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臺釣中,使用雙子線時,長子線先到底還是短子線先到底
10
回覆列表
  • 1 # 湖北釣魚家

    看來部分釣友沒有深思這個問題就貿然回答,甚至認為題目有問題。嘿嘿,我們先模擬一下鉤餌墜入水時的情景,來個情景再現可能更合適不過。

    當釣魚人以拋物線的形式將鉤餌墜拋入水中一瞬間,自己仔細想想,可以分為兩種情況;1、鉤在前,墜在後,水線更加靠近魚竿;此時又分為兩種情況其一、綁子線的鉤在上,墜在下;其二綁子線的鉤在下墜在上。前者在它們入水之後,受水浮力的影響,綁子線的鉤在上時,加上有魚餌體積大,浮力和阻力都會比較大,無論誰落水後的行程長短,自然是墜先到位,拉動長短子線到位,此時短子線先到位觸底,後長子線到位。這種情況在臺釣拋滿竿時長出現。

    第二種情況綁子線的鉤在下墜在上。在臺釣時不拋滿竿或者只是盪出鉤餌時長出現,是有一種不規範的操作。影響到長子線還是短子線先到位,主要因素由水深來決定,當水比較深時,墜下落速度比較快,餌落水速度比較慢,在水中墜最終下落超過鉤餌,那麼又將是短子線先到位長子線後到位。如果水比較淺,有可能出現墜和長短子線同時到底,這種情況相對比較少出現。

    那麼還有有一種情況,2、墜在前鉤餌在後。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在拋竿時,水面上風比較大,餌輕體積大,墜小體積下,在風的作用下,加上拋竿時行程長造成的結果。在這種局面下,墜子線先入水,帶動鉤餌在水下執行,短子線因為行程短,最終先到位,長子線行程長,最終後到位。

    根據模擬想象魚餌在水中和水面上的情景,最終情況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短子線先到位觸底長子線後到位觸底。

    如果有釣友跟我計較觸底又分為幾種情況,比如線墜時,把魚漂下拉,短子線可能永遠也觸不到底。所以我在描述時,使用的是長短子線到位這個概念,也就是相當於觸底。網路上沒有一張這種圖片,就不配圖了。配的圖片可能離實際情況更遠,容易形成誤導,更加說不清。

  • 2 # 舟三公釣魚

    子線越長訊號的傳遞越慢,在上魚較快時由於魚多爭餌魚索餌兇猛,對線組的警惕性低,對於鉤餌大多是一口吞下,此時用短子線有利於魚訊的快速傳遞,增加漁獲;而當上魚速度比較慢時魚對餌就不是一口吞下,而會反覆嘗試,此時用長子線可使鉤餌遠離鉛墜,減少魚的警覺性,當然樓上所說長子線有利於活化鉤上的餌料,增加魚的索餌積極性也是在釣慢魚使用長子線的一個因素。

  • 3 # 有車平民

    長子線和短子線都是子線,而長子線的短子線在沒有打結時,本身就是一整根子線,因此,一般情況下說的子線長度,是指長子線加短子線的總長度。

  • 4 # 網約車老李

    有人說前者靈敏,後者遲鈍。

    當然,這是客觀存在的。

    不過,我們要透過現象看其本質是什麼,從而利用它應對不同的魚情。

    首 先,有一個現象必須搞清楚——當我們拋竿後,首先是鉛墜入水,而後鉛墜帶動整個釣組入水,當浮標的上浮力平衡了鉛墜的下拉力、使二者平衡後,主線垂直於水 底拉直——我稱之為“第一降速”。這時的鉤餌失去了鉛墜的下拉力,演變成自由落體,它的下降速度受魚餌比重、餌團大小影響很大,下降速度遠低於鉛墜帶動線 組時的降速,我稱之為“第二降速”。  

    至此,我們先做個小結:第一降速和第二降速不同,第二降速遠低於第一降速。第二降速取決於水的阻力和魚鉤、魚餌的重量、大小,那麼子線越長,鉤餌到達水底釣層的時間就相對越長;子線越短,鉤餌到達水底釣層的時間相對越短。

    掌握這個規律後,我們就不難理解以下“本質”:

    1.當釣組處於第一降速階段

    魚是追逐鉤餌搶食,但很難將餌吞到嘴裡,因為餌團沒有完全膨脹、脫落;當第二降速開始時,魚餌有充分的時間吸水膨脹、脫落,殘留在魚鉤上的餌很容易被魚吃進嘴裡。

    2.當釣組處於第二降速階段

    短子線下降時間較短,魚沒有充分時間吃餌,所以反應為搶口,其結果是浮標有漂亮的訊號,但提竿中魚率低。長子線相對短子線下降的時間長,魚有相對充分的時間吃餌;由於長子線彎曲程度比短子線大,魚吃餌時,浮標反映出的訊號不如短子線的訊號漂亮,但中魚率要高。  

    3.當第一降速結束、第二降速開始時

    魚餌已經吸足水,開始膨脹、脫落(搓餌比較明顯),短子線水底霧化區範圍要比長子線霧化範圍小,所以有“長子線誘魚”的說法,就是這個道理。

    短子線的優點是:到達釣層快,靈敏度高,彎曲程度小,有效避開了上層魚搗亂;缺點是其抗拉力相對長子線要小,而且反映到浮標上的虛假訊號多。

    長子線的優點是:增加了魚餌的擺幅,擺動的時間相對較長,誘魚效果優於短子線,中魚率也較高;缺點是子線彎曲程度大,魚吃口不明顯。

    綜上,我們不難發現:短子線更適合於釣密度大、警惕性低、對釣組靈敏度要求較高的魚情,例如:速釣、魚小、釣半水、訊號弱、水肥(能見度低)、走水、餌料較輕的魚情。長子線則常用於魚大、魚口慢(魚少)、魚滑、搓餌釣底、魚餌比重大的情況。

    現在你該知道:子線的長短是根據魚情來決定的。

  • 5 # 漁樂生活家總編輯

    有過一定垂釣經驗的釣友都知道子線的長短是根據魚情來搭配的,一般來說長短最好控制在3-15釐米之間,但是在臺灣本地長子線垂釣的釣法,使用的子線長達46-49釐米,釣鉤和鉛墜都在水中,這種釣法本人也進行了長期的測試,發現垂釣效果也是非常好的,也就改變了只使用短子線垂釣的單一釣法,這裡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臺釣長子線垂釣技巧。

    第一、很多釣友會詢問長子線靈敏不靈敏,其實這個靈敏度沒有固定的標準,難以明確的回答,它是需要根據情況來判定的,並且必須在確保子線長短合理的情況下來判定,臺釣基本上是上下雙鉤釣法,鉤距一般在3釐米左右,垂釣的時候只要把下鉤調整到輕觸底的狀態就能夠保證釣組的靈敏度,但是關鍵在於搭配線組的時候要明確瞭解釣點的深淺,並把釣鉤鉛墜和浮漂的距離給調好。

    第二、在使用長子線垂釣的時候調整水線會較為麻煩一點,可以在拋竿之前把浮漂給裝好,子線可以先不安裝,在釣線上系一個橡皮塊一類的重物,先找底把釣點附近的水情狀況給瞭解差不多了,然後在根據釣點的深淺選擇合適長短的子線,隨後把浮漂移動到子線的長度掛鉤垂釣就可以了。

    第三、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把橡皮快一類的重物給放到下鉤的根部探查水位深淺,一般這種方法主要是在魚情不好改變釣位時採用的,在垂釣的時候如果把鉤餌投入水中之後,浮漂半天沒反應的話,就需要注意一下,有時候如果更換了新釣點之後比原來釣的淺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此時最好把浮漂往下移動一點,當浮漂比正常高度小的時候才能夠測出水深狀況。

    第四、使用長子線釣法垂釣的時候需要把竿尖或者是風線壓入水中,因為鉛墜和上鉤都是在水中懸浮的,釣組在水中穩定性很差,如果風線依然在空中的話很容易受到風力的影響,導致浮漂頻繁出現很多假動作影響到觀漂,並且浮漂也容易被帶離出窩點,所以垂釣的時候要保持把風線壓入水中。

    第五、長子線垂釣的漂相通常是出現輕微的抖動並下沉,不管魚兒在吃鉤的時候是頭部朝上還是平移遊動把鉤餌拉走都會出現這種漂相,當浮漂出現這個動作的時候要立即提杆刺魚,命中率很高。

    第六、使用長子線垂釣最為注重的就是自然動態和隱蔽效果,所以需要使用柔軟細膩的釣線保證釣組的靈敏度和切水性,在水中能夠隨著水流動盪以自然狀態呈現在魚兒面前,線組分為主線和子線兩部分,子線需要使用型號小一點的長子線,鉤餌入水後能夠有很大幅度的擺動,魚兒吃鉤的時候也很容易,收穫自然就好了。

    另外就是釣鉤,使用了細線當然要配小鉤,釣鉤可用4-6號的丸袖或者是伊勢尼鉤,鉤尖要鋒利能夠刺魚更穩更準。

    第七、釣竿方面最好使用長度為4.5-5.4米的手竿,儘量挑選那種竿質輕一點,效能質量好一點的釣竿。

    在投竿的時候需要注意,最好右手持竿,左手抓捏連線環,然後把杆稍給拉成弓形,然後雙手往前一送並利用杆體的彈性把釣組送到目標釣點,拋竿鉤餌入水的準確與否對釣獲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水平不夠的釣友一定要多加練習。

    第八、浮漂在水面平臥的時候,立即把杆稍壓入水中,當釣組在下沉的過程中慢慢把浮漂拉直,然後立即輕微抬竿拉線,當浮漂下沉並且鉤餌到底之後,把釣竿輕輕往前一送,保持浮漂和鉤餌在水中處於一條垂直線上,然後把釣竿放好等待魚兒咬鉤即可。

    第九、使用長子線垂釣的時候對用餌也是非常注重的,一般臺灣當地喜歡用蚯蚓、果實以及糧食等食料經過各種程式做成理想狀態味型的餌料,並把餌料做成紅色,雖然紅色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中意味著禁止,而對於魚兒則能夠加強誘惑力,保證鉤餌入水後快速霧化形成窩點誘魚,選用合適的餌料很關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如何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