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秦始皇的偉大之處
17
回覆列表
  • 1 # 退役者0S7U

    從歷史功績和開創時代上來說,用“偉大”來形容略顯成色不夠;從其迷信和殘忍的一面來看又略顯瑕疵。

    一是年少得志、手段高明。 他13歲繼承皇位,21歲親政,用現在話說就是年輕有為有位,這對一般人來說是不可能的事,他有了施展自己報復的舞臺,這是常人無法比擬的,可謂年少得志。親政後,藉助嫪毐與其生母關係不正常和密謀叛亂之機,將其抓捕後五馬分屍,從而先除掉嫪毐盤踞皇宮、苦心經營多年的這股勢力,並狠心摔死嫪毐與其母所生的同胞兄弟。除掉嫪毐之後他開始研究打掉呂不韋這股政治勢力,但是他還是展現了仁慈的一面,沒有殺掉這個仲父,將其流放到四川巴蜀一帶,呂不韋感覺與秦皇無法恢復以往的關係,政治上失勢失寵,顏面盡失、生無可戀,於是乎飲毒酒自殺。就這樣,年少輕狂他輕而易舉的鞏固了自己的政權地位。

    二是知人善任、一統天下。秦吞併六國、取得天下,得益於他重用尉繚、李斯、王翦、蒙毅、蒙恬等人,正是在賢臣良將的輔佐下功成名就。先是借救燕國之名攻佔趙國之領土領地,重金賄賂趙重臣,離間趙國之君臣,打敗趙國佔領都城邯鄲。借南韓叛亂之機,以出兵平亂之名,結果殺死了韓王佔其都城。公然發兵燕國,在易水西側打敗燕國佔領其國都薊城,逼得燕王殺死太子丹來討好求和。在吞併魏國的過程中,竟然用黃河之水來淹沒魏國都城大梁,導致都城損壞逼得魏王沒有辦法,困頓三月之餘後投降。同年接續攻擊楚國,楚國抵擋不住,楚將項燕自殺,楚王被俘。在征戰楚國的同時,秦還尋機東進,不斷的東擴設郡,一併攻下佔領齊國。十年時間,他吞併六國,這是相當大的成就。之後不久又平定佔領了百越。至此,他一統天下,開創了君主制的先河和時代。

    三是鞏固政權、政策得力。總結創新了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奉常、廷尉、治粟內史、典客、郎中令、少府、衛尉、太僕、宗正)制度,這一制度打破了血緣關係下的原來制度—宗法制,用官僚制代替以往皇權貴族的世襲制。除此之外,還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統一古中國的文字,修築了世界奇蹟萬里長城等等,透過這些政策使得秦國政通人和,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功績雖多、但也有不足。他後來迷信上長生不老、到處巡遊尋找長生不老藥,以及後來的焚書坑儒等等,也是其人性的另一面,也有其惡魔的一面。但是如果說其偉大,從功績上看是沒有異議,但是從尋找仙藥、坑書焚儒上看,他也有錯誤之處。綜合來看,他的功績勝於他的錯誤。用“偉大”一詞來讚譽始皇帝不為過之。

  • 2 # 史海風雲錄

    秦皇嬴政被稱為千古一帝,他為什麼偉大,要搞清這個問題就是要回答他作出了哪些偉大的功績,下面我們就從幾個方面來談一談。

    首先政治上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混亂局面,建立了中國古代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王朝——秦朝,這在歷史上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不同於周王朝時代的分封制,秦始皇實行的是郡縣制。在秦王朝任何一個地方不會有國中之國的出現,皇帝、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地方,保證了中央絕對權威,整個國家只有一個大腦,這將有利於國家的安定團結。中央三公九卿制既達到了某個部門權力過度集中威脅皇帝的目的,又保證了中央機構的高速運轉。皇帝制的實施使得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力,能夠很好的監督中央各部門,杜絕了國家各部門推諉扯皮。秦朝之後所有王朝都延續了中央集權制,在秦朝的基礎上不斷加強中央集權,為後世朝代提供了一個模板。

    經濟上統一貨幣度量衡,這是與百姓生活有密切關係的。商品買賣的原則就是等價交換,一個國家每個地方的貨幣不同,價值也不同,統一的貨幣非常有利於商業的發展,也方便了人民的生活。再說度量衡,假如你買一雙鞋每個地方的度量標準不一樣,那就是大大的不便,買一斤米到家自己稱發現缺斤少兩,這就很可笑了。

    文化上統一了文字,文字是記錄歷史的重要工具。統一的文字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交流,整個國家的人看一種文字,避免了這個地方的人到另一個地方成了文盲。同時全國一種文字也有利於國家政令的頒佈實施。

    軍事上北鑄長城抗匈奴,南開靈渠收南越。匈奴一直以來不斷侵擾內地,給周邊地區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有了長城這個屏障,阻隔了匈奴入侵,老百姓能夠太平生活,保衛了國家的統一。南部的軍事手段再次擴張了版圖,基本形成了後世國家疆域。

    所以我認為歷史上秦始皇功績最大。

  • 3 # 微笑的星期天

    秦始皇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願望;他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他透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要說到他的偉大之處,用九個字概括“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書同文,文字統一,不僅使得以漢字為載體的中華文化的傳播有了基本的條件,而且無論哪個民族入主中原後,都以宣揚和繼承中華文化的正統為榮,對後世有了深遠的影響。

    “行同倫”,其所代表的是衣食住行、風俗習慣和信仰等的相對統一。實現這一點的前提,是人口比例的科學適宜。中國相對強盛的朝代,均較注意人口的管控制度,而管控的主要手段就是大規模的移民。

    行同倫,在以前是要管控人口的制度,影響了後來,現在我們是要實現人口比例,實行計劃生育。

    “車同軌”,用發展的辯證的觀點來看,古代的交通實際上是政治的一種延續。“車”在當時不僅僅是先進交通方式的代表,“車同軌”還表現為交通之政的統一,也可以泛指一切以交通為代表的政治上的統一。

    車同軌,在以前是要限制車輪的寬度,在現在是指要道路的標準化。

    所以說秦始皇的各種思想都是非常深遠的,對後世的影響力是很大,至今為止都是很有意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焦慮、害怕睡、心情差,如何克服疏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