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流離不流離

    你理解的越多,理解你的人越少。

    我的這個“你理解的越多,理解你的人越少”的體會是從一個非常瀟灑的土豪那裡來的。

    我的父母有一些富商朋友,關係也不錯,每年至少要帶著孩子互相拜訪一兩次,有時甚至只是路過我家門口就直接上來聊會天喝杯茶什麼的,我和他們家孩子們也是很熟絡。有一次去拜訪的時候那裡還有其他人,就介紹著認識了一下,也是做買賣的,一對夫婦。那個大叔四十多歲,長得特別帥,舉止也十分儒雅,話很少。吃飯的時候也不怎麼說話,然後我媽看他比較落寞,就拿胳膊肘捅我,然後我就站起來敬了一杯酒,敬完之後坐得也比較近,他就跟我搭話,問我在哪上學啊,愛幹什麼啊之類的。我就說我就愛看看書啊打打遊戲啊,他當時眼睛一亮,問我愛看什麼書,我說在看明史,然後說了一下我媽3年前許給我的一整套中華書局的二十四史終於買給我了。之後我倆徹底脫離飯局了,主人家的女兒一直在玩手機,剩下5個人互相吹牛逼喝酒大家也能想象,就我們倆在那邊討論光武帝和明孝宗哪個人品德比較好。

    吃飯結束之後,主人家自己有個唱卡拉ok的房間,所有人都在裡面唱歌打撲克,就我們倆坐在廳裡打遊戲,赤色要塞,一邊打一邊討論基督教和佛教的本質問題(說的和做的完全不挨著hhhh)。當然主要是他說,我就在旁邊提幾個問題,或者他想知道我的意見時我答一下。最後他老婆說要走了,他家還有小孩他才依依不捨地走,走之前還問我什麼時候回學校。

    走之後主人家就說了韓老闆這個人挺好的,就是有時不太合群,生意上的酒局肯定是6得不行,但是一般這樣的家宴,朋友們一起吃飯話就很少,他說的人家都聽不懂,人家說的他也不願意聽。但是這次我一出現,他們徹底見識到了韓老闆本身是個極富有熱情的人,“我從來沒見他說過整晚的話”。

    之後開學前果真把我家人叫了過去做客,他家的裝潢還算正常,地理位置亮瞎狗眼,在天津的CBD買了一層就為了自己住著玩,買一層是因為嫌吵,買這裡是因為他想每天早晨醒來後能看見美麗的海河,這高冷的理由你怕不怕,我一瞬間就想起來柯南里有一集有個大叔藏了個寶藏然後大家找最後發現是個美景。之後也就是繼續聊,講他過幾天要去日本開飯館所以這幾天在學做飯,講他兒子出國讀書了他連個說話都沒有(我說怎麼憋成這樣),還跟我講了講他在網上評論蛤蛤什麼的。

    所以我想啊,你理解得越多,理解你的人越少,這個大叔不是裝逼,讀了這麼多酒桌上吹牛逼他肯定是吹得最響,那些低俗不堪的笑話也是信手拈來。只是啊,他只把這個當作生存的手段,不想讓自己真正地變成這樣的人,所以在親近的朋友聚會上反倒一言不發了,他想說的東西,他想討論的東西,他想表達的東西,是需要許多前置知識才能理解的,我並不是說我就有許多知識了,我只是接觸了他的冰山一角,正好他表達的東西我正好能聽得懂,實際上,我還差得遠呢。

  • 2 # 啟蒙歷史觀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直以來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優秀的人總是不合群,答案是這樣的,優秀的人也合群,只是他們合的群裡沒有你。

    1、首先說一下什麼是優秀?商鞅說過:“有高人之行者,固見非於世;有獨知之慮者,必見敖於民。”即:超出常人的行為,本來就會被世俗非議;有獨到見解的人,一定也會被常人嘲笑。

    古往今來,很多才智過人的人,他們表現出異於常人的能力,或者提出一般人不能接受的觀點,因此受到眾人的排擠和針對。不是因為他們不合群,而是群眾選擇了孤立他。

    2、什麼才是合群?那些“不合群”的人習慣獨處,則更能正確面對真實的自己,或者說,更瞭解真實的自己。他們的內心精神足夠強大,不需要他人的贊同,擁護。

    而那些習慣獨處的人,也不一定是不合群,而是不需要透過他人來證明自己。真正優秀的人,不在乎他人的眼光,也不在乎他人的嘲諷。“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3、優秀的人是早慧的。也許上高中的時候,班裡總會有那麼一個人,她與我們沒什麼話題,當我們在談論各種八卦趣事時,她總在奮筆疾書的學習。也許我們會嘲笑會不解,可後來當自己進入一個平凡的大學,身邊人的思想和自己截然不同,你便想努力了,這時你就像是當初的那個人,那時候的那個人,就像是一匹孤獨的狼,而你也漸漸地明白了當初的她的想法。

    4、不優秀的人才不會把差距當回事兒。人與人的差距最開始可能只是學習成績,那時候我們沒當回事;後來就是不同的大學,我們還安慰自己:努努力,也是差不多的;再後來,差距越來越大,學歷、工作、眼界、境遇;最後,最直接的,是財富的差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否推薦一些關於數學的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