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山東啟陽

    所謂“三元”,就是鄉試的解元、會試的會元和殿試的狀元三個第一名。明代,“三元”黃觀是第一位,但卻被皇帝朱棣除名。這是怎麼回事呢?

    《明史·列傳第三十一》對黃觀的情況專門有一段記載:黃觀,字伯瀾,一字尚賓,貴池人。父贅許,從許姓。受學於元待制黃冔。冔死節,觀益自勵。洪武中,貢入太學。繪父母墓為圖,贍拜輒淚下。二十四年,會試、廷試皆第一。累官禮部右侍郎,乃奏複姓。建文初,更官制,左、右侍中次尚書。改觀右侍中,與方孝孺等並親用。燕王舉兵,觀草制,諷其散軍歸藩,敕身謝罪,辭極詆斥。四年奉詔募兵上游,且督諸郡兵赴援。至安慶,燕王已渡江入京師,下令暴左班文職奸臣罪狀,觀名在第六。既而索國寶,不知所在,或言:“已付觀出收兵矣!”命有司追捕,收其妻翁氏並二女給象奴。奴索釵釧市酒餚,翁氏悉與之持去,急攜二女及家屬十人,投淮清橋下死。觀聞金川門不守,嘆曰:“吾妻有志節,必死。”招魂,葬之江上。命舟至羅剎磯,朝服東向拜,投湍急處死。觀弟覯,先匿其幼子,逃他處。或雲覯妻畢氏孀居母家,遺腹生子,故黃氏有後於貴池。初,觀妻投水時,嘔血石上,成小影,陰雨則見,相傳為大士像。僧舁至庵中。翁氏見夢曰;“我黃狀元妻也。”比明,沃以水,影愈明,有愁慘狀。後移至觀祠,名翁夫人血影石。今尚存。

    根據史料,我們能夠看出,黃觀的一生,不僅治學嚴謹,而且為官正直。是位有才華、有水平、有能力、有正義感的人。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他的人生軌跡:

    黃觀(1364—1402),字瀾伯,又字尚賓,安徽省貴池縣清江金墩人。莆田黃石清浦下墩校書郎黃遠玄孫,儒士黃棣曾孫,貢生黃璋長孫,黃古子。因行貸至池州家貧不能歸,其父黃古贅居貴池上清溪許家,遂從許姓。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黃觀以貢生入太學。同年八月,在南京應鄉試,中舉人,次年應會試,中會元。是年,黃觀復參加由明太祖朱元璋親發策問殿試。他在策論中極力主張“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則可中國元擾,邊境元虞”。從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許,取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乃明朝歷史上第一位“連中三元”者。

    他之所以取得如此傲人成績,是與他自幼勤奮、治學嚴謹,注重時論,不尚浮文分不開的。他從秀才到狀元,經過六次考試(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均獲第一名,故時人讚譽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給予了極高評價。

    洪武二十九年(1396),黃觀升任禮部右侍郎(正二品)。經朝廷恩准遂復原姓。

    建文元年(1399),建文帝朱允炆大膽改革舊制,黃觀提拔為右侍中,開始參與重要國事奏議。這期間,燕王朱棣自恃是皇叔身份,態度甚為傲慢,凡是入朝都不肯拜見惠帝。列位朝廷大臣懼怕朱棣的權勢,人人緘口不敢言,唯獨黃觀見狀,當面指出朱棣做法欠妥:“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禮;龍顏垂地,宮中敘叔侄之情”,意思很顯然就是指責朱棣不懂規矩,上朝只能按君臣關係處理,若在朝下再敘叔侄之情不遲,因此讓朱棣懷恨在心。

      所以,到了建文四年,朱棣為推翻建文帝統治,發動“靖難之役”,從北平府(今北京)起兵,直逼南京時,在公佈的“文職奸臣”名單裡,就把黃觀排在第六名。適逢此時,黃觀正在長江上游督促各地支援建文帝情況,當船行至安慶下游羅剎磯時,收到惠帝已死、燕王已奪權成功做了皇帝的訊息,知道大勢己去,就投江自盡了。

    可憐的黃觀即便死了,朱棣仍餘怒未消,下令誅殺黃氏九族,就連親朋好友也監禁起來,總共連達百餘人。

    明朝第一位“連中三元”者黃觀就因為一句話,而不僅被除名,還被迫害致死。朱棣生性殘暴的一面,此事可見一斑。

  • 2 # 青言論史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明代不止一個連中三甲,只是第一個連中三甲的黃觀因為站錯隊被剝奪了資格而已,因此第一條的回答有些詞不達意。有關黃觀的記載可參看我的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6481807126065840653/

    從官方觀點來藍,縱覽明代三百年,連中三元方才二位,而最後還能拜相的不過只有商輅一人而已。

    商輅

    商輅雖然不像黃觀那樣“六首世無雙”,但也是從鄉試到殿試連續三場第一的天才,再加上黃觀的狀元身份被朱棣剝奪,因此他成為了明代官方承認的唯一一位連中三甲的天才。

    黃觀

    和黃觀一樣都是連中三甲出身的商輅,也和黃觀一樣在進入官場不久以後就遭遇了大動亂——土木之變。土木堡一戰,明朝五十萬人喪生,朝中精英奇缺,此時這位狀元郎就被看中,推入內閣,這距離他中狀元、進入官場僅四年,年紀也不過才三十五歲。資歷如此之淺,歲數這麼年輕就能入閣拜相,也是明代首人。

    土木之變

    入閣後的商輅的表現非常出色,在徐珵提議南遷之時,他和于謙一起站出來厲聲斥責,併為于謙的北京保衛戰提供了全力支援。戰後的他主抓恢復生產,主持將塞上的被豪門霸佔的田地還給了駐軍,又將從鳳陽流浪到濟寧府的流民妥善安置好,為朝野所稱頌。

    于謙

    擊退也先的部眾後,明政府和蒙古議和,朱祁鎮得以回國。作為力主迎回朱祁鎮的官員,商輅又前去居庸關迎接被俘虜的英宗皇帝回朝。對哥哥心懷猜忌的朱祁鈺一直想要找個理由弄掉朱祁鎮,又是商輅在其中百般維護才得以保全,這也為他日後在奪門之變後全身而退埋下伏筆。

    明英宗朱祁鎮

    朱祁鈺奄奄一息時,石亨、曹吉祥等人發動了奪門之變,成功後將於謙逮捕,而放過了商輅。石亨悄悄找到商輅,要他編織于謙的罪名,商輅嚴詞拒絕。石亨勃然大怒,誣告他和于謙結黨,把他也扔進了牢房。太監興安為商輅說情,皇帝更加生氣,興安說:“徐珵這些人提議遷都南京的時候,如果沒有于謙、商輅這些人,陛下將置於何處?”

    奪門之變

    朱祁鎮覺得有點道理,卻依然沒放過於謙,商輅也被廢為庶人。後來朱祁鎮也有些失悔,覺得不該錯殺于謙、罷免商輅,還常常自言自語:“商輅是我親自點選的天子門生,是個好人啊。”卻礙於面子,直到去世也沒再用過他。

    太子朱見深繼位後,給商輅官復原職,要他重新入閣。商輅推辭不就,皇帝說:“先帝已經知道愛卿是冤枉的了,請別推辭了啊!”商輅立刻上書,要皇帝做到勤學、納諫、儲備良將、嚴格邊防等八條,皇帝採納了他的意見。商輅又要求將新帝登基所有因言獲罪的官員恢復名譽,一批因為直言敢諫的官員也得以官復原職。

    明憲宗朱見深

    商輅為人平和持重,寬厚大度,是個慈祥長者的形象:有人彈劾他,他便引咎辭職,皇帝想要嚴懲那些無中生有造謠生事的人,商輅說:“我曾請求您對言官優待,如今只因為彈劾我就要嚴譴他們,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嗎?”但要以為商輅是個和稀泥的就大錯特錯了,他在大事上從不糊塗,其果決罕有匹敵。

    商輅塑像

    紀氏生下皇子以後,長到六歲才告訴皇帝。喜不自禁的皇帝抱著自己的兒子到內閣召見廷臣,商輅在稱頌聖德的時候,不失時機的進言道:“陛下登基十年,尚未立儲。現在皇子既然已經這麼大了,應該早日立為太子,以安民心。”由此朱佑樘才被立為太子。紀氏被萬貴妃害死後,皇帝本想把太子交給萬貴妃撫養,又是商輅站出來力言不可,才將太子交到其祖母周太后的手中,保全了小朱佑樘的性命。

    明孝宗朱佑樘

    在儲君的問題上不糊塗的商輅在對位高權重者的問題上更是絕不妥協。皇莊要和百姓爭奪民田,皇帝有心偏袒皇莊,商輅說:“天子貴有四海,又何必和子民爭奪一小塊田地?”於是此事才作罷。

    太監汪直組建西廠後,屢興大獄。作為內閣首輔的商輅條陳汪直十一大罪呈遞御前,皇帝不高興道:“誰寫的這個摺子?一個閹人能成什麼氣候,怎麼能危及天下?”命太監去斥責,商輅正色道:“朝臣無論大小,有罪都要按法律來辦事。從邊帥到南京留守,汪直說抓就抓說殺就殺,怎麼能不危及天下?”

    影視劇中的西廠太監

    內閣裡的幾個紙糊閣老難得地和商輅保持統一,一同慷慨激昂地斥責汪直。恰好來傳召的太監是著名好太監懷恩,他也表示贊同。懷恩走後,商輅領銜,率領內閣、六部九卿共同彈劾汪直,終於廢除了西廠。

    商輅的正直就連萬貴妃也有耳聞,曾想和他搞好關係,卻被他以“沒有旨意不敢和貴妃有什麼瓜葛”為名拒絕。在他退休以後,同僚見他兒孫滿堂,不無讚歎地說:“和您同事這麼久,從沒見過您筆下錯殺一人,這是老天在報答您啊!”商輅笑道:“是不敢讓朝廷誤殺一人,和我沒什麼關係。”又過十年,以七十三歲高齡仙逝。

    商輅書法

    同是連中三甲的商輅和黃觀的生命初期有許多相似之處,黃觀選擇了逆流而上,而商輅則剛柔兼濟、能屈能伸。我們敬佩黃觀的忠誠和傲骨,但國家和人民更需要商輅這樣實心辦事、一心為公的官員。

  • 3 # 暮光之程

    有商輅和黃觀

    商輅為明朝唯一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連中三元者,還有一人名叫黃觀,也曾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連中三元,但因得罪明成祖,被削去狀元名譽。還有一個遺憾就是唐寅,就是唐伯虎,應該因為持才自傲,所以被人陷害,說明三件事:一、不要被你的才華矇蔽你的能力感知。

    二、不要被你的才華限制你的道路。

    三、你沒有“才華”那種東西不代表你比任何人差,成就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普生印表機L4166和L565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