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鳴史

    郭子儀歷經七朝不倒,被稱為唐朝中興之臣,說他扭轉唐朝乾坤,筆者認為這不誇張,是有一定事實根據的,他也稱得上這一評價。

    首先,在安史之亂中,郭子儀參與了攻克河北諸郡的戰爭,他收復兩京之戰,鄴城之戰等等,這些戰役對唐朝延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次,安史之亂之後,郭子儀又憑藉自己的才能和智謀,退卻了吐蕃,曾兩次收復長安,並且說服回紇,再此擊敗吐蕃。後來,他又憑藉自己的威望擊敗叛將,將河東平定。此人戎馬一生,有著赫赫功勳。

    歷史對郭子儀的評價是“再造王室,勳高一代”,還說他是“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這樣的功勞,歷代武將並不多見。此人一生的成功,還在於政治上的厲害之處,他在朝中處理政務,能夠以敏銳的政治眼光來觀察、思考問題,有著文武、忠智的卓越品質,所以他才在那個亂世之中立下了不世之功。

    當然,說到郭子儀一生做人的成功,我們用例項或許能夠更好的證明。

    魚朝恩是唐朝時期著名的擅權宦官,在郭子儀遠征吐蕃的時候,魚朝恩感覺郭子儀威脅到了自己,於是魚朝恩命人去挖郭子儀的祖墳。

    其實,魚朝恩這樣的舉動就是逼迫郭子儀造反,當時很多大臣也認為郭子儀會造反。後來郭子儀面見唐代宗的時候,唐代宗告訴郭子儀,魚朝恩懷疑他造反,而郭子儀卻對代宗說,我長期帶兵打仗,不能禁止士兵損壞百姓墳墓,別人挖我家祖墳,是老天爺對我的懲罰,並不是魚朝恩和我過不去。

    後來,魚朝恩為此事宴請郭子儀,此時郭子儀的好朋友元載告訴他,魚朝恩會對你不利,應該多帶些隨從護衛,郭子儀沒有聽從元載的建議,只帶了自家的書童前去赴宴了。

    對郭子儀的這一舉動,魚朝恩非常意外:“你為什麼就帶這麼點人呢,真不怕我害你嗎?”郭子儀然後把他給皇帝說的話原封不動的告訴了魚朝恩,魚朝恩感動的淚流滿面。

    從這件事我們能夠看出,郭子儀無論是和皇帝相處,還是和姦臣處事,他都實話實說,而且能夠說到對方的心坎上,這樣的高情商之人,這樣能夠把控各種局面的人,怎能不成功呢。

  • 2 # 學益精舍

    忠君愛國

    郭子儀出生於官宦世家,父親官職為刺史,武則天開創了中國的武舉,透過軍事理論和比試武藝考核,郭子儀考中武舉,因此很年輕就當了將軍,後來被唐玄宗提拔為朔方軍節度使。從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到唐德宗公元781年,郭子儀成了唐朝轉危為安的中流砥柱。

    唐玄宗命令郭子儀出征,第一時間郭子儀的朔方軍到了前線,從山西井陘關出去側面打擊叛軍,佔領了河北部分地區,威脅到安祿山的老巢,打敗了安祿山的部隊,這時史思明帶著援軍過來,郭子儀向後收縮,史思明緊追不捨,就派五百名士兵襲擾史思明,叛軍疲憊不堪,郭子儀趁機攻打史思明,史思明大敗而逃,差點被活捉。就在郭子儀士氣正盛時,正面戰場出現問題,宰相楊國忠一心想搜刮民財,看到潼關的守將哥舒翰,坐擁二十萬軍隊,心裡擔心,就跟唐玄宗說讓哥舒翰出城進攻,不要守城不出。哥舒翰被迫出城迎敵,二十萬唐軍一敗塗地,潼關失守,叛軍進一步進攻長安,唐玄宗只好帶著楊貴妃等大臣逃跑。

    太子李亨不想跟著唐玄宗去四川,認為進了蜀地就沒了退路,也就沒有了恢復大唐的志願,於是就離開唐玄宗去找朔方軍,就在此時郭子儀派人迎接唐肅宗,唐肅宗看到叛軍一路西進,就要求郭子儀趕快回來,郭子儀二話沒說趕了回來,五萬大軍出現在靈武。

    後來郭子儀被宦官魚朝恩誣陷,架空了郭子儀手中的兵權。等到僕固懷恩起兵叛亂,這時唐朝皇帝又覺得都城守不住,再次出逃,途中被身邊將領王獻忠衛隊叛變,俘虜了十幾位唐朝親王,這時已經被剝奪兵權的郭子儀,再次被召回來平定叛亂,郭子儀帶著二十幾為將士,一路招兵買馬,最後營救了十幾位親王,讓唐朝再次有了喘息機會。

    正是因為郭子儀的忠君愛國,挽救了唐王朝,同時才成就了自己的美名。《唐書》中給郭子儀的評價“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

  • 3 # 鄜延路節度使李

    可以從這兩件事情來看

    郭子儀的第六個兒子郭曖,被唐代宗招為駙馬,娶昇平公主。有一次,郭曖與昇平公主吵架。吵著吵著,郭曖突然說了一句:“你不就是仗著你那個皇帝老子嗎?我老爹只是不想當皇帝而已,你還真的蹭鼻子上眼了啊,信不信我叫我老爹將你皇帝老子給廢了。”

    公主一聽,好啊你,原來你早就想謀反了,得回去告家長去。於是馬上乘車直奔皇宮向父皇唐代宗奏報他的悖逆之言。豈料老爹唐代宗這麼說道:“你丈夫說的沒錯,天下本就是你公公的,他想當皇帝的話,你還是公主嗎?”於是安慰昇平公主並叫她快回家。

    郭子儀回家聽到這個事情之後,頓時火冒三丈,這敗家子不要命了啊,本來朝廷就對自己非常忌諱了,你再胡說八道下去真的要被你給害死了。命令左右將郭曖囚禁起來,馬上入宮去請罪。

    唐代宗一看郭子儀跪在地上請罪,知道他是為了給自己臺階下,說道:“這只是小兩口的閨房氣話,何必當真呢。”安慰郭子儀不要介意。郭子儀一看,好傢伙,終於擺平了,差點被這個敗家子給害死了。回去之後,馬上將郭曖痛打了一頓,還很鐵不成鋼的說道:“下次再亂說我撕爛你的嘴。”

    從這裡就可看出郭子儀非常知進退,知道自己的處境,同時自打巴掌給皇帝臺階下,不讓君主難堪。

    再說一件事,後來的宰相盧杞這人,郭子儀也見過。此人“貌陋而色如藍,人皆鬼視之”,人稱“藍臉鬼”。郭子儀見過盧杞後,說他是“形陋而心險”。

    有一次郭子儀在自己家召見盧杞,在盧杞來之前他將自己家裡面的家人都請出去說道:“待會那個人來了,你們千萬不要出去見他,也不要亂說。”不久,盧杞來了。郭子儀用比較好的禮儀招待盧杞,盧杞也非常滿意。

    盧杞走後,下人們回來問為何不要讓我們見這人,郭子儀回答道:“我之前說過此人形陋而心險,也就是說此人不僅僅是面部醜陋,而且心胸狹隘。剛才他要是進來你們在那裡竊竊私語。盧杞這人雖然當時不會怎麼樣,但是一旦得勢後患無窮,我在的時候他不敢把我怎麼樣,一旦我不在了你們就完了。”

    不久後,盧杞得勢,權傾朝野,又忌能妒賢,曾先後陷害楊炎、崔寧、張鎰、顏真卿、杜佑等。此外又橫徵暴斂、蒐括民財以充軍需,導致民怨沸騰。唯獨對郭家盧杞放過了,主要是因為當時郭子儀給予他足夠的尊重,盧杞欠郭子儀一個人情,正好還了。

    所以說郭子儀能夠“功高蓋主而主不疑惑,權傾朝野而臣不嫉,窮奢極欲而人不非”是很有道理的。

  • 4 # 常棣tandy

    在中國民間有一種說法,說安史之亂爆發後,若無郭子儀的力挽狂瀾,恐唐朝再難復甦了。這其實是傳奇小說帶給人們的影響,有些誇大了郭子儀的歷史功績。但也不可否認,郭子儀確實是唐朝抗叛的第一功臣。

    郭子儀的名與字是一樣的,都叫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他是標準的軍人,透過武舉考試而步入軍界。他統兵有方,作戰有功,不時升遷,到天寶末安史之亂爆發,已任朔方(駐地靈武,今寧夏靈武西)節度使。

    一、肅宗時期的郭子儀

    他轉戰河東(今山西)一帶,攻城略地,在官軍紛紛敗退之際,獨自撐起了一片天地。然後,他和他所推薦的李光弼合作,兵進常山(今河北正定),透過九門之戰,大破叛軍史思明部,掀起了河北抗叛的大浪潮。

    為減輕鎮守潼關的哥舒翰的壓力,郭子儀提出北取范陽,直搗叛軍老巢,打爛叛軍的根本。然未待唐玄宗做出批示,潼關已經陷落,朝廷向巴蜀流亡。

    唐肅宗在靈武即位,靈武是朔方軍的治所,由此他將屢戰屢勝的郭子儀視為了他的長城。他急調郭子儀回靈武,任命為兵部尚書兼宰相,仍領朔方節度使。在另一宰相房琯率軍和叛軍相戰大敗後,朔方軍更成了唐肅宗身邊惟一能倚重的軍隊。

    郭子儀根據唐肅宗急欲收復二京的政治規劃,將河東作為首要的戰略要地來考慮。因其東征可圖洛陽,西行可取長安,佔得此地,等於洞開了二京的門戶,他先在河東設下內應,然後,自己率軍拿下馮翊(今陝西大荔),隔黃河威脅河東。河東內應奮起,大殺叛軍,叛軍守將崔乾祐棄城而走。郭子儀渡河追擊乘勝取得了河東。隨之,他擊敗叛軍安守忠部,奪得永豐倉,打通了關中與陝地。

    外圍掃清,郭子儀出任天下兵馬副元帥,會合其他部隊以及回紇等軍,先西進攻克長安,再東征奪回洛陽,為唐朝收復了二京。

    在迎接郭子儀的儀式上,唐肅宗感激地對他說:“這雖是我的家國,但實由卿再造!”

    郭子儀對唐朝有再造之功,由此獲得了殊榮,但也由此功高震主,使唐肅宗對他有了提防之心。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唐肅宗調集各路大軍圍討鎮守鄴城(今河南安陽)的安慶緒。參加會戰的將領中有九個節度使,其中以郭子儀與李光弼名望最高。

    然唐肅宗出於對他們的防範,卻不設主帥,命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負責整個戰局。在唐軍的猛攻下,鄴城危在旦夕,然終因缺乏統一指揮,而功虧一簣。

    次年,唐各路聯軍再與史思明大戰。大戰之間,忽起大風,飛沙走石,天昏地暗,以致難辨敵我,由此雙方均遭慘重損失。

    郭子儀率部向河陽(今河南孟縣)撤退,以確保洛陽安全。為推卸戰敗的責任,魚朝恩竟向唐肅宗彙報,說是郭子儀作戰不力。唐肅宗不辨曲直,召郭子儀回京,免了他的軍職,讓他在家賦閒。

    然時屬多事之秋,党項等羌人在長安以西地區不斷挑出事端,京師受到了極大的威脅。不敢用郭子儀的唐肅宗,卻想出了個法子,讓威震天下的郭子儀空頂那地區邠寧、鄜坊二節度使的名頭,以震懾党項,但人仍留在長安。

    直到朔方軍發生以擁護郭子儀為名義的兵變,唐肅宗不得已,才封了郭子儀汾陽王的爵位,讓他以副元帥的身份,進駐發生兵變的絳州(今山西新絳)。郭子儀秉公處置了組織兵變的將領,同時解決了激發兵變的事由——軍餉問題。

    二、代宗時期的郭子儀

    唐代宗登位,郭子儀再一次遭到了猜忌,被解除兵權,調回長安。不久、安史之亂結束了,而吐蕃卻以強勁之勢,一路向長安攻來。此時,唐代宗才不得不重新起用郭子儀。然為時已晚,幾乎沒有什麼裝備和軍隊的郭子儀,難以抵擋二十萬吐蕃大軍的進攻,眼看長安陷落。

    可久經沙場的郭子儀卻沉著應對,組織散兵遊勇,用疑兵之計擊退吐蕃,收復了長安。這是郭子儀第二次收復長安,回到長安的唐代宗,慚愧地對他說:“用卿不早,以致落入這般地步。”

    郭子儀年事漸高,然在僕固懷恩聯結吐蕃、回紇侵犯唐朝時,他還是顯示了寶刀不老的威力。

    僕固懷恩是員名將,在安史之亂中曾有大功於朝廷。漁陽戰火熄滅後,他統朔方兵駐紮在汾州(今山西汾陽)。時朝廷衰弱,很是忌憚有大功者。僕固懷恩看得心寒,由此漸漸擁兵自重,暗與回紇聯絡,以為後盾。

    這本是僕固懷恩自保後路的做法,但事實上卻產生了與朝廷二心的後果。河東節度使辛雲京向唐代宗上了一道密本,說他勾結回紇有謀反的企圖。得知訊息的僕固懷恩,從此再也不敢入京。

    郭子儀奉命上路。然未等郭子儀到達,為擺脫絕境的僕固懷恩徹底亮出了反旗,發兵進攻太原。可他不僅沒拿下太原,反遭到慘敗,率殘部逃往靈州(今寧夏靈武)。他乾脆聯結吐蕃、回紇、党項、羌渾、奴刺等三十萬眾,大舉向長安殺來。

    儘管唐代宗已佈置了阻擊防線,然因實力對比過於懸殊,長安仍危在旦夕。在汾州妥善處置了朔方軍的郭子儀,遠端趕來。

    他藉著自已巨大的威望,孤身進入回紇陣營,曉以大義,喻以利害,離間了回紇和吐蕃的關係。隨後,反化回紇為盟軍,又趁僕固懷恩暴病而死之機,大破吐蕃兵,粉碎了聯軍的進攻,成功地保衛了長安。

    郭子儀的結局是圓滿的,滿門封王封侯,貴同皇室,以八十五歲的高齡,在唐德宗朝壽終正寢。

    郭子儀與許多功臣一樣,曾多次遭到君主的猜忌、冷落、擯棄,可他始終不為所動,隨遇而安,保持著不卑不亢的態度。而當國家、民族朝廷需要他時,他會不存任何芥蒂地出來效力。

    由此,化釋了君主的疑心、同僚的嫉妒,成了歷史上罕見的能保善局的大功臣。

    (正文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鍋巴的熱量大嗎,吃多了是否會導致發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