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雲流水0335

    謝謝邀請,任何人也代表不了太極,誰也代表不了武林,中華精神是民族精神,把困難看成浮雲,是在漫長的社會歷史中逐步形成的,是各民族社會生活的反應,中華精神歷史悠長,中華精神是各民族的不怕堅難困苦,不屈不撓的精神。武術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

  • 2 # 淺草堂

    雖然知道題意中的太極是指太極拳,但還是先贅述一下太極本身。太極陰陽的觀念,發源於上古先民,是屬於我們這個東方民族的獨特的世界觀,融入到了華人的精神家園、方方面面。如中醫理論講究的就是陰陽協調等。

    太極拳也是在用一種拳術的方式來闡釋我們的太極陰陽觀。開合之際、動靜之機、緩急相兼、剛柔並濟,這些太極拳論無一不與太極觀相契合。

    而說到太極拳的代表人物,很多人會想到電影《太極張三丰》,由於太極的陰陽觀充滿了道家哲學的思想,很多人認為武當道教產生太極拳順理成章,對於這一點,個人是持保留意見的。

    不妨先看幾張圖,採自戚繼光的《紀效新書》

    練過太極的朋友,看到圖畫中的這些架勢和名稱,是否有似成相識的感覺呢。相較於亦真亦幻的張三丰,個人更傾向於太極拳源起的這一說法,即陳氏先祖或其他人曾效力於戚家軍,並將這一實戰的軍用技擊術帶入了陳家溝,之後一脈相傳,直到晚清民國才開枝散葉,演化出楊、吳、孫、武等流派。

    歷史上,太極拳名家輩出,陳王廷、蔣發、王宗嶽、陳長興、楊露禪、孫祿堂等等不一而足,與其硬要推其一人為代表,引發口水戰,不如說這一群體是太極拳的代表人物。

    順帶說一句,太極拳從根兒上就是一種實戰的拳術,再加上自身鍛鍊的體驗,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常有太極大師被打回原型而我依然堅信不是拳術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

    再來聊武林代表,首先想到金庸武俠中的少林寺,永遠是武林正義的化身。但我們身邊真實的武林如何呢?與小說描述相距甚遠,似乎是一個即真是又虛無縹緲的存在。《中南海保鏢》的形象與大內護衛尚有幾分相似,而銀行的運鈔車與古代鏢局的形象就格格不入了。此外就是擂臺上靠打拳吃飯的拳手和發自內心喜歡武術的愛好者們(其中一份子哦,光說不練的假把式)

    心目中的武林是這樣式兒的

    電視上的武林是這樣式兒的

    上圖這副,是當今的真實武林了,雖與影視小說不符,但個人看法還是積極的,雖說止戈為武,但武術缺少了實戰的磨礪,就似乎失去了靈魂。

    囉嗦了一圈,無論在小說虛構還是現實中,依然無法提名一個具體的人物來擔當代表一職。還是見仁見智吧

    最後是中華精神,這個名詞更加的博大精深,但可以肯定,幾千年歷史沉澱出的精神文化絕非武術可以獨立代表的。

    中華武術本身也是豐富多彩的,如一些象形拳術螳螂拳、鷹爪功等都有道法自然的韻味,可以說武術精神是中華精神的一個維度,而中華精神是由多個維度組成的內涵豐富的文明成果。

  • 3 # 共享強哥

    一條魚再大不能代表海洋,

    一個人功夫練得再好,不能代表太極,更不能代表武林。

    武術是中華精神的一種很好的表現,包括人傳承、強身、尊師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薪50萬需要去一線上班和本地二線城市年薪25萬,你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