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夢仙子
-
2 # 彪哥出遊
記載大量神話的山海經
1.對崑崙山最早的描述來自:《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山海經·西次三經》:“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山海經·海內西經》:“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
2.所以古人都是根據《山海經》的記載展開神話想象的。那麼古人為什麼那麼相信《山海經》?《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也許在於它儲存了大量神話傳說,對七大類中國上古神話做了程度不同的記錄,留下了關於神話世界空間的可靠的文字根據;
3.自《山海經》以後,有很多關於崑崙山的神話出現,《史記·大宛傳》中記載:“漢使窮河源,河源出於寘,其山多玉石,採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雲”。
神話中的崑崙山
4.古人尊崑崙山為“萬山之宗”、“龍脈之祖”、“龍山”、“祖龍”,因而編織出了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婦孺皆知的《嫦娥奔月》、《西遊記》、《白蛇傳》等都與崑崙山有關,是產生中華民族神話傳說的搖籃。
傳說中周穆王見過西王母
5.古代神話認為崑崙山中居住著一位神仙“西王母”,人頭豹身,由兩隻青鳥侍奉,是道教正神,與東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
6.崑崙山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萬山之祖”顯赫地位,古人稱崑崙山為中華“龍脈之祖”。
7.當然歷史傳說也有出入,比如在《封神演義》中記載,三清之一,闡教教主元始天尊的道場玉虛宮也坐落於崑崙山。所以結合《封神演義》、《西遊記》,我推測可能早期是元始天尊到場,後面天庭興起,三清隱退,成為王母居所(僅個人之言)?
今天的崑崙山脈
8.接下來說說崑崙山在哪?崑崙山脈(崑崙山),又稱崑崙虛、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崑崙丘或玉山。是亞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該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
9.當然還有一種關於古崑崙在今天哪裡的描述,比較小眾。認為“古崑崙山”非今天的崑崙山脈,而是指酒泉市正南的祁連山主峰一帶白雪皚皚的高峻群山。依據是《晉書·張軌傳》載:“永和元年,以世子重華為五官中郎將、涼州刺史。酒泉太守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崑崙之體也。周穆王見西王母,樂而忘歸,即謂此山。此山有石室玉堂,珠璣鏤飾,煥若神宮。宜立西王母祠,以裨朝廷無疆之福。’駿從之。”
10.我個人更傾向於古崑崙山就是今天的崑崙山脈。
-
3 # 讀史梨樹下
崑崙山不是山!
崑崙二字是舶來品,也就是說“崑崙”是外國詞的語音直譯。但這二字讀音來自哪國,屬於什麼語言,代表什麼意思?這一切皆不可考。
-
4 # 霸道的溫柔999
崑崙山是眾山之祖,主峰位於新疆喀什塔什庫爾幹縣於阿克陶縣境內的慕士塔格峰,號稱萬山之祖,冰川之父,海拔將近八千米,是世界第三高峰,當地人稱為聖山,山腳下有卡拉庫裡湖,為聖湖。
-
5 # 使用者112750
崑崙不是一座山,是曠野高原,所以崑崙不是泰山秦嶺!泰山是五嶽之一東嶽,怎能代表萬山之祖崑崙?秦嶺是崑崙?那穆天子傳說周穆王西行只是從關中爬了下後山?!
-
6 # 餘貝兒1
傳說中的崑崙,既高且大,為中央之極,也是連線天地的天柱,仙人萬一還想上天,這是絕妙的歇腳之處。崑崙又是黃河之源,黃河是母親河,古人出於這種崇拜心理,將崑崙由神嘗龔佰夾脂蝗拌偉飽連山轉化為仙山便順理成章。 崑崙山與古代的夏、周、羌幾個民族的活動都有聯絡,在古代神話中的地位,類似於希臘神話的奧林匹斯山。
-
7 # 林海雪原藏青山綠水
崑崙山是西王母的仙邸,我們看到的也許就是護山的幻陣吧!傳說嘛就要當故事去理解,有人說名字是來自其他國家,我只想說他是放棄,老祖宗著山海經的時候其它國家還在刀耕火種呢!
-
8 # 天上天下我為尊
崑崙山為什麼被稱為“全世界的龍脈之祖”?
世界五大龍脈始於崑崙山,繁衍大大小小的支龍脈延伸到世界各地;崑崙山的靈氣沿著五大龍脈流向各地支龍脈;萬物都依附著五大龍脈而生存,下受崑崙山靈氣恩惠同時上納天之靈氣,陰陽二氣孕育,生生不息。崑崙山是龍脈的鼻祖,也是地之靈氣——陰氣之源。
對於崑崙這座大山,人們只知道它的高大雄偉,實際上它是中國乃至世界龍脈的發源地和鼻祖。古時便被看作為產生源氣之所。黃河由它發祥而出,它是生氣之源,物本之源。氣脈從崑崙山向全世界擴充套件,所發端出的五支龍脈,其中三支在中國,兩支向歐洲方向延伸出去,因而成為天下的主山。
中國的氣,是沿地勢由西流向東方的。由於氣的靈妙,氣聚之地大都出現許多大人物,通常把這種地方稱之為人傑地靈。而氣的源頭便是崑崙山。在國家地理上,它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慣新疆、西藏;東延青海境地內,長達2500多公里。它的西段是塔里木盆地和藏北高原的介山,西北東南走向。東段成東西走向,分出三支;北支為祁漫塔格山;中支為阿爾格山,東延至布林汗布達山及阿尼馬卿山;南支為可可西里山,東延為巴顏喀拉山,在四川邊境與岷山和邙山、郟山相會合。
中國的三支龍脈,從北方開始,以北幹、中於、南乾的形式,在中國的大地上流動,與黃河、長江等大水系有著密切的關係。自古,地理的基幹龍脈對三支幹龍的分法為:
01. 北龍脈:沿黃河透過青海、甘肅、山西、河北、東三省等北部地區,延伸至北韓半島而止。實際上,北龍不應到北韓便終結,它相接於北韓的白頭山。也就是北韓的龍脈發於白頭山,但並未停止,只是隱入了海中,最後連線了日本列島。北京、天津等城市處於北龍之上。
02. 中龍脈:透過黃河、長江之間的地區,包括四川、陝西、河北、湖北、安徽、山東,到達渤海終止;西安洛陽、濟南等,均為中龍氣聚之所。
03. 南龍脈:沿長江透過雲南、貴州、廣西、湖南、江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南部地區入海而停止,通常把香港、廣州、福州、南京、上海等城市劃為南龍。
這三條龍的幹脈生出支脈,支脈又生出支脈,猶如人體血管和經絡一樣,遍佈於中華大地。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至少24個王朝,如果按照每一個王朝就有一條龍脈來計算的話,那麼中國至少就有24條龍脈。黃帝的龍脈在中原黃河流域;大禹的龍脈在今天四川汶川縣的九龍山;商湯的龍脈在黃河流域;周朝的龍脈在岐山;秦朝的龍脈在咸陽;漢朝的龍脈在沛縣;西晉的龍脈在河內;隋朝的龍脈在弘農;唐朝的龍脈在長安、隴西、太原;宋朝的龍脈在開封、鞏義、洛陽一帶;元朝的龍脈在內蒙古草原;明朝的龍脈在安徽鳳陽;清朝的龍脈在東北。
當然,這些都是大致的範圍,其實龍脈的具體位置是很難確定的,這是因為龍的活動範圍是變動不定的,並且大多數龍脈都是依山傍水而生的。
按照風水師的分析認為:中國的大龍脈正在西進和東出的狀態中,西進方向的是黃河流域,華山地區是大龍喝水和出口處;東進方向的是長江流域,黃山地區是大龍喝水和出口處。這兩個區域以後會形成中國新的大龍脈。
中國龍脈的始祖源自崑崙山。崑崙山的左邊(西北邊)是天山山脈、祁連山山脈、陰山山脈。北邊有阿爾泰山,伴它行的還有賀蘭山、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崑崙山的右邊(西北、西南邊)有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橫斷山等山脈。崑崙山龍脈夾在上述南北山脈中間,不斷向東施展輝煌燦爛的舞姿。龍的主脈落在陝西省的西安市(即古都長安),然後東出中原(河南),同時展開北向、南向、東向、西向分支,形成井體的崑崙山脈體系。
崑崙山到了中原以後,向東有六盤山、秦嶺;偏北又有太行山;偏南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向南是南嶺;加上五嶽:北嶽恆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還有東邊的黃山和臺灣的玉山(海拔四千米),西南的峨眉山。
這些舉世聞名、舉世無雙的大大小小山脈,大大小小的龍脈,構成了一幅中華巨龍圖,是大龍、中小龍混雜的臥龍圖。因而,就有西方個別敏感的政治家,稱中國是一條沉睡的巨龍。從政治上來講是對的,但從風水學上來講卻不對的。因為它不是一條,而是一群大小不等的臥龍。四十多年前,它們睡的迷迷糊糊,中華民族才從先進走向落後的。現在已經群龍甦醒,我們的民族必然要復興;從落後走向先進!
中國的山脈水系一目瞭然,山脈為山龍,江河為水龍。山龍主貴賤,水龍主貧富。北京為山龍聚首之地,呈官貴之氣。上海為長江水龍吐氣之地,呈財富之氣。中國歷史上出現大約二十四個王朝。中國龍脈始祖源自於崑崙山。與周圍的各大山脈形成一個大的太極氣場。就是華夏民族,我們的大中華。
大中華主要山脈分佈圖。
繼續看看有多少條龍脈形成我們的大中華。
-
9 # 隨緣198769237
有啊,其實地球和月球都是空心的。都是遠古時代的太空船,是用來星際航行的。我們並不是地球本來的主人,他們因為年代久遠在創造出現在我們後已經基本不存在了。真相是地球是太空船的船體,月球是推進器。本來是一個整體,有四根柱子連線在一起。在航行到太陽系後發現這裡的太空環境適合居住便決定不再旅行。其實不是說現在我們想的那樣會有好多宇宙人,真正存活下來的只有不足10人。其中就有盤古.女媧.伏羲.共工等人。他們實際體型非常大,以至於整個地球對他們來說也只能剛好能容的下。他們出於某種或者說使命創造了我們,在他們龐大身軀的面前我們跟螞蟻沒有區別,所以我們根本沒有能力威脅到他們。但到了後來他們之間意見有了分岐,一派要主張毀滅我們,而另一派則保護我們。所以發生了分岐,共工撞斷不周山。結果是真的,只不過天不是現在的天!是指月亮,當時月亮在中國東北上空,用四個柱子連線地球,後來水神和火神打架不小心撞斷了連線天地的柱子,結果天傾東北,地陷西南。引發洪水和大火。月球也因此損壞,只能被女媧用五彩石修補後繞地球旋轉失去動力。我們的祖先親眼目睹整個過程,因為當時月球著陸地點在我們的東北方向也即崑崙山上。所以並未遮擋Sunny,這也是遠古神仙大多來自崑崙。而我們古代神話傳說的天宮及西王母都是從崑崙山下來的。古人描述天宮很詳細,好像就在跟前一樣。其實古人親眼見到或者還被邀請參觀。天宮其實就是月球。後來出來事故,所以才天傾東北。實際是月球慢慢離開地球。古人認為天塌了!天傾東北,地陷西南。
-
10 # 柴墟子孫
要了解崑崙山傳說,首先要解決夏朝究竟在那裡?夏朝的起止時間?等問題。根據北宋邵雍紀年表:夏朝從公元前2214年至前1766年,商朝從公元前1766年至前1220年。世界上公認不承認中國存在過夏朝。只承認中國有3300年曆史。從中國考古最早發現文明偃師二里頭,普遍存在最早時間為公元前1730年至公元前1720年。三星堆文化經測定為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300年,而且三星堆沒有文字系統,不能稱為文明,而史料記載夏朝有成熟的文字系統有典籍和檔案。陶寺文明沒有祥實的論據讓世界認可。而中國商文明晚於蘇美爾文明、哈拉帕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據碳十四斷代為公元前2200至公元前1750年。商文明對於上述兩個文明幾乎是影印機式的複製,就是到了秦漢時期也沒有超越和發展。這裡不存在所謂文明發展存在共性,而是從文代血脈的傳承。從天文、地理、數學、農業、水利、冶金(主要是青銅器如銅鏡)、建築、玉文化、彩陶、醫藥、畜牧業、農作物、玩具、佩飾、文字、祭祀、宗教、圖騰等無不是蘇、哈的影印品。需要指出的原始蘇美爾文字也是象形文字(造字方法和甲骨文、哈拉帕印章文字接近,很多幾乎一模一樣)。而中國水族水書和哈拉帕象形文,造字方法、書寫筆劃幾乎雷同,水書又稱為夏書。我們可以復原夏朝和商朝-歷史歷程,公元前4500年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建立了十二個城邦國。周穆王西行記:“記載從崑崙山向西數千裡是黃帝故居”,從方位據離指向黃帝是西亞兩河流域。其中有以農耕為主的黃帝系統邦國,以牧羊為主炎帝系統邦國,以養牛為主蚩尤系統邦國,以經商善長的契系統邦國等。邦國聯盟首領實行禪讓制。公元前2214年黃帝邦國首領啟推翻禪讓制,趕走邦國聯盟領袖伯夷,建立夏王朝。武力推翻引發戰爭,消耗邦國實力。阿卡德人白人入侵多個蘇美爾城邦國。為了種族生存在,夏啟的率領所有邦國官民,大部分由陸地長徙遷移到印度河下游,少部分由商船遷移到該地。在巴基斯坦旁遮府省為中心建立了十個城邦國,文稱為哈拉帕文明。從旁遮府省向北一千公里就是喀拉崑崙山,古代統稱為崑崙山。詩經雲:赫赫我祖,來自崑崙。山海經有崑崙墟記載。約在公元前1766年之後,邦國聯盟首領夏王桀被商邦國首領湯用武力取代。不久邦國周邊在商路被野蠻民族堵塞後,受到戰爭入侵的威脅、加上海水倒灌等自然災害,商湯率領所有邦國官民,又進行了更大規模的舉國搬遷,他們攜帶各種生活必須品,從白沙瓦翻越喀拉崑崙山至喀什(這是一條古老絲綢之路),穿越新疆(哈拉帕〔夏〕人對世界地理非常瞭解,而且他們要到和田地區和當地人採購崑崙玉,通過當地人瞭解到黃河中下流域、關中的宜居環境)。順著河西走廊的綠洲到達關中平原、河洛地區,在公元前1730年前後偃師二里頭建立了商都城。河洛地區陸續建立數十個方國。雖然商王從史料上俺蓋淡化夏朝的存在,但民間百姓仍然思念夏朝的生活,在詩經中流露,在典籍裡支言片語懷念樂土,在山海經中強調,不敢稱夏朝,而以方位山脈稱頌樂土,即崑崙山。
-
11 # 蘭闍藝文
蘭闍又來答題了~~
東西走向的崑崙山猶如一條巨龍,起於帕米爾高原東部,而後沿著新疆與西藏的分界線逶迤東向,橫貫整個青海中部。這一列雄偉壯觀的山脈與青海北部的祁連山、青海南部的唐古拉山一起,把青海分割為青南高原區和西北乾旱區。事實上,被崑崙山一分為二的不僅僅是青海一省,更是整個西部中國。
但如此偉績尚不能完全概括崑崙山在中國巨地貌上的全部作用。地質學家早已指出,崑崙山脈所屬的那一套岩石系統,並非止於青藏高原東緣,它一直向東延伸,過甘肅,入陝西,又經河南,直抵安徽。任美鍔先生在《中國自然地理綱要》一書中指出,崑崙山至陝西秦嶺乃至安徽大別山一線,反映出明顯的緯向構造體系。換句話說,地處中國西部的崑崙山與東部的秦嶺實際上血脈相連,它們同心協力把整個中國分成了南方與北方!
崑崙山—秦嶺就這樣成了中國的“龍脈”,被華夏子孫賦予傳奇般的想象,被人們頂禮膜拜。地處荒僻的崑崙山更因其難以抵達、無法觸控,被想象為神仙的居所,從而產生了瑰麗神奇、堪與希臘神話媲美的“崑崙神話”,它被華人創造出來,又激發了華人的想象、激情和對終極的嚮往。從文化的角度說,崑崙山是至高無上的,它不僅神奇、神秘,而且神聖。今日的華人,當他聽見“崑崙”這個詞時,所聯想到的必定不止於以崑崙山為軸心的巨大地理區域和絕美風景,更包含著對一種文化源頭的無限敬仰。
崑崙神話中的主神是一位女神——西王母,她生活的神山即是崑崙山。在崑崙神話系統中,有許多神話故事字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崑崙之墟、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瑤池之會……
儘管許多學者認為神話中的崑崙山並非現實中的崑崙山,但在中國古人所能接觸和想象到的名山之中,的確沒有哪座山比地處大河源頭的崑崙山更適合寄託如此瑰麗的想象。
-
12 # 常望之
此崑崙非彼崑崙,上古時期的崑崙山不是今天的崑崙山脈,漢人發源於甘肅天水_陝西關中_河南一帶,陸續遷徙到全國各地,上古漢人人壓根就沒有到過新疆,所以古崑崙山另有其山,可能是太白山,華山,或者其他山脈,所以拿新疆崑崙山出來說的都是瞎幾把扯淡,至於傳說,又專門介紹可度娘,
-
13 # 酒仙
崑崙,即崑崙山,又稱崑崙虛、崑崙丘或玉山。地理觀念上的崑崙山,指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里。古代神話的西方崑崙,是漢以前地理上的崑崙一名與傳說中崑崙的結合。《山海經.北山經》記載:“敦薨之水……西流注入泑澤(即今羅布 泊),出於崑崙山東北隅,實惟河源。”“敦薨水”即新疆焉耆縣南之博斯騰湖,《水經注》“敦薨之水,出焉耆 之山,二源俱通,而水同注敦薨之藪,川流所積,潭水斯漲溢流為海,”。博斯騰湖的進水源是開都河,出水河名為孔雀河,孔雀河與塔里木河在古代都曾是羅布泊的水源。由此可見,《山海經》裡所指的“河源”並不是青海之湟水,而是源於崑崙山、天山的塔里木河與開都河,最終都注入羅布泊。同時可見,《山海經.北山經》所指的“泑澤”【羅布泊】位於崑崙山的東北角,並明確指出,這裡的崑崙山就是黃河的發源地。此外,《山海經.大荒西經》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濱......有大山曰崑崙之丘”;《山海經.海內西經》曰:“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下之都。崑崙之墟,方八百里,高萬仞。”;《山海經.西山經》曰:“東望泑澤【羅布泊】,河水之所潛也”。此處進一步指出黃河之源的崑崙山位於羅布泊西部。“西海”就是青海湖。《山海經》對崑崙山的表述為“崑崙之丘”和“海內崑崙”、“崑崙山”三個不同方位。“崑崙之丘”在青海湖之南,流沙【大沙漠】之濱,顯然指新疆于闐境內的崑崙山。“海內崑崙”在青海湖西北,方圓八百里。《山海經》中把崑崙之丘和崑崙之虛都稱為黃帝在天下的帝都,具體方位卻不在同一方位。還有人從崑崙一詞的發音求證,其源自阿爾泰語系,意為渾黑,若比照今崑崙山脈一帶的大山多呈黑色這一點來看,則崑崙一詞的本義已完全明確了。《禹貢》所言“河出崑崙”絕非杜撰,而是有根有據,更非神話傳說。學術界爭論的則是河出崑崙之崑崙山指何處之山。神話中的崑崙山槐江山向西南四百里的地方是崑崙山,是黃帝在下界的都邑。崑崙山由神陸吾主管,他還管理著天上九域。陸吾人面虎身,虎爪,九條尾巴。山中的土螻,喜歡吃人。土螻生有四隻角,安靜時像只大山羊。山中還生長著一種叫做欽原的大鳥,形狀像馬蜂,大小類似鴛鴦,欽原如果螫了其他鳥獸,這些鳥獸就會死掉,如果螫了樹木,這些樹木也會枯死,人遇上它凶多吉少。還有一種鶉鳥,它管理黃帝的各種器具和服飾。山上有一種名叫沙棠的樹,形狀同棠樹相似,黃色花朵,紅色果實,果實的味道像李子,但沒有核。沙棠可以用來防禦水災,如果人們吃了它的果實就不會淹死。山中的薲草形狀像葵,味道像蔥味,吃了它可以解除疲勞。河水發源於此,向南流去,然後再向東流入無達。赤水也發源於此,向東南流去入汜天之水。洋水也發源於崑崙山,向西南流入於醜塗之水。黑水也從崑崙山中流出,向西南流入大杅。這裡生長著很多奇異鳥獸。〔神陸吾,據郭璞註釋,就是肩吾,莊周曾說:"肩吾得之,以處大山。"形體象虎一樣的陸吾神,說就是《海內西經》中的開明獸。鶉鳥,是鳳凰之屬的鳥類,《海內西經》中說,崑崙開明西北皆有鳳凰,就是指的這種鶉鳥,《禽經》中說:“赤鳳謂之鶉。”〕 亞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從東向西綿亙2,000公里(1,250哩),西起塔吉克的帕米爾,東至崑崙山口和毗鄰的青藏諸山脈——布林汗布達山脈、巴顏喀拉山與阿尼瑪卿山。崑崙山寬度變化相當大,很少超過201公里(125哩)。在西部邊際,該山形成中國西部西藏高原與塔里木盆地之間的一個內亞壁壘。北部支脈阿爾金山繼續延伸這一山脈組合。 崑崙山西起帕米爾高原,山脈全長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 崑崙山和帕米爾地圖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最高峰在於青、新交界處,名為新青峰──布格達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點。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區劃界線。相傳崑崙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眾多古書中記載的“瑤池”,便是崑崙河源頭的黑海,這裡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鳥禽成群,野生動物出沒,氣象萬千,在崑崙河中穿過的野牛溝,有珍貴的野牛溝巖畫,距黑海不遠處是傳說中的姜太公修煉五行大道四十載之地。玉虛峰、玉珠峰經年銀裝素裹,山間雲霧繚繞,位於崑崙河北岸的崑崙泉,是崑崙山中最大的不凍泉。形成崑崙六月雪奇觀,水量大而穩定,傳說是西王母用來釀製瓊漿玉液的泉水,為優質礦泉水。發源於崑崙山的格爾木河中游,長期侵蝕千板岩,形成了峽谷絕壁相對,深幾十米的一步天險奇觀。 奇峰亭亭玉立,傳說是玉帝兩個妹妹的化身。崑崙山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崑崙派)道場所在地。是中國第一神山。玉珠峰、玉虛峰均為青海省對外開放的山峰,是朝聖和修煉的聖地,1990年推出崑崙山道教尋祖旅遊線路。1992年以後,來自世界各地登崑崙、尋根問祖、頂禮膜拜的炎黃子孫組成的尋根團多達上百個,有的臺灣同胞連年在崑崙山修煉,每年達數月之久。後又帶家人進山朝拜,並投資興建祭壇,十分虔誠。 崑崙山峰巒起伏,林深古幽,景色秀麗,每逢春夏之交,滿山碧樹吐翠,鮮花爭奇鬥豔,使昆嵛山更具風韻,成為半島著名的風景遊覽區之一。北魏史學家崔鴻在《十六國春秋》中,稱之為“海上之諸山之祖”、“天下名山僧佔多”。 崑崙山自古以來就吸引佛界道家在這裡建寺築觀,養性修身,傳經佈道。遠在漢唐之際這裡就寺院林立,香火不斷。至金元,盛極一時的中國道教全真派開山祖師王重陽同他的七弟子,把這裡選為創教立派的“洞天福地”,留下了諸多另人神往的道教遺蹟。 地質地貌 (1)地質 崑崙山脈與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間均以深大斷裂相隔。崑崙山地區以前震旦係為基底;古生代時為強烈下沉的海域並伴有火山活動,古生代末期經華力西運動褶皺上升,構成崑崙中軸和山脈的中脊;中生代產生拗陷,經燕山運動構成主脊兩側4000米以上的山體。崑崙山脈與構成分隔中國南部與北部的緯向山脈。 崑崙山脈的新構造運動極其強烈,晚第三紀以來上升大約4000~5000米;葉爾羌拗陷中的礫石層厚度2500餘米,河谷高階地上則分佈有第四紀火山凝灰岩和火山角礫岩;克里雅河與安迪爾河的上游均儲存有中更新世玄武岩流與火山口,1951年在於田縣境崑崙山中的卡爾達西火山群的一號火山曾爆發,並伴有現代火山泥石流。東部崑崙山第四紀以來上升了2800餘米,其相關沉積物在柴達木盆地中的埋藏深度達2800米。崑崙山的新構造運動具間歇性,葉爾羌河、喀拉喀什河、尼雅河均形成4~5級階地;各河出山口形成4~5級疊置的洪積扇。 (2)地貌 在這一山脈組合的許多地方,崑崙山是由2或3條平行的山嶺構成的,而不是僅有一條山脊。山的西區尤其如此。在崑崙山從帕米爾支出之地薩雷闊勒嶺(Sarykol Range),北面一條名為阿吉爾山(Aghil Mountains) 的短支脈,實際上擁有一些最高的山峰,公格爾(Kongur)山高7,719公尺(25,324呎),慕士塔格山高(7,546公尺〔24,757呎〕)。就在綠洲城且末南面,出現了一個主要分叉點;阿爾金山的慕士塔格峰從阿爾格山支出,走向東北。高達7,723公尺(25,338呎)的慕士塔格峰是崑崙山的最高點。再往東,崑崙山的北緣形成浩瀚的、地勢高的柴達木盆地的南界。伴有零星鹽湖的深谷散佈於該山中部的山嶺間。西崑崙山主嶺的最高峰是克里雅峰,高達7,120公尺(23,359呎)。數座超過6,096公尺(20,000呎)的山峰點染出崑崙山中部至東部地區的空中輪廓,其中包括慕士塔格峰和布喀達坂峰(6,860公尺〔22,506呎〕)。周圍的平原在海拔4,877公尺(16,000呎)以上;所以,這些山沒有亞洲其他高山那樣顯赫。 崑崙山北坡瀕臨最乾旱的亞洲大陸中心,屬暖溫帶塔里木荒漠和柴達木荒漠,山前年降水量小於100毫米,西部60毫米,東部20毫米,若羌僅為15~20毫米。年降水量隨山地海拔增高而略增,暖溫帶荒漠被高山荒漠所取代,由特有的墊狀駝絨藜與西藏亞菊組成。源於崑崙山脈北坡諸河流,源遠流長,匯流於塔里木盆地與柴達木盆地內流水系。 崑崙山脈西高東低,按地勢分西、中、東3段: ①西段。從喀拉喀什河上游的賽圖拉與葉爾羌河上游的麻扎透過的新藏公路,構成崑崙山脈西、中段的分水界。西段主要山口有烏孜別裡山口、明鐵蓋山口、紅其拉甫達坂及康西瓦等,為通往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交通要道。位於西崑崙山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 3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平均海拔為5500~6000米。受重重山體阻擋,使喀拉喀什河谷中的年降水量僅為25~30毫米,雪線附近的降水量則達300毫米左右;北坡降水量大於南坡,主峰形成現代高山冰川作用中心,年均溫0℃等溫線大致沿4000米等高線透過,最高山帶的年均溫為-15~-7.5℃。 公格爾山海拔7719米,慕士塔格山7546米。前者的冰川面積為300平方公里,有20餘條冰舌向下散射:北坡冰舌最長為23公里,東坡和西坡20公里;冰舌下達的海拔高度為3900~4900米。後者的冰川面積275平方公里,有16條冰舌下溢,東坡最長21公里,冰舌下達高度5300米。西坡冰舌的長度20公里,下達高度4000~4500米。雪線高度北坡5500米,南坡5800米,慕士塔格一帶雪線為4800~5000米。 塔什庫爾幹谷地的海拔3100~3900米,年均溫3℃,年降水量70餘毫米;谷地以東山地的現代雪線,北坡為5000~5200米。 發源於西段的主要河流有葉爾羌河,主要靠冰雪融水補給,在盆地北部匯流成。 西段山地的北坡為山地荒漠和高寒荒漠景觀。低於2700米的前山及中山帶下部為紅沙與合頭草荒漠,礫-石質的山地棕漠土, 上部為崑崙蒿為主的草原化荒漠,棕鈣-淡慄鈣土2700~3000米的下部沙土地帶合頭草荒漠,上部為紫花針茅、銀穗羊茅佔優勢的山地草原,陰坡出現小片雪嶺雲杉林,與山地草原構成山地森林草原。在3000米的塔什庫爾幹寬谷中為高位沼澤化草甸。3100~3900米乾旱冰磧丘陵與冰水沖積扇分佈著雌雄麻黃為主的灌木荒漠。谷地兩側4000米以上為以粉花蒿和墊狀駝絨藜佔優勢的高寒荒漠。4500~5500米的高山為刺磯松、高寒棘豆高寒半灌木荒漠。海拔5500~6500米的高山下部為高寒稀疏植被,上部為寒凍風化帶。6500米以上為高山冰雪帶。 ②中段。位於新藏公路與車爾臣河九個大坂山即東經77°~86°,主脈向南略呈弧形;克里雅山口和喀拉米蘭山口是該段聯絡新疆―西藏通道。 中崑崙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 8座,如烏孜塔格(6250米)、慕士山(7282米)、瓊木孜塔格(6920米),平均海拔5000~5500米,北坡雪線5100~5800米。主要河流有喀拉喀什河、玉龍喀什河、克里雅河、尼雅河及安迪爾河,除和田河上源喀拉喀什河和玉龍喀什河水量較大,有利灌溉外,其他河流出山後很快沒入塔克拉瑪干沙漠中。 山地下部為合頭草、紅沙半灌木荒漠,棕漠土;上部為沙生針茅、短花針茅為主的草原化荒漠,棕鈣土;向上過渡為針茅、昆生蔥、崑崙蒿為主的高寒荒源草原;在海拔4500米山地內部坡麓及岩屑坡上,墊狀駝絨藜、糙點地梅組成稀疏的高寒荒漠;在海拔4500~5500米的下部為稀疏植被,上部為寒凍風化帶,更高山峰則為冰雪帶。 ③東段。向東略呈扇形展開,分為3支:北支祁漫塔格山,其南隔以阿牙克庫木盆地,東延為唐松烏拉山、布林汗布達山;中支阿爾格山,東延為博卡雷克塔格、唐格烏拉山與布青山,地形上與阿尼瑪卿山相接;南支為構成青南高原上的主體山脈,東延與相接。崑崙山埡口是青藏公路必經之道。 東崑崙山海拔 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座,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 8座,平均海拔4500~5000米,積雪分佈在5800米以上的山峰。崑崙山埡口一帶的雪線高度,北坡5200米,南坡5400米。雪線附近的年均溫-9~-8℃,山間谷地西大灘(4200米)一帶的年均溫低於-3℃,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山地頂部年降水量略有增加,青藏高原北坡現代多年凍土的下界在4200米左右。 主要河流有流入塔里木盆地中的車爾臣河;流入柴達木盆地的有那仁郭勒河、烏圖美仁河、及柴達木河,前者由冰雪融水補給,屬於塔里木內流水系;後四者由降水與湖水補給,屬於柴達木內流水系。 山地北坡為荒漠化草原,在海拔3600米以下為乾燥剝蝕的基岩山地,幾無植物生長,溝坡及岩屑上堆散生有墊狀駝絨藜,紅沙、合頭草荒漠;3600~3800米過渡為紫花針茅亞高山草原;3800~4500米的山地下部是以小嵩草為主的草原化高山草甸,上部為墊狀植被;4500~5000米以上過渡為稀疏的高寒植叢和寒凍風化帶;5500米以上為高山冰雪帶。 水系和冰川 崑崙山是中亞僅有內流水系地區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要與北面的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及南面的西藏高原有關。只有黃河與長江源頭所在的山系最東支脈有注入海洋的水系。 該山有兩個主要河網︰發源於喀喇崑崙山脈和藏北的大河,流水切割峽谷,穿越整個崑崙山鏈而去,還有疏洩外圍山坡流水的小河。主要河流形成漫長曲折的河谷;有幾條河流給崑崙山北緣綠洲供應灌溉用水。 雖然崑崙山河流接納一些雨水,但其主要由積雪和冰川供水。流量遂因季而異;60∼80%的流量出現於夏季月份,這時冰雪的強烈融化與最大降水結合在一起。雪和冰川的強烈蒸發導致淺鹽湖的形成。 該山儘管海拔很高,卻由於氣候極端乾燥而幾乎沒有冰川作用;外表積雪只存在於最高山峰的深隙之中。冰川活動的主要中心出現在海拔約接近7,010公尺(23,000呎)之處。所有冰川都以其非同尋常的陡峭和缺乏融水而引人注目。 [編輯本段]氣候物產
(1)氣候 該山幾乎完全不受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風的氣候影響。相反地,其卻處於大陸氣團的持續影響之下,引起年氣溫和日氣溫的巨大波動。山系中段最乾燥;而西部和東部的氣候多少緩和一些。 該山最乾燥的地區,年降水量在山麓不足50公釐(2吋),在高海拔區約為102∼127公釐(4∼5吋);在帕米爾和西藏諸山附近,年降水量增加到457公釐(18吋)。在山(與北部平原交界的山)的低層,7月平均氣溫是25∼2 巴基斯坦喀喇崑崙山中罕薩河谷的梯田8℃(77∼82℉),在1月不低於-9℃(16℉);然而在山的上部和西藏邊界,7月平均溫度低於10℃(50℉),在冬季則常降至-35℃(-31℉)或更低。 崑崙山北坡屬暖溫帶塔里木荒漠和柴達木荒漠,降水量小;隨著海拔的增高,暖溫帶荒漠過渡為高山荒漠,降水量隨之增加。雪線在海拔5600米至5900米,雪線以上為終年不化的冰川,冰川面積達到3000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國的大冰川區之一,冰川融水是中國幾條主要大河的源頭,包括長江、黃河、瀾滄江(湄公河)、怒江(薩爾溫江)和塔里木河。
(2)物產 崑崙山區有100多種高等植物,但一般都是低矮的灌木類。野生動物都是高原特有的如藏羚羊、野犛牛、野驢等。新疆和田的崑崙山麓出產最高質量的美玉,從古代起就是中原地區玉石的主要來源,因此《千字文》提到“玉出昆崗”。 整座山遍佈著沙漠或至多可以名之為草原的地方的狀況制約植被的發展。許多地區有岩石沙漠構成。偶見的死水塘為諸如藏羚羊和藏巖羚羊以及大群野驢(騫驢)和成群的野犛牛等數種野生有蹄動物提供水草。在較為潮潤的西部山脈,大角野羊在高處的草原吃草。青綿羊、拉達克東方盤羊及高地山羊零星分佈於整個西部山區上部的岩石上。水道附近的柳叢常有棕熊;狼為當地特有,但雪豹就為罕見。許多候水鳥在季節遷徙中常出沒此處的湖泊。
-
14 # 靈智學君
“昆倉”本是“坤輪”,來自《易經》,源自“天”和“宇宙”,在中華文明萬千年的走向世界的傳播過程中,被寫入其它附屬分支文明記錄中,後來又迴圈回來成為“舶來品”音譯詞“崑崙”。
-
15 # 祗樹
不論是山海經亦或是其他神話書籍,都記載了諸多神山;除了崑崙山之外,山海經裡還記載了鹿吳之山、首陽山、海外三山、日月之山、北極天櫃等等,這些山裡都誕生了神仙,說他們為神山,也不為過。
可是,如此多的神山,為何獨獨崑崙山有這麼多的傳說呢?難道就因為崑崙山乃是不周山的舊址?極有可能!可是,不周山倒塌之後,上半截斷裂的部分也形成了高山,為何這些籍籍無名呢?
真正使得崑崙山名聲大噪的,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帝之下都、不死之藥。帝之下都是對崑崙山地位的肯定;而不死之藥,卻是維繫這種地位的不二法門。
山海經裡能叫得出名字的不死之藥,都是出自崑崙山;更重要的是,全書唯一一次復活實驗,也是在崑崙山舉行的。所復活的那位,更是天帝的左膀右臂天神窫窳。可見,崑崙山出品的不死之藥,效果槓槓滴。
圍繞不死之藥誕生的神話故事,大概有:貳負之臣殺窫窳、西王母賜不死藥給后羿、精衛填海等等。
為什麼有不死之藥,便能讓崑崙山聲名鵲起呢?這就不得不提到歷代帝王所追求的長生不死了。秦始皇追求過、漢武帝也追求過;不同的是,秦始皇往東,漢武帝往西。結果嘛,二人都在尋找不死之藥的過程中,鬱鬱而終。
秦始皇之所以沒有去崑崙山找,大概是因為丫對這座神山毫無概念,根本就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海外三山就不一樣了,只要向東找海就行了。
崑崙山除了不死之藥和帝之下都,還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呢?
在周穆王拜訪崑崙山之後、長達三千年的時間裡,周穆王和西王母都是純潔愛情的象徵。直到前不久,有一個挖坑磚家把周穆王給坑了。在這位磚家的筆下,周穆王變成了負心漢,西王母變成心機婊。於是,純潔的愛情故事,變成了渣男坑渣女的狗血劇情。
不得不說崑崙山實在是太神奇了,神奇到讓人不得不對它想入非非。
-
16 # 冬哥譜科
因為傳說中的崑崙山,並不是如今現實中的崑崙山。在遠古時期,人們所說崑崙山是所有仙山的總稱。意思就是崑崙山並不是只有一座。
《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又有《山海經·西次三經》:“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山海經·海內西經》雲:“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
但《海外南經》又有記載:“崑崙虛在其東,虛四方”。顯然這裡的崑崙不是位於西方的崑崙,畢沅指出:“此東海方丈山也。”為什麼會如此呢?《爾雅》雲:“三成為崑崙丘。是崑崙者,高山皆得其名”。中國著名神話學家袁珂先生說:“此崑崙雖不一定是東海方丈山,但畢沅引《爾雅》的話是對的”。這就是說,古人把所有它們認為高大宏偉的山都可以稱為“崑崙”。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崑崙山的傳說特別多了。神話傳說,都是人們口口相傳,年代久遠人們也無法考證,於是把很多其它也叫崑崙的傳說混淆其中,也是很可能的事情。
回覆列表
在華人的夢境裡,我想應該是的 ,因為古往今來誰都沒有真正的見到過,有的也只是神話。所以我想這是我們的一種嚮往 一種精神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