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豪諾媽媽育兒記
-
2 # 水凝心1
自然分娩有利也有弊的,好處是:胎兒經陰道自然分娩,子宮有節奏的收縮會使胎兒胸部受到壓迫和擴張,使出生後嬰兒的肺泡富有彈性,容易擴張。當胎兒經過陰道時,其胸部受壓,娩出後,胸腔突然減壓而擴大,有利於胎兒出生後建立自然呼吸。壞處是:產前的陣痛是很多女性都無法承受的,並且陰道生產過程中易發生突發狀況。產後會因子宮收縮不好而出血,若產後出血無法控制,需緊急剖腹處理。嚴重者需切除子宮,甚至危及生命。 胎兒難產或母體精力耗盡,需以產鉗或真空吸引,協助生產時,會引起胎兒頭部腫大。胎兒過重,易造成肩難產,會導致新生兒鎖骨骨折,或臂神經叢損傷。羊水中產生胎便,可能導致新生兒胎便吸入症候群。胎兒在子宮內可能發生臍繞頸、打結或脫垂等意外。 因此,選擇順產的準媽媽們一定要做好了產前的準備,這樣才有助於分娩的順利進行。
-
3 # 婷婷嫋嫋的人兒
當然有啊,關於難產的科普文章請百度。但是每個人體質不同,可能遇到的問題也不同。所以按時產檢很重要,但是也有部分人產檢時一切正常,生產的時候突然出現危險。遵醫囑吧,根據自己的情況考慮風險。
-
4 # 瀚天瀚海
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好與壞,順產是千百年來人類生育的方式,總的說來是好的,但是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裡,因為難產造成的母嬰死亡的情況也非常多,在醫學不斷髮展之後才有剖腹產,透過手術干預,保證母嬰平安。
所以當一個女人懷孕後,首先應該考慮順產,嚴格按時間進行產檢,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胎位的矯正等。如果到了足月因為各種原因無法順產,醫生會建議手術。這時候產婦和家人也不要覺得順產好而堅持順產,提高生產的風險。
歸根到底一句話,按照醫學標準,能順產的儘量順產,不能順的該剖就剖。
-
5 # 心無界限
丁師:為什麼儘量順產?如何順產?
懷孕過程中胎兒,在母腹中不斷透過父母的思維波,接受外來的一切資訊,此時胎兒沒有記憶,沒有意識,只是條件反射。在順產生孩子過程中,透過陰道的擠壓神識離體,孩子的神識只能離開自己的身體,“看著” 媽媽生自己,當孩子離開母體時,內外的環境很不一樣,刺激嬰兒接收周圍的一切,初始化的運作被起動。
剖腹產的孩子,在離開媽媽的時候也有個互換過程,由液體氧供氧換成空氣供氧,有段時間沒有呼吸,大腦也是一片空白,只是神識沒有離體,資訊的接收受阻而已。心胸沒那麼擴充套件,心量沒那麼大,有點自私。也沒其它問題。
順產是最自然的生孩子方式,儘量採取最自然的方法。如果能做到以下兩點,就可以做到順產:
1.在懷孕期間正常生活作息,保持做家務,不要可以迴避活動,有空爬爬樓梯。
2.從懷孕後堅持拍打腹股溝。
這樣堅持到生產前,這樣做的效果是很容易順產,到預產期要格外的注意,因為可能很容易很快的就把孩子生下來了。
回覆列表
順產的缺點:
1.產前陣痛,但可以無痛分娩避免產痛的困擾。
2.陰道生產過程中突發狀況。
3.陰道鬆弛,但可以產後運動避免。
4.骨盆腔子宮膀胱脫垂的後遺症。
5.陰道產後會傷害會陰組織,甚至會造成感染,或外陰部血腫等情形。
6.產後會因子宮收縮不好而出血,若產後出血無法控制,需緊急剖腹處理。嚴重者需切除子宮,甚至危及生命。
7.產後感染或產褥熱發生;尤其是早期破水,產程延長者。
8.會發生急產(產程不到兩小時)。尤其是經產婦及子宮頸鬆弛的患者。
9.胎兒難產或母體精力耗盡,需以產鉗或真空吸引,協助生產時,會引起胎兒頭部腫大。
10.胎兒過重,易造成肩難產,會導致新生兒鎖骨骨折,或臂神經叢損傷。
11.羊水中產生胎便,導致新生兒胎便吸入症候群。
12.胎兒在子宮內發生意外;如臍繞頸、打結或脫垂等現象。
13.羊水栓塞,毫無預警地發生。即使是剖腹產也無法避免。
順產的優點:
1.產後恢復快。生產當天就可以下床走動。一般3-5天可以出院,花費較少。
2.產後可立即進食,可餵哺母乳。
3.僅有會陰部位傷口。
4.併發症少。
1、積蓄力量
當準媽媽的預產期到了,準媽媽需要一種把胎兒逼出來的力量,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產力”。這種把胎兒逼出來的力量有它的特點:產力有節率性,對稱性,極性和縮復作用。這些特點既能保證把寶寶逼騙出來,又不會造成寶寶的損害,還能讓子宮下段、子宮口和陰道慢慢地、被動地擴張開大,讓寶寶平安娩出。
一般來說,產力在懷孕晚期就已經出現了,臨近預產期出現的頻率就更多了。它表現在孕婦身上,就是突然子宮像球樣隆起變硬,很快就消失了,而且沒有規律。真正的臨產標誌是在10分中內有兩次的宮縮,而且有規律,伴隨著宮頸口的擴張和胎頭的下降。從這時算起宮口擴張完全(10釐米)到寶寶娩出大約需要12~14小時。
2、擴張讓胎兒從陰道娩出的通道
胎兒從陰道娩出的通道,就是醫學上所說的產道,它包括骨通道和軟產道。
軟產道是由子宮下段、子宮頸、陰道及盆底軟組織構成的彎曲管道。軟產道通常是緊閉的,當分娩時,由於強有力的宮縮以及胎頭下降的擠壓,軟產道被動地慢慢地擴張大,當擴張達到直徑10釐米時,寶寶就可以順利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