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無處不在的一哥

    蠶在生長髮育過程中表皮不能隨著身體長大而長大。當蠶的身體長大受到限制時,蠶就要脫皮。 蠶是由蠶卵變來的,不到芝麻粒一半大小的蠶卵,剛產下時是乳黃色的,呈小圓球狀,似一個個小小的肉餅,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孕育,蠶卵變成了灰色,再過一段時間,神奇地變成了黑色,放大鏡下你可以瞧見卵殼中彎著身子的幼蠶。聰明的蠶兒待到春末夏初時分,就急不可耐地用自己的小嘴咬破卵殼,探著小腦瓜從洞穴中鑽出。剛出殼的蠶身體小得很,黑乎乎的好象螞蟻,所以養蠶人形象地稱呼為“蟻蠶”。蠶有蟲的特徵,身上佈滿著纖細的絨毛,有十四隻腳(頭部六隻,身上八隻),多隻腳可以牢固地吸附在物體上,這為她覓食提供了絕頂的方便。時光在流逝,蟻蠶一天天地長大。可蠶的面板就象是我們小時候穿的衣服,不能隨身體一起長大,所以她們在身體長大過程中採取了換外皮的辦法解決問題。蠶一生要脫四次皮。大約出生二個星期後,蠶開始第一次脫皮,可能是“疼痛”的原故,蠶脫皮既小心翼翼又富於技巧。我曾對著手錶計時,全過程也只有七八分鐘。這是一個奇妙的過程,仔細觀察會發現,蠶脫殼前好長一段時間不進食,懶洋洋地伸張著腦袋,雖著不斷排洩,身體松馳並變瘦,外表象老態龍鍾老頭打皺的面膚。開始時蠶從頭頂部裂開一個口子,頭殼從頭頂上脫落。但要脫下“外衣”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蠶自有好辦法,她用尾巴固定著身子,身體往前移動一小點,尾部就把外皮往後扯一小段,就這樣,蠶終於脫下了外衣。蠶脫兩次皮後,體色會逐漸變白,並且身體上的絨毛隨之退化,軀體上出現了明顯的環節。第三次脫皮後,尾部長出一個朝天的小刺錐,身體也變得晶瑩剔透,這時你可以看見蠶身體內的絲管了。 蠶主要是以桑樹葉為食物。蠶的老祖先還真懂得科學道理,大千世界,幾十萬種植物,偏選中桑樹的葉子。其實見怪不怪,你不妨摘一片桑樹葉,用手撕開或者揉一揉,會發現桑樹葉中飽含著乳白色漿汁。生物教師告訴我說,這漿汁可是蘊含著大量的蛋白質。蠶吃了桑樹葉,吸取豐富的營養素,不光能一天天地茁壯成長,還為日後造絲提供足夠養料。 蠶是一種挺“臭美”的動物呢。她十分貪食,從不知道節約,從早到晚地不停進食。蠶追求豐滿,結繭前形容她是一位唐朝貴婦人恰如其分。蠶連吃起桑樹葉來還十分講究,蠶用嘴巴沿著葉邊,從外到裡,一點一點地“剪”食,留下的痕跡很規則,像鋸齒。蠶吃食的過程早被古人稱為“蠶食”,《新華字典》中解釋是“逐步侵入”。其實蠶這樣吃食是大有原因的,是由於她們嘴巴的特殊構造決定的。靠近蠶觀察,你會看到她們的嘴巴一分為二,當她們啃食時,嘴的兩瓣像一把剪刀,所以只能沿桑葉邊“剪食”了。 二個多月後,蠶的生命達到高潮,她們要創造一個奇蹟。首先,她要為自己造一座美麗的“房子”。可別小看她們,蠶天生是一個能工巧匠,自有一套獨特的建築絕技。她們先認認真真地物色好一個角落,隨後,就利用她們的建築材料——蠶絲了。她用尾巴固定住身體,用嘴瞄準選定的位置,吐出絲固定一端,再在原地扭動著身子,用嘴將蠶絲吐運到另一端固定住。剛出肚的蠶絲像萬能膠一樣有粘性,每一根絲都粘得牢牢的。通常蠶要搭成一個長方體形狀的框架,再不斷地補絲加密,不出幾個小時,蠶在長方體框架上結成了一個橢圓形狀的繭。蠶結繭是從外到裡的。開始時,你會看到蜷縮在繭中蠶的身子,有規律地補絲,慢慢繭變厚,像幕布擋住了你的視線,但用耳朵貼近蠶繭,還是可以聽見蠶吐絲建房的“吱吱”聲音。想想看,蠶多麼執著,多麼勤勞。白璧無瑕似卵的蠶繭,不到一天時間就建成了。蠶為什麼要將繭結成橢圓形呢?我從數學老師那裡知道:同樣體積,圓體面積用料最省。你肯定和我一樣對蠶的聰明才智感到驚奇吧!可惜的是蠶繭擋住了人的視線,要是有辦法能看到蠶是如何蛹化和變成蠶蛾的,那會更令人稱歎。 大約再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時間,蠶蛾從繭中鑽洞而出。蠶蛾拖著一個大肚子,頭上豎起一對粉絨絨的觸角。她們不停地扇動那對短翅膀,相互簇擁著,還不時用觸角碰觸角。又過了一段時間,雄、雌蠶蛾找到自己的“物件”,交配後雌蠶蛾便翹著屁股,開始產卵了。一般蠶蛾產卵總是聚在一起,好象在比賽,看誰產的多,沒過多久,紙盒上密密麻麻地佈滿了蠶卵(我的養蠶工具是用廢紙疊成的盒子,既衛生又環保)。蠶蛾產完卵後,便會無聲無息地死去,正如詩人李商隱在詩中寫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蠶的生命結束了,但她們播下了希望的種子,待明年桑樹長出新葉時,皇姆娘娘又會將蠶的後代送到人間。才能夠長得大不

  • 2 # 使用者只因有你

    蟬的外殼也就是外骨骼太硬隨著蟬的增長蟬外殼就成障礙物.只有脫了這個外殼蟬才能成長.蟬的外殼在蟬幼年時候在地下起到水分流失等等保護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的會有人脫粉之後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黑原偶像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