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色收藏家姜小平
-
2 # 科普大世界
地球上有著很多的水,從外太空看去,地球好像是一個水球,但其實地球上的水,相比於其他一些富含水的星球並不算多,比如木衛二、木衛三,據說太陽系行星的幾個大衛星上的水量比地球還多,地球上看著水多是因為水大,都在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半徑厚達6300多公里,但是地球海洋的平均深度還不到5000米,而像木衛二木衛三這樣富含水的衛星,表面就有著厚達一百公里的冰層,冰層下面又是上百公里深的海洋,其水的含量的確是比地球多的多的。
不管地球上的水多與少吧,我們就問題來回答,地球上的水最初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得先說一下水是怎麼形成的?水的形成很簡單,就是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就可以合成一個水分子,而氧原子和氫原子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太陽系統也一樣,所以太陽系的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上都有水,乃至太陽系的星際塵埃物質也有水分子,所以地球在剛形成之初,溫度降到水能以氣態和液態存在的時候,就是已經有水了的,但那時候的水並不是太多,科學家們認為地球表層的主要水源可能來自於彗星,因為彗星都是含水量很多的小天體,在撞擊地球的時候,會給地球帶來大量的水。
科學家們甚至認為地球上的水源自於小行星帶中的一些彗星,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目前小行星帶所擁有的質量僅為原始小行星帶的一小部分。科學家曾經進行過電腦模擬,結果顯示小行星帶原始的質量可能與地球相當。但由於重力干擾,在幾百萬年的形成周期過程中,大部分的物質都被拋射出去,殘留下來的質量大概只有原來的千分之一,而這其中有一部分含水的彗星被地球捕獲,從而獲得了大量的水源。
當小行星主帶開始形成時,在距離太陽2.7天文單位的地區,形成了一條溫度低於水的凝結點線(雪線),在這條線之外形成的星子能夠講星際塵埃中的水分子累積成冰,而在小行星帶生成的主帶彗星都在這條線之外,小天體又受到外圍的木星的影響,在其引力擾動之下,開始遊蕩太陽系,來到地球上的彗星就帶來了大量的水,由此成為造成地球海洋的主要因素。
-
3 # 珠海市場監管
我們對身邊充滿水的環境已經習以為常,地球更是由於大面積的海洋而成為一顆藍色的星球。但是,這麼多水,是從哪裡來的?
生命源泉的產生宇宙有許多行星,恆星甚至星系,但已知的存在生命的行星便只有地球了。生命的形成很複雜,但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水,並且是液態水。
其實,地球一開始是乾的,而水的出現就要從46億年前開始說起。我們的太陽系是由一大團塵埃和氣體撞擊而成的,緊密聚集的氣體中心形成了太陽。這個年輕又不穩定的恆星,形成了強烈的太陽風暴,把其餘的氣團推的越來越遠。
在這個過程中,這些氣團逐漸聚整合岩石塊和小行星,並在漫長的時間裡,形成了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在此外,還分佈著大量由冰塊組成的小天體帶,科學家稱之為柯伊伯帶。
在太陽系形成早期,行星間距其實比現在更小,在42到38億年前,它們開始調整軌道並外移,然後柯伊伯帶的冰塊就進入到了太陽系內,但這些冰塊進入地球卻是形成了密集的隕石雨。
當它們進入地球后,因為高溫而蒸發成水蒸氣,而由於地球引力作用,這些水汽再也逃不出地球的魔掌,並且越積越多。當隕石過後,地殼變冷,水蒸氣凝結成液態水降落,海洋就此誕生了,接著生命也隨之徐徐出現。
但是,在我們生活的今天,水源被汙染等原因讓我們水資源變得十分稀缺。
如果想著宇宙中有類似柯伊伯帶的水源可以進入地球而覺得沒有關係,但如果真的像當年那樣獲得水源,那將迎來的可是一場隕石雨,那對人類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而且裝換過程也是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所以,珍惜水資源,從你我做起。
-
4 # 兔斯基聊科學
如果地球是爆炸來的,那麼地球上最初的水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其他星球上基本都沒有水,唯獨地球上有~如果除去水,地球則就是個豪無規則的形狀。和其他星球相比簡直就是另類。
上面是題主對於這個問題的一些補充。這裡面還包含了題主的兩個疑問,一是為什麼其他星球上沒有水?另一個就是如果把地球上的水去掉了地球是個毫無規則的形狀?一起來聊一下。
首先,地球上的最初的水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涉及到了地球的起源問題。目前關於地球的起源主流的說法是地球起源於50億年前的一團星雲。在太陽形成後不久地球就產生了。地球並不是由爆炸產生的。
圖示:地球起源之初岩漿中釋放了大量的水分
這事地球產生的水並不是完全存在於地表之上的。它很大一部分存在於地下深處的岩漿中以及岩石中,在漫長的45億年的時間裡,火山噴發將岩漿中的水分帶到了地面上。有的科學家認為地下岩漿釋放出的水佔到了地球總水量的一半之多。
當然,地球上的水一部分還來自外太空中的隕石、彗星和太陽風等。
太陽系中很多星球上也是有水的,有的甚至比地球還多。在太陽系中,水的存在是很普遍的,並非地球所特有。在太陽系的星球中很多星球都是有水的,比如土衛二、土衛四、木衛二、木衛三、海衛一、冥王星、土衛六等這幾顆星球都有大量的水存在的。而且這幾顆星球中除了土衛二和土衛四的儲水量比地球少之外,其它的星球上的水資源都比地球多。
圖示:太陽系中各大星球含水量大比拼
就在去年的時候,科學家在火星的地下發現了地下湖泊。就連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上面也有水的存在。在水星上一些永遠處於背光面的環形山底部也存在著水。
水在太陽系中是很普遍的,但是隻有地球表面存在著液態水組成的河流、湖泊和海洋,有著完善的水迴圈系統。
如果把地球上的水去掉,地球仍然是球形並非是毫無規則的形狀。先來看一張圖片,這是網上流傳已久的“醜陋的地球”圖片。它讓很多人覺得地球如果沒有了水就會變成想一個很不規則的土豆的樣子。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其實這是地球重力場的分佈圖。
圖示:地球的引力圖計算機模型,顯示地球重力場的變化。
首先地球是一顆質量比較大的行星。行星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質量足夠大,能夠是自己達到流體靜力平衡,也就是保持球體的形狀。比地球質量小的多的月球都能保持球體形狀,何況是地球呢?實際的情況是這樣的。
圖示:美國地質勘探局描繪的地球去掉水後的形狀
地球的是非常大的,半徑有6371千米。而地球上最深的海洋太平洋的平均深度也就在4千米左右。地球海洋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深度也就是11千米。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高度還不到9千米。地球上從最高山峰到海洋最深的地方相對距離不超過20千米。區區20千米相對於地球的半徑6371千米來說是微不足道的。這樣比較的話,地球是相當圓的了,並不是問題中描述的那樣毫無規則的形狀。
-
5 # 太興真人
地球上的水來自太陽系中的彗星,在地球早期是沒有水,表面和金星火星一樣,荒涼異常,大約在二十億年左右,有一顆攜帶大量冰雪的彗星撞擊地球,不僅給地球帶來了水,還使地球表面發生了巨大變化,並形成了遼闊的太平洋。隨後生命誕生了。
-
6 # 小宇堂
地球上的水實際上是地球的原始大氣的一部分,地球的大氣層和海洋都是由火山活動和氣體噴發形成的。地球火山活動逐步減弱,大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液態水,也就形成了海洋。此外,地球上的水還有一部分來自小行星、原生質體和彗星的水和冰增強。在這個模型中,當新形成的太陽只有70%的當前光度時,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使海洋不會凍結。35億年前,地球磁場建立,這又幫助了防止大氣被太陽風剝離,於是地球上的水就穩定下來。大氣層的穩定與地球海洋的穩定是相輔相成的,而大氣層的穩定又與地球的磁場密切相關。
但其他行星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比較慘的就是火星和水星,水星距離太陽太近,不僅遭太陽風猛刮,表面溫度也太高,且因水星的體積本身就很小,引力不足,因此水星是註定保不住自己的大氣層的。而火星有一個很稀薄的大氣層,或許在過去火星還有一個相對充實的大氣層,那個時候火星地下的岩漿活動還沒有停止,火星的磁場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儲存火星的大氣,但後來火星的磁場消失了,火星的大氣也就慢慢的被太陽風剝離殆盡。但是實際上火星的兩極還是有體積可觀的冰蓋的,據說假如這些冰蓋融化,可以把火星表面淹沒深達11米。所以人家火星也並不是完全沒有水。
上圖:火星極地的冰蓋
金星天資還好,其體積質量都和地球差不多,它居然擁有太陽系裡邊最厚實的大氣層。但金星乾燥得可怕,她連冰蓋都沒有。據分析,金星過去可能有液態水構成的海洋,但由於溫室效應失控,這些水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蒸發。然而,由於缺乏行星磁場,這些蒸發的水可能會發生光解,遊離的氫氣隨之被太陽風掃入行星際空間。因此最後,金星的表面落的是一片乾燥的沙漠景觀。
上圖:金星表面的沙漠地貌(金星表面的橙色是溫室氣體造成的)
但是地球並不是太陽系中含水量最高的球形天體(我想排除掉彗星和冰質小行星),木星的衛星木衛2可能更像是一顆“水做的星球”。
上圖:地球、火星、木衛二(水總量比較),左上角那個藍色的球體是各星的總水量示意。
所以說,地球也並不是另類,哪顆星是完全規則的呢,那些地形就是漫長歲月的形狀,地球和其他星球都是天然的,不是人造的呢。o(∩_∩)o
-
7 # 空間學科
所有星球都有核心,在太陽系形成初期,各大星球在產生磁場效應後,形成各自的同步軌道,星球同步軌道範圍內的所有物質,在空間磁場效應的作用下,把各大星球同步軌道範圍內的物質,反推到各自星球表面,太陽系裡各星球表面物質,都是坐落上去的,太陽系裡各星球的同步軌道範圍內,有什麼物質就坐落什麼物質,所以人們看到地球表面物質是區域性的,各種各樣有山,有水,有土,有岩石,有沙漠,有石油,有煤礦,有各種各樣的礦物質,所有星球的核心都離不開鐵元素,否則就不會形成磁場效應,就不會有星球的同步軌道範圍,星球核心決定了這個星球,在太陽系裡的位置,各星球表面物質是根據太陽系的分佈情況所決定的,所以地球同步軌道範圍內,是分佈了大量的海冰,當地球在太陽的光合作用下,產生了溫度後導致海冰融化,形成了現在看到的海洋。
如果地球是爆炸來的,那麼地球上最初的水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其他星球上基本都沒有水,唯獨地球上有~如果除去水,地球則就是個豪無規則的形狀。和其他星球相比簡直就是另類~
回覆列表
地球最初形成後它上面的水是從何而來?現在地球的水的總量會遺失嗎?會不會有一天像火星一樣水全部消失了?
一是落在地球上的隕石,
二是來自太陽的質子形成的水分子。
然而美國科學家最近提出一個令人矚目的新理論:地球上水來自太空由冰組成的彗星。
科學家發現,地球表面的水會向太空流失。這是因為大氣中水蒸氣分子在太陽紫外線的作用下,會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當氫原子到達80—100千米氣體稀薄的高熱層中時,氫原子的運動速度會超過宇宙速度,於是脫離大氣層而進入太空消失掉。科學家推算,飛離地球表面的水量與進入地球表面的水量大致相等。但地質科學家發現,2萬年來,世界海洋的水位漲高了大約100米。於是,地球表面水量不斷增多就成為了難解之迷。 直到最近,美國衣阿華大學研究小組的科學家,從人造衛星發回的數千張地球大氣紫外輻射影象中,發現在圓盤形狀的地球影象上總有一些小黑斑。每個小黑斑大約存在2—3分鐘,面積約有2000平方千米。經過分析,這些斑點是由一些看不見的冰塊組成的小彗星衝入地球大氣層,破裂和融化成水蒸汽造成的。科學家估計,每分鐘大約有20顆平均直徑為10米的冰狀小彗星進入地球大氣層,每顆釋放約100噸水。
地球形成至今大約已有38億年的歷史,由於這些小彗星不斷供給水分,從而使地球得以形成今天這樣龐大的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