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德範1
-
2 # 網約車老李
1.“故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見於《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宮》。《漢書·東方朔傳》也有同樣的用法。徒,就是同類或夥伴的意思,譯為現在的話就是“朋友”。人太精明瞭就沒有夥伴沒有朋友,因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有小小的過錯或性格上的小小差異,他過分要求與一己的同一或者要求所有人一舉一動均符合或者滿足一己的標準,但人總是有著各種不同的性格和待人處事的方式,除非是克隆體,否則永遠無法達到每事的一致的,因此出現摩擦以至矛盾、衝突就是必然的結果,此時如果不能以一種寬容的精神調和於其間,事勢就將無法收拾,結局便是人心不附,眾叛親離。
2.“水清無大魚,察政不得下和。”見於《後漢書·班超傳》。這裡所用的意義有些改變,但大綱還是一致的。這句話的起因,是班超在西域為都護時限較長,又有病,所以朝廷將他召回,接任者任尚請求班超臨別贈言,班超說:“塞外的吏士本來就不是孝子順孫,他們都是因為罪過而發配到邊地的,而蠻夷又都懷有鳥獸之心,不容易安撫,卻極易挑起事端。而您的性格太嚴厲而急躁,這是不好的,也容易出問題。水清了就沒有大魚,政務太苛察就不易讓下面的人親附,以至人事和諧,所以您還是應當將法度放鬆點,簡易點,要寬容人家的小小過錯,只要大事能夠抓住、不出問題就算盡到職責了。”這雖然講的是東漢時代政府對待邊遠地區人民宜採取懷柔寬鬆的政策,但它所說明的道理不僅僅是就此而止。
這兩則成語都是據現象所得出的結論,用水引喻政治或者人的智慧以及交誼等都只是類比的關係。雖然只是類比,但道理是相通的,所以,由此感性現象,類推得出人事現象理性的結論,雖然兩者之間前提和結論的關聯有著或然性,但就此兩類現象的屬性相同這一點來說,可以證明這種類比不違反邏輯的原理,是成立的。因為,前面的例子講的是魚,後面的結論講的則是人,兩者所需要的都是一個環境。魚的環境是水不要過分清澈,以至無處藏身;人的環境是關係不要過分緊張,以至無法相處。過分清澈與過分緊張,都含有危及生存的因素,一旦危及到生存,就必須對所存身的環境有較好的要求,因此魚要求有水草、巖隙和樹枝等賴以藏身的空間,人也要求有寬和輕鬆的環境,要不然就都會引致對生命不利的結果。所以,這種類比是一種必然性的關聯,而非建立在或然的基礎上的。
“水至清則無魚,人太察則無徒。”這話有些調和論者的意味,以為為人處世或者立身處事是無須講原則的,好像目的只是要求環境的和諧可以不惜犧牲原則的要求,如果是這樣,這句話的意義就大打折扣了。所以,下面這句話,“水清無大魚,察政不得下和”,是可以作為補充的,因為班超所講的是在大原則下即所謂的“總大綱而已”的條件下,然後求環境的寬鬆簡易,儘量寬恕與原則無關的小小過失,以求得相互之間的和諧相處。這是一種現世怎樣做人的哲學,它可以加入到待人、交友以至於政治等各種具體的節目。就好比肥沃寬鬆的土壤,樹木就必然會生長茂盛一樣(這當然須有其他要素如Sunny、水分等),人有了不板結的環境,能動的觸角就四處延伸,就會做出儘可能大的效果和成績。但人事之間的尺度是不易掌握好的,往往不是太過,就是不及,結果總是不能盡如人意。所以後人將這兩句成語綜合起來,改成:“水太清則無魚,人太察則無智。”水太清則無魚,就不必說了;人太察則無智,譯成現在的話就是:人太精明太苛察了,就沒有了智慧。這裡,“智”之一字用得非常恰當。沒有智慧,其他一切都無從談起。精明的人至於苛察,就容易防閒過當以至猜忌成性,由不能容人最後發展到千方百計排陷他人,就必然失去夥伴和朋友,結果是魚無法生存,自身也陷入孤立無援之境。智慧之燈熄滅之後,前途就一片黑暗了,有如一個瞎子騎著一匹瞎馬,在一片廣大無邊的深淵邊疾馳,其危險程度是不言自明的。
-
3 # 漁樂生活家總編輯
現在汙染日益嚴重,往日清澈的河流是越來越少了,喜歡釣魚的朋友們就只好在受汙染的,比較渾濁的河裡去釣魚了。既然改變不了河流的情況,那麼就要想盡一切辦法找準垂釣點,來提高釣上魚的可能性。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渾水河裡釣魚如何找釣點
1、渾濁的水裡也要找好垂釣點
河流受到汙染的原因有很多,較為常見的就是人類的開採破壞了水質,將一些沙子石子倒進水中,這就使得河流變的很渾濁。所以在釣魚的時候就要選擇一個清澈的地方的垂釣點,這樣容易觀察魚的情況,釣魚的收穫也會比較多。
有一句老話叫,水清則無魚。可見,水如果太清澈了也不是適合釣魚的。可是很顯然水如果太過渾濁也是不適合釣魚的。最好的選擇就是在比較渾濁的水域周圍找一個相對較為清澈的地方,那是一個清澈的水與渾濁水的銜接區域,在這裡用魚兒喜歡的餌料來垂釣,那上鉤率絕對槓槓的。
2、選擇不太渾濁的水質的渾水區
渾水不太適合釣魚,但是找不到那麼清澈的河流怎麼辦,那我們就要找水質不是那麼渾濁的區域了,我們要選擇那些大顆的石子雜質沉在水底,只有一些微小雜質漂浮在水面的區域。這樣大家也比較好地觀察到水裡的各種情況,上魚率也比較高。所以這是一個大家都比較喜歡的垂釣點。
大家通常認為渾濁的區域不適合釣魚,畢竟視線受到了遮擋,然而實際情況並不像大家想的這樣,我們可以選擇在渾濁水域的岸邊進行釣魚,因為岸邊的水質還比較好,不算太過渾濁,而且在淺水的岸邊,魚的數量也比較多。在這樣的地方垂釣,收貨也是不錯的。
在渾濁的地方釣魚,我建議大家使用顏色比較鮮豔的誘餌,這樣即使水體晦暗不明,魚兒也可以看到誘餌,這樣魚的上鉤率會有所提高,但是要使用這種方法,一定要保證你選的鮮豔的餌料是魚兒所喜歡的。
現在工程較多,會採用很多的採砂船,在它們採沙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帶動水底的泥沙,這樣就會使得原本清澈的水域變得渾濁起來。要是想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垂釣,我們可以選擇的最好的釣點就是船上游的地方,由於採砂船的開採,水裡的魚兒會匯聚在船的上游。在這裡垂釣,相信你的收穫會不小哦。
回覆列表
這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來自《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
至清:清到極點。無魚:沒有魚能生存。至察:過分精明。無徒:沒有交往的人。這句話告訴我們:水清到極點沒有養分不利於魚的生存。做人過分精明就沒有人跟你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