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漁爾Yuer
-
2 # 半畝仙客
縱觀中國5000年曆史,像明朝這樣有骨氣的朝代也真是不多,有一句話叫做人命關天,認為沒有比人命更重要的事情。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歷來不是這樣。比如說孟子,他認為應該捨生取義,殺身成仁,還是後世,就包括他自己有幾個能做到呢?人命關天,這個詞應運而生。人們都珍惜自己生命,不願意死去。可是在明朝,這個交代兩個少數民族建立朝代之中的朝代,漢人真的把自己的命看得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就是氣節。就如當年的靖難之役,明成祖朱棣打敗惠帝朱允文登上皇位,惠帝手下600多名在朝官員只投降了20多位,再比如明末東林黨,左光斗和他的學生史可法誓死不願低頭。結果左光斗慘死在魏忠賢手下,史可法率兵抵擋清軍,戰敗後被人屠城,卻終無一人投降。在明朝氣節被髮揮到最大,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也體現到極大,與清朝屢次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截然不同,自然令人敬佩。另外,明末的崇禎皇帝真的不是一個昏君,他在位17年勵精圖治,可是真的無力迴天,最後終於吊死在煤山之上,令人同情。並不能說大家無限誇大明朝,而是與清朝對比實在是強的很多很多。
-
3 # 彩雲東昇戴寶山
明末崇禎皇帝不能算明君也不是昏君是庸君暴君。他雖然勤儉敬業但是不善為君之道,他手下的官員都不能與他同心協力,到後來都同他暗中作對,捐款無人響應,沒有忠臣願保他,真是成了孤家寡人,只有一個太監王承恩與他陪葬,給君王一絲顏面。這充分證明祟禎皇帝為人陰險無情,無能昏庸,所以只能吊死在景山。這與天子守國門無關。
-
4 # 彩雲東昇戴寶山
封建社會的為君之道是以臣治臣,善於製造大臣之間的矛盾而君王從中做好人,擁一派鬥一派來找平衡對自己有利,而不會無目的的打擊大臣,如果大臣聯手抗衡,君王就是政治上的失敗者了,明祟禎就屬於這類失敗的君主。
-
5 # 職場前沿思維喬春雨
明朝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那是朱棣遷都的決定,當然確實有守國門,避免北方的少數民族入侵,但其實也因為自己的主要勢力都在北方燕京地區,回老家好做事的心態造成的/
至於崇禎皇帝為什麼很多人同情他,也是因為一個失敗者的不懈努力,最後上吊自殺的結局給人以悲壯的氛圍。崇禎皇帝如果是在明朝中期的話,估計做個守成之君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可惜是個爛攤子,理還亂,剪還不斷。
-
6 # 雲頂記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兩句治國宗旨的確蕩氣迴腸、令人起敬!然豪則豪矣、敬則敬矣,此法乃險策,非國家之福也,更非應變之策也。
天子乃國家之首腦,天子災厄則國大亂,天子死則國常亡,把天子放在最危險的位置其實是一種孤注一擲,完全不計後果的國運賭博,這樣的策略從設立之初就有一點“愣”,雖有血性之剛但無轉寰之靈。當國家強盛時,以天子之威、京師之權,鎖鎮國門非常有力。但當內外紛亂的禍端大起時,天子守國門就非常危險了,因為敵人只要攻破這扇門就等於滅了這個朝,再想組織力量反抗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新的接續王朝的影響力也遠遠沒有當朝的大。所以京師位於邊境附近,有太多被攻破的不利條件,一旦城破天子死難那整個政權也就基本完蛋了,再要翻盤基本是不可能了。如明崇禎皇帝故事即如此,北京破,崇禎死,大明再無回天之力。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作為政治口號喊喊是不錯的,可以激勵人心增加民眾信心。但是絕不可以把此作為不可更改的教條,國家大事的處置必須靈活,進退有據,而不可孤注一擲、一意孤行、不計後果。在客觀條件已經完全到了守不住的時候決不能去死守,特別是不能以天子去死守,而要從長計議、妥善處置。即使天子為國帶頭盡忠盡仁,但也必須提前做好全套周全準備去,比如派太子和一個得力班子去西方(西安為中心)或南方(南京為中心)先行一步組建第二道防線,一旦第一道防線被攻破也不至於真的亡國,還會有第二道、第三道、第四道節節抵抗,甚至段時間內組織起強大的反攻力量收復失地。天子可以死社稷為國盡忠獻身,但絕不可以沒有任何後路打算,不能盲目地死守規矩而坐失良機等著被滅,必須做好完全準備後再‘’從容血拼"。崇禎皇帝就是一個愚蠢的不知變通且沒有決斷的皇帝,正是這個昏庸無能的皇帝把明帝國一步一步地拖垮了,並再無迴天之術。
所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精神可嘉,說說可行,但靈活性不足,有本末倒置、冥頑不靈之弊,後世絕不可再重複此策。對於嚴重的危機和特別強大的敵人不能以賭博的心理去嘗試戰勝他們,而應全盤考慮、靈活處置、持久戰。
-
7 # 青牛騎者斬蛇後
明朝至成祖遷都於北京,經仁宗,宣宗尚能尊循天子守國門,成就仁宣之治。自英宗寵信王振,釀成土木堡之辱,也開啟了宦官當政的開端。此後,劉瑾,魏忠賢之流遺害當朝!嘉靖寵信嚴嵩,殘害忠臣。萬曆二十多年不朝,熹宗熱衷於木工,思宗雖有治國之心,但生性多疑,武斷,加之大明以病入骨髓,民怨四起。以有大廈將傾之勢,那裡還有守國門之心!君王死社稷更是可笑言談,夏桀,商紂,隋煬帝,都是亡國之後而死,但無人說他們是君王死社稷。而崇禎吊在煤山,成了無數人崇拜的貫範!如果崇禎即位後,能嚴政吏治,廢除舊制,廣安民心,留袁崇煥,熊廷弼等人一命,以御外敵,不可能落個君王死社稷的結局!
回覆列表
明粉觀點向來以牽強不切實際而出名,沒有歷史依據,沒有文獻記載,他們給的解釋原因無非就是韃清篡改歷史,《明史》《明實錄》無法信服。好吧,既然連明朝最基本的歷史書都無法信服,我深深懷疑明粉所瞭解到的明朝歷史如何而來?
歷史貼最尷尬的一件事就是一個自稱資深歷史的明粉,拿著一本《明朝那些事兒》在和我辯論歷史。可想而知,明粉這個概念為何會在所有歷史論壇被人唾棄。
一本《明事》走天下的明粉不在少數,但不得不說他們是最護主的一群歷史粉,忠心似犬(褒義)。如果把《明史》的編纂任務交給他們,相信明朝不會有任何缺點,連煉丹破處的嘉靖,後宮穢亂的萬曆都能成為千古一帝。
迴歸正題。
“天子守國門”
這句很無厘頭,首先問明粉明朝有多大?如果北京是國門,憑什麼把外東北劃入明朝疆土?而且努爾哈赤是明朝冊封官員,本來就是一國,只能說為叛亂反明。可想而知,“天子守國門”這句話的假大空,或許就是網特挑撥民族關係。
“君王死社稷”
初學歷史時,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給我留下的印象是明朝皇帝如何勤政愛民,治理朝政,一個個批閱國事累到在辦公桌上。
後來,我瞭解了正德,嘉靖,萬曆一幫奇葩不正經的皇帝。而明粉告訴我這句話是指崇禎。
那好吧,我就去了解崇禎。當我知道此不是死在處理國事上,更不是死在與叛軍對抗的戰場上,而是聽到敵軍攻破首都後得知沒有退路,跑到自己後院自縊,瞬間形象大打折扣。
中國四大暴君之首,大商紂王自焚於鹿臺,連商紂王這種暴君都能死社稷,崇禎帝自縊也沒有好誇讚的地方。
北京城破之後,作為戍衛京都的兩大軍事機構長官,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開啟正陽門,迎大順軍隊劉宗敏進城。後來韃清進京時,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在朝陽門外主動迎多爾袞大駕,做了三姓家奴。至於其他朝廷大員,殉國的沒幾個,倒是都投降了,包括崇禎老丈人,也是明粉不敢直視的歷史。
身正不怕影子斜,說的每句話都有理有據。如果說的不對請引據辯論,小說野史除外。
低素質粉請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