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9
回覆列表
  • 1 # 瀟瀟子

      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

      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第3子、齊襄公弟,其母為衛華人 。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齊國內亂後,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 。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公元前681年,齊桓公在齊國北杏(今山東聊城東)召集宋、陳、蔡、邾等諸侯會盟 ,是歷史上第一個代替周天子充當盟主的諸侯。

      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

      齊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後,任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在內亂中餓死。

  • 2 # 苒酩君

    如果這個假設成立的話,那麼我們也許可以理解為漢武帝姓漢,唐太宗姓唐,宋太祖姓宋,這樣的假設。實際上這都是不正確的,瞭解的可能知道,歷史上漢高祖劉邦在鴻門宴之後封在漢中,所以國號為漢;唐高祖李淵家的爵位是唐國公,所以建立唐朝國號為唐;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後發跡於宋州,所以國號為宋。從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古代的國號同國君家族的姓氏很多時候是沒有關聯的。

    在歷史上有過兩位被稱為齊桓公,一位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姜姓齊國公子小白;一位是戰國時期田氏齊國的一位君主,田午,諡號為桓公,因為同之前的齊桓公姜姓小白相同,所以歷史上有稱其為“田齊桓公”或者“齊桓公午”。這兩位都不姓齊,齊國是在西周初期實行分封制,武王感念姜尚的輔佐,所以將功臣姜尚封為伯爵,齊國作為封地封給了姜尚,齊者,臍也,若以魯為手,燕為足,則手足中間為臍(齊)這就是齊國國號的由來,同姜尚的姓氏無關。

    上古時期姓和氏是分開的,其中姜姓齊國國君的為姜姓呂氏,所以有時會看到稱呼姜子牙為呂尚,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就是姜姓呂氏;戰國時期,田氏代齊,這時的齊國是媯姓田氏,所以這是田午才會被人稱為田齊桓公。總之齊國國君的姓氏同國號無關。

    戰國時的趙國是嬴姓趙氏,而國號也是趙,是古代社會中以氏作為國號的一個例。

  • 3 # 心空由子

    先秦時期姓表達血緣,而氏表達男權宗法等級地位,氏是社會地位的標準。所以先秦的姓氏是分開的。氏權制度起源於遠古的部邦國家制度與天下共主制度。具有姓源的部族在聚居區形成部族,部族發展為部邦即原始國家,也叫部國、邦國、方國、方邦等(有的落後而又狹小的部邦就叫部落),部邦因為戰爭與耕作,男人的體力優勢凸顯出來,發展形成男權社會。以男權為基礎的部邦,最初就叫氏。所以氏最初就是男權部邦的意思,後來也表達部邦、部邦君主和部邦族人。隨著部邦聯盟化和兼併化,天下共主制度形成,原來的部邦君主及其子孫就以“氏”來區別邦國以及社會地位,於是“氏”就成了社會權力地位的標識。進入共主世襲制後,邦國、方國等又多變少(兼併戰爭),亡國後的部邦君主後裔就以邦國的氏名為姓氏,以標註其具有高貴血緣。隨著方國或邦國權力的弱化與數量的減少,以及社會權力職位方式的多樣化,形成一套男權宗法等級專制禮儀體系即氏法制度,而且氏的社會地位表達也多樣化,如以官職表達氏(司馬、司空等),但最主要的是以國為氏。由於氏最初是表達社會地位(貴族),源於母系時代姓被繼承下來表達血緣關係。這樣就形成了姓氏並列的社會姓氏思想文化。有的人說先秦男人稱氏不稱姓,女人稱姓不稱氏,其實並不準確,由於氏男權宗法等級專制社會,先秦的男人一般單稱氏或者姓氏並稱,在東周時期的君主及其子孫只有形式並稱的“某姓某氏”的說法。如魯莊公就可以說是姬姓魯氏,也可以說是魯氏;東周第一雄主趙武王(趙武靈王的簡稱)就可以說是嬴姓趙氏,也可以說是趙氏。但有時為了區別血緣,先秦男人也可以單稱姓。由於先秦的女人處於無權地位,一般單稱姓,但是貴族之家的女人有時為了表明其家族的社會地位,也有單獨稱氏或者姓氏並稱的。秦國統一天下後消滅了中原優好地區(當時稱作中國)的部邦或封國制度,把優好地區變為直轄區(即郡縣制度行政區域),人口集中而文化又發達的中部地區(所謂的中國)才姓氏合一,氏變成表達血緣的姓,實現了姓氏合一。以氏為姓就是這樣產生的。秦朝統一後以氏為姓的型別與先秦權力方式型別一樣有多種,但是以國為姓是東周列國後裔姓氏最主要的方法。知道了中華姓氏的社會政治根源和社會學原理,齊桓公為何不姓齊就容易理解了。東周時期的齊國雖然也屬於部邦的最後形式即封國,但是東周齊國又分為姜姓齊國與田姓齊國(而田又源於陳氏,陳氏又源於媯姓),即姜齊與田齊。如果其後代都以國為姓就不能區別,而姜齊又在戰國初期被田齊滅掉了(戰國七雄中的齊國是田齊國而不是姜齊國)。所以秦朝以後的文獻中齊桓公就沒有按照後來的慣例說成姓齊(至於其子孫,可能有改姓齊的)。不僅如此,由於戰國時期的田齊國也有一位齊桓公,因而“齊桓公”這一國君名稱也要分姜齊桓公與田齊桓公。一般說的齊桓公是功勳更卓越、名氣更大、資格最老的姜齊桓公即姜小白。當然,有的人也可以套用後來的姓氏規則來把齊桓公說成是齊小白,讓他姓齊(不過不符合歷史而已)。

  • 4 # 心空由子

    齊桓公為何不姓齊,這涉及先秦華人姓氏的社會政治根源。

    在先秦時期,姓表達血緣,是血緣標識,這與現代的姓基本沒有區別。而氏最初則表達男權宗法等級專制地位,並有一套權力分配製度,稱作氏權制度(宗法制度的本質)。氏是社會權力地位的標誌。所以,先秦的姓與氏是分開的。氏權制度起源於遠古的部邦國家制度與天下共主制度。具有血緣姓族關係的群體在聚居區形成部族,地域相對固定化的部族發展為部邦即原始國家,也叫部國、邦國、方國、方邦等(有的落後而又較小的部邦也叫部落)。進入農業階段後,因為戰爭與耕作,男人的體力優勢凸顯出來,逐步發展形成男權社會。以男權為基礎的部邦,最初就叫氏。所以氏最初就是男權部邦的意思,後來也表達部邦、部邦君主和部邦族人。為了消除戰爭,部邦聯盟化和兼併化,從而形成統一天下部邦的天下共主(後稱作皇與帝)制度(所謂禪讓制度其實是邦國貴族選舉制度而非真正的民主制度),原來的部邦君主及其子孫就以“氏”來區別邦國以及表達社會地位,“氏”就成了社會權力地位的標識。進入天下共主世襲制社會後,邦國、方國等由多變少(兼併戰爭),亡國後的部邦君主的後裔就以邦國的氏名為姓氏,以標註其具有高貴血緣,有的氏開始開始表達血緣而具有姓的功能。隨著天子權力擴大、方國或邦國權力的弱化,部邦數量的逐漸減少,社會權力職位方式的多樣化,於是形成了一套男權宗法等級專制禮儀體系即氏權禮法制度(周禮的本質),氏的社會地位表達也就多樣化,如以官職為氏(司馬、太史),但最主要的是以國為氏(趙、陳、周)。由於氏最初是表達社會地位(貴族),源於母系時代姓被繼承下來表達血緣關係。這樣就形成了姓氏並列的姓氏思想文化。有的人說先秦男人稱氏不稱姓,女人稱姓不稱氏,其實並不準確。由於先秦是男權宗法等級專制社會,男人一般單稱氏或者姓氏並稱,在東周時期的君主及其子孫就有姓氏並稱的“某姓某氏”的說法,也有單稱氏的。如魯莊公就可以說是姬姓魯氏,也可以說是魯氏;東周第一雄主趙武王(趙武靈王的簡稱)就可以說是嬴姓趙氏,也可以說是趙氏。但有時為了區別血緣,先秦男人也可以單稱姓。由於先秦的女人處於無權地位,一般單稱姓,但是貴族之家的女人有時為了表明其家族的社會地位,也有單獨稱氏或者姓氏並稱的。這就是後世看到先秦文獻的姓氏表達好像沒有統一標準的原因。秦國統一天下後消滅了中原優好地區(當時稱作中國)的部邦或封國制度,把優好地區變為直轄區(即郡縣制度行政區域),人口集中而文化又發達的中部地區(所謂的中國)才姓氏合一,氏變成表達血緣的姓,實現了姓氏合一。以氏為姓就是這樣產生的。秦朝統一後以氏為姓的型別與先秦權力方式型別一樣有多種,但是以國為姓是東周列國後裔姓氏最主要的方法。

    知道了中華姓氏的社會政治根源和社會學原理之後,齊桓公為何不姓齊就容易理解了。東周時期的齊國雖然也屬於部邦的最後形式即封國,但是東周齊國又分為姜姓齊國與田姓齊國(而田又源於陳氏,陳氏又源於媯姓),即姜齊與田齊。如果其後代都以國為姓就不能區別,而姜齊又在戰國初期被田齊滅掉了(戰國七雄中的齊國是田齊國而不是姜齊國)。所以秦朝以後的文獻中齊桓公就沒有按照後來的慣例說成姓齊(至於其子孫,可能有改姓齊的)。不僅如此,由於戰國時期的田齊國也有一位齊桓公,因而“齊桓公”這一國君名稱也要分姜齊桓公與田齊桓公。一般說的齊桓公是功勳更卓越、名氣更大、資格最老的姜齊桓公即姜小白。當然,有的人也可以套用後來的姓氏規則來把齊桓公說成是齊小白,讓他姓齊(不過不符合歷史而已)。

  • 5 # 飛翔的候鳥86961210

    那您為什麼不問問,晉文公為什麼不姓晉,楚莊王為什麼不姓楚,周文王為什麼不姓周,漢武帝為什麼不姓漢,唐太宗為什麼不姓唐,清世祖為什麼不姓清,還有維多利亞女王為什麼不姓維。

  • 6 # 籃網資訊

    姜齊政權齊桓公名叫姜小白。齊國第一代君主是姜子牙。

    田齊政權齊桓公名叫田午,是田氏代齊以後齊國的君王。

    齊只是國家的名字而已,君主不姓齊也很正常。

  • 7 # 我是蛋疼哥

    齊桓公繼位於齊,齊是姜太公助周武王伐紂滅商成功後,周武王論功行賞封賜異姓諸侯王最大的封國,而民間耳熟能詳的姜太公其實因祖先在虞夏之時受封於呂,姓姜,因封地承襲姓呂,齊國從姜太公起以後諸王都姓呂,直至田常篡齊和趙魏韓俱受周王冊封為新諸侯王,從姓呂或姜齊變成了田氏大斗借出小鬥還的施恩於民的詐術巧取豪奪而來李代桃僵的江山。

  • 8 # 海藍探齊

    齊桓公是姜氏後裔,也就是姜太公後裔,齊桓公姓姜,但為什麼名為齊桓公,齊是國名,他自然是齊國的桓公,就叫齊桓公。

  • 9 # 營丘在姬王冢處

    兩個齊桓公。

    姜小白與田午。

    姜齊桓公首霸

    田齊桓公建設稷下學宮,在臨淄區最北小田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好跨境電商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