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小聲點

    進公司就可繳納社保,雙休日,法定節日上班有加班費,籤一份正試勞動合同。能得這樣的待遇,才算是企業最好的管理,對於中國所有私有制企業來說,都會比較一好。

  • 2 # drmdxyzwj

    首先,定個合理的工作指標,如干100個給1500元,而幹這點活又不累又能保證基本收入!其次,再定個規矩,多勞多得,超100個每超一個給多少,激發大家工作潛能!再次,制定如果今年比去年的效益好,把多出來的那部分按比例當紅包發給大家,真的讓大家感到與企業有利益鏈!!最後,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上公司領導應該多多的關心員工,讓員工心裡感到公司的溫暖!!做到上述幾點,員工一般不會走了!!

  • 3 # 銀代仁

    我認為:“管理”——應該先“理”後“管”。先講理,先梳理,後管事,再管人。

    先講理——要求走心;先梳理——要求因材施教。

    後管事——之後就先把事情帶頭做起來;

    再管人——最後才回歸到通常所謂的“管理”。

    以下文章,著眼第四層“再管人”,可供參考:

    優秀的主管一定要學會“偷懶”

    在我們身邊,不乏許多勤勞肯幹,兢兢業業的主管,他們的確很忙很累很辛苦,但他們帶領團隊所取得的成績卻表現平平。反之,一些善於“偷懶”的主管,他們的業績表現十分優秀,並能得到部下的認可和擁戴!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奇怪”現象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偷懶”主管的絕技:

    一、懶得與部下爭功

    懶得與部下爭功,這樣的主管會贏得團隊上上下下的尊敬。同時,任何人都不會忽視一個優秀團隊中主管的功勞。換言之,主管優秀,團隊不一定優秀;主管有功,團隊不一定有功;反之,優秀的團隊,主管一定優秀;有功的團隊,主管絕對功不可沒。在功勞和榮譽面前,主管退一步,更是大智慧;主管進一步,金牌也遜色!

    二、懶得與部下爭辯

    懶得與部下爭辯,這樣的主管自然而然就在格局上高了一個層次。如果主管總是與部下爭論、爭辯,甚至爭吵個沒完,只能說明這個主管 “做人”的水平還不夠成熟,還停留在與員工“做事”的一個層次。喜歡與部下爭辯的主管,就像一個不成熟不理智的糊塗家長,喜歡和自己的孩子爭辯對錯那樣幼稚可笑。即便你在道理上贏了,卻早已經輸了全盤!

    三、懶得與部下爭活

    這個對於那些從業務一線摸爬滾打晉升上來的主管來說,尤其需要重視。因為他們擅長業務,喜歡業務,享受“做事”帶來的快感,因此,他們常常與部下“爭活”——該讓部下鍛鍊的不願放手,該授權部下挑戰的不願放手,該讓部下試錯折騰的不願放手。

    為什麼?因為他們害怕出錯,因為他們害怕失控,因為他們害怕不完美。這樣的結果導致了下面的員工得不到快速的提升,這樣的結果導致了真正偷懶的員工可以鑽空子,這樣的結果導致了企業的人才培養和幹部梯隊建設大幅度滯後。

    同時,由於喜歡與部下“爭活”幹,這樣的主管一定遲遲的不能培養出能夠上升並替代自己職位的人才,從而導致了自己只能久久的呆在原位,影響了自己更高的提升!

    點評:

    我曾經也是一名非常非常“勤肯”的主管,不但“勤勞”,還很“肯幹”!總是擔心部下做事的水準,時刻擔心部下做事的效率。於是,那些本應該給部下充分鍛鍊的事情,我不知不覺中就搶了過來,自己飛快地就完成了。現在逐漸明白,所謂“擔心”,就是讓自己的心多了負擔;所謂“開心”,就是讓自己的心胸更開闊。原來,自己“擔心”員工是多餘的,主管“偷懶”員工才更“開心”!

  • 4 # zhonghuashenlong1

    監督管理,才能發揮人才的潛能!多點自由,少點權威,讓員工盡力而為,能用的儘量用,不能用的早點換人!企業需要的才是硬道理,其它的一切免談,人情示情況而定!

  • 5 # 企業文化從心開始
    1、員工管理是一門大學問。

    隨著時代的發展,員工對管理方式的要求、對領導的行為方式也不斷變化,許多企業的管理方式也因實際情況有各種不同的型別。但總體來說,每個企業的領導者,其管理的初衷都是希望透過各種方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規範企業的日常管理,從而提高企業的利潤,而這所有的內容中,員工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如何把員工管理好、調動好、服務好,是每個企業管理者都要引起高度重視的重大問題。

    2、員工管理主要有三種類型。

    對許多企業領導者來說,員工的管理不外乎三種類型,一種是以中華傳統美德為基礎,本著人性本善的基本原則,講究以理服人,以教化、引導為主,突出的特點是各類規則比較粗放,側重於方向;一種是以西方的法治意識為基礎,本著人性本惡的基本原則,講究依法治企,以強制、獎懲為主,突出的特點是各類規範非常細化,側重於按明確的各類要求執行,機械化執行就好;還有一種就介乎兩者之間,中西結合,或再加上家族化的一些內容。

    3、一些企業比較喜歡傳統的管理方法。

    企業的管理方法,與企業建立者或者說主要領導人的思想密切相關,對於一個老闆受中華傳統文化影響較大的企業來說,可以在這裡感受到更多的傳統管理方法,因為經歷5000多年曆史沉澱的古老文化,不管是老闆還是員工,他們更願意接受傳統的中華文化,而傳統的管理方法也可以讓員工感受到企業對自己的尊重、對善的追求、對美好的嚮往。但不可否認,這些企業一般都是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員不多,管理不太規範,許多時候人治大於法治。

    4、一些企業比較喜歡西式的管理方法。

    對於一些發展比較成熟的企業,或者說人數眾多的企業,簡單地靠說教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而西方精確到人、到事、到物、到各個細節的管理方法,便成為了許多企業追求的方向。他們把6S管理作為工具,把人性本惡作為處理問題、研究制度的基本前提,把各類要求細化為一條條具體的制度條文,透過考試、獎懲等方式,把管理的要求轉化為員工的行為習慣。但不可避免,一些企業因此而陷入了為管理而管理的誤區,許多企業制定的規章制度數不勝數,員工對各種要求煩不勝煩,特別是在當前員工越來越追求個性化、自由式的情況下,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也難以獲得所有員工的認同。

    5、一些企業喜歡取眾家之長而形成獨特的管理方法。

    當然,面對員工各異的喜好與客觀現實,許多企業在員工管理上也沒有簡單照搬,而是結合實際採取了獨具特色的管理方法,如德勝洋樓的財務報帳不需要領導簽字稽核;固德電子的員工志願者活動;還有阿里巴巴、格力電器、海爾集團等等,他們各具特色的員工管理方法,正是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探索的新的、更受員工喜歡的管理方法。

    6、企業管理沒有絕對統一的答案,適應的就是好的。

    對於每個企業來說,各自所在地域不同,從事行業不同,員工特點不同,所以在管理上也沒有絕對統一的標準答案,但不管什麼企業,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有幾個基本的原則應該把握:一是提供相對公開、公平、公正的機會,員工對企業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得到公正的待遇、公平的機會、成長的可能,離開這一點,企業的管理就難以長久有效;二是相對合理的薪酬及福利待遇,既要讓人把事做好,自然就應該提供合適的條件,既要馬兒跑,又不讓馬兒吃草的想法,不應該出現在現代管理人員的頭腦裡;三是以心為本的經營,要切實把員工當人看,切實從內心深處來關愛員工,幫助員工解決實際問題,經常性地換位思考。

    總之,員工管理是新形勢下企業管理者必須認真研究的問題,研究透了、工作做好了、員工滿意了,對企業建設是巨大的推動力;如果搞形式主義,呼悠員工,把員工的心傷了,那麼企業建設將難以持續。

  • 6 # 宗毅大觀

    有人問我,管著十家公司,一半時間都在環球旅遊,動輒發動網際網路大篷車運動、自駕特斯拉滿中國跑,宗毅你咋這麼任性哩?呵呵,實在不好意思,因為我一直都處於失控狀態。

    一般的公司結構肯定是總部去管控各個子公司,做什麼事都要用命令來完成,失控則意味著去中心化、謀求持久的不均衡狀態和自下而上的控制,就是老闆走開、放手和不管。

    芬尼的公司結構是典型的無中心自生長體系,多個裂變出來的子公司獨立存在。無中心並不是無規則,他們之間發生的關係是互相的,我們也是有規則的。什麼是規則,就是我們的民主選舉制度,員工用人民幣選出企業領導人,每個公司的發展不會受到太多的限制。

    失控的好處是,即使區域性出錯也不會導致整體的死亡,集體力量超越個體力量,應變能力更強,沒有中心對手就找不到你的命門,也就找不到摧毀你的死點。很多公司是集中控制,芬尼就比較分散,沒有中樞神經,我也只是管理其中一家公司。

    這種模式的缺陷是,不是最優、不可預測,區域性錯誤多。這個我也認了,網際網路絡的小故障可以避免大故障,不會出現驚險,這和一個人小病比較多反而不會得癌症,是一個道理。

    企業自我生長的奧秘就在於失控。如果到現在你還是一個人來管所有公司的話,這個企業一定是做不大的,尤其是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只要我們超過40歲,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都會退化。一個老闆全力把持的公司在未來是非常難做的,只能越做越小。

    相反,失控狀態下的組織會產生新的價值,為啥子哩?因為公司內部老有創業的機會,每次創業不是一個人出去,而是一堆人出去,所以我們僅僅要做的是去完成一個製造機會的種子,設立一個成長的平臺創業機制,哈哈,比如說俺們的裂變機制和芬尼基本法。

  • 7 # 慧企星助

    員工管理六原則

      1、充分了解企業的員工

      每個人對自己都是如此簡單,而對他人卻是如此複雜。作為管理者,要能充分的認識你的員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管理者如果能充分理解自己的員工,工作開展起來會順利得多。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一個能夠充分了解自己員工的管理者,無論在工作效率,還是人際關係上他都將會是個一流的管理者。

      瞭解員工,有一個從初級到高階階段的程度區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瞭解員工的出身、學歷、經驗、家庭環境以及背景、興趣、專長等。同時還要了解員工的思想,以及其幹勁、熱誠、誠意、正義感等。

      第二階段:當手下員工遇到困難,你能實現預料他的反應和行動。並能恰如其分的給員工雪裡送炭,這就表明你對員工的認識更進一步。

      第三階段:知人善任。能使每個員工在其工作崗位上發揮最大的潛能。給自己的員工足以考驗其能力的挑戰性工作,並且在其面臨此種困境時,給予恰當的引導。

      總之,管理者與員工彼此間要相互瞭解,在心靈上相互溝通和默契,這一點對企業的管理者來說尤為重要。

      2、聆聽員工的心聲

      企業的管理者都有強烈的自我主張,這種傾向有助於果斷、迅速的解決問題,但另一方面也會使管理人員一意孤行,聽不進他人意見,導致決策失誤。

      在企業的管理中,聆聽員工的心聲,也是團結員工,調動積極性的重要途徑。一個員工的思想除了問題,會失去工作熱情,要他卓越的完成你交給他的任務是不可能的。這時,作為管理者,應耐心的得去聽取他的心聲,找出問題的癥結,解決他的問題或耐心開導,才能有助於你的管理目標的實現。 對待犯錯誤的人員,也應當採取聆聽的辦法,不應一味責難它們,而應給他們解釋的機會。只有瞭解個別情況後,才能對他們對症下藥,妥善處理。

      3、德才兼備,量才使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在能力、性格、態度、知識、修養等方面各有長處和短處。用人的關鍵是適用性。為此,作為管理者在用人時,先要了解每個人的特點,是個員工十個樣,有的工作起來利落迅速;有的謹慎小心;有的擅長處理人際關係;有的卻喜歡獨自埋頭在統計資料裡默默工作。 在許多企業的人事考核表上,都有一些關於處理事務的正確性、速度等評估專案,能夠取得滿分這才稱的上是優秀的職員。作為一個管理者,不僅要看到人士考核表上的評分,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觀察,結合每個員工的長處給於是當的工作。在從他們工作過程中觀察其處事態度、速度和準確性,從而真正測出其下屬的潛能。也只有如此,管理者才能靈活、有效、成功地管理他的員工、使事業蒸蒸日上。

      4、淡化權利,強化權威

      對員工的管理最終要落實到員工對管理者,或下屬對上司的服從。這種領導服從關係可以來自權利或權威兩個方面。管理者地位高,權力大,誰不服從就會受到制裁,這種服從來自權力。管理者的德行、氣質、智慧、知識和經驗等人格魅力,使員工資源服從其領導,這種服從來自一個企業的管理者要成功的管理自己的員工,特別是管理比自己更優秀的員工,人格魅力形成的權威比行政權力更重要。

      5、多表彰員工

      成就感能夠激勵員工熱情工作,滿足個人內在需要。要公開獎勵標準,使員工瞭解每一個人獲得獎勵的原因。以公開的方式給予表揚、獎勵。表揚和獎勵如果不公開,不但會失去它本身的效果,而且會引起一些員工的無端猜測,影響工作。獎勵的時效也很重要,要多獎勵剛剛發生的事情,而不是已經被遺忘的事情,否則會大大減弱獎勵的影響力。

      6、適宜的工作環境,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還能調節員工心理。根據生理需要設計工作環境,可以加快速度、節省體力、緩解疲勞;根據心理需要設計工作環境,可以創造愉悅、輕鬆、積極、活力的工作氛圍。對工作環境進行人性化的改造,在工廠附近設立各種專用汽車設施,在公司內開設多家食堂和飯店,為體力勞動者增設盥洗室,保持工作地點整潔乾淨……

  • 8 # 積分制管理功道雲

    怎麼管員工,這問法太泛了。但是你說碰到了下面這樣的問題,怎麼管倒是能說個見效的法子給你。

    比如問題:小企業資金不足,還碰到了混吃混喝的員工,錢少還使不上勁的企業,怎麼辦?

    這就很像秀才遇到兵,光說員工是沒有作用的,換而言之叫:無感。

    面對這樣的員工怎麼管?公司方真是很想說:要麼幹活要麼滾啊,但是既然大家出來開了公司就意味著要按文明人的方法做事,怎麼能說隨隨便便就開了人呢,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還是有法子治得了這樣的員工的。

    員工懶起來一方面是你沒激勵到位,另一方面是沒監督到位。其實在這兩個方面都有做的“過分”的公司。

    獎勵還有“過分”的說法?

    有的,由於獎勵過分,但員工又並沒有做出很符合公司業務價值時,這個獎勵成本就是在耗費公司僅有的資源啊!對公司來說這種沒效益的付出,你覺得不過分?拿人錢財替人消災,老闆更認這個理!

    沒監督到位會導致什麼呢?

    員工拿了你的錢,但卻趁你不在的時候,躲在角落看韓劇,沒有任何的自律和自覺性,為什麼?因為你的監督機制不夠充分引起他的重視,也就是說沒能讓他“有感覺”。

    怎麼能讓老闆花錢花在實處,覺得符合公司的業務價值,怎麼能讓員工有感覺,你可以抓住這兩個東西做研究,一個是薪酬體系,一個是積分管理,把這兩個來結合,可以調動員工積極性同時也讓老闆的錢花對地方。

    具體原理是,積分管理利用將員工的行為表現用積分量化,之後進行排名,予以高分人群福利待遇,低分人群進行優勝劣汰,甚至用這樣的排名把企業中公司倡導的方向、工作方向等等讓員工跟隨去做。

    當然這個積分管理最重要的是給員工釋放訊號,什麼是被鼓勵去做的,什麼是不被鼓勵的,這樣一來就有了一個公示監督系統,用加分扣分的方式引導員工的行為出現變化。

    可能會有人估計這樣也是無法讓員工“有感”的,那麼接下來你可看好要說到的薪酬設計了。

    出來工作都是為了什麼?不就是一個錢字嗎,在生存階段,員工對物質需求的追求還是最大的因素,把握這個發力點,那你大可利用這個挖掘有能力的員工,也不把公司的錢浪費給出來混吃混喝的員工。你可以看這張表:

    這一張推廣專員職位的薪酬績效設定標準,崗位工資假設為5000元,拿出1千元左右作為考核,員工在這部分的工作做得好與差,直接影響他的報酬是否優厚。有實力夠優秀的員工,可藉此調動他的積極性。而能力不足的員工,公司也沒必要給你耗費這麼多閒錢了。
  • 9 # 家族企業雜誌

    所有公司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但絕對都和人脫不了關係。人才管理問題一直是公司績效不彰的一大原因。德勤(Deloitte)根據全球超過90個國家、2500家公司和人資主管的調查資料,提出一項報告指出,全球各地的僱主對於關鍵的人力資本挑戰(像是“領導、人才留任及投入程度、人力資源再就業技術培訓以及人才招募”)仍然準備不足。

    以下點出五項總在重蹈覆轍的現代人力管理陋習,每一項都會大大削弱公司的效率。

    1、不瞭解真實的公司文化

    公司高層主管、經理和創始人的腦中都有一套類似的公司文化。但很遺憾,他們的想法卻和底下多數員工相去甚遠。在高層人士眼中,所謂文化常常就像是公司網站上那些公關廣告詞:“本公司懷抱熱情,深信多元、創新的價值,樂於擔負社會責任。”但就基層員工看來,就會呈現相當不同的樣貌——當然,是沒那麼好的樣貌。

    2、將“員工投入”與“快樂”的概念混為一談

    雖然“員工投入”確實值得重視,但那些鼓吹自助、自我成長的產業卻已經把它和“快樂”混為一談。工作的主要目的不應該是“讓人快樂”,而是要有實際的生產。員工投入之所以重要,正是因為它直接與生產力有兩大連結:第一,員工越投入就越有動力,也覺得工作越有意義,這樣一來也就更有生產力;第二,員工有機會發揮生產力,就會得到成就感,這樣一來也就越投入。請注意我們完全沒提到快樂這回事,很多員工既投入、又有生產力,但他們感受到的並不見得是快樂;同樣地,也有一些員工雖然很快樂,但並不代表他們就很投入或有生產力。簡言之,主管該做的,是要為員工創造出有意義的挑戰目標,而不是整天擔心員工究竟快不快樂。

    3、忽略了辦公室政治鬥爭的毒性效應

    所有公司都免不了政治鬥爭,但我們多半低估了:

    1)政治鬥爭無所不在的程度;

    2)政治鬥爭會怎樣讓人做出愚笨而不理性的決定。

    心理學家研究辦公室政治鬥爭已經數十年,認為這是一些非正式、不合規則、多半無形的力量,寧可犧牲公司的利益,也要謀取某些個人最高的利益。這些研究已經提出相當可信的證據,證明辦公室政治鬥爭不利於員工的生產力及福利。最重要的是,如果感受到辦公室政治鬥爭,常常就會讓壓力、離職意願、職業倦怠上升,而工作滿意度和員工投入程度則會下降。

    這種關連性是不分部門、年齡、文化而普遍存在的,可見辦公室政治鬥爭是種舉世皆然的毒瘤。

    4、誤解了領導的真正意義

    關於領導這件事的討論可說是熱門中的熱門,但一般對領導的概念卻可能和領導的真義大相逕庭,而且偏偏許多專業人資人員都只是人云亦云。於是說到領導,公司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卻做得特別多。舉例來說,多數的資深主管之所以坐上這個位子,多半是因為他們的技術專業或個人魅力;然而主管職位真正最重要的能力並不在此,反而應該是在於建立團隊、並使團隊投入的能力。更糟的是,那些深具魅力的主管常常過於自戀,無法將團隊及公司的利益看得比自身利益更重要。

    正因如此,公司的領導情形很少能達到理想,而多半呈現無能。讓我們看看以下一些實際數字:a、CEO平均任期只有18個月;b、員工不夠投入是普遍的現象(報導數字是多達70%的員工並不夠投入);c、讓員工不投入的最大原因、以及最多人提到造成離職意願的理由,都是因為直屬主管;d、勞工自僱就業率穩定升高,主要原因就在於勞工受夠了不當的管理。現在該做的是,公司必須選出真正具備領導潛力的人,而不是那些善於操縱公司願景以提升自身職業生涯及利益的人,也不是那些深具領袖魅力但狡猾不實的人。

    5、依靠的是直覺而非資料

    這正是前四項錯誤的根本由來,很可能是所有人才管理錯誤裡最致命的一項。如果連自己的員工算不算人才都還不清楚,又怎麼可能做好人才管理呢?雖然現在已經有各種關於領導、管理、組織效能的資料和依據,但多數公司仍然只是憑感覺,每當要決定升遷或聘任的時候,就是由主管、董事和經理用直覺做決定。雖然所有人都會有推論上的偏見,但經理人又常常比一般人更容易過度自信,出現偏見的傾向也就特別明顯。如果我們沒有稽核標準,而只是縱容使用直覺,就會讓偏見叢生,而真正的人才也可能被埋沒。

    確實,直覺有時候也很管用,但這種直覺必須能有專業作為基礎。所以我們並不是要完全抹滅直覺的貢獻,而是要讓直覺搭配事實、理由,這樣就算是新手主管上路,這種有資料協助的直覺判斷也能比較準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了ESP就可以想開多快開多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