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清朝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時間從1636年—1912年,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7
回覆列表
  • 1 # 當代曹植

    不得不承認,滿族人不僅勇猛善戰,還善於學習。

    入關之後,清朝開科舉,祭天祭孔,厚葬崇禎,延用明制,全面漢化,積極學習漢族文化,此舉不但提高了滿族的生產力與文化水平,還穩定了局勢,拉攏了漢族士紳與知識分子階層。

    1721年,清朝頒佈《攤丁入畝制度》,廢除了人頭稅,引發了華人口爆炸。

    雍正帝整頓吏治,要求官紳一體納糧,建立密摺制度與秘密立儲制度,天下大治。

    清朝重農不抑商,因此人口與經濟皆迅速發展。 1791年,人口達到3.1億,遠邁前朝。1840年,人口3.6億。1851年,人口達到4.3億。1900年。人口達到4.5億。

    清朝中前期,猛烈的開疆拓土,極盛時達1300多萬平方公里,即便是清朝滅亡時,仍然有1100多萬平方公里。

    清朝後期,面對西方列強入侵,清朝在慈禧的領導下,先後開啟了兩次工業革命,即洋務運動與清末新政,逐漸將清朝向近化化與工業化轉型。

    建漢陽鋼鐵廠、安慶軍械所、江南製造局、江南造船廠、天津槍炮局、福州船政局、福建水師學堂、建同文館學習外語、建總理衙門負責外交。

    引進德國生產線製造槍械,即大名鼎鼎的漢陽造。

    鋪設電報線、電話線與鐵路。

    建立北洋艦隊、南洋艦隊、福建水師與廣東水師四支近代化海軍。

    編練西式新軍,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禁止婦女纏足,廢除科舉與奴隸制,嚴禁鴉片。

    建立郵傳部與郵政局。

    鼓勵百姓建廠、開礦、做生意,簡化行政審批手續。

    建立現代學堂,要求適齡兒童入學。

    建立警察制度與度支部。

    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頒佈《欽定憲法大鋼》,標誌著清朝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清朝直至在光緒末年,經歷過太平天國如此嚴峻的農民起義,清皇室自身八旗軍被基本打垮的情況下,慈禧依舊握有實權,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1912年,清朝初步實現近代化,但是仍然沒有完成工業化,是清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綜上,清朝統治者好學上進,是清朝享國276年的原因。

  • 2 # 魏東雙

    大清國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大西天命三年)入關後,真正的安定是在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統一準噶爾之後。但從乾隆後期開始民間反抗不斷,最主要的兩個:

    白蓮教起義(乾隆六十年1795年—嘉慶九年1804年),綠營漢八旗幾乎耗盡(滿八旗入關後分散保安,腐化消失);

    太平天國起義(咸豐元年1851年—同治三年1864年),湖廣、安徽鄉勇登場。

    即使沒有1840年(道光二十年)之後的列強侵略,按照大元或其他帝國的舊例,大清也避免不了第三波起義,或割據分裂而滅,時間也大約會在1900前後。大清之所以比大元享國更長,因為製造了麻木。

    列強的影響,一是促成了洋務運動、新軍、民族工業等自強轉變,延續著國祚;二是開放了國門,國民接受了外來思想,又加速著國體的轉變。二者疊加對滅清的時間影響不大。

    最後的契機是慈禧及載灃的假立憲,對一個空殼朝廷則是滅頂之災。

  • 3 # 鼎玉軒轅

    清朝為什麼能撐到二十世紀才滅亡,經歷了二百多年,這其中原因還是滿族人的愛學習。大清十二帝中,幾乎沒有太過荒唐的君主,雄才大略的帝王佔了一半(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守城之君六位。清朝前一百多年是非常平穩的,並且國力一直上升,主要原因康雍乾就佔了一百三十多年。清朝主要的危機是出現在1840年,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打開了中國的市場,大清出現了來自外面的壓力,然而這時候又有了內部的太平天國運動,內部也出現了麻煩,多虧了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把農民起義軍鎮壓了下去,同時又進行洋務運動,讓大清朝恢復了生機,到了二十世紀初,像慈禧,李鴻章,恭親王這些牛人都沒了時,清朝也就只剩下空架子,再加上袁世凱來回說和,大清朝於1912年壽終正寢。所以大清能夠撐到20世紀,主要原因是統治者素質相對於其他朝代皇帝,普遍要高,善於學習。其二在危難時刻還是有一些能人為清朝所用,保持大清這個大船不沉。我的回答完畢,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 4 # 生活逗霸哥

    第一:清朝是封建社會末期,中央集權制度已經近乎完美,(在封建社會的角度來看)

    第二:中國封建社會是小農經濟自給自足,已經形成了一個自迴圈,在完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清朝也許會存在更久!

  • 5 # 豐兄不壞

    有些事說不清,清朝為什麼能延續到二十世紀?

    這個問題就好像是在問,隔壁家的老爺爺為什麼能活到88歲?這個歲數確實是高壽,但也不是說罕見的,比如日本有位老人就活到了145歲,創下當時的吉尼斯紀錄。

    我們都聽過,人生無常。就是說我們根本無法準確預料到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所以也沒有人能預料到自己能活到多少歲,只能說是有個人類平均壽命來參考而已,具體到每個人,都是無法判斷的。

    國家也一樣道理,在中國歷史的傳統認知裡,單個王朝一般難超過三百年。比如唐朝290年,明朝276年(是唐朝之後統一封建王朝最長的),清朝268年,至於其它短命王朝那已是數不勝數。

    所以,我覺得這一切都是國運。

  • 6 # 三觀粉碎機

    講道理,清朝如果不是因為沒有順應時代潮流,如果不是遇上了人類文明史上史無前例的大變革,他絕對還能再戰一百年。

    從最簡單的層面講,清朝直至在光緒末年,經歷過太平天國如此嚴峻的農民起義,清皇室自身八旗軍被基本打垮的情況下,他們還依舊牢牢掌控著整個國家的政治、軍隊。不像其他朝代一樣,基本到這個時候中央朝廷就只能做傀儡吉祥物,被權臣瓜分差不多了。甚至慈禧生前帶著小溥儀的時候,清皇室依舊握有實權,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歸根溯源當然是由於清朝的官僚形式所造成,經歷過明朝的去丞相制、清朝再弱化內閣,清朝的官僚體制其實是整個封建王朝最為合理的。這就杜絕了”奸臣”誤國發生,所以你看當年和珅在乾隆朝再得勢,嘉慶說殺,前後不超過半個月時間,並且對朝政沒有產生任何實質的影響。

    還有一個我們必須要承認的事實就是清朝的皇帝,前面幾個就不用說了,就是後期嘉慶、道光、光緒(溥儀總不能算的)都不能說昏庸,而且對朝政也是相當勤快的。雖然一直以來他們三個都灌上了“平庸”的標籤,但實際上三人都是有一定能力的,比絕大多數朝代後期君主都好上太多,只能說在跟“文明”的賽跑上輸得一塌糊塗。畢竟誰特麼能想得到,我這裡還用馬車,人家都已經開始用蒸汽汽車了呢?

    所以如果不是在大格局下的失敗,其實清廷本身是還沒到滅亡時間的,因為不管是從哪方面來講,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他攝取了太多前朝滅亡的經驗,包括他的“非嫡長子繼承製度”等,不得不承認他的相對正確性。

  • 7 # 青言論史

    滿清之所以能傳承十二位皇帝(把沒稱帝的努爾哈赤和沒入關的皇太極也算上),原因有很多,可以寫一篇博士論文甚至一本專著了。我在這裡只簡單地講兩點——好君主和壞敵人。

    好君主是指的康雍乾三朝皇帝,不管怎麼說,這三位皇帝的能力確實不俗,尤其是雍正,他幫著自己的老爹把屁股給擦得乾乾淨淨,還給兒子留下了一個富足的政府。所以康熙末年的矛盾才能得到解決,乾隆才有錢去造。這三位皇帝享國一共一百三十四年,他們就是馬戛爾尼嘴裡的那幾位“精明的船長”,駕駛著大清這艘破船。

    而清朝終究只是個外來政權,他們與原住民漢人的矛盾勢必要不斷激化。而在矛盾即將爆發的時候,英華人以及其他洋人用堅船利炮叩開了中國的大門,這就是我說的壞敵人。

    正因為有了這些窮兇極惡的敵人,所以清朝計程車民們才被迫將國內的民族矛盾放下,先集體一致對外。從鴉片戰爭到庚子國變,這至少為清朝爭取了六十年苟延殘喘的時間。直到辛丑條約的簽訂,才讓漢人對這個王朝徹底失望,從而開始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偉大革命。

  • 8 # 雲海不自知雲深不知處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總得來說有很多方面,其一,從經濟上來說清朝的經濟還算是富裕的,其二,國土面積在歷史上算第二大,並且,新疆這個地方是滿族人命名的,雖然元朝也有所屬,都是,並沒有統治多久。其三從政治上,這就複雜了,從開國的多爾袞到結束是挺長,不過多爾袞很厲害,穩定國家後就實行放任政策,讓貴族圈地,安撫人心。第二代皇帝順治,並沒當多久,不過據說是在攻打臺灣時戰死了。康熙成就了千古一帝這個詞語,雍正的權力達到五千年以來的歷史最高峰,這是重點,為後世做了鋪墊,而且封建思想達到一定分支固化,乾隆又被稱為乾隆盛世,不是沒有關係的,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符合蜂巢定理。而嘉慶皇帝則是抓了大名鼎鼎的和珅,俗話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就是這樣,不過他太頑固選了個廢兒子當皇帝,以至於有慈禧太后出現,不過她兒子也是一代明主,竟然中興了大清朝廷,可惜傳言被她毒死,不過後來又親王后人說不可能,慈禧太后最信任親王也沒跟他說,還有個人他本來是皇帝人選可惜沒當,最後一心為國,研究西洋文化,報效朝廷。從文化上來說,滿族人去掉漢人文化,從心裡上去掉漢族人天生喜歡造反的情緒,自然就不會造反了。不過,雍正皇帝是特例。自宋明理學發展之後華人思想不斷固化,早就偏離了當年的龍唐盛世,自此已不再。

  • 9 # 寧死荒徼毋降也

    謝邀!!我猜提問者應該是想問1840年之後為啥還撐了70多年吧,1840年之後的清朝可謂是內憂外患,內有農民起義,外有西方列強。可以說和明末局勢很像,但不同的是,清末統治者的用人比明末強多了,慈禧掌權後任用了大批漢人名臣(如:左宗棠,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等)但這主要是為了鎮壓國內起義,維護清朝的統治。對外卻不怎麼樣,外國列強也不是以滅亡清朝為目的,反而列強迫切的想維護清朝的統治,因為他們需要有一個聽話的統治者,以便他們在華獲取更多的利益。就在這樣的格局下,清朝又苟延殘喘的延續了70多年。

  • 10 # 中國歷史探索者

    很簡單,西方列強來了,他們賣軍火給滿清,支援滿清朝庭,因為可以獲利。

    面對現代兵器,老式的冷兵器時代的農民起義基本沒指望,一面倒的屠殺而已。一萬人揭竿而起不如十挺馬克辛,農民起義再也不能推翻朝庭。也就是歷朝歷代最大的威脅沒有了。

    最後依靠清末建立的新軍推翻了滿清,也就是說用滿清自己的力量推翻了滿清。

  • 11 # 新衣遇故人

    1、多年洗腦,漢人士大夫已經認可了清為正統。

    2、滿人退化,野心家既不喜歡亂世,也不喜歡上有明君。上面有個不太強力的政府非常好。

    3、農民起義的領導太過荒淫,又素質低下。

    4、國民民族意識太差,既然餓不死,受欺負也無所謂。

    5、列強忙於各種內訌,不能全力向東。而中國精英人士又擅於利用列強的矛盾。

    6、中國文化壁壘高築,白色人種沒法象向南非布林人一樣融入並主宰。

  • 12 # 雲中史記

    很大的原因是列強的相對保護。歐美日各國列強紛紛在中國謀篇佈局搶地盤要利益,尤其是之前英國單獨佔領印度,靠著剝削印度龐大的資源和人口等成為世界霸主。所以每個國家都想著能不能也單獨吞下中國,而列強裡,搶佔先機和擁有地緣優勢的也只有英俄,兩國在克里米亞中亞阿富汗等已經打的你死我活,死傷無數,也不想在中國再爭得頭破血流。

    於是,沙俄就把大清國北方當成勢力範圍,英國則把持了長江流域,後續加入的德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帝國主義國家則在撿漏中各搶一塊勢力範圍,德國搶了山東,日本割佔臺灣,搶佔福建做勢力範圍,法國則以印度支那殖民地為基礎,搶佔了中國雲南兩廣為勢力範圍。至於美國,它在忙著搶美洲地盤,等美國再興致勃勃地過來搶地盤,也只能要求“利益均沾”“門戶開放”了。

    說完以上的列強佈局,我們可以看到,由於中國太大了,大清國有1千多萬平方公里土地,4億人口,整個身軀比歐洲還要龐大,沒有哪個國家吞的下,於是大家索性就相互承認勢力範圍,當然也允許其他列強到自己的勢力範圍裡做生意,大家一起發財,於是,皆大歡喜。在這個基礎上,維繫大清國虛弱的統治存在,不直接佔領中國是確保列強最大利益的共同需求,所以,大清國就活到了1911年。

    從內部原因來說,馬鈴薯、紅薯、玉米等高產、耐旱作物在中國的廣泛種植,有效保障了大清國在達到4億量級人口的情況下,還能不至於出現饑荒,老百姓能吃飽肚子。到了大清國晚期,大批華北人口闖關東、遷移東北,也極大地緩解了北京周邊政治中心板塊的人口壓力,解決了流民壓力,這對清政府的穩定統治很重要。

    經濟層面解決了,在政治軍事層面,清政府下放權力給地方大員和士紳階層,允許他們自行編練新軍,以鎮壓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雖然後來導致了大清國晚期尾大不掉的漢族軍頭問題,漢族官吏和軍頭開始進入中央和地方權力核心,滿清皇族開始式微,但至少讓大清國挺了過來,又得以續命半個多世紀。

    在晚清,清政府獲得了一個長期穩定的意外收入—關稅,雖然是英華人赫德幫著管,但錢是自己的,大清國從1840年代到1880年代,40年時間,財政收入從平均4千萬兩銀子飆升到8千多萬,進入1900年前後則達到上億兩,在1908年光緒死的那一年達2.35億兩。可見,清政府晚期,財力上一直都不錯,這保證了政權延續的生命線。

    為什麼只能活到1911年,沒辦法,慈禧這個帝國當家人死了唄,繼任者作死要大力練新軍,發展軍事,然後玩完,不然,大清國還能續命個小几十年,然後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您的理想事業和當下工作差距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