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五花八門的社群,真的有用嗎?
4
回覆列表
  • 1 # 高考突圍劉老師

    有用的

    一,有助於溝通交流和資訊傳遞

    二,有助於資源共享

    三,有助於培養團隊意識

    四,有助於開展教育培訓或營銷推廣。

    五,是時代發展的潮流

    六,是人正常的心理需求

  • 2 # 劉瑤

    做社群,自己當群主,這個群就是你自己的私域流量,一切你說了算。還是值得自己做社群,至少有自己的魚塘。小米一開始就是從100個鐵桿種子開始的。

  • 3 # 老蘇的品牌智慧

    現在是資訊大爆炸的時代,如何在海量的資訊中刪選出自己所需要的資訊呢?

    社群應運而生。社群組建的基礎是資訊交換,可以把社群理解為一個資訊過濾器,我們透過社群獲取有效資訊,便會比較高效。

    因此,社群是網路時代最優質的傳播渠道。強互動和高頻聯絡的社群特徵,正是企業做傳播所看重的。

    但是,社群就像海里的沙丁魚群一樣,是弱組織化的,隨時組建,又隨時解散,而且相互交叉,邊界模糊,錯綜複雜。

    這就對企業的社群營銷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如何儘可能長期地留住顧客,並能持續保持活躍和關注?

  • 4 # 每日創業案例庫

    社群,是有共同愛好、共同需求的人組成的群體,有內容有互動,由多種形式組成。社群實現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連線,提升了營銷和服務的深度,建立起高效的的會員體系,增強了品牌影響力和使用者歸屬感,為企業發展賦予新的驅動力

    舉例如下:

    A、分享型社群:因為某種興趣愛好而走到一起的社群,以知識經驗分享、行業交流探討為基礎,在此基礎上衍生出相對應的產品或者服務,可以是輕度的,比如分享個購物連結,也可以是走的比較深的,比如從線上引導到線下課程等等。

    B、銷售導向社群:社群運營人員需要自己去做使用者轉化和銷售,也可能是粉絲使用者,也可能是忠實使用者。利用你自己的銷售套路和話術,根據使用者的生命週期,標籤屬性,習慣愛好等,挖掘你個人號或者社群裡面可以被轉化的人。

    C、賦能型社群:需要社群運營人員去為小B和導購賦能,提供工具和課程,或者是素材活動,幫助他們更好的賣貨。

    簡單來說,私域社群是用來使用者留存,維護,裂變的(針對的是忠實使用者),社群運營人員需要做的就是要不斷的輸出內容和運營SOP。維持和使用者之間的關係,讓這些老使用者能夠持續不斷的復購。不用太多營銷性質的內容,老使用者會感受到你的服務,願意去為你做轉介紹,或者自己靜默下單。(適合大品牌維護自己的老客戶和會員,也適合那些靠做圈子社群的知識付費公司)

    為什麼要做社群?我以實體店為例進行說明

    2019年,實體零售店經歷的關店潮。

    疫情之後,實體店經營情況更是嚴峻。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使用者消費路徑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如果說之前更多是談概念,那麼疫情之後,我們正式逐步進入新零售時代。

    為什麼要重視社群營銷,而且越是市場的頭部品牌,也開始越來越注重社群營銷。

    傳統的業績公式=客流量X體驗率X轉化率X客單價X復購率。新零售時代的社群營銷,整體框架如下。

    社群新零售重新定義了人、貨、場。要想跟上社群新零售的步伐,必須認真的去體會“人貨場”內在含義的變化。

    我們先看幾個知名企業的社群零售案例引流裂變:透過獎勵的方式推動社群使用者裂變,迅速拓展社群使用者數量。社群促活:透過抽獎等活動,促進社群活躍度,提高使用者粘性。社群轉化:直播、秒殺等活動促成社群的進一步轉化。

    完成社群初步引流之後,透過秒殺等活動繼續裂變。總共銷售3000份,排行榜最高的推薦人數140人。

    還有,惠州50家商家聯盟分銷裂變引爆全城。強強聯合,形成更大的合力效應。

    總結:社群裂變營銷的關鍵流程如下

    社群的價值

    社群對企業與使用者的價值

    2020年疫情之下,部分企業靠社群零售進行自救。

    不做社群,未來將無商可談——吳曉波
  • 5 # 痞翁

    社群

    吳曉波說不做社群,未來將無商可談。為什麼要做社群,做社群能帶來哪些好處呢?

    5G時代來臨,很多傳統企業面臨個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口流失、使用者增長到達瓶頸期,傳統企業正在向網際網路模式開始轉型。

    那麼應該如何將自己的使用者池子的使用者價值實現最大化,並來帶來持續增長,以前傳統行業沒有將使用者的價值實現最大化,一個客戶在店裡消費一遍就沒有後續的服務,現在是應該滿足使用者各方面的需求,那麼只有社群能滿足這一需求。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類的社交需求排在第三位,僅次於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如果人們能夠活下來,就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心和照顧。這也是為什麼人是群居動物的原因。而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很多人已經從線下轉移在線上移動網際網路端,而社群就是最好解決人們社交需求的方式,從古至今社群一直存在,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叫法也不同,書院、會所、俱樂部、部落、圈子、社群...

    01 生理需求

    02 安全需求

    03 社交需求

    04 尊嚴需求

    05 自我實現

    社群營銷=IP+社群+場景

    一個社群經濟萬能公式

    精神消費時代已然來臨

    現在,人人都在談“消費升級”,“消費升級”不只是產品功能升級,而是關於使用者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的升級,人們需要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圈層。

    當人們對產品服務不再滿足於物質層面的功能訴求,更看重產品承載的價值主張、人格標籤等精神方面的品牌文化時,產品就成為表達自我、塑造自我的道具和載體。

    當顧客認為品牌所宣揚的體驗價值、形象價值與自已所秉持的人生觀、價值觀相契合,就容易產生精神共鳴,進而渴望與那些相同認知的同類交流互動,於是社群順勢而生。

    波士頓諮詢公司預測:2020年,中國的消費市場將達到6.5萬億美元的規模,其中一半以上的消費總額是年輕一代(30歲以下的人)創造的,也就是出身在社交媒體時代的人。

    對於這一主流消費人群而言,物品不是越貴越好,也不是價效比高就好,他們更在意產品背後的價值標籤。他們買產品是為了犒賞自已,期望透過消費成為理想的自已。

    消費的終極意義在於如何度過更加充實的人生。”因為時間越來越值錢,消費者傾向在賦予時間更多意義的方向上買單。

    營銷的破局之道在於與使用者構建共同體關係

    網際網路下半場,流量紅利消失,獲客成本越來越高,轉化越來越難,流失越來越快,使用者是一言不合就分手。

    那口碑來自哪裡?

    有人認為口碑來自爆品,但是你會發現再好的產品也有黑粉,即使是蘋果也有很多黑粉,再差的產品,也有鐵粉。

    顯然口碑與產品有關,但口碑並不由產品決定,而是由企業與使用者的關係決定。

    同價同質的產品,當企業與使用者是粉絲關係時,口碑就高,而當企業與使用者是交易關係時,口碑並不高。

    社群的作用就是透過內容、活動、利益、機制,把普通使用者轉化為會員,把會員轉化為粉絲,把粉絲轉化為鐵粉,把鐵粉轉化為員工、股東、合夥人。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改變,從關注產品品質到關注產品背後的價值主張。

    人們的消費行為軌跡也發生了改變,過去成交意味著交易結束,現在成交僅僅意味著關係剛剛開始。

    傳統營銷屬於流量思維,它的邏輯是透過廣告傳播讓10000人看到,其中1000人關注,最終10個人購買。

    社群營銷卻正好跟傳統營銷相反,透過超值的產品和服務體驗贏得使用者口碑,使用者除了復購外,可能帶10個朋友來購買。

    這10位朋友又可能影響100位目標使用者,100位目標使用者最終影響10000個潛在使用者,由於是朋友信任背書推薦,所以轉化率很高。

    傳統思維與社群思維最大的不同就是傳統思維看中的是一個客戶,社群思維看中的是一個客戶由於口碑裂變,帶來一群客戶。

    社群營銷模式=IP+社群+場景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以及社交工具、社交媒體的湧現。使用者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觸手可及,也更容易與自己有相同需求的人進行交流。

    儘管移動網際網路極大的降低了人們的溝通成本,但只有在社群裡才能基於群體共識降低信任成本。

    為什麼社群可以降低信任成本?

    因為人們總是願意相信那些跟自已擁有相同價值觀相同目標相同特徵的人。

    一群有共同興趣、認知、價值觀的使用者更容易抱團,形成群蜂效應,在一起互動、交流、協作、感染的過程中,對產品品牌本身產生反哺的價值關係。

    因此,社群是每個品牌與使用者溝通最短的路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尤其是信任的建立為企業贏得了無限的商業機會和想象空間。

    網際網路正在把人群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社群,產品如果沒有社群粉絲的支援,很難調動傳播勢能。在新商業時代,品牌要學會的是跟社群對接。

    舉例,如果我們有30個社會關係,包括了家人、同事和朋友。

    他們中的每一個人也都有30個社會關係(假設他們交往的人和我們交往的人不同)這就意味著,我們和900個(30*30)二度分隔的人建立了間接連線;

    和27000個(30*30*30)三度分隔的人有間接的連線,我們可以相互影響的範圍就是一度分隔30加上二度分隔900和三度分隔27000。

    那麼從一度分隔到三度分隔的總和就是27930個人。

    由此可見我們日常生活中,社會網路的構建決定了我們大多數人可以影響成千上萬的人,同時也受到成千上萬人的影響。

    網際網路三大定律之一梅特卡夫定律告訴我們:“網路的價值與網際網路的使用者數的平方成正比。”

    也就是說企業連線的使用者越多,企業就越有價值。可以說使用者所能影響的人數超乎你所想象。

    社群營銷模式可以表達為IP+社群+場景。

    首先確定目標人群,根據目標人群確定產品的使用場景,根據場景連結IP圈層,最後由IP聯合超級使用者共同組建社群,影響更多潛在目標使用者。

    場景用來強化體驗,挖掘使用者其他需求,提供一站式系統解決方案,為社群跨界變現創造機會;

    社群是催化劑,用來催化企業與使用者、使用者與使用者之間的強關係,解決信任與共識。

    社群營銷的核心就是構建企業與使用者的信任共同體關係,透過社群為個體實現自我賦能,終端使用者與社群相互賦能,形成良性迴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讓兒孑去當兵必須具備什麼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