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以茶可雅緻

    蒙頂山茶,我不知道你說的是哪種茶,蒙頂山有綠茶還有黃茶,蒙頂山應該算是華人工種植茶葉的發源地。生態自然環境都很好。蒙頂黃茶在外面一般買不到正宗的。

  • 2 # 簡之塵

    高階點的蒙頂甘露、蒙頂黃芽和雀舌都是名貴好茶。但是普通的口糧茶卻沒有什麼名氣,四川人多愛喝,本地茶館常稱素毛峰,花毛峰,味道也不錯,但在全國市場上卻名氣不大。

  • 3 # 瓜田暮

    1: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

    2:何況蒙山顧渚春,白泥赤印走風塵。

    3:琴裡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4:顧渚吳商絕,蒙山蜀信稀;

    5:石上生芽二月中,蒙山顧渚莫爭雄。

    6:聞道蒙山風味佳,洞天深處飽煙霞。

    7:蒙頂茶畦千點露,浣花箋紙一溪春。

    8: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

    而這些詩句足以證明從古至今,蒙頂山茶在整個茶葉歷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那麼,蒙頂山茶究竟有哪些代表茶呢?

    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蒙頂甘露和蒙頂黃芽兩種茶。

    1.蒙頂甘露

    這種茶緊卷多毫,色澤翠綠,鮮嫩油潤、香氣清雅,味醇而甘;沖泡後湯色綠黃,透明清亮,飲之清香爽口,沏二遍水時,越發鮮醇,齒頰留香。蒙頂甘露採摘細嫩,每年春分時節,當茶園中有5%左右的茶芽萌發明,就開園採摘,選材頗為挑剔,標準為單芽或一芽一葉初展。

    2.蒙頂黃芽

    蒙頂黃芽,是芽形黃茶之一,產於四川省雅安市蒙頂山。蒙頂茶栽培始於西漢,距今已有二千年的歷史,古時為貢品供歷代皇帝享用,新中國成立後曾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蒙頂黃芽外形扁直,芽條勻整,色澤嫩黃,芽毫顯露,花香幽長,湯色黃亮透碧,滋味鮮醇回甘,葉底全芽嫩黃。

    享有“仙茶”之譽的蒙頂茶,以它獨特的品質,精湛的制藝,娟秀的外形,悠久的歷史,燦爛的茶文化而蜚聲中外,載譽史冊。《雲南記》說:“名山具出茶,有山曰蒙山,聯延數十里,在縣西南。古詩云:“蒙山之巔多秀嶺,不生惡草生淑茗”。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吳理真種茶遺址——皇茶園、汲水澆茶的古蒙泉、結廬休息的甘露石室、河神之女採茶仙姑的雕像,正吸引著眾多旅遊者前往參觀,駐足憑弔。 世界茶文化發源地蒙頂山茶,隨著南北絲綢之路走向五洲四海。 “名山之茶美於蒙,蒙頂又美之”。蒙頂茶之所以為世獨珍,不僅因為它具有優良的品質,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而且制藝特別精良。“蒙山有茶,受全陽氣,其茶芳香,為天下稱道。”遠在東漢,已有“雷鳴茶”、“吉祥蕊”、“聖揚花”等茶問世。“蒙頂茶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雲冪覆,久凝不散。”唐代是蒙頂茶發展的黃金時期,天寶元年(742年)入貢皇室,從此名播神州。當時進貢長安的散茶類有雷鳴、霧鍾、雀舌、鳥嘴、白毫等,緊壓茶類有龍團、鳳餅。憲宗時,蒙頂茶已成為進貢最多的一種,《元和郡縣誌》載:“蒙山在縣西十里,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蒙頂茶因入貢京華而譽滿天下後,達官貴人不惜重金爭相購買,身價百倍,昂貴異常。“蜀茶得名蒙頂,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因此,當時名山農民種茶的積極性受到極大刺激。“以是蒙山先後之人競栽茶,以規厚利,不數十年間,遂斯安草市,歲出千、萬斤。”可謂盛況空前。唐代,中日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日本從公元630-894年間,派出大批遣唐使來中國學習政治、經濟、語言文字、佛教文化、生產技術、建築藝術等,前後共13次,每次多達數百人,包括大使、副使、留學生、留僧以及隨員。文宗開成五年(840年)留學僧慈覺大師圓仁學習期滿,從長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饋贈的禮物中,即有“蒙頂茶二斤,團茶一串。”此時,蒙頂茶不僅在國內享有很高聲譽,而且已作為國家級禮茶,飄洋過海傳到國外。如果說唐代開創了蒙頂茶發展的黃金時期,那麼,宋代則是蒙頂茶和名山邊茶發展的極盛時期。蒙頂茶的質量有很大提高,製茶技藝進一步完善,創制出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貢品。那時,四川茶葉產量居全國第一,名山茶葉產量又居四川之首。從宋神宗元豐初年起,近百年中,名山茶葉產量常在一百萬公斤左右。 名山茶葉成為西南、西北地區少數民族所特別喜愛、適合他們飲用的“邊茶”,特詔“專以雅州名山茶易馬,不得他用。”並“立為永法”。名山茶葉成為歷代王朝與藏族、回鶻等族進行茶馬貿易的專用商品,成為漢族人民同藏族、回鶻等族人民增強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蒙頂茶自唐以來,一千多年中歲歲進貢,年年送京,直至民國除舊革新。解放後,蒙頂名茶得到應有的恢復和發展,蒙山茶場運用現代製茶技藝,按照古傳貢茶的特點,恢復石花、黃芽、甘露、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名茶生產。上世紀80年代,又創制春露、春眉等名茶。蒙頂名茶多次被評為 國家、省優、部優產品,前3種名茶已作為國家級禮茶。蒙頂名茶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產量增長,質量提高,不僅為國內人民所喜愛,而且躋身於國際市場,深受美國、日本、泰國、瑞士、斯里蘭卡等華人民青睞。香港《文匯報》曾以“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為題,報道蒙頂茶“不愧為實至名歸之茶中極品”。

  • 4 # 四季茗想

    先說一件有意思的事,在《高階茶藝師培訓教材》和《茶之路》這兩本書都不約而同把蒙頂山茶都刻意放在首篇,就像一臺晚會的開場,這個是不是可以從側面印證了蒙頂山茶是好茶?

    再講一個需要注意的事,真正的蒙頂山茶由於產量有限總體價格不低。而蒙頂山周圍的低平丘陵地帶也產同樣的茶,就是當地人所謂的“壩壩茶”,相對山上的茶價格便宜很多,雖然統稱蒙頂山茶,但是品質差異還是比較大。

    最後綜合蒙頂山茶的名氣和實力來說說蒙頂山茶。

    先看名氣,蒙頂山茶正好應了張愛玲那句名言:“出名要趁早”。早在唐代蒙頂山茶就是貢茶,到了中唐時期已被列為貢茶首位。歷史上有關蒙頂山茶的文字詩詞不勝列舉,但凡習茶者都知道“揚子江心水,蒙頂山上茶”,詩人白居易在《琴茶》詩中讚歎:"琴裡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淥水"是古代名曲,白居易將其與蒙頂茶相提並論,足見白居易對蒙頂茶的喜愛。 再有“植茶始祖”吳理真的代言和站臺,蒙頂山茶作為名茶的江湖地位更是難以撼動。

    再看實力,蒙頂山茶之所以享有久經不衰的盛名,無不得益於它得天獨厚的原生態地理位置,蒙頂山年均氣溫14.5℃,年降水量充沛,相對溼度85%,常年細雨濛濛,雲霧瀰漫,散射光多,益於茶樹氮代謝,豐富了茶葉內含物。蒙頂山茶成分豐富,水浸出物高達43%左右,茶多酚適中,約26%—28%,每100克幹茶中游離氨基酸含量為5000毫克以上,維生素C約202—259毫克。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蒙頂山茶中的三劍客:蒙頂甘露、蒙頂黃芽、蒙頂石花。

    最後借用《茶之路》中的對蒙頂山茶的精準描述:“雖有茶毫翻飛,茶湯仍然清亮,入口先是一股鮮爽氣,接著能感覺到細膩的清甜,柔和的後感持續良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晚上很晚都很難睡著,早上又早起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