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太史
-
2 # 興業聚金
結構性存款也可稱為收益增值產品(Yield Enhancement Products),是運用利率匯率產品與傳統的存款業務相結合的一種創新存款。該產品適合於對收益要求較高,對外匯匯率及利率走勢有一定認識,並有能力承擔一定風險的客戶。
所謂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在普通外匯存款的基礎上嵌入某種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各類期權),透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從而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較高收益的業務產品。
它是一個結合固定收益產品與選擇權組合形式的產品交易。它透過選擇權與固定收益產品間的結合,使得結構性產品的投資報酬與連線到標的關聯資產價格波動產生連動效應,可以達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本金或獲得較高投資報酬率的功能。
結構性存款特點
高收益
外匯結構性產品是在客戶自願承擔一定風險的前提下,實現較高投資收益的產品。一般而言,以半年期美元產品為例,其收益大概是3%以上(免稅);相對應半年期的美元存款稅前的收益是2.3750%,利息稅還得扣掉20%。
保本金
結構性存款通常是本金100%保護,客戶所承擔的風險只是利息可能發生損失,而本金不會有任何損失。
流動差
結構性存款的流動性較差,客戶在結構性存款期間不得提前支取本金。因此,客戶在投資的時候需要注意資金流動的問題。
結構性存款分類
市場上外匯結構性存款產品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固定收益型
特點是本金無風險,收益按季遞增10~25點,每季付息一次,每季銀行提供客戶一次提前終止權。但因該產品沒有風險,所以收益只比固定利率存款略高。
保本與收益率區間掛鉤型
其特點是本金無風險。投資者選定存款期限和LIBOR利率(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區間,銀行報出相應收益率,在存期內,若當日LIBOR在選定區間內,則該日可按約定收益率計息,若不在區間內,則該日不計息。
掛鉤匯率區間型
風險大收益也大。與匯率掛鉤的結構性存款是指與目標匯率變動相掛鉤的外幣結構性存款。
-
3 # 明德商道
什麼所謂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該存款與匯率或利率掛鉤,客戶透過承受一定的利率或匯率的風險來提高資金收益率。其實質是客戶出賣了在匯率或利率方面的權益,從而獲得部分回報。這部分高於普通存款的回報來自出賣這些權益的收入,也就是匯率或利率的期權費。一種是收益固定型,即:第一年承諾2.53%回報,到第1年末,銀行有權決定是否繼續做該筆交易,一旦繼續做,則該存款總計存3年,否則該筆交易只有1年存期。
另一種產品,也就是收益遞增型結構性存款。與上一品種類似的是,每年末銀行均有權決定是否取消該筆交易,理財期限提前約定,同樣在交易期間,不得質押、不得提前支取等。不同的是,在整個投資期內,採取投資收益分段計息、分次支付的方式,投資收益率按事先約定的比例按期遞增。如承諾第一年2.55%回報,以後每年均遞增0.05%,存期可能為1年、2年和3年。 對滬上持有外匯的大量投資者而言,在習慣了銀行存款利率下降的時候,突然面對這麼多承諾大幅提高收益的“蛋糕”紛至沓來,有些惶惶不知所措。
-
4 # 使用者5875001273098許
是保本的,但利息不保底,可能0到4%,換言之,或者到時沒有利息收取,順利則收取到4%利息,這類存款,銀行放貸出去或投資,亦會受到規管限制的。
-
5 # 期貨小褚
首先我們先理解一下結構性存款的概念。
結構性存款,是指投資者將合法持有的人民幣或外幣資金存放在銀行,由銀行透過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於遠期、掉期、期權或期貨等),將投資者收益與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商品價格、信用、指數及其他金融類或非金融類標的物掛鉤的具有一定風險的金融產品。
事實上,結構性存款不是普通存款,也不同於銀行理財。結構性存款在存款的基礎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透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更高收益。
其次我們理解一下結構性存款的特點和安全性。
(1)高收益
外匯結構性產品是在客戶自願承擔一定風險的前提下,實現較高投資收益的產品。
(2)保本金
結構性存款通常是本金100%保護,客戶所承擔的風險只是利息可能發生損失,而本金不會有任何損失。
(3)流動差
結構性存款的流動性較差,客戶在結構性存款期間不得提前支取本金。因此,客戶在投資的時候需要注意資金流動的問題。
結構性安全性問題。
結構性存款由兩部分投資標地構成,第一部分是儲蓄存款,這部分受《存款保險條例》保障,是保本保息的。第二部分是外匯、期權等金融衍生品,投資於風險較高的金融工具,用高風險博取高收益,這部分是不保證本金安全的。
第三結構性存款火爆的原因。
結構性存款屬於保本類產品,儲蓄存款的收益是固定的,而且是剛性兌付的,但是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資收益受投資標的物的漲跌而變化,浮動的只是和金融衍生品掛鉤的部分,因此,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也是浮動的,如2%-6%。
我們知道資管新規,要求到2020年底全面取消銀行保本理財產品,那麼銀行只剩下浮動的非保本產品,這也是結構性存款火爆的原因。
-
6 # 股票股市貓九
為什麼結構性存款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理財的收益可以達到年化4%-5%為什麼規模卻那麼小,而銀行的定期存款2%-3%的年化收益卻那麼多人選擇?
1理財產品投資不保本
自2018年資管新規正式頒佈施行,監管要求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不能夠保本保息,從而進一步增加投資理財產品的風險係數,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理財是要面臨著風險,而很多人是懼怕投資風險。
2投資門檻限制
在以前的理財產品的起投金額至少需要5萬元,雖然資管新規落地以來理財的門檻是降低了,部分銀行的理財產品降至1萬元起,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門檻還是有點高。
然而銀行的定期存款金額在50元起存,雖然說利率不是很高,但是錢存在銀行依然是很多人的習慣選擇。
3流動性
理財產品投資是有封閉期的,一旦購買了理財是需要到期後才能贖回,流動性相對來說是比較差,而定期產品存取自願儲戶可以隨用隨取,既可以保證流動性也可以享受存款利息。
4投資者認知問題
通常銀行理財分為了5個等級,分別是低風險,中低風險,中等風險,中高風險,高風險,風險係數越低對於本金沒有損失安全保本,反之風險係數越高收益也會越高承擔的風險也會越高。
在他的認知裡習慣性的覺得銀行定期存款利息是最高的,也相信定期存款安全的,相對於保守和穩健型的投資者就會選擇定期存款,在中老年人的觀念中,銀行定期存款才是正規的,理財銀行結構性存款等是沒有聽過。
相對來說年輕人更傾向於購買銀行理財,因為年輕人思想開放接觸的訊息面廣,年輕人也熟悉網際網路,年輕人可以透過網際網路進行購買理財,可慚愧的是現在的年輕人沒有什麼存款。
5投資者深受理財騙局影響
從整體上來說銀行的理財產品是比較正規的也比較安全的,但最近幾年隨著各種理財產品不斷的推出,有些不懷好意的銀行員工利用工作便利對客戶飛單忽悠客戶理財變保險,結果導致很多客戶正常理財之後錢不能正常贖回資金。
綜上:主要還是因為從資金安全方面考慮定期存款雖然利息低,但起存的門檻低也安全流動性高,因此越來越多人寧願拿著2%-3%的銀行存款利息,也不去購買4%-5%銀行理財的原因。
-
7 # 立馬財經
結構性存款可謂是最近很火熱的產品,一句話講述,他就是一年內收益最高的保本存款產品。
一般結構性存款有掛鉤的產品,例如如果掛鉤黃金6個月的話。
產品期限6個月,COMEX黃金在期末觀察日與期初觀察日兩天的價格變動不超過±500美元/盎司,產品可獲得最高收益4.03%,否則收益為1.55%。
所以可以做到保本,而且一般變動超過500美元的機率極低,因此一般可以獲得最高收益。這是風險厭惡型的客戶相對喜歡的產品了。
-
8 # 懶先生理財
保本保收益,一直是各家銀行理財攬儲的金字招牌。
但去年11月份,“一行三會”出臺了資管新規,從此“剛性兌付”變成了歷史。
問題是,大多數投資者都覺得,理財,還是保本的更好!
於是,最接近保本理財的“結構性存款”,毫無意外的走紅了。
名字裡有“存款”兩個字,這下總不會再出問題了吧?
一、本金100%受保護先一起解一下,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顧名思義,可以把它當成是一種特殊的銀行存款。
在你購買了結構性存款之後,銀行會將這筆錢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作存款以求保本,另一部分作為衍生品投資,用來博取高收益。
舉例來講,小明買了100萬元1年期的結構性存款,當時銀行一年期存款的利率是3%。
銀行在收到這筆錢之後,會撥出來97.1萬元本金作為存款,一年後算上利息,恰好是100萬元,於是可以確定給投資者“保本”。
剩餘的2.9萬元本金,則會被銀行用於投資衍生品,比如匯率、股指、股票、黃金等。如果賺了錢的話,還會給投資者分紅,賠了當然就啥都沒有了。
但不管這2.9萬元本金的投資收益如何,我們至少可以確定一點,投資者的本金是100%受保護的。
二、預期收益難實現本金是安全了,但就像剛才說的,結構性存款的收益具有不確定性。
一般情況下, 大多數結構性存款都是給出一個預期收益區間,比如在0~20%之間。
這麼高的收益,靠譜不?
沿用剛才的案例,在一年期存款3%利率的大背景下,銀行宣稱自家的結構性存款,預期收益率能達到4.8%。
100萬元本金一年收益率4.8%的話,是4.8萬元。
這意味著,銀行必須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把手中能用來靈活投資的2.9萬元本金,變成4.8萬元。
換算下來,銀行投資衍生品的年化收益率,至少要達到65%。
65%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去年全球最出色的對沖基金—多賽特能源基金(Dorset Energy Fund),年收益率是67.29%。
這裡還只是以4.8%為例。可想而知,結構化存款要想達到自己宣傳的預期收益率,難度究竟有多大。
有意向購買結構性存款的粉絲,可以根據銀行宣傳的預期收益率,按照我剛才的計算過程,自行估算一下這個收益率是否有可能實現。
三、認準結構性存款顯然,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究竟如何,主要得看銀行投資衍生品的賺錢能力。
可惜的是,在這方面,銀行從來沒有被看好過。
一來,衍生品是高槓杆、高風險的金融工具,銀行涉足極少,且有監管風險。
二來,以存貸款為主營業務的銀行,缺乏一個支撐衍生品選擇的強大投研團隊。
話說回來,其實大多數人也都能接受達不到預期收益的情況,反正能保本就行。
如果你也是這麼想的,我建議在購買結構性存款時,一定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認準了再買。
因為除了結構性存款之外,銀行還在售賣其他的結構性理財產品,你非常容易把它們搞混。
但其他結構性理財產品通常不是全部保本,或者說只能部分保本。稍有不慎,很可能本息全失。
當然,如果你追求在保本的同時,還想獲得一個比較確定的更高收益,我覺得可以考慮一下貨幣基金。
貨幣基金隨存隨取比較方便,安全保本,收益率也能控制在4%以上,投資門檻低,最最重要的是,比起在銀行投資時的鬥智鬥勇,購買貨幣基金實在是省心太多了,你覺得呢?
-
9 # 史晨昱
今年以來市場大熱的結構性存款,並不是什麼創新產品,已經在銀行存在20多年了。
所謂結構性存款,是指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於遠期、掉期、期權或期貨等),將投資與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商品價格、信用、指數及其他金融類或非金融類標的物掛鉤的金融產品。
通俗地說,結構性存款其實就是一個高收益的保本存款。理論上收益浮動,但銀行基本上以固定利率進行兌付。比如,結構性存款掛鉤黃金,產品期限6個月,COMEX黃金在期末觀察日與期初觀察日兩天的價格變動不超過±600美元/盎司,產品可獲得最高收益4.03%,否則收益為1.55%。 因為,出現超過600美元/盎司的機率非常的低,所以一般都能夠獲得4.03%的收益。
之所以說它高收益,是因為雖然叫存款,但它的收益向同期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看齊。
那麼,結構性存款與理財產品有什麼不同?
根本的不同,就是結構性存款在銀行表內,而銀行理財產品則在銀行表外。
根據資管新規,所有資管產品不得保本,必須在金融機構表外;換言之,銀行原來發行的保本理財產品必須迴歸為銀行表記憶體款產品。
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保本理財規模為7.37萬億元。截至今年2月末,結構性存款規模突破8.3萬億元。可見,此番大規模發行結構性存款,其實是銀行未雨綢繆,以結構性存款替代保本理財。
………………………………………………………………………
-
10 # 博侃侃
這個結構性存款其實重點就在這個結構性三個字,買了結構性存款之後,你的錢並不是乖乖的躺在銀行賬戶裡漲利息,而是被一分為二,一部分用作定期存款以保本,另一部分就去投資一些金融衍生品,比如外匯期權、黃金期貨等等,以博取高收益。
因此,這種產品有個特點:保本不保本看存款收益,最後總的收益率有多高則看銀行投資金融衍生品的水平。咱們來舉個例子:假設我買了100萬一年期的結構性存款,銀行存款一年收益為3%,銀行宣傳這款產品預期收益率可達到4.8%。那麼為了保證我一年後能夠拿回100萬的本金,銀行首先會拿出這100萬中的97.1萬的錢來作為定期存款。這樣才能保證,在3%利率的情況下,97.1萬本金加上利息,一年後剛好等於100萬,就能保本了。而剩下的2.9萬則會被銀行拿來投資衍生品,但是要想整體年化收益到4.8%,那這2.9萬一年內就要變成4.8萬才行,那就意味著這2.9萬投資衍生品年收益率要超過65%,那時相當的高啊!而去年,全球最出色的對沖基金的年回報率也只是67.29%,在國內,年化收益率能夠達到20%以上的基金都是鳳毛麟角。
所以大家要注意,這種結構性存款,保本應該是能保本,但是宣稱的4%以上的收益其實是預期最高收益,如果按真實的業績來看,是很難達到的。以大家對這個結構性存款還是要理性的看待
-
11 # 迷路的小蟻
資管新規的實施將規範市場的投資行為,但與此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定的投資限制。下面我們一起詳細瞭解下什麼樣的是保本投資:
結構性存款本質上是理財,而非存款。資管新規出臺後,銀行理財不允許保本,那它憑啥宣稱自己保本呢?具體我拿招行的產品舉個例子吧,不是建議大家買的意思哈~
比如這款182天的理財,預期年化收益是1.55%或者4.4%。這款產品,本質上是“存款+期權”的模式,大家可以理解成,銀行把我們的錢分成了兩部分:大頭的錢買了零息債券或者存款,產生固定收益;小部分的錢買了掛鉤黃金的期權,賭6個月內,金價波動不會超過500美元:
到期後,如果金價波動真的不超過500美元,那就給你4.4%的收益;如果金價波動超過了500美元,那就給你1.55%的收益。咱們回看一下歷史黃金的走勢,每天最高波動幾美元,一年內的最大回撤才160多美元。
顯然,金價波動500美元的機率太小了,幾乎為0 。所以,說的直白點,銀行給到客戶的所謂期權投資收益,其實是銀行自己貼的利息。他們之所以這樣做,為的就是透過這種方式吸引你的存款,留存你的資產。畢竟現在網貸盛行,貨基的收益率也不低,銀行定存根本沒有競爭力,理財還不允許保本,再不想點法子,銀行真活不下去了。而早年間,銀行透過送米送油攬儲,後來監管禁止,收斂了很多。現在,銀行只是把原來送你的米和油,折現到了收益上。
這種“保本”理財的起投金額是5萬,而且不能提前支取,對資金流動要求較高的朋友,不太適合。
作為老百姓,我們自己一定要有風險意識。另外也要提高我們的理財意識。風險增大了我們自己就要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要學會各種抵禦風險的常識。
-
12 # 7分鐘理財
據央行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3月末,中資全國性銀行結構性存款達8.8萬億元,一季度新增1.84萬億元。而2017年全年新增規模僅為1.8萬億元。這個增長趨勢也是爆發式的。
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在某銀行,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公告牌上貼著: “結構性存款上浮66%至160%”,或者“存夠91天,保本的結構性產品4.7%收益等你拿”這樣的字眼。
很多銀行工作人員的解釋是,“其實這就是一種存款,掛鉤了國債,很安全的。”
所以結構性存款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會在今年這麼受寵?
其實,結構性存款為什麼會爆火?主要因為新規出臺,銀行的理財產品要趨向於淨值化發展,打破剛兌,銀行需要一種理財的替代品來防止資產流失,而結構性存款,被定義為一種存款,在央行的銀行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中屬於存款項下,被納入銀行資產負債表內。這也幫助銀行順利“拉了存款”。
按照央行《存款統計分類及編碼標準(試行)》的相關規定,結構性存款是指金融機構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工具的存款,透過與利率、匯率、滬深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更高收益的業務產品。
目前市場上各家銀行推出的結構性存款的產品結構都大同小異:首先,將本金投資於本行的定期存款,然後,將定期存款的全部或部分利息投資於期權市場,以獲得投資收益。這樣一來,你的本金就是安全的,但是你的利息就不一定了。不過損失的也只是充當期權費的利息,並不影響客戶本金。
所以對於投資者來說,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存款產生的固定收益,另一部分則與標的資產的價格波動掛鉤。
“偽結構”產品應運而生
但是市場上也存在一些違規的結構性產品,我們稱之為“偽結構”。
比如有些產品,故意設定一種基本一定會發生的事件作為觸發條件,變相保本,逃避新規監管。這種產品,實際上違背了結構性理財的本質,是一種變相的違規套利行為。
“結構性存款”,100%保本嗎?
雖然有“存款”二字,但並不因此就意味著“保本”護身符加身。
就算是“真結構”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其收益也會隨著所投資產的波動而發生變動。要知道,這類產品設計初衷是為了保本,然而,金融機構發現了其能繞開監管、吸收儲蓄之後,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存錢,可能投資標的會越來越複雜。
而且,打破剛兌的新規已經明晃晃地出臺,作為保本理財的替代品,結構性存款成為原先部分保本理財資金的新去向,這就註定了它也將會受監管的命運。
-
13 # 高高rrq
結構性存款不是存款,他做不到保本保息。以前我們常常聽說銀行有賣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又聽說銀行破產,存款50萬以下賠,理財產品1分不賠。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理財產品籤的是理財協議(不是理財合同,合同與協議的區別,具體的可以去百度知道上看),簡單來說,協議隨時可以違約,而且違約無責(賴皮吧)。舉個例子,建行和廣發就發生過,理財產品因購買人數太少,造成理財產品沒有成立,而退還本金的事(理財協議白籤,一分錢賠償都沒有)。就連真正的銀行存款都不能做到保本保息,銀行破產由保險公司兜底50萬以下存款,注意是由保險公司理賠,不是銀行。
-
14 # 財迷霄靈雪
簡單來說,結構性存款是由保障最低利息的本金和金融衍生品組成,它是新規之後,接棒銀行理財的產品,央行希望銀行理財迴歸理財本質,從而打破剛性兌付產生的一系列風險。
金融衍生品可投資標的包括且不限於股票、期權基金等,相較於原有銀行保本理財,結構性存款屬於存款,在表核心算。一般結構性存款會有一部分資金投入固收類產品以保證本金,另一部分進行金融衍生品投資。
結構性存款與結構化存款理財產品不完全相同。在國際上,前者的通行模式多數為存款和金融衍生品相結合,而後者結構則可能比較多元化,且不一定保證本金,屬於非保本產品。
結構性存款會降低銀行原有存款競爭力,比原來理財產品更安全,比大額存單門檻低,又比存款利率高。
目前能在手機上購買的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還不多,對這種產品感興趣可以到相應銀行櫃檯諮詢。據說,有很多小型商業銀行打著結構性存款做一些偽結構投資,投資時還是儘量選擇大型銀行。
-
15 # 大貓財經
所謂的結構性存款,最關鍵的字眼是“結構性”。它又叫收益增值產品,是在傳統存款業務基礎上加上與利率、匯率等掛鉤的衍生品資產,它的投放分成兩個大部分——“低風險低收益+高風險高收益”的資產組合。
根據聯訊證券研究院宏觀組的研究:本質上,結構性存款並不屬於存款,還是屬於銀行理財,它也不是都保本的,部分只能保證部分本金,但是相應的可以獲得的預期收益也高。
也就是:保本部分越多,用於博取更高收益的部分就越少。根據“低風險低收益”資產的佔比,它分為:最低收益保證型、本金保證型、部分本金保證型三類,預期收益率也按此分類逐步提升。
說了這麼多,無非就是銀行拿了你的部分資金去做較高風險投資,收益越高,你就能賺更多的錢;虧了,你就沒有這部分收益。
所以說,當銀行理財經理跟你吹噓結構性存款的預期收益率有多高時,他跟你說的是可能最高的收益率,而不是最終收益率,甚至,你可能只能拿到一個最低的保本收益率。
目前,銀行對結構性存款給出的預期收益率多在3.5%~4.3%。
-
16 # 散戶瑄瑄
結構性存款雖然叫存款,但它的實質不是存款,而是一種銀行理財產品。為什麼叫結構性呢,因為你買的這個結構性存款總的來說是是投向兩部分,一部分是低風險或者保本的理財或者固定收益類的產品,一部分是高風險但是收益較高的產品。它用這部分低風險產品產生的收益來買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一旦這個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能夠按照高預期兌現它的高收益,那麼整個產品總的收益就很很高。打個比方銀行給你報一個最高預期是2%至4.8%的結構性存款,它可能拿大部分資金去買一個2.5%的收益的產品,然後拿小部分資金去買收益可能會是20-60%的產品,比如說期權什麼的如果成功銀行就賺翻了它把答應你的4.8%一扣,其他就是銀行的純收入啦,但是如果虧了那麼這部分資金可能就一分錢都沒有了,但是銀行能保證把2%的收益給你嘛。舉個通俗點的例子,當年有個段子說,你拿2萬去買貨幣基金,每天能拿到2元的收益,拿這個2元去買個彩票,如果中了就是500萬,這個基本就解釋了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
17 # 不加班的小張
結構性存款也可稱為收益增值產品,是運用利率、匯率產品與傳統的存款業務相結合的一種創新存款。 該產品適合於對收益要求較高,對外匯匯率及利率走勢有一定認識,並有能力承擔一定風險的客戶。
回覆列表
★結構性存款也可稱為收益增值產品( Yield Enhancement Products),是運用利率、匯率產品與傳統的存款業務相結合的一種創新存款。 該產品適合於對收益要求較高,對外匯匯率及利率走勢有一定認識,並有能力承擔一定風險的客戶。
與匯率走勢相掛鉤的結構性存款:該存款的收益率與國際市場上某兩種貨幣間市場匯率的未來走勢掛鉤。選擇此類產品的客戶對利率走勢必須有一定的瞭解,而且對匯率的未來走勢有一定預期,客戶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短期內可以獲得較高收益。
與利率走勢相掛鉤的結構性存款:該存款收益率與設定的利率走勢相聯絡,該種產品相對於與匯率走勢相掛鉤的產品而言,收益率提高的程度有所遜色,但客戶承擔的風險相對降低。該產品適合於保險公司、財務公司等對於資金安全性有較高要求,而對流動性要求較為寬鬆的客戶。
1.高收益。
外匯結構性產品是在客戶自願承擔一定風險的前提下,實現較高投資收益的產品。一般而言,以半年期美元產品為例,其收益大概是3%以上(免稅);相對應半年期的美元存款稅前的收益是2.3750%,利息稅還得扣掉20%。
2.保本金。
結構性存款通常是本金100%保護,客戶所承擔的風險只是利息可能發生損失,而本金不會有任何損失。
3.流動差。
結構性存款的流動性較差,客戶在結構性存款期間不得提前支取本金。因此,客戶在投資的時候需要注意資金流動的問題。
國內外結構存款的種類VS風險
據瞭解,目前國內的外匯結構性存款主要以與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聯結的產品為主。其中又分為與HIBOR(港元銀行間隔夜同業拆借利率)和LIBOR(美國美元海外市場銀行間隔夜同業拆借利率)聯結最為常見。產品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固定收益型。
【產品特點】:是收益固定。【主要風險】:美元LIBOR利率上漲,使投資者喪失獲取更高收益的機會。這種產品對那些對外匯市場認識有限、懼怕風險的投資者最為合適。
二、浮動收益型———正向浮動型。
【產品特點】:浮動收益可以避免利率上升帶來的損失。【主要風險】:在LIBOR走低時,產品與LIBOR正向掛鉤可能帶來損失。這種產品適合於美元利率存在快速上漲的可能的情況下,對投資者比較有利。
三、浮動收益型———反向浮動型。
【產品特點】:浮動收益可以避免利率下跌帶來的損失。【主要風險】:在LIBOR走高時,產品與LIBOR反向掛鉤可能帶來損失。
四、浮動收益型———利率參考型。
【產品特點】:浮動收益可以有效避免利率浮動損失。【主要風險】:LIBOR不在參考區間內的天數越多,利息越低。這種產品主要注意LIBOR掛鉤區間越大,LIBOR利率落在掛鉤區間的可能性越大,客戶風險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