫熊貓》。
那麼僅僅有了功夫就足夠了麼?怎麼不去拍成吉思汗呢?馳騁亞洲土地,佔領歐洲,多霸氣。為什麼對《花木蘭》情有獨鍾?
這就回到了核心問題,文化輸出與西方價值主導。
有人說,花木蘭是黑眼睛的美國女孩。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花木蘭是替父從軍的女中豪傑。她是孝道、愛國、責任感等於一身的典範,她雖然有勇有謀,但還是儒家文化下的女性。家國思想永遠是核心,哪怕她確實違反倫理,做了男人的事。
流傳的《木蘭辭》,則是千百年來像戰鬥的號角,時刻激勵著中華兒女保衛祖國的和平與家園的安寧。那麼,在迪士尼動畫裡的她是什麼樣呢?
青春期階段的花木蘭,也有愛慾,渴望愛情。坐在溪邊,看著自己的水中倒影,思春過(少女懷春是正常的,沒有貶低)。這是美國文化裡對人性的解放。
迪斯尼版《花木蘭》中,勇敢的木蘭是活潑可愛的少女,也曾對愛情充滿渴望。但為父從軍並不是故事的重點,而是一個普通女子為了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尋找真正自我,追求女權的過程。
有人說這是一個外包裝是中國化的,內部結構被完全西化的故事,也有人說,這樣的故事已經不具備中國的傳統文化色彩。但究竟如何,人云亦云耳。
我個人總結的是,價值觀導向。無關對錯,只是認識不同而已。
我們宣揚花木蘭是因為,核心價值在於愛國愛家;美華人價值觀在於自由與自我覺醒。我們沒有對錯,只有合適。電影只是一種娛樂,觀眾開心,喜歡就好。就好比,因為我喜歡劉亦菲,上映了我會去看一樣,我只是為了滿足觀賞欲。
文化差異
迪士尼的《花木蘭》被普遍認為是女權主義的體現。細看下”迪士尼公主“系列的女性形象,大概都是獨立,有主見,有追求這一類吧。
電影裡的花木蘭,不願意透過相親的方式,選擇物件,嫁給不認識不瞭解的人,她希望自主,這是木蘭參軍的深層次原因。而父親年老,某種意義上是一個重要的外在因素,這也是電影所反映的與中國傳統理念的最大不同。
女權主義
電影作為社會文化與風尚的風向標,不可避免帶著時代烙印。從1937年第一部公主電影《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問世到2013年《冰雪奇緣》熱賣,十二部公主電影,跨越了將近八十年的時代變遷,這些影片雖然沒有故事上的連續性,但仍有一條清晰可見的線索熠熠發光:女權主義的發展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其實,美國的女權主義運動至今共經歷了三次浪潮,女權主義思想從覺醒到探索到解放有三次飛躍,女性的訴求由第一階段的選舉權、教育權、婚姻自由發展到第二階段的平等的工作權、經濟獨立再上升到第三階段的希望以女性的語言說話、以女性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女權主義的發展影響了善於造夢並把握時勢的迪士尼公司,對公主電影有了不斷的突破,從第一階段的影片中傳統公主形象背後的歧視,到第二階段公主形象的轉變,再到第三階段公主形象的再構建。整整77年間迪士尼公主電影都在沿著女權主義的發展而進化。迪士尼公主電影是三次美國女權運動的忠實記錄者,而美國女權運動深深的影響了迪士尼公主的形象。以上內容節選部分論文。如有侵權,聯絡刪除。繼續我的回答。
迪士尼的不僅重視女權還有種族平等一說。1992年《阿拉丁》中的阿拉伯公主;1995年《風中奇緣》中的印第安公主寶嘉康蒂;1998年《花木蘭》中的中國(亞裔代表)公主木蘭;2009年《青蛙公主》中的黑人公主蒂安娜。
可以說迪士尼是時代的,也是國際的。這家公司的眼界讓人歎服。
綜上,我贊同電影娛樂化。
對於文化的輸出,美華人可以做,華人也行,只是看你怎麼拍。不要一味排外,也不要盲目自信。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世界也是我們的,共生更好。
那麼,有沒有其他適合迪士尼風格的中國故事呢?
既然講了女權,再提一個唄。李清照。
為什麼?留給觀眾們補充。你們也可以加一些你覺得適合的故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