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一千五
-
2 # 止盈止損倔強人生
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仁君”,但他更是位皇帝,觸動他統治和權威的事情是不可能得到他的“仁”的。薄昭因私殺文帝新政的執行者鍾毓,文帝為體現他的“仁”,施展手段讓大臣們為其“活弔喪”,逼薄昭自裁,帝王的手段真是歎服啊!本人愚見,不喜勿噴!
-
3 # 蘇墨白夕
漢文帝劉恆原先本是代王,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早年有幸躲過呂雉的屠刀,等到諸呂之亂被平定後,代王劉恆就被周勃和陳平迎立為天子。
漢文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仁德皇帝,其仁厚的性格主要來源於自己母親薄太后的影響。薄太后自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潛心修道、清靜寡欲,與後宮的嬪妃們也沒有什麼利益衝突。等自己的兒子劉恆被封為代王以後,就跟隨兒子去封地,遠離以呂雉為首的朝政,也因此躲過後來呂后對劉氏宗室和後宮嬪妃的屠殺。
漢文帝劉恆之所以能夠榮登大寶,除了朝中兩位大臣周勃和陳平的功勞以外,自己的謀臣宋昌和舅舅薄昭更是暗自從中謀劃,起初周勃和陳平鏟除呂氏一門後,派使者迎請代王劉恆前來繼位,代國一些大臣就極力反對,懷疑朝中有變,會不會是把大王騙去謀害。只有中尉宋昌認為此事千真萬確,然後代王劉恆才會起身前往長安,接受登基。一路上,劉恆非常不安心,老是懷疑此事有蹊蹺,多次讓宋昌和自己的舅舅薄昭,快馬往前多次探聽虛實。可以看出,作為舅舅薄昭對劉恆是一片忠心。但是漢文帝劉恆登基沒幾年,就把舅舅薄昭給誅殺,這是為何呢?
居功驕橫,放縱子弟
薄昭因為謀立外甥漢文帝有功,被賜封太原。太原稱不上繁華,但也是富庶之地,剛開始薄昭來到太原,還能夠保持皇舅爺該有的身份,處處小心謹慎,深怕被旁人落得個皇親國戚驕橫跋扈的印象。時間一久,薄昭覺得太原不是都城腹地,與朝中的大臣也沒有多少交集,就開始慢慢地放鬆警惕。薄昭雖然稍微有些放鬆,但不至於放縱,該守的立法一點不敢逾越,畢竟深知為官之道,更明白艱難創業換來的今天實在不容易。可是薄氏的子弟們不這麼想,覺得薄昭已經貴為皇舅爺,當年要不是極力擁護漢文帝劉恆,表哥也不會有今天,這群薄氏子弟就開始在太原地區作威作福,強奪豪取,劣跡斑斑。沒過多久,薄氏子弟的壞名聲傳到了長安,漢文帝就派自己的寵臣鍾毓去巡視一番。鍾毓到那一看,哪是什麼匪徒,明明就是薄昭家的紈絝子弟們在魚肉百姓,於是鍾毓就奏明漢文帝有關事情的來龍去脈,還請漢文帝要誅殺為首的薄貴。薄昭聽說此事後,十分驚慌,趕緊派人去跟鍾毓求情,哪成想鍾毓不吃這一套,就是要堅持自己的意見。薄昭一看軟的不行,乾脆來硬的,把鍾毓給綁了,對其進行恐嚇嚇唬。鍾毓作為皇帝欽點的使者,自然不會怕薄昭,兩人來回互懟,薄昭一時沒壓住怒火,把鍾毓給捅死,薄昭事後也後悔,殺死朝廷使者可是滿門抄斬的大罪。
鍾毓被殺後,漢文帝極其惱怒。身為一國之君,手下的寵臣任何專橫都可以,唯獨不能凌駕到皇權之上。漢文帝派出的使者,就代表漢文帝本人,如今使者被殺,就等於有人挑釁自己的皇權。漢文帝二話不說,下詔處死薄昭。此時,大臣中有人提議阻止說:"漢朝向來以"孝"治天下,今若誅殺皇舅爺薄昭就是陛下不孝"。另一派則說:"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何況是皇舅爺,若不殺皇舅爺,如何向天下交代"。漢文帝內心是傾向誅殺薄昭的,但是就怕自己擔上個不孝的罪名,就多次派丞相去見薄昭,暗示薄昭自己看著辦。薄昭此時也豁出去了,就是不自盡,家門也不出,看你們能那我怎麼著。漢文帝一看,給臉你不兜著,別怪外甥無情了。就派滿朝文武人人披麻戴孝,前去薄府哭喪,從皇宮大門集合,眾人一起哭喊皇舅爺,一直到薄府也不停止,坐在院子、廳堂中,連哭好幾天。最終薄昭實在被折磨的不行,也看出自己的外甥是鐵了心跟自己過不去,就在家中自盡而亡。
最是無情帝王家,透過漢文帝誅殺薄昭的前後經歷,可以看出最大的導火線是使者鍾毓被殺事件,漢文帝為了維護法紀,只好誅殺舅舅。實際上,內在原因不止如此。
其一,防止外戚勢力過大。漢文帝是如何登上皇帝寶座,他自己十分清楚。正是因為呂氏外戚勢力過大,導致劉氏一門幾乎被屠戮殆盡,自己有幸躲過一劫,要不然就是輪八圈都不會輪到自己頭上。
其二,漢文帝為了嚴明法紀,向朝廷大臣和天下百姓樹威。因為漢文帝剛坐上皇位,此前與長安打交道也不多,所以登基以後,許多朝中大臣並不怎麼敬畏他。此次,殺掉自己的親舅舅,也是向滿朝文武表明,自己也不是善茬,最好不要有過分的行為。
-
4 # 慕容峰謹
漢文帝時期是漢朝從初創向平穩過渡的關鍵時期,在漢高祖劉邦時代,整體政局一直動盪不安,異姓諸侯對劉邦的一元統治並不是完全認同,高祖只是功臣集團的共主。高祖憑藉卓越的領導能力,歷經多年尚且只是勉強維護了劉姓的皇家統治。高祖之後,呂后專權,不僅對劉姓皇族和功臣多有屠戮,並破壞漢高祖“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誓約,大封呂氏子弟為王,引發了眾多功臣的暗自不滿。呂后健在,功臣們投鼠忌器。呂后去世後,功臣們迅速起事,族滅諸呂。
這樣刀光劍影的背景下,作為遠離長安的代王劉恆被功臣們立為皇帝,可以說是,禍福難測。當時他派到長安與功臣們“談判”對代表,就是他的舅舅薄昭。在薄昭的保證下,劉恆才“六騎入長安”,是為孝文皇帝。文帝當政之後,同樣面臨皇權不穩的問題,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功臣們連高祖的妻族都可以不分男女的族滅,何況自己!作為薄家唯一封候的薄昭,自然是外戚勢力的唯一代表,更是功臣們嚴加防範的物件。
因此,我認為薄昭的死,很可能是功臣集團對漢文帝的一次政治施壓。至於史書如何記載。大家可以參考陸川導演的《王的盛宴》,歷史從來都是勝利者的粉飾太平。
-
5 # 縹緲峰下一粒沙
漢文帝劉恆的確是歷史上有名的仁君,但他再怎麼“仁”,也是個皇帝,也有著皇帝的本能,對於冒犯皇權的人不會手軟。
親舅舅薄昭不是被劉恆下令誅殺的,而是被他給逼得自殺的。
怎麼回事呢?這就得從薄昭立功說起。劉邦去世後,呂后就掌了權,但她兒子劉盈和她不是一條心,為她的所作所為感到鬱憤,年紀輕輕就去了;呂后立劉盈之子劉恭為帝,因劉恭對她懷有仇恨,便把他殺了,立劉盈另一個兒子劉弘為帝。
但臣子們都覺得劉弘來路不明,不是劉盈的兒子,所以在呂后逝世後周勃、陳平等人不但誅殺諸呂,還把劉弘也給廢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大家擁立性格寬厚的代王劉恆作為新皇帝,但劉恆根本不敢進京,擔心有詐,但又不捨得放棄這麼好的機會,就派舅舅薄昭進京檢視情況。
薄昭找到周勃,問清楚事情的經過,確定這不是別人設的局才回來告訴劉恆:“沒問題,你可以放心進京當皇帝。”
當時如果大臣們或者別的諸侯王有異心,薄昭有可能性命不保。所以劉恆記舅舅一大功,之後多有封賞。
那漢文帝劉恆為什麼要逼殺有功的舅舅薄昭呢?薄昭本來只是代國太后的兄弟,在當地都不怎麼出名,一朝成為全天下知名的權貴,皇帝是親外甥,那還有什麼事情他不敢做?就飄了,不但在民間驕縱橫行,還在朝中安插親信,妄圖插手朝政。
劉恆對此當然是不滿意的,但這是親舅舅,對自己還有功勞,所以多方容忍。
《資治通鑑》上記載,文帝十年(即公元前170年),薄昭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竟然殺了劉恆派去找他的使者。
這放在哪朝哪代都是大罪,劉恆也因此認識到舅舅無可救藥了。《資治通鑑》記錄了他的處置措施:“帝不忍加誅,使公卿從之飲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喪服往哭之,乃自殺。”
意思是劉恆不忍公開審判定舅舅的罪,想讓他識趣點自我了斷。先派大臣去勸說薄昭自殺,薄昭不肯,劉恆又讓大臣穿著喪服上門哭活喪,這才把薄昭給逼得自殺了。
可能最後一刻,薄昭才終於認識到劉恆不但是自己的外甥,還是皇帝。
對於劉恆來說,雖然只有這麼一個親舅舅,但諸呂亂政就是前車之鑑,他不可能放任外戚坐大,凡是威脅皇權的都必須剷除!
那麼薄太后是否因此而對兒子有意見呢?沒有,兄弟和兒子比起來,當然兒子更親。何況,皇帝兒子只要了兄弟的命,沒有追究家族的責任,這在封建王朝裡已經算得上仁慈了。
總之,薄昭之死,死於他得勢便猖狂,失了臣子本分。
-
6 # 水一白聊歷史
薄昭的死成為漢文帝的黑點,還要從一些歷史記載來看。
薄昭之死關於薄昭的死,《史記》中並沒有記載,《漢書》中也只有一句“十年...薄昭將軍死”,倒是在《資治通鑑》中有個相對較詳細的記載“將軍薄昭殺漢使者。帝不忍加誅,使公卿從之飲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喪服往哭之,乃自殺。”
意思是,漢文帝十年(公元前170年),將軍薄昭不知何故就把漢朝的使者給殺了,漢文帝不忍“誅殺”,便派一些公卿大臣去勸他自殺,可是薄昭沒活夠,不想死。於是漢文帝又一次派了群臣跑過去穿著喪服哭活喪,薄昭無奈,只得自殺了。
所以,按照《資治通鑑》的說法,確切地講不是“誅殺”,而是逼“自殺”。
為什麼“殺舅”會成為漢文帝的黑點?薄昭,是漢文帝母親唯一的親弟弟,甚至可以說在代國的時候,薄姬、薄昭、劉恆(漢文帝)三個人是相依為命的。薄姬當了太后以後,對這個弟弟的感情也是可想而知的,漢文帝也沒有虧待薄昭,封了他軹侯,並且掛車騎將軍頭銜。
但是在《史記》《漢書》中卻並未提及他因何而死,再加上《資治通鑑》又寫得薄昭被逼而死。而漢文帝在史書中的形象又一向非常完美,很多應該寫出的內容都被隱去了,比如代王后是何人?代王后四男因何而死?等等,當然也包括薄昭之死。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隱去的東西不斷得到關注,並被寫出不少的野史,反而成為了漢文帝的黑點,被不斷放大。
漢文帝是“仁君”麼?毫無疑問,漢文帝是個“仁君”,評判他是不是仁君,更主要的不是看他如何對他的舅舅,而應該是他如何對待百姓。在漢初那個資源還很匱乏的年代,他堅持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不輕易發動戰爭,這就是對百姓最友好的事。再加上他廢除了肉刑、連坐等刑罰,也是為了將百姓的苦進一步減輕。
而且,在漢文帝執政時期,量刑也是非常輕的,少的時候一年全國也不過四百起獄事。
但是,就算是這麼少的獄事,薄昭還是必須要死,這跟當時的政治環境是息息相關的。
呂氏因何而倒臺?並不是他們有不臣之心,而是因為他們擁有了過多的權力,已經大到影響劉氏的統治。而他們作為外戚的身份也讓後來的漢朝君臣非常畏懼,所以,在呂氏倒臺,選擇新君主的時候,他們選擇了外戚勢力更弱的劉恆,而不是外戚勢力強大的劉襄。
正因為有呂氏的前車之鑑,所以對於漢文帝的統治,其外戚勢力的強弱也一直是群臣所關注的。漢文帝竇皇后的兄弟竇長君、竇少君雖然也都來到了京城長安,但是漢文帝卻一直並未起用他們,也是出於這個考慮。所以,薄昭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來看,何況他犯的是“殺漢使”這樣的罪,無論對於漢文帝,還是他的姐姐薄太后,都是很難不做事的。
因此,為了維護他們的統治,漢文帝、薄太后也只能依法辦事了。
-
7 # 妙趣侃歷史
皇舅薄昭的死因至今是個迷,因為在《史記》和《漢書》裡並未提及。而在《資治通鑑·漢紀》說是因為“將軍薄昭殺漢使者”,並沒有描述具體原因,不過後世有很多故事猜測,比如驕奢不法,干涉朝政等。
其實個人覺得,殺漢使這個理由足夠了。擅自殺皇帝的使者,本身就觸犯了國法,何況還涉及到皇帝的顏面,最主要是他的身份是“外戚”。為什麼當時的漢文帝劉恆當選,就是因為他根基薄弱,沒有強大的外家。
劉氏王朝舊臣已經被呂后恐嚇夠了,好不容易“諸呂”成功,不想再來一次“諸薄”。他們把希望都寄託在漢文帝的身上,對於這些漢文帝當然心知肚明。要想坐穩皇位,就要先消除隱患,穩定文武老臣之心。
其次,雖然薄昭有從龍之功,且還是親舅舅,但他在並沒有什麼非常顯赫的功績,只是以國舅的身份而身居高位,居然還敢殺皇帝的使者,所以文帝逼他自殺也只是合法不合情罷了。
文帝廢除了肉刑和連坐,可見他是很重視“仁”的,如果薄昭對朝廷有大貢獻,功績足以抵罪,結局很有可能是不一樣的,大義滅親什麼也不會發生了。
再次,文帝是個謹慎的人,他是仁君,但是他的“仁”只有尊他為君的人們才能感受到。所以薄昭被逼死了,而同樣殺人的太子劉啟什麼事兒也沒有。如果你看相關史料,你會發現文帝基本上是沒有犯過錯的皇帝,他的重大決策都那麼恰當,簡直就是模範領導者。從平淡無奇到至尊高位,他克己奉公,有無為有無不為,兩千年來被無數名家帝王傳頌。
小總結帝王不同於普通人,“仁君”也不是不能嚴肅處理問題。為了皇位、為了利益、為了百姓,古來殺親弒友的例子多了去了,被稱之為殘暴的人又有多少?
-
8 # 水滸不是水許
漢文帝劉恆,西漢王朝“文景之治”的開創者,歷史上有名的“仁君”。他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國家經濟文化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民間傳說中著名的“二十四孝”中的典範。起初時候,他被封為代王。曾經衣不解帶,在病床前為母親薄氏嘗湯藥三年。漢文帝登基之後,殺掉他的舅舅薄昭。漢文帝不是歷史上的仁君嗎?為什麼殺掉親舅舅薄昭呢?
代王劉恆繼位,薄昭有功在文帝能成功登基的這件事上,薄昭有功。呂后去世後,以周勃、陳平為首的文武大臣立刻剷除了呂后的孃家人。之後,他們商討挑選代王劉恆為皇帝。因為他們認為,劉恆是高祖劉邦的兒子,又軟弱無能,並且薄氏賢良。代王劉恆害怕有詐,於是派他的舅舅薄昭去長安走一趟。之後,瞭解到大臣們真實的想法。劉恆才確信,大臣們真的想讓他當皇帝。的確薄昭走這一趟風險很大,說不定是鴻門宴。劉恆也因此順利繼位,薄昭立的功勞很大。
薄昭之死影視劇中說到,薄昭殺了漢文帝的使者,之後,文帝賜其毒酒,逼迫薄昭自殺。關於薄昭之死,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正史《史記》中壓根沒提,《漢書》也只是寥寥一句“將軍薄昭死”,《資治通鑑》中記載道“ 將軍薄昭殺漢使者。帝不忍加誅,使公卿從之飲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喪服往哭之,乃自殺。那麼“薄昭為什麼殺死使者?為什麼文帝逼他的親舅舅薄昭自殺?我想其中肯定有其原因。
-
9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所謂仁君與仁慈之人並不是同一個概念!正所謂慈不掌兵、義不養財,仁慈之人恐怕很難坐穩皇位。仁君是政治領域的定義,與皇帝本身的道德品質、仁慈與否並沒有必然聯絡。換言之,即便是道德敗壞、人品卑劣、冷血嗜殺的皇帝,只要他對老百姓施行仁政,那他就是仁君!明太祖屠戮功臣、清世宗幽兄屠弟,都不是仁慈之人,但是二人的很多政策卻是讓億兆黎庶受益的仁政!那麼,明太祖、清世宗算仁君嗎?個人認為,必須算!漢文帝亦然,漢文帝在位期間實行無為而治、與民休養生息,讓漢王朝的百業凋敝的經濟得以恢復,使廣大百姓獲得了實惠,他自然是仁君,這與他有沒有誅殺親孃舅關係並不大。
薄昭何許人也薄昭,漢文帝生母薄太后的親弟弟。史籍記載了薄太后是其母魏媼與薄姓男子私通所生,卻沒有交代薄昭是否亦為私生子。個人認為,薄太后與薄昭的關係很可能類似於霍去病與霍子孟兄弟。當然,這僅僅是本人的一種猜測而已。不管怎麼說,薄昭是薄太后的親弟弟、漢文帝的親孃舅這一點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在年幼的漢文帝就藩代地不久之後,薄昭也跟隨姐姐薄太后前往了代國。在漢文帝幼年時期,薄昭既其孃舅,某種程度上也部分替代了父親的角色。換言之,漢文帝與薄昭的甥舅感情應該說還是比較深的。這一點,從“剿滅諸呂”發生之後,薄昭的行為也能看得出一二。因為齊藩與功臣集團的互相不信任,最終缺乏根基、背景的漢文帝被推上了皇位。天上突然掉下一個餡兒餅,漢文帝的第一反應是懷疑。可不去長安,豈不是要坐失良機?就在漢文帝進退兩難之時,薄昭挺身而出,冒著被殺的危險、親自前往長安,為漢文帝試探虛實。如果真是一個陰謀,薄昭很可能就會成為第二個肥義,不是嗎?因此,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得出,薄昭對自己這個外甥還是真心相待的。
身份轉變,迷失自我在漢文帝即位之後,薄昭突然從一個坐冷板凳的“國舅(小舅子)”變成了首席外戚“國舅(親孃舅)”,心中不免有些飄飄然了。加之漢文帝出於平衡各方勢力的需要,不斷提拔重用薄昭,將其封為了軹侯並出任車騎將軍。一時間,薄昭似乎“權傾朝野”了!這一切更加重了薄昭的“功臣心理”,開始漸漸迷失了自我。
隨著身份的轉變,薄昭也開始大肆鋪張起來,過起了奢靡的生活。這種生活細節對漢文帝而言算不了什麼,薄昭也受得起這個高等級待遇!但是,薄昭並沒有滿足於物質享受、當個“土財主”。仗著是皇帝的親孃舅,薄昭開始大肆收受賄賂並向重要部門安插自己的親信。而此舉,恰恰犯了漢文帝的大忌。
如果僅僅是如此,漢文帝還不至於對和自己感情深厚的孃舅痛下殺手,但接下來的事情讓漢文帝不得不對自己這位親孃舅重新審視了!漢文帝為了削弱功臣集團的勢力尋找藉口將周勃下了大獄,當漢文帝正在為如何處置周勃犯愁時,周勃以重金賄賂了薄昭,繼而透過薄昭搬出了薄太后。在薄太后出面干預下,漢文帝最終心不甘、情不願地釋放了周勃並恢復了他的絳侯爵位。就算是釋放周勃,也應該恩出於上、由漢文帝決定,不是嗎?可結局卻變成了在薄太后的干預下漢文帝被迫釋放了周勃。
這件事給漢文帝敲響了警鐘,一旦孃舅薄昭和自己的母親薄太后聯合起來,將對自己手中的皇權造成嚴重的掣肘甚至威脅!自此,漢文帝已經開始刻意疏遠、防範薄昭了。但薄昭畢竟是薄太后的親弟弟、自己的親孃舅,而且還為自己立下了大功,漢文帝也在糾結,到底要不要對舅舅下黑手?
殺害“欽差”,囂張至極就在漢文帝糾結、下不定決心之時,薄昭幫漢文帝下了決心!不知道什麼原因,薄昭居然殺掉了漢文帝派出的使者。雖然彼時沒有“欽差”之說,但皇帝派出的使者代表皇帝這一點卻是相通的。可薄昭居然不分青紅皂白殺掉了使者!他還有什麼不敢幹的?!漢文帝對自己這位孃舅徹底絕望了……長此以往,薄昭弒君恐怕也未見得就沒有可能,不是嗎?自此,漢文帝已經下定了處決薄昭的決心。
但是,誅殺親孃舅可不是什麼好事兒,搞不好在青史上會留下罵名的!很顯然,漢文帝不願意當這個惡人。於是,便派人去勸薄昭自盡。可無論派去的人怎麼勸,薄昭就是不搭理。最後漢文帝來一手絕的,讓人披麻戴孝、到薄昭門上哭活喪!薄昭見外甥鐵了心要殺自己,最終一劍結果了自己。
從薄昭最後的甘願赴死行為來看,這個人的野心似乎並不大,漢文帝之所以處決薄昭也並不涉及太多謀逆之類的事情。說白了,漢文帝之所以殺薄昭,無非就是防患於未然、提前除害而已。因此,薄昭死後漢文帝點到即止、並沒有株連整個薄氏家族。這一點從漢景帝娶了薄家女子為正室也能看得出,漢文帝此舉只針對薄昭個人,並沒有針對薄氏家族。或許漢文帝也知道,自己這位孃舅並沒有野心。但是,作為皇帝,他賭不起,必須將一切隱患扼殺於萌芽狀態!權傾天下的“國舅”爺就這樣憋屈地死了,死在了親外甥的猜忌之下……
薄太后為何眼睜睜看著兒子逼死弟弟這個問題想必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個疑問,漢文帝逼薄昭自盡時,薄太后在哪?她為什麼會眼睜睜看著兒子逼死弟弟?其實,不是薄太后不干預,而是不能干預!或者說,漢文帝殺舅就是做給老媽看的!
薄昭本身不過就是安插私人、外戚干政而已,以其彼時的實力而言,對漢文帝還構不成什麼實質性的威脅。但是,周勃一案讓漢文帝看到了薄太后潛在的能量!一旦孃舅和老媽結成統一戰線,漢文帝還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應對!畢竟漢王朝一直在鼓吹以孝道治天下,把矛頭指向皇太后、指向自己的親媽,對於漢文帝而言無異於是在自摑!因此,漢文帝不能對薄太后怎麼樣。那麼,就只能透過其他途徑給老媽上上眼藥了!殺掉薄昭,實際上就是在明著告訴薄太后:“媽,你以後最好不要過問政務。否則,別怪兒子不孝!我舅就是反面典型。”薄太后何等聰明之人,豈會看不出兒子是在“指桑罵槐”?如果她干預,那就是不識趣、自取其辱了。因此,薄太后只能眼睜睜看著兒子逼死弟弟。更何況,兒子畢竟是自己生的,弟弟與兒子二者選其一,您會選誰?不言而喻……
回覆列表
從《史記》裡面看,漢文帝殺薄昭恐怕與周勃有關係。
一,說起漢文帝能夠當上皇帝這件事,裡面有個原因就是漢文帝的舅舅們有禮貌,而且只有一個舅舅。他們在漢朝中央的大臣們眼裡是賢良人家的子弟。他們的姐姐薄夫人是劉邦後宮賢惠的姬妾。所以,位置低,當然就少傲氣,對人接物就有禮貌。在呂氏滅亡後的三家宗親之中,大臣們選了劉恆一家人。主要原因是這房人的外戚雄不起來。
大臣們錯了,錯就錯在對時間幫助人性變態之上。
二,既然漢文帝的寶座坐穩了,那麼,雞犬必然昇天,何況是舅舅,舅舅封軹侯當初,漢文帝剛剛上臺,陳平、周勃、灌嬰,王陵以及其他既得利益者們,他們商量說,必須給皇帝的舅舅們找幾個被孔子思想洗腦後的長者當老師,讓他們聽話。結果就安排了老師來教薄昭。而薄昭當時封軹侯。
無論《史記》還是《漢書》,都說漢文帝只有一給舅舅,舅是薄昭。
漢文帝的原班人馬都得了赫赫的官職的,在是漢文帝得位,"雞犬"昇天的必然結果,再大公無私的皇帝,都無法自拔於世俗的控制。漢文帝的代國到長安來的人 被漢文帝管得嚴,所以除了少數人犯錯外 一般都守規矩。
三,薄昭為什麼被圈進被整治的黑名單上?1,有人告他殺了人。這是必死的原因。但是,外甥是皇帝,皇帝又只有一個舅舅,一般而言,是死不了的。皇帝有權利豁免自己的舅舅。理由很簡單,舅舅是母親的親兄弟。親兄弟如果死了,母親必然會痛苦,一個讓母親痛苦的兒子,就不是孝子了。而漢文帝是出了名的孝子。薄夫人不下床半年,漢文帝自己端茶倒水,這是孝敬父母的千古佳話。以此類推,薄昭僅僅是殺了人,恐怕死不了。
那他為什麼又偏偏被皇帝賜死呢?
2,干涉朝廷大政,接受大臣鉅額賄賂
漢文帝的上臺,離不開陳平周勃。他們為首的大臣們把漢文帝推向皇帝位。漢文帝一上臺,就大賞功臣集團。其中,漢文帝賞周勃"益封太尉勃萬戶,賜金五千斤"。這是周勃得到的物質補償。
後來,周勃回封地,因為他太高調了。就有人看不慣,就上書皇帝,告發周勃有造反。
這件事情說起來是周勃大功臣,位置高了,怕落下來,跌倒了難看。他心頭不安。為了壯膽,他應該拋棄財產,貢獻給國家,庶幾能免去皇帝的多心。但是,他做錯了。中央巡查組到絳縣調研。周勃以為針對自己。就穿上盔甲了,似乎在戰場上。這是別人告他的原因。
這與薄昭有什麼關係呢?有關係,而且關係很嚴重。
周勃就被逮捕了,交給廷尉審查。周勃自己口吃,打死也放不出個響屁來。他就找到薄昭。請他幫忙。
薄昭這回必須幫忙。原因也簡單。當初,漢文帝賞賜給周勃的五千斤金,全部都給了薄昭。這件事在《絳侯周勃世家》裡面記載得非常清楚。薄昭就給姐姐薄太后說,讓老太后管管自己的兒子,別做得過分了,再說周勃也確實沒有造反之心。漢文帝因此被各方勢力搞得十分被動。
3,無疑,舅舅這回是接受罪臣大量賄賂不說而且慫恿太后干涉朝政。
漢文帝只得把周勃放了。
但是,他記住了自己的舅舅居然與周勃攪在一起,周勃竟然把鉅額財產送給外戚,也不給國家。這是什麼行為?
不久,薄昭被皇帝逮住了把柄,舊帳新帳一起算。於是,薄昭才知道,為什麼所以的大臣們都玩不過自己的外甥,別人給自己的財物成了壓倒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
四,漢文帝是"文景之治"的奠基人,但是,在皇權問題上他又是一個分得清的巨頭。這就與任何觸及皇權的人相牴觸了。所以,漢文帝是個仁君,並不是說對任何一個人讓出一分皇權。搞不清楚這點事情的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即使舅舅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