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蘇78186175
-
2 # 欣寶貝兒智慧屋
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好了,孩子的零花錢也慢慢的多起來,很多家長給孩子零花錢是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但是也有一部分家長,是希望孩子從小學會理財,長大了能成為一個善於理財的人。那麼家長應該如何來幫助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呢?
很難想象一個平時揮霍成性的人會成為理財高手。只有懂得節儉,懂得錢財來之不易,才能把錢花得有意義,真正做到物有所值。孩子現在怎樣花錢,也會影響到他們將來管理金錢的習慣。如果能夠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就意味著您的孩子有控制自己慾望的能力,也意味著孩子已經有了獨立自主的意識。那麼,為什麼要培養孩子勤儉節約呢?
勤儉節約既是對創造社會財富的勞動者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父母的尊敬。勤儉節約不僅能使家裡的各種東西充分發揮作用,而且有利於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提高。現在的孩子花錢大手大腳的情況相當嚴重。孩子手中的錢來源於父母,從根本上看,孩子的浪費是父母約束不力造成的。
鮑勃從小花錢就沒有計劃。轉眼間,鮑勃上大學了,爸爸為了限制他花錢的速度,跟他約定:每月的15號爸爸給他寄500美元的生活費。多年的習慣不是那麼容易就改的,鮑勃依舊花錢如流水,毫不節制。有時,他跟朋友出去到餐館或娛樂場所揮霍,一次就能把一個月的生活費都花光。因此,每月不到15號,鮑勃就囊中羞澀了。
每當這時,鮑勃就會打電話給爸爸,要求爸爸提前寄下個月的生活費過來。爸爸愛子情深,容忍了兒子的行為,於是,父子的約定就只剩下了形式,這也使鮑勃更加沒有顧慮,一連幾個月,鮑勃已經預支了半年後的生活費。他花錢無度的毛病不但沒改,反而更加嚴重了。
這天,鮑勃的經濟狀況又出現危機了,他給爸爸發了封郵件,說:"爸爸,我餓壞了。"按照慣例,爸爸明天就會寄錢過來。然而,這次鮑勃沒有看到有自己的匯款,他開啟郵箱,發現爸爸回了封信給他,信也很簡單:"孩子,餓著吧。"
接下來的日子就不那麼好過了。鮑勃絞盡腦汁地節衣縮食、精打細算,對每一美分都計劃安排,事情很奇妙,身上只剩20美分的鮑勃居然撐到了下個月15號,也就是爸爸再次寄錢過來的日子。
體驗到吃苦受罪滋味的鮑勃,學會了有計劃花錢。以後的每個月,鮑勃居然還能省下100美元存起來,這樣,鮑勃的生活更豐富也更有意義了,用這些錢他買了好多自己喜歡的書、唱片,還可以出去旅遊。他的大學生活比以前過得更充實了。
習慣,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簡單地說,"財商"就是理財的方法和能力。外國的孩子買東西,通常會東轉轉西看看,比比哪一個是最需要的,然後再買。然而,我們的孩子很少會這樣,他們往往看到什麼喜歡的,會不假思索地馬上買下來,這就是缺乏財商的表現。
-
3 # 瑪瑙媽媽
一、父母要做到勤儉節約
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要先從父母做起,生活在什麼樣的家庭孩子就會養成什麼樣的生活習慣,如果父母知道節儉,不浪費,孩子自然就能學會勤儉節約。如果父母根本不注意日常生活,總是在吃穿等方面與他人攀比,孩子自然也會學會攀比。
二、讓孩子不浪費食物和學習用品
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就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教起,不能等到孩子浪費的習慣已經養成再讓他改,也不要認為小事情無所謂,只要不浪費大的東西就可以。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人儉難”一旦養成奢侈的習慣就很難變得節儉了。
因此,爸爸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嚴格要求孩子不要浪費食物,吃不完的東西留著卜次吃,在外面吃飯點食物的時候要按自己的飯量來確定,不能什麼都要,到後來剩下。不能浪費紙張和鉛筆等學習用品。衣服,鞋子能穿就行,不要總是和別人攀比。
三、讓孩子用掙錢來懂得勤儉節約
讓孩子學會節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讓孩子直接參與到財富創造的過程,讓孩子學會自己去掙錢,知道掙錢的辛苦和不易,孩子在生活中就不會大手大腳花錢了。比如讓孩子做家務賺零花錢。
讓孩子自己掙錢不是目的,而是透過這樣的手段讓孩子明白錢是怎麼來的,並不是一張口就有的。體味到掙錢的辛苦,當然就不會隨便浪費了。同時也會想到父母掙錢不容易,知道感恩父母,節約開支。
四、讓孩子看到祖輩是怎樣生活的
父母的行為可能給孩子的感觸還不深,爸爸可以讓孩子和祖父母,外祖父母多接觸一下,讓孩子從他們身上看老一輩人是怎麼樣生活的。
祖輩們很多都經歷過窮苦年代,他們更能做到勤儉節約,爸爸讓孩子和他們接觸,讓他們給孩子講一些早年間他們是如何生活的故事等,使孩子對鋪張浪費現象有所反省,進而做到節約。
五、給孩子準備一箇舊物收藏箱
父親可以給孩子準備箇舊物收藏箱,讓孩子把暫時不用的東西都放進去,這樣不僅能給孩子以後帶來美好回憶,還能讓孩子養成節約的習慣。、
因為有了這樣一個箱子,孩子可以盛放自己當前不想用的衣服,鞋帽,玩具、別人送的有紀念意義的東西等。當孩子需要買什麼東西的時候,可以到箱子裡找找或許能讓這些東西再發揮作用。這樣就會節約一筆買新東西的錢。
-
4 # 林志廣告1
提倡孩子的勤儉節約一直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節儉意識是很有必要性的,但是在對孩子談錢的時候,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從何說起,以下幾點充分的解決父母這一難題,從小培養孩子一個勤儉節約的問題!
為了教育孩子節儉,您採用了大多數家長的傳統做法,即告訴孩子“家裡沒錢,要省一點。”然而事實證明,靠這樣簡單的口頭說教,孩子是無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的。
首先,雖然您教導孩子的重點落在後半句話,即“要省一點”,而孩子卻將重點落在了前半句,即“家裡沒錢”。於是,他的理解就是因為沒錢,所以要省一點,而如果家裡有錢,爸爸媽媽和我就不用節省了。這也正是他把別人的錢拿回家的原因。所以,教導孩子節儉,僅僅告訴孩子“家裡沒錢”不是最好的辦法和切入點。
其次,在孩子對“錢”尚無概念也無實際經驗的情況下,以沒錢為理由告訴孩子要“省一點”,孩子是知半解的。他不能真正理解錢的價值,也就不能真正領會“用錢”和“省錢”之間的關係。
所以,要使您的節儉教育奏效,您還得改變教育策略。既然您已經跟孩子談到了“錢”的問題,那麼就不妨放開跟孩子談談
1、讓孩子認識錢幣。
帶領孩子學著認識錢幣,可以從認識硬幣開始,根據孩子認數能力的發展再逐漸加八對5元、10元等紙幣的認識。不僅要讓孩子知道錢幣的面值,而且還應結合生活實際,讓孩子知道它們所代表的實際價值。比如,乘公共汽車的時候,您可以讓孩子去投幣箱投幣,您也可以帶領孩子去逛超市,讓孩子知道不同面值的錢可以買不同的東西。
2、讓孩子瞭解錢是從哪裡來的。
親子教育 讓孩子知道:錢是人們透過辛苦勞動獲得的,現在自己家裡的錢是爸爸媽媽辛苦勞動得來的,等你長大學會勞動的本領了,你也可以靠勞動賺得錢,而別人的錢也是別人辛苦勞動的成果,別人也需要用這些錢去買他們生活所需的物品,所以隨便拿別人的錢是不應該的。在孩子認識到從別人家拿回5角錢是錯誤的行為後,您可以陪同孩子一起把錢還給別人並向人家道歉。千萬不要因為覺得別人不會在乎這5角錢而不讓孩子去還錢,畢竟這涉及孩子的誠實和知錯就改的問題。您如果擔心因此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可以事先和那位小朋友的家長溝通好,向他們解釋清楚孩子是因為不懂錢的由來,也尚未完全建立所有權概念的情況下拿了錢,所以請他們在孩子登門道歉的時候避免使用“偷竊”等詞語,並以原諒的態度對待孩子。
3、結合生活實際教孩子懂得取捨。
孩子認識錢幣,並已經懂得錢與購物之間的關係後,您可以進一步讓孩子明白,花錢必須合理,必須在自己的支付能力範圍內。現在自己家裡錢不多,所以必須的東西才買,可買可不買的東西不買,要省著一點花。當然,如此說教,孩子不太會明白,您可以在平時買東西的時候帶著孩子,讓他在實際生活中體驗這個道理。
-
5 # 黃小汙媽媽頻道
其實教育無非就是兩個方法:身體力行+給予鼓勵。
第一步,家長要身體力行平時,家長自己一定要注意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在家裡甚至在外頭的點點滴滴,都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寶寶:
例如吃飯的時候,要注意把飯碗裡的米飯都扒乾淨,然後展示給寶寶看,並希望他也能做到;帶著寶寶洗手時,水龍頭不要開得太大,並且洗完後及時關掉水龍頭,然後適時對寶寶說這樣做的重要性,就是保護水資源;平時人離開房間要注意關燈關電,用紙要適度,買衣服要注意適量並適用......
其實在平時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有很多機會可以教育到孩子。最重要的是家長一定要當個有心人,時時刻刻提醒寶寶這樣做那樣做的目的是什麼,這樣長期下去,就可以幫助寶寶塑造一個比較健康的價值觀啦~
第二步,要實時鼓勵孩子當孩子做到了你的標準或者要求時,最好可以實時給出正向的反饋。因為孩子都是傾向於喜歡被鼓勵的,當他們做了正確的做法,家長不要奢於鼓勵,要讓他知道,這種做法是十分棒的並希望他可以長期保持的。這樣孩子的心中才會有自己的一個小標尺:哦,原來這個事情是對的,我應該往這個方向靠攏!
總結起來,教育其實就是一件有心人做的有心事,尤其是家長,你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會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
6 # 圍城信步
勤儉節約是一個永不過時的好傳統,值得傳承。教孩子學會勤儉節約,我有如下建議。
1、家長身體力行。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花錢大手大腳、生活習慣懶散的家長難以教出勤儉節約的孩子。為了教育孩子,家長首先就必須做到身體力行;
2、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孩子一起制定健康的作息習慣,並帶頭遵守。例如晚上看電視不超過1個小時,10點之前必須睡覺,早上7點之前起床,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並形成勤勞自律的好習慣;
3、讓孩子明白金錢來之不易。大額金錢代孩子保管,同時為孩子建立零錢罐,孩子想要錢來買玩具、買零食,就要透過勞動來獲得,比如幫家長拖地、扔垃圾、洗碗等簡單家務;
4、讓孩子有理財意識。例如孩子又6000元的壓歲錢由家長保管,家裡要換電視裡,則可以和孩子商量,家裡三個人看電視買電視的錢就需要3個人出,要從他的壓歲錢裡拿出三分之一來買電視,這樣孩子就會明白所有的獲得都是需要付出的;
5、讓孩子學會節約。吃飯不剩飯並要求孩子也這麼做,掉到桌子上的米飯要撿起來吃掉。穿小了的衣服洗乾淨送給親友或者捐給貧困地區兒童;
6、帶孩子體驗農村生活。如果老家或者外公外婆家是農村的,就很方便了。讓孩子明白一粥一飯、一針一線都是來之不易的,孩子自然會形成節約的意識。
-
7 # 趨勢為王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是許多發達國家,甚至很富裕人的美德。
古語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比如,巴菲特會撿起別人地上掉的不願意撿的1美元,他說他會讓1美元變成1萬美元;李嘉誠的兒子在美國讀書時,僅給兒子生活費;日本人很富,但日本人很勤儉,把餘下的錢投入到更好的事業,僅18年就獲得18個諾貝爾獎。這們的例子舉不勝舉,勤儉節約和吝嗇根本掛不上鉤的。相反,有些有錢人,日子過得勤儉,但捐贈慈善事業卻絲毫不吝嗇,比如,比爾蓋次捐贈上百億美元支援攻克艾滋病的科研工作。在這裡,我建議家長和老師多注意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吧,包括勤儉節約的習慣。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首先,一定讓孩子在思想上重視。養成良好的習慣至關重要,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家長和老師要舉一些名人勤儉節約的好例子反覆教育孩子勤儉節約是必要的和重要的,告知孩子賺錢的不容易,比如孩子背誦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利用這些例子來教育孩子勤儉節約。還要鼓勵孩子勤快閱讀,主要閱讀一些中華傳統美德的書籍,使用諸如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能有效幫助孩子提高閱讀速度,甚至能透過提升閱讀提高學習時的記憶、理解能力。這樣孩子透過主動學習勤儉節約的知識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注意在生活中用行動來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要教育好孩子們該買的東西要買,不該買的不要買,吃飯的時候,吃多少盛多少,一定要將碗中的米飯吃光光;孩子們喜歡買玩具,家長們可以教育寶寶要有分享的美德;將自己的玩具和其他的小朋友們一起玩,這樣既建立了友好的夥伴關係,而且還起到節約的作用;教育他們不要和其他的小朋友攀比。
再次,家長和老師做到言傳身教。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節約,不要大手大腳,要時時注意以身作則,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從而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回覆列表
上樑不正下樑歪 可以用到這裡
孩子是模仿的 各方面都是模仿只有父母做出一個模範榜樣孩子是沒有理由不節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