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以脫口秀演員身份的角度評價。
18
回覆列表
  • 1 # 彪悍影評

    通常情況下,脫口秀好不好笑,取決於段子的質量。卡姆卻不一樣。

    別的脫口秀演員是“我口講我稿”,然後用表演配合段子。卡姆呢?“我的口還在,我的稿哪去了?哦,想起來了,沒準備!”然後上去就是一頓尬演,反而換來了一頓爆笑。這時候,卡姆就跟櫻木花道一樣:“哈哈哈,誰讓我是脫口秀天才!”當然,也會碰到冷場,卡姆非常氣憤:“不好笑嗎?不好笑嗎?氣死我了!”

    行為像個傻子,心智像個孩子——這種秀下限的舞臺風格其實觀眾並不陌生,在很多小品裡或中國產喜劇裡,都能看到這種人設。他們說話一驚一咋,裝瘋賣傻,以low到極致的小丑形象,來換取觀眾的優越感。必須承認,這一招是有效的。而且,但凡擁有這種固定人設的演員,只要一出場,就很容易要下來場子,觀眾很期待他們又會幹出怎樣的蠢事。卡姆的線下火爆,也是這個道理。

    除了人設,卡姆還佔了一個表演節奏的優勢。這個表演節奏並不是指卡姆的演技有多麼精湛,而單純是指他在高語速狀態下的快速切換能力。

    當觀眾還沉浸在他當下的某種狀態裡時,下一瞬間他就切換到了截然不同的另一種狀態。這個狀態的改變包括段子的內容、表情、語氣、肢體動作等。別小看了這個快速切換,因為快,觀眾根本沒有想到他下一瞬間會表現出這樣的狀態,也就瞬間實現了觀眾的預期違背,帶來了笑點,如果段子內容本身夠硬的話,就會形成一次炸場(特指脫口秀現場觀眾聽嗨了)。

    比如他在某期《吐槽大會》裡吐槽某嘉賓。前兩句在模仿現場嘉賓說話:“我在巴塞羅那......我在義大利......"。緊接著第三句說他自己:”我在墨西哥.....“。注意,第二句跟第三句之間,連一個氣口的停頓都沒有。從而完成了從模仿別人,到吐槽別人的快速切換。再加上段子內容也夠硬,具有諷刺效果,自然會引起觀眾爆笑。

    有人會說,卡姆不過是把漫才的角色合二為一。形式上是這個道理,但漫才不會有這種節奏快速切換帶來的預期違背。因為漫才的兩個角色是有明確分工的。好不好笑,取決於吐槽的內容。

    說到這個節奏的切換,其實玩的最6的是賈冰。賈冰總有這種一驚一乍的表演,很誇張,但並不討人煩。當然,賈冰的節奏切換跟卡姆的還不太一樣,這裡就不展開說了。我會專門寫篇文章分析。

    下面再說一下卡姆另外一個絕招——“我這麼好笑你們不笑氣死我了”。首先這會給觀眾帶來一種上帝視角:“我們聽完沒反應,確實不好笑,卡姆還以為自己的段子好笑”。觀眾知情,而演員不知情,觀眾也會產生優越感,感覺好笑。這種喜劇套路在小品裡用的比較多,比如賈玲、張小斐的很多作品,都是讓觀眾擁有上帝視角,有的演員知情,有的演員則矇在鼓裡,觀眾會帶著“看人出笑話”的心理往下看。

    另外,還有更重要的一層笑點在於:“因為“間離效果”,形成了無厘頭風格,產生了爆笑”。如果你不理解這個間離效果,可以回想一下《武林外傳》中的畫面。

    比如刑捕頭對著鏡頭說:”抓賊就是這麼簡單!“電視劇不是話劇,演員不是對著觀眾演。觀眾看的是劇情,並投入其中。如果上一秒,演員還沉浸在情境中,下一秒突然對著鏡頭說話,觀眾會非常懵逼,進而產生“演砸了”的感覺。

    刑捕頭順利破了案:他突然對鏡頭說:“抓賊,有時候就這麼簡單!”按常理來講,這屬於齣戲了,演砸了。演員“演砸了”,卻還在一本正經地往下演。這個演員是不是有點不正常?整個劇組都有點不正常吧?——這已經形成無厘頭風格。當觀眾把此時電視中的人,視為不正常的人看待,各種荒誕離奇的行為,就有了搞笑的效果。

    卡姆的表演也有這種無厘頭效果。他質問觀眾:“你們為什麼不笑?”觀眾很懵逼,演員怎麼嫌觀眾不笑,從來沒碰見這種情況,這不是演砸了嗎。結果發現,他每次都這樣,而且還很當真。當別人的段子觀眾笑了,他還補上一句:”這就好笑了?這就好笑了?“觀眾覺得這個演員有點不正常吧。這個時候,卡姆的各種荒誕離奇行為,就有了無厘頭的效果。

    同樣是在吐槽大會里,卡姆前面分別表演了現場嘉賓的兩種狀態,包括模仿她抽菸。結尾卻自言自語來了一句:我是不是演的有點多了,嗓子有點疼!當場給自己的表演作評價,這也是一種間離效果。本來脫口秀都是按寫好的詞來說,也有少部分會現場發揮。但像卡姆這種,不光不按寫好的詞來,還當場對自己的表演作評價。這非常荒誕,這是非正常人類才會做出來的行為,進而形成了無厘頭效果。

    當然了,越是這種無厘頭的表演風格,爭議越大。好在,當下的90後、00 後們,早已放飛了自我。見慣了四平八穩的表演風格,對卡姆這種反而新鮮可口。

    所以,一定程度上講,卡姆能夠在脫口秀界大紅大紫,也是時勢造英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學家如何發現企鵝蛋變軟與DDT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