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粒粒出奇跡

    很多家長都認為,挫折教育就是人為的給孩子製造一些困難,讓孩子獨立面對並克服這些困難,即使孩子解決不了也不提供幫助。其實呢,這樣做並不一定能夠培養孩子抗挫折的能力,有時候還會產生負面效果。

    所謂挫折並不一定如我們成人所想的,一定要是什麼難如登天的問題。對孩子而言,像是玩具掉到了床底下,他自己無法取出來。或者是剛買的冰激凌,因為手滑而一不小心掉到了地上,不能再吃了。即使是這樣的小事情,孩子也會覺的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挫折並不需要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只要是孩子不能夠憑藉自己的力量達成的事情,對他而言,這都是挫折。

    為什麼說這些在家長眼裡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對孩子而言卻是挫折呢。其實啊,孩子大腦發育水平決定了,他並不具備獨自面對挫折的能力,大腦各個部分發育的時間並不相同。其中負責推理決策、自我控制等能力的前額葉需要到二十歲左右才能夠發育成熟,此時的孩子不能夠很好的權衡利弊,也不會調控自己的情緒。

    因此呢,家長如果不考慮到孩子的發展情況,就人為的製造困難讓孩子解決,其實是很不合理的。其實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挫折,家長可以合理的運用這些場景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那麼如何正確的進行挫折教育呢?

    第一,家長需要給孩子情感上的支援孩子在面對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一定會產生小情緒。當他反覆嘗試都不能獲得成功之後,就會感到很氣餒,甚至會產生習得性無助。因此,家長一定要及時給予孩子必要的支援,有時候只要你呆在孩子身旁,對他而言就是很大的幫助。

    因為你的陪伴和支援,會讓他有一種安全感。敢於繼續嘗試進行探索。此外,當孩子產生小情緒的時候,家長需要認同這種情緒,不要讓孩子為這些情緒產生羞愧。

    比如說家長可以說我理解你的感受了,你現在很不開心,同時你還可以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讓他明白你的心意。

    第二,讓孩子認識到失敗是人生的一部分,僅僅給孩子情感上的支援是不夠的。家長還需要在認知上給予孩子幫助。失敗是人生中必定會經歷的失望和傷心也是非常正常的反應。關鍵是怎麼去對待。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家長千萬不要直接指出錯誤,這樣做會讓孩子在潛意識之中,認為錯誤是不好的,長此以往,孩子的行為就會以避免錯誤為首要目標。此時呢,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給予寬容和理解,讓孩子知道我們是怎樣看待錯誤的。如果孩子能夠明白錯誤不可怕,關鍵是從錯誤中學習,那就很好了。

    第三,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每一次錯誤都是培養孩子解決問題能力的好機會。因為無論遇到怎樣的問題,最終都是需要解決的,當孩子經歷失敗後,家長需要客觀的看待。如果孩子現有的水平可以自己獨立解決問題,那麼家長可以提供給孩子不同,看問題的角度,讓孩子變通思路,嘗試其他的解決方式。

    如果孩子現有的水平並不能獨立解決問題,那麼家長可以給孩子搭一個腳手架,這樣呢,孩子就能夠在你的幫助下,繼續自己進行探索,嘗試自己解決問題。當孩子獲得成功後,家長還可以及時肯定孩子在解決問題中付出的努力,讓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

    要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家長必須提供全方位的支援。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做好面對挫折的準備,具備應對挫折的能力和勇氣,順利渡過難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各位吃雞的老司機們,荒野行動中你最喜歡開那個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