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聶光輝
-
2 # 雪球帝國
不一定,這就涉及到電力市場化與新能源間的關係,電力市場化本意是利用市場競爭機制降低市場電價,如大使用者直供電等,而新能源消費涉及到新能源的送出以及新能源電價問題。新能源大多處於偏僻,分散地點,如風電、新水電、太陽能等,電力送出工程成本高,從市場化追求利益的角度是不一致的。二是新能源電價多以補貼為主,單純的生產成本是非常高的,收益率低,市場競爭力度不強。
先分享下我的三個觀點:電力市場化改革是能源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具體體現;電力市場化是有條件的市場化,而不是放任自流式的自由市場化;促進新能源消費是中國能源戰略調整的重要方向,是能源轉型升級的追求和必要路徑。
電力市場化改革是基於當前的能源發展遭遇瓶頸而尋求突破的具體措施,電力市場的自然壟斷在過去發展中的積極作用要大於消極作用,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電力消費增長同樣也有進入到新常態,這時候對能源利用與開發的思考就開始了,傳統的化石能源面臨枯竭及帶來嚴重的環境汙染,新的能源安全觀的形成等,都需要啟用能源領域的改革,市場配置要素的作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也意識著在新一輪電力改革中,市場化成為了重要的手段和措施。電力市場化改革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比如,石油、天然氣等領域的省級管道及銷售中心的建立,也在進行市場化改革,電力市場化改革只是能源體制改革的一部分。
電力市場化改革是有條件的市場化,這個有條件,第一是能源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已經完成,也就是未來要發展哪些能源,要限制哪些能源,如何保障能源供給的安全等,都有一個大框架,最近即將落地的《能源法》就是包括電力市場化改革在內的所有能源改革的法制保障。第二是能源開發利用成本的重構融入到了市場化改革的元素中,傳統化石能源和新能源在消費成本上相比,新能源消費不佔優勢,但依託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度等措施,實際就是把傳統化石能源帶來的環境汙染及能源枯竭的危機體現出來,新能源消費的優勢就有了,這個要靠消費者的自覺是不可能實現的,透過能源消費的成本體系重構分解就能實現。就電力市場化改革而言,目前討論的重點是讓依託化石能源發電的企業承擔環境汙染和治理成本,還是讓電力消費者承擔環境汙染和治理成本,無論是哪一種設計,當然最終肯定是消費者買單。
促進新能源消費是中國能源戰略調整和轉型的重要方向,也是能源結構最佳化的必經之路。中國的能源供給能力不足,石油等嚴重依賴進口,從能源供給安全戰略的角度講,能源進口依賴型的國家不利於未來的經濟發展。世界大國實際都在搞能源獨立,美國特朗普政策的能源政策方向是發展頁岩油等傳統能源,中國的能源轉型方向是發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一方面是由於中國的能源儲存型別在化石能源領域不足,另一方面是中國環境保護意識的覺醒,採取了更適合人類的能源消費轉型與升級。
可以肯定的講,中國的電力市場化改革在合適的法制約束和能源政策的保障下,能有效的促進新能源消費,這是不以個人意識為轉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