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C盆盆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一一年式軽機関銃)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廣泛使用的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因於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其槍托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 2 # AiaIone

    日本大正十一式輕機槍,由於槍托為了貼合射手腮部特意像右傾斜,被中國士兵親切的稱為 歪把子。他的供彈也比較特別,實用的是彈鬥供彈,採用五發彈夾多個疊加供彈,容易造成卡殼,槍管雖然有一排散熱片,但是仍然不能連續射擊。

  • 3 # 向華11

    華人口中的歪把子機槍,通常指的是日本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它的原型是法國的哈奇開斯輕機槍,因槍托為方便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故抗日軍民稱其為歪把子,在其左上方有一漏斗型供彈具,使用日本三零式步槍上的六點五毫米步槍彈,透過橋夾供彈,容彈量三十發。

    該槍存在以下缺點:人機工效差;供彈方式複雜造成該槍易卡殼;射速低。

  • 4 # 新銳觀察影片

    歪把子機槍構造圖,從中可以看到其槍托向右彎曲

    歪把子機槍,是指日本在上世紀20年代開始配發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在1922年,也就是大正十一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因為其槍托為了便於射手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因此在中國被稱為歪把子機槍。

    十一年式輕機槍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管上有螺紋狀散熱片,使用與三八式步槍相同的6.5×50毫米步槍子彈以及標準5發彈夾。另外也配有刺刀座,以便於安裝刺刀。

    十一年式輕機槍最大的特徵是使用彈鬥供彈原理。該槍的開放式彈鬥可以裝填6個三八式步槍所使用的5發裝彈夾條(共30發)。透過彈鬥上方的蓋子向下施加壓力使最底層彈夾打完後彈夾條自壓彈機底部排除,疊在上面彈夾會因重力下降進入輸彈位置。彈鬥底部的推彈裝置將彈夾中的槍彈推向給彈口推彈入膛,依次反覆。因為使用彈鬥設計,步兵只要攜帶一種規格的子彈就可以在兩種槍支上。

    十一年式輕機槍

    十一年式機槍上配有油壺,子彈需要經過油刷給彈殼塗潤滑油才能使用,如果不塗的話,容易做成退殼不暢。理論上只要不斷向彈鬥中裝填彈夾即可持續射擊,但是由於彈藥裝填繁瑣,實際射速不能達到理論射速,很難達到設計的每分鐘500發。另外在實戰中也會出現槍管過熱(槍管不能更換)、人機工程惡劣、結構複雜易出故障(特別是惡劣環境下),槍托向右偏使得射擊時會偏向等缺點。

    十一年式輕機槍

    日軍的操作經驗中,對排除十一年式輕機槍的故障已經是寫入步兵操典內從連長到射手都要熟習的重大問題。壓彈機為開放式結構,無法隔絕泥沙塵土等進入槍機,原廠雖然聲稱讓子彈塗油可以改善槍機順暢,但是潤滑油本身也是容易沾上泥沙塵土什麼的,結果會讓槍機運作更不順暢(另外在東南亞地區高溫高溼的條件退殼更不暢,甚至塗潤滑油也無濟於事)。同時,槍機因生產工藝問題無法完整負荷6.5毫米步槍彈的膛壓,如果使用反倒會使射擊不順,日本陸軍為此製造6.5毫米減裝彈,補給時還會在彈藥盒外打上G的印記,以避免混用(原本很好的設計思路,現實中卻成了一大麻煩)。

    十一年式輕機槍

    十一年式輕機槍具有太多問題,它在設計時完全不顧實際使用需要和生產工藝的問題。因此日本軍校、測考單位、實戰單位從未給過十一年式輕機槍正面評價。也因為十一年式輕機槍在使用中暴露出的問題不能適應作戰需要,之後以昭和十一年(1936年)定型的九六式輕機槍替代。

  • 5 # 輕兵器愛好者

    “歪把子”機槍指的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的十一年式輕機槍,歪把子是華人民對於該型輕機槍的俗稱,原因是十一年式輕機槍的握把/槍托歪向右側,這個特點應該遺傳自日本的三十八年式重機槍,也就是仿製的哈奇開斯M1900重機槍。將槍托設計成這樣的好處是在瞄準時不必將頭歪向一側就能讓視線和瞄準基線重合,提高人機功效。

    十一年式機槍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機槍,不但因為他的槍托是歪的,它還擁有獨特的彈鬥供彈具,可以直接使用步槍的五發彈夾供彈。一個彈鬥最多可以容納六個彈夾,即30發子彈。彈鬥會從最底下的彈夾開始供彈,在一排彈夾打光後,空彈夾會自動排出,開始下一排彈夾的供彈。這種彈鬥結構非常複雜,可靠性低下。理論上說彈夾可以邊打邊加,保證火力持續性,但是由於填裝步驟繁瑣,實戰中很難做到。雖說用彈夾供彈的設計可以讓一個步兵班使用同一種供彈具供彈,減小後勤壓力,但是實際上是弊大於利,優點只存在於紙面上。

    十一年式輕機槍槍身上還配有油壺,給每一發上膛的子彈彈殼刷油,保證抽殼順暢,避免卡殼。但是在東南亞由於環境惡劣,即使刷油也無法保證抽殼完全順暢。而且油容易沾染灰塵雜物,雜物會干擾槍機運動,進一步降低武器的可靠性。

    不得不說,歪把子機槍是非常失敗的武器,和中國裝備數量較大的ZB-26輕機槍相比,差了不止一星半點。

  • 6 # 軍武資料庫

    是指日本的11式輕機槍,也叫大正十一式輕機關銃。

    1922年(大正十一年)定型的日本輕機槍,由於槍托為了適合射手貼腮射擊而向右邊有一個彎曲。在中國的俗稱就叫做了“歪把子”

    很多影視劇的臺詞稱之為“歪把子重機槍”,實際上11式輕機槍是不擇不扣的“輕機槍”。

    但歪把子被日本要求要能夠使用五顆子彈一個彈夾的步槍彈因此就設計了一個特殊的彈鬥,採用開放式槍機。這樣的設計導致歪把子難以承受全威力步槍彈亦出現可靠性不佳的現象。

    但即便是這樣設計很差的武器中國當時繳獲了也當作寶貝一樣對待。

  • 7 # 快樂老貓9

    歪把子機槍又叫三八大蓋,是日本設計師瀧澤友版在一九三八年完成的,又叫友版三八。瀧澤設計時落枕脖子有點歪,所以機槍設計的也有點歪所以叫歪把子機槍,為了蓋住歪的地方上面加了個蓋子所以又叫三八大蓋。

  • 8 # 東北的樹

    昨晚大王莊的炮樓叫咱們給端了。住大王莊的鬼子呆不住了,決定明一早往柳林嘴撤。有多少人?鬼子一個小隊,漢奸一個排。另外還有二挺歪把子!送到嘴邊的肉,不吃白不吃,幹。

  • 9 # 風雲焦點說

    歪把子機槍,是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所制,所以又叫大正十一式輕機槍,為了便於在開槍時臉部貼槍抵肩瞄準,不用歪頭,所以槍托是歪的,我們就叫他歪把子,雖然中國繳獲了大量的歪把子,但是這種機槍從未在正規部隊中使用,只有少數游擊隊中用過,可見其質量實在不怎麼樣。

    自動武器的使用非常消耗子彈,對於資源匱乏的日本來說,必須想法設法的節約子彈,最好在能夠在保障子彈夠用的同時,讓步槍子彈和機槍子彈可以通用,這樣在工廠就不必單獨生產,運輸包裝都很方便,整箱的子彈運到戰場上,子彈每5發一個彈夾,這樣步槍機槍在使用時,開啟箱子就直接能用步槍和機槍,不論哪一方出了問題,子彈都不會用不上。

    但卻需要配備一個副射手,一旦這個射手傷亡,十分影響機槍手的火力發揮,而它的架子太高,火線也高,如果是向上攻打高地還可以舒服一點,如果是向下射擊,就必須要探出半個身子,容易被對方擊殺,而他的射速還不怎麼高,聲音還特別響,所以很容易成為判斷戰場風向標的明燈。

    在槍支方面,必須保證槍支有可以承載步槍彈夾的平臺,同時還要滿足可以把步槍子彈源源不斷的送入進彈口。但是日本又過於在意節約子彈,這樣就使得槍支結構更加複雜,槍支結構複雜,就不太穩定,伴隨的就是高故障率,特別這種槍對氣候變化十分敏感,在東北這種低溫地區,根本開不了火,所以只能額外加一個油壺,以保證槍的可靠性,但是在太平洋戰場上,高溫和溼熱它的故障率更高(不過槍這麼爛,仗卻打的很猛),歪把子就像個嬌貴的小姐,只能在不冷不熱,不幹不溼的環境裡,小心翼翼的保養,戰鬥如果太激烈,這槍也是個廢物,特別容易出毛病。

  • 10 # 電玩PRO

    剛好,本人是戰地系列愛好者,對這些槍械很熟悉

    漢陽造

    該槍原型為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Gewehr 88或簡稱Gew 88),由於該槍存在著裝彈退彈困難、抽殼可靠性不佳、容易炸膛等問題,1898年德國軍方採用毛瑟1898式步槍將其取代。該型步槍遂轉售給土耳其、非洲一些國家和中國的清政府。

    基於清政府的洋務派對“毛瑟”品牌的迷信,德國商人謊稱1888式步槍為毛瑟步槍,成功地將設計資料和生產機械賣給了清政府。故從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定名為八八式。1899年江南製造局也開始生產此型步槍,一直到1944年,此型步槍在中國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為當時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也是自清政府的新軍到抗日戰爭時期,國內各個武裝部隊的輕武器裝備的主要槍型。 由於該槍的主要生產者為位於湖北漢陽之漢陽兵工廠,因此一般稱之為漢陽造。同時,因前期進口的德中國產1888式步槍採用了全長式槍管套筒,國內前期的仿製品也採用了全長式槍管套筒,故其早期槍型也被稱之為“老套筒”。由於生產時間長遠,民初中國所有的戰役此槍幾乎無役不與, 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在內。根據當年在新軍第八鎮(師)21標一個士兵的回憶,當年第八鎮的步槍全部是漢陽兵工廠出產。因此,1911年10月10日晚上,程定國所開的第一槍,用的應該是漢陽造,由此打響了推翻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該槍從辛亥革命一直到抗美援朝一直在戰場上發揮作用,是中國戰爭史的一個傳奇的神話。

    三八大蓋

    三八式步槍為手動步槍,日本陸軍於日俄戰爭後1907年正式採用為制式武器,三八式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法西斯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敗),用了整整40年。 三八式步槍在中國一向俗稱為三八大蓋,由於其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而得名。

    歪把子機槍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一一年式軽機関銃)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廣泛使用的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因於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其槍托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的特別設計與當時日軍對一線步兵班、組支援武器的戰術使命和戰術要求有關。

    中文名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

    生產國 日本

    時間 1922年

    口徑 6.5mm

    重量 10.2kg

    本文資料參考百度百科。

  • 11 # 火焰藍孤猿

    呃,是這樣的

    漢陽造的原型為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Gewehr88或簡稱Gew 88) 最後因存在很多可靠性問題被毛瑟98步槍替代。

    三八大蓋即三八式步槍 為手動步槍 ,日軍於日俄戰爭厚1907年正式採用為制式步槍,在中國由於槍擊上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而得名。

    歪把子機槍即大正十一式輕機槍 是日本在二戰廣泛使用的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因其槍托為了便於瞄準而向右彎曲而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 12 # 不正經的軍棍

    都是98K,從2016年開始,這類老槍就有了一個統稱,叫98K。

    漢陽造是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非常多的武器,三八大蓋是日軍的制式步槍,歪把子機槍是日軍制式的輕機槍。

    古老的漢陽造

    漢陽造是前清時期,清朝出品的武器。這把槍的原型是德國1888年式步槍,本來打算列裝全國的,結果這把槍缺陷太嚴重,德華人腦筋一轉,賣給那些產不出好槍的國家,當新品賣。

    老套筒是最初的版本,當時引進的時候,1888式步槍採用的是全長式槍管套筒,中國仿製的也一樣。而後來漢陽兵工廠仿照德國的1898式步槍,去掉了套筒,加上了護木,這就是新的漢陽造。所說的老套筒,是真的老。

    ▲老套筒和漢陽造

    漢陽造,全長955mm,口徑7.92mm,子彈全長8.255cm。這把槍幾乎裝備了全國部隊,抗戰中,諸多雜牌都用過漢陽造。

    罪惡的三八大蓋和歪把子

    三八大蓋是日俄戰爭後日軍的制式步槍,起源同樣是毛瑟,仿照毛瑟做的步槍,和漢陽造還有一定的親緣關係。

    三八大蓋全長1.2米,加上刺刀有1.66米,打6.5毫米口徑的步槍彈。而日軍的歪把子最初打的也是三八大蓋的子彈,就是6.5*50mm的步槍彈。日本力求子彈通用,減輕負擔。結果歪把子打6.5*50mm子彈總出故障,日本將子彈減裝,減去一點火藥,這樣,歪把子機槍才能繼續用。

    這兩把槍下面,是無數的屍體,可以說是血債累累。而漢陽造效能一般,做工差,為中國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

  • 13 # 前沿陣地

    漢陽造是中國在19世紀末期引進德國1888式步槍後的仿製型。當時清廷想引進一款新式步槍裝備軍隊,最終在德華人的忽悠下引進了1888式步槍。由於主要是在漢陽生產,因此也被稱為漢陽造,湖北條子。而且為了避免炸膛,槍管外還有一層套筒,所以有時也叫老套筒。

    三八大蓋則是日軍的制式步槍,從20世紀初誕生後一直用到二戰日本戰敗。該槍採用的是6.5毫米槍彈,射擊後坐力較低,很適合體格不壯的日軍使用。三八式步槍射擊精度較高,但是槍彈停止力不足,容易出現射穿人體但是對方依然可以繼續作戰的情況,因此日軍推出了99式7.7毫米步槍,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沒能取代三八式步槍。三八式步槍槍機極為簡化,僅有6個部件,維護方便,可靠性很高。由於採用了較大的防塵蓋,所以得名三八大蓋。

    歪把子則是大正十一式機槍,是二戰中日軍的主力輕機槍。該槍採用的是別具一格的彈鬥供彈,採用6個5發裝的步槍用橋夾,用來提高彈藥通用性。但是最後為了正常使用,不得不使用減裝藥版6.5槍彈,還是不能和三八式步槍的彈藥通用。同時,該槍火線太高,而日軍普遍身材短小,因此使用時非常不舒服,而且射手暴露面積過大容易傷亡。

  • 14 # 利刃號

    歪把子機槍通常指的是哪種武器呢?指的是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廣泛使用的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因於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其槍托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世界各國特別是一些軍事大國出現了新一輪軍備競賽和軍事思想變革的風潮。日本為了增強一線徒步步兵的火力,效仿歐美列強軍隊的做法,日本開始為步兵班、組設計一型由1~2人操作使用的自動武器——輕機槍。

    其特點有兩點,其一、自動武器編入班、組,必定增大一線步兵的彈藥消耗量,因此必須考慮由此帶來的彈藥保障問題。在此之前,日本陸軍一線步兵的班、組沒有裝備過自動武器,都是使用手動“三零”式步槍或“三八”式步槍。彈藥保障問題,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彈藥的數量問題,即要確保夠用;其二是彈藥的型號問題,即要確保通用。而通用,又是確保彈藥保障的根本要求。步槍和機槍使用同一種槍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戰鬥中彈藥保障的方便性。

    其次,日本陸軍考慮了一線步兵在戰鬥中使用彈藥的方便性問題。要求這一型即將編入一線步兵班、組的自動武器,應使用與步槍一樣的供彈具。也就是說,機槍要使用步槍用5發裝的彈夾供彈。步兵就實現了供彈具通用,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彈藥保障的方便性,而且也簡化了工廠生產特別是彈藥包裝方面的環節,整箱日本6.5mm步槍彈,都是把槍彈裝在彈夾上(一個彈夾5發)一同存放,幾乎沒有散彈包裝的,這樣在戰場上一開箱就能直接供步槍和輕機槍同時使用。 即強調步、機槍彈藥通用的同時,還強調步、機槍供彈具通用,步、機槍同彈藥、同供彈具,開啟一箱彈藥,步槍手可以直接使用,機槍手也可以直接使用;戰鬥中,可以把步槍手的槍彈收集起來供機槍使用。

    儘管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實現了日本陸軍基於戰鬥彈藥保障的思想,但卻犧牲了在戰鬥使用方面的整體效能。實戰證明,槍械的結構越簡單,可靠性也就相對越高;反之,可靠性則越糟。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採用的這種供彈方式,結構與動作過於複雜。而這種機構動作的高複雜性,同時也就存在高故障率的隱憂。在作戰中,歪把子機槍暴露出兩大漏洞:其一是對於氣象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特別是在中國東北地區低溫嚴寒的條件下使用的可靠性不高,採取了把油壺裝在裝彈機旁邊,隨時為機件和槍彈塗油的辦法來保持可靠性的辦法;後來在東南亞地區高溫高溼的條件下使用的可靠性更差,甚至連油壺也無濟於事了;其二是獨特的供彈方式,使歪把子機槍的人機工程極為惡化,操縱性較差。

    總的來說,歪把子機槍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機槍,但不是優秀的機槍,最終被九六式6.5毫米機槍所取代,抗戰中,中國軍民也很看重繳獲的歪把子機槍,因為直到建國,機槍都嚴重缺乏;之後正規部隊能用上捷克造,都傾向於把歪把子淘汰給地方部隊、民兵、游擊隊使用;而日軍用96式輕機槍替換歪把子的想法直到日本投降都沒完成;而中國軍隊一直使用到北韓戰爭時期!End!

  • 15 # 星火彪WarOH

    在一些抗日劇中,我們可能見到過這樣一幕:主人公端起一挺外號“歪把子”的輕機槍,隨著一聲“弟兄們,衝啊!”高高喊起,手下戰士們紛紛跟著跳出陣地,衝向來犯之敵。

    而在經典抗日劇作《亮劍》中,我們那個性十足的李雲龍團長每每說起家當的時候也是三句不離“歪把子”。不單如此,他更是留下了“老子要是人手一把歪把子,不突突他到東京去!”這樣經典的臺詞。

    那麼在抗日時期,這一型被中國軍隊如此欣賞的“歪把子”輕機槍究竟是什麼來頭呢?

    其實,這一型外號叫“歪把子”的輕機槍正式型號叫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很遺憾,它是由日本所產,並投放於侵華戰爭中的一款機槍。不過真正讓它大放異彩的,卻是中國抗戰時期敵後游擊隊的戰士們。

    早在日俄戰爭期間,日本用慘重的傷亡見識到了機槍對於步兵的威脅。而在一戰結束之後,面對其他列強的軍備競賽,日本陸軍對輕型機槍的需求更是愈發明顯。因而,為了增強一線步兵班、組這一級作戰單位的火力,日軍開始自行研製一款可以伴隨步兵隨時移動的輕機槍,這便是後來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正如其名,該型機槍定型量產是在日本大正十一年(1922年),因而被賦予該名。

    日本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該型機槍的設計理念也很好的體現了這一國情。在設計要求中,日軍為了減輕後勤壓力(尤其是彈藥補給方面的壓力),特別指出這型號的輕機槍要能使用與“三八”式步槍相同的彈藥、供彈具。統一前線步兵的彈藥口徑可以理解,不過要讓機槍跟步槍使用相同供彈具的要求就有點苛刻了。

    然而,當時承接該型號設計的南部麒次郎還是盡力達到了這一要求。從1908年開始,日軍便在三八式重機槍的基礎上進行輕量化設計,隨後經南部麒次郎改良得以於1922透過驗收定型。在該型機槍的成品中,為了能讓其使用上“三八”式步槍的標準5發彈夾的同時又保證火力輸出,設計師在機槍的左側裝上了一個開放式彈鬥。這個裝置,是“歪把子”除了歪向一邊的槍托之外,最為獨特的特徵。透過這個裝置,十一式機槍能夠一次性裝填6個彈夾(30發子彈)。

    其工作原理是:透過彈鬥上方的蓋子向下施加壓力,使最底層彈夾打完後彈夾條從壓彈機底部排出,疊在上面彈夾會因重力下降進入輸彈位置。彈鬥底部的推彈裝置將彈夾中的子彈推向給彈口推彈入膛,依次反覆。而在彈斗的後方,是“歪把子”的開放式拋彈器。因而,在如此複雜的外部設計之下,該型機槍的瞄準基線便偏向槍身的右側。為了使射手射擊時不至於太彆扭,設計師又將它類似傳統步槍的槍托向右彎曲,於是便有了“歪把子”這個外號。

    憑藉著如此精巧的設計,這一把使用步槍供彈具的“奇葩”機槍終於得以問世。除了以上的介紹,它還與其它日本步兵手持槍械一樣,可插上刺刀作為近戰銳器運用。此外,500發/分鐘的射速,730米/秒的槍口初速,以及11公斤的全重,讓這型號的機槍怎麼看怎麼都像是一把戰場上的利器。

    那麼,它為何卻又遭日本軍隊遺棄,最後令日軍不得不另外仿造捷克式造九六式呢?這裡,我們還是要回到那個獨特的開放式彈鬥身上去看看。

    依靠這個裝置,十一式能夠用上三八式的彈藥與供彈具。但顯然,設計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製造”出了更多的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因為這個設計而無法隔絕塵沙進入槍機,進而導致卡殼;同時,因為壓彈機無法防止彈藥跳脫,因而及其容易誤傷友軍。所以,日軍實戰單位從未給該型機槍任何正面評價,反而還不斷地指出其各種問題。

    因而,到了1931年的時候,日軍直接放棄了該型號機槍,轉而研發新一代輕機槍。除了被交回倉庫之外,日軍主要將這款機槍配備給了偽軍使用。如此一來,便等於給游擊隊送上了不少。

    抗日戰爭時期,因為國內的工業體系大多被毀,因而這繳獲的“歪把子”給中國軍隊提供了稀缺的火力支援,並在游擊戰中大放異彩。到1950年之後,該型機槍還被志願軍戰士帶去了北韓,在抗美援朝中發揮著餘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提高自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