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在泰國某孔子學院工作過,根據親身體會,感覺,泰華人的外形特徵有點極端的樣子,好看的都特別美,不堪的那種,都很homely。
學生當中呢,西方混血的比較明顯,五官立體,面板較白,普遍長得好看,但在性格和習慣上,都跟普通的泰華人無異。倒是一些華人——泰人、越南人——泰人血的學生,對自己另一半血統的認知比較明確,普遍非常在乎的樣子。
目前,泰國的混血人口比例大約7%左右,放在亞洲的範圍看,算是比較高的。
但注意,所謂的“混血”,也指前面提及的中泰和中越混血,他們的外形特徵,除了面板較白外,遠沒有歐美人和泰華人混血那麼明顯。
而其實,這些亞洲人種的混血,佔了這7%的大多數。
比如,華人混血。
跟老是把自己當“外人”的馬來西亞或印尼的華人不同,泰國華人融入當地社會的程度,要深得多。雖說華人和華人通婚仍屬於最佳選擇,但到了80、90後這代人,一般的情形下,也都無所謂了,混血非常普遍。
這同長期以來,泰國政府對華人的較為溫和、平等的政策有關:他們發現,諸如印尼那種直接對華人的鎮壓和屠殺,攫取他們的財富的排華形式,並不具有可持續性;限制華人經濟力量發展比不上用同化政策,鼓勵通婚,改泰國姓氏,把他們歸化為泰華人,這樣華人經濟就變成了泰國經濟的一部分,那麼,華人的財富也成了泰國的財富。
因此,華人和泰人的混血比例,一直非常高,遠的像吞武裡大帝鄭信。鄭信大帝的相關事蹟,這裡就多贅述了,大家可以私下查查為什麼現在的曼谷王朝國王都姓鄭,順便還能追溯起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近的像泰國王太后詩麗吉。還有現任泰王后,她爺爺是華裔,媽媽也帶有華人血統,中文名字叫張恆。
此外就是越南人和泰人的混血,他們都非常白,但相貌不夠立體,普遍身材短小、面板白皙、塌鼻子、大鼻孔,對自己的越南血統非常自豪,大部分家裡都有產業,學習成績好。
講真,跟咱們通常的印象不同,除了那種天天戶外勞動的,我見到的越南人都非常白,而且是白的發光的那種,也不太容易曬黑。
此外,泰國還有一些馬來人(穆斯林,女人包頭)和印度人的混血人口,但因為信仰的緣故,所佔比例還是比較低的。
尤其是印度人,因為多數都吃素,加上宗教和種姓方面的限制,幾乎全是內部通婚。
再者,就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歐美混血泰華人 。
人們往往覺得泰國遍地都是帶有西方血統的“小洋人”,多是受了泰國娛樂界和影視界的影響。實際上,這部分混血跟中泰、越泰比起來,要少的多。但因為外形的緣故,識別特徵明顯,也更容易得到娛樂圈的青睞。
早前的冷戰期間,美國在泰國長期擁有多個軍事基地。我當時工作的城市,就曾經駐紮過美國大兵。上世紀50、60、70、80後的混血,一部分可能跟這些美國大兵們廣泛播種有關吧。
還有,就是泰國發展旅遊業,外華人口流動性大,有意無意之間,也起到了播種作用。
更明顯的是,泰國素來有“歐美的後花園”之稱,西方的單身或是離異男子在退休後,特別喜歡選擇在泰國養老,只要規劃好,也是非常划算的。
一方面,西方收入高,而泰國相對生活成本低,養老金足夠他們在那裡一家的開銷。而且,泰國姑娘們也喜歡跟這些老洋人交往。當然,有一些老洋人境遇比較悲催,讓泰國女人榨乾後扔到了大街上。但我見到的,還算都比較和諧。
據一位娶了泰國老婆還生了兩個混血女兒的美國同事說,泰國政府限制外籍人士擁有房產,外籍人的資產也要交更多的稅。所以,他旗下的房產和資產,都掛在了老婆的名下。如果她老婆哪天不跟他過了,美國老公只能悲慘的淨身出戶。
這點,他似乎毫不擔心,看來,這兩口子是真愛。
而且,除了洋男人找泰女,也有洋女嫁泰男的。
我的一位英國同事薩麗,女的,身高接近一米九,就找了個泰國男人做老公。她曾跟我眉飛色舞的講過這段浪漫經歷。這兩人是旅遊的時候,看對了眼,然後,英國女就不走了,留下來和泰國男結婚,兩口子也過的充滿了活力。
所以,西方洋人愛泰國,喜歡和泰華人結合,只能算是一現象,也沒什麼可從道德上去譴責的,兩口子差個十幾歲二十多歲的老夫少妻,不少都生活的挺美滿。
他們生出來的孩子,多數確實好看,但正如前面說的那樣,除了外形特徵,性格和習慣上,都已經是妥妥的泰華人了。
客觀看,泰國的國民教育和國家民族認同感的塑造,搞得真是不錯。
據我親身體驗,這些混血公民的認知,無論是以自己血統為傲的中泰、越泰混血,還是西方混血的“小洋人”們,對自己的身份都沒有任何異議。在他們的眼中,自己同主體民族“泰人”一樣,都是泰國公民,自己的祖國是泰國,崇敬和效忠的是泰國國王。這點,特別值得它的兩個鄰居,印尼和馬來西亞好好學習一番。
我曾經在泰國某孔子學院工作過,根據親身體會,感覺,泰華人的外形特徵有點極端的樣子,好看的都特別美,不堪的那種,都很homely。
學生當中呢,西方混血的比較明顯,五官立體,面板較白,普遍長得好看,但在性格和習慣上,都跟普通的泰華人無異。倒是一些華人——泰人、越南人——泰人血的學生,對自己另一半血統的認知比較明確,普遍非常在乎的樣子。
目前,泰國的混血人口比例大約7%左右,放在亞洲的範圍看,算是比較高的。
但注意,所謂的“混血”,也指前面提及的中泰和中越混血,他們的外形特徵,除了面板較白外,遠沒有歐美人和泰華人混血那麼明顯。
而其實,這些亞洲人種的混血,佔了這7%的大多數。
比如,華人混血。
跟老是把自己當“外人”的馬來西亞或印尼的華人不同,泰國華人融入當地社會的程度,要深得多。雖說華人和華人通婚仍屬於最佳選擇,但到了80、90後這代人,一般的情形下,也都無所謂了,混血非常普遍。
這同長期以來,泰國政府對華人的較為溫和、平等的政策有關:他們發現,諸如印尼那種直接對華人的鎮壓和屠殺,攫取他們的財富的排華形式,並不具有可持續性;限制華人經濟力量發展比不上用同化政策,鼓勵通婚,改泰國姓氏,把他們歸化為泰華人,這樣華人經濟就變成了泰國經濟的一部分,那麼,華人的財富也成了泰國的財富。
因此,華人和泰人的混血比例,一直非常高,遠的像吞武裡大帝鄭信。鄭信大帝的相關事蹟,這裡就多贅述了,大家可以私下查查為什麼現在的曼谷王朝國王都姓鄭,順便還能追溯起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近的像泰國王太后詩麗吉。還有現任泰王后,她爺爺是華裔,媽媽也帶有華人血統,中文名字叫張恆。
此外就是越南人和泰人的混血,他們都非常白,但相貌不夠立體,普遍身材短小、面板白皙、塌鼻子、大鼻孔,對自己的越南血統非常自豪,大部分家裡都有產業,學習成績好。
講真,跟咱們通常的印象不同,除了那種天天戶外勞動的,我見到的越南人都非常白,而且是白的發光的那種,也不太容易曬黑。
此外,泰國還有一些馬來人(穆斯林,女人包頭)和印度人的混血人口,但因為信仰的緣故,所佔比例還是比較低的。
尤其是印度人,因為多數都吃素,加上宗教和種姓方面的限制,幾乎全是內部通婚。
再者,就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歐美混血泰華人 。
人們往往覺得泰國遍地都是帶有西方血統的“小洋人”,多是受了泰國娛樂界和影視界的影響。實際上,這部分混血跟中泰、越泰比起來,要少的多。但因為外形的緣故,識別特徵明顯,也更容易得到娛樂圈的青睞。
早前的冷戰期間,美國在泰國長期擁有多個軍事基地。我當時工作的城市,就曾經駐紮過美國大兵。上世紀50、60、70、80後的混血,一部分可能跟這些美國大兵們廣泛播種有關吧。
還有,就是泰國發展旅遊業,外華人口流動性大,有意無意之間,也起到了播種作用。
更明顯的是,泰國素來有“歐美的後花園”之稱,西方的單身或是離異男子在退休後,特別喜歡選擇在泰國養老,只要規劃好,也是非常划算的。
一方面,西方收入高,而泰國相對生活成本低,養老金足夠他們在那裡一家的開銷。而且,泰國姑娘們也喜歡跟這些老洋人交往。當然,有一些老洋人境遇比較悲催,讓泰國女人榨乾後扔到了大街上。但我見到的,還算都比較和諧。
據一位娶了泰國老婆還生了兩個混血女兒的美國同事說,泰國政府限制外籍人士擁有房產,外籍人的資產也要交更多的稅。所以,他旗下的房產和資產,都掛在了老婆的名下。如果她老婆哪天不跟他過了,美國老公只能悲慘的淨身出戶。
這點,他似乎毫不擔心,看來,這兩口子是真愛。
而且,除了洋男人找泰女,也有洋女嫁泰男的。
我的一位英國同事薩麗,女的,身高接近一米九,就找了個泰國男人做老公。她曾跟我眉飛色舞的講過這段浪漫經歷。這兩人是旅遊的時候,看對了眼,然後,英國女就不走了,留下來和泰國男結婚,兩口子也過的充滿了活力。
所以,西方洋人愛泰國,喜歡和泰華人結合,只能算是一現象,也沒什麼可從道德上去譴責的,兩口子差個十幾歲二十多歲的老夫少妻,不少都生活的挺美滿。
他們生出來的孩子,多數確實好看,但正如前面說的那樣,除了外形特徵,性格和習慣上,都已經是妥妥的泰華人了。
客觀看,泰國的國民教育和國家民族認同感的塑造,搞得真是不錯。
據我親身體驗,這些混血公民的認知,無論是以自己血統為傲的中泰、越泰混血,還是西方混血的“小洋人”們,對自己的身份都沒有任何異議。在他們的眼中,自己同主體民族“泰人”一樣,都是泰國公民,自己的祖國是泰國,崇敬和效忠的是泰國國王。這點,特別值得它的兩個鄰居,印尼和馬來西亞好好學習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