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看人生202712927

    其實,我覺得心理學的文章很少,並沒有氾濫。至於對讀者負責不負責,那是個很專業的領域,隔行如隔山,不入行,就不要去評判,不喜歡,可以繞過不去關注。

  • 2 # 塔羅占卜師Julia

    每個人的意識和認知通常情況下都是站在個人立場,結合自身的環境,學識,和個人理解出發,所以“主觀”並不是錯誤,只是其中有多少成分是經過論證過的罷了。

    就像很多著名的大心理學家,他們也是在“主觀”意識上提出心理學實驗和研究,來論證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也確實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但是否真的每一個大心理學家的觀點就絕對是正確的呢?是人道並負責任的呢?比如說華生用嬰兒來做實驗不就是被人道主義所聲討的嗎?

    所以說人類心理之複雜程度,並不是三言兩語或者幾個論點就能窺破,目前心理學文章的各種觀點也都是在這個漫漫長河中不斷演變中而誕生的產物,以至於其中的真假對錯,大概還需要不斷的“研究論證”才能說明吧

  • 3 # 鯨魚小星球

    你問這樣是否是對讀者負責?這個問題很好。我想,大部分作者還是能夠做到,書寫他們認為是正確的東西。讀者也正是因為這些搞心理學的人在寫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才對他們寫的文章感冒吧。寫自己認為是正確的東西,這可能就是你說的主觀色彩,我想很多作者都不能避免。關鍵是心理學是科學,所以如果能提供科學證據的,應該在文章中提供這些證據,這樣也更有說服力。但是在心理諮詢領域,比如你說的“家庭輪迴機制”,“吸引力法則”等等,其實蠻難做實驗,蠻難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他們對不對的。尤其心理諮詢很多是一對一的案例,那麼諮詢師就只有用自己的判斷來進行諮詢治療。他的判斷當然有臨床心理學訓練的成果,但是諮詢師也是人,難免也會摻入主觀判斷。

    供你參考。

  • 4 # 溫慧遠嫁

    每一本書都有其侷限性,題主多讀幾本書,多比較。

    古人云,偏聽則信,兼聽則明。

    上課時,老師列出書單,就是讓大家多看點參考書,學會獨立思考,不要死盯著一本書。

  • 5 # Miss張小豆

    確實如此,近年來心理學相關的文章變得非常繁多,而且不僅是文章,同樣繁多的還有心理學的其他產品,例如心理測驗,心理學延伸的催眠術、讀心術、人際溝通術等等。這些資訊當中有相當的部分都是虛假的,甚至是不負責任的。當然,其中也有一些事比較客觀和又價值的,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一方面是因為心理學的概念今年大熱, 很多人看到了機會,另一方面心理學的很多知識相對淺顯,容易理解和複製,很多人根據這些點的知識就對很多事情發表了基於心理學的態度,這其實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但反過來說,心理學其實是一門開放的學科,我們容許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來探討和反思社會現象,因此這些聲音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但只要他們的初衷是基於了有效的思考,那麼我們應當也予以承認,但是比較擔心的是那些只是為了盈利而產生的劣幣,他們的誕生由於市場對於心理學的瞭解比較匱乏, 使得真正,專業又價值的產品無人問津,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當今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良莠不齊的局面是很多原因造成的,例如心理學的專業從業者與市場之間的脫軌,以及專業的商業人士對心理學有限的認識,再者是心理學專精後比較高的門檻,和比較低的入門門檻,一起導致了這個行業受到的關注很大,但又價值的東西卻被掩蓋。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心理學界的年輕人們花精力來進入這個社會,幫助社會大眾正式的認識心理學,從錯誤的認知中擺脫出來。

  • 6 # 鵜鶘心理

    人或許是世界上最難研究的動物。心理學雖然是一門科學,這只是在說明在研究心理的方式方法是一個系統嚴謹的東西,並不代表其得出的結論能夠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即便是成熟的理論體系,在它的建構上也是建立在一些假設的前提下的。比方說,以前的精神分析理論風靡一時,世界流行。即便在現今還佔據心理學上重要的一角,然而隨著行為認知、人本主義等理論的興起,人們就有了更多的選擇和視野,對待精神分析的質疑聲也是此起彼伏。所以,在心理學研究上,我想見仁見智,很多的時候只是一種重要的參考作用,要想決斷,還是在於你個人了。

    如果一定想要說誰該為讀者負什麼責任的話,我想你應該參考的是國家或者國際權威的機構所述的專業性文獻了。一般性的文章,很多時候只是在滿足市場的需求而已,誠然這裡面有專業的成分在。比如說很多微訊號的文章會結合當時社會發生的事件從心理上來剖析,而作者的觀點,且不說是不是建立在全面瞭解事件全部的真相的基礎上,但是要結合他個人的生活閱歷來說,也許就會發生很大的偏差。心理學的東西,主觀性太強。就拿同性戀這個話題,前些年教科書都把它列入異常心理,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對這個認可度也越來越高,結果就把這個從裡面內容撤出來了。

    最主要的是你希望這些文章為讀者怎麼負責?打個比方一個抑鬱症患者,在看了一篇關於這方面的文章之後,發生自殺行為。難道這個要作者為他的自殺負起責任來嗎?文章只是代表自己的學術觀點,提供出來,有可能在部分人心中產生心靈共鳴,也會有很多的人對此不以為是,甚至是嗤之以鼻。我們常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想想在人的主觀思維上為什麼有如此落差的變化呢?所以,我們在知識上汲取營養,也可能有糟粕,這些都是你自己選擇的結果,真的要為自己負責的還是你自己了。

  • 7 # 紫花地丁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心理學,特別是與現實生活關係比較密切的社會心理學、臨床心理學領域,本身就存在極強的主觀性,無法做到像物理學、化學等基礎自然科學那樣,非常精確、客觀和具體。所以很多時候,心理學的研究假設和觀察結果,由於需要測查和解釋的,都是一些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看到摸到的東西,所以本身就帶有研究者一定的主觀傾向性,而對於結論的解釋,更是帶有很大的推理與不確定性。這些侷限都屬於心理學本身研究物件和方法的特質所導致的,是目前我們心理學界還無法超越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誤食織紋螺為什麼會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