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魔王愛回答
-
2 # 鎂客網
在人工智慧領域,語音識別、影象識別是第一批實現產業化落地的AI技術。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人臉識別行業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0億元,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51億元。至於這方面的公司,像曠視、商湯、雲從科技都是已經相當成熟的公司。
圖 | LFW最新結果
從技術上來講,透過FDDB(Face Detection Data Set and Benchmark)和LFW(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這兩個國際性比賽的測試,從測試結果我們能夠了解到,人臉識別技術的識別準確率已經達到了接近100%。
從應用上來看,安防和金融是人臉識別技術在B端的兩大主要市場。比如安防,警局、火車站等場所都已經有所部署,就在前不久,東陽市公安局引入並部署 “動態人臉識別”系統,在試用的一個月內,他們就成功抓獲了6名在逃犯罪嫌疑人。
在C端市場,我們或多或少的也能看見“人臉識別”的影子,其中最為人們所知的就是特效相機“FaceU激萌”了。正是基於人臉識別技術,其中的系統才能準確識別出使用者的五官,從而將特效準確的放在人們的臉上。
此外,在安防和金融之外,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方向也在進一步擴大。像智慧手機中照片的自動分類,以及前段時間受到資本熱捧和人們關注的無人超市等等,這些都是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一種擴充套件和創新,而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些場景和應用都是未來的一種趨勢。與此同時,這也進一步說明了,人臉識別技術所隱藏的一個巨大的市場需求。
在《2016-2020年華人臉識別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中提到,從人臉識別的非軍方應用領域來看,目前國內的人臉識別技術,基本都是在金融及安全領域。而在娛樂領域,也只有百度推出的臉優真正在後臺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其他領域因為技術難度以及投入等原因,短期內還無法實現人臉識別。
事實上,如果人臉識別的技術得到突破,準確率得到提升並普及使用者習慣以後,其商業化應用前景是十分廣闊的,且有助於線下生物識別格局的改變,很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科技時代的商業爆發點。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革新,智慧銀行VTM、新型安防系統以及後端海量影片資料檢索等專案將大量上線,人臉識別效果的提升將開啟前期受效果制約的應用場景。另外,人臉識別包含人工智慧等技術,當前商家們佈局人臉識別就是佈局人工智慧以及人機互動的未來。
從資本市場來看,除了騰訊、阿里、民生銀行等多個巨頭佈局人臉識別產業,目前還有其他十大主打人臉識別的股份公司表現出了非常大的潛力。川大智勝、海康威視、佳都科技、科大訊飛、海能達、賽為智慧、高新興、漢王科技、衛士通、高鴻股份等10家上市公司成為人臉識識別以及人工智慧的潛力股。這裡面有多年來一直堅持做智慧技術研發的企業,也有大家並不熟知的新興企業,這些企業都將在接下來的十年,扛起人臉識別的大旗。
總之,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驅動的產業革命已經興起。這個新的經濟單元將是技術比拼的時代,技術壁壘也會越積越高。技術研發會成為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同時商業模式也會因為技術的不管革新而不斷演變。如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這樣的組織會越來越多,如臉優這樣技術性應用也會越來越多。當然,最終還是要看各組織的技術革新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商業變現能力等綜合實力強大與否。
以後的技術革命中會衍生更多的新興技術,而人臉識別技術或將成為拉開這個帷幕的直接導火索,中國也將因為這些技術而真正步入“中國智造”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