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Jec
-
2 # 傅渥成
很難說有生命的星球本身會對其所在的星系(這裡的「星系」指的是地球之於銀河系、而非太陽系)和宇宙有怎樣的意義。與星系和宇宙的尺度比起來,一個行星實在是太過於渺小,這就像一個房間的氣體分子,我們很難說其中的某一個特殊的分子對整個房間的氣體有怎樣的意義——除非這樣一個小小的分子有能力影響整個房間的氣體分子。不過,不過題主指出的「讓所在的星球能夠處於一個有機運轉的系統」這一點的確是非常正確的,生命的存在的確讓環境變得更穩定。
考慮一個這樣的問題,假如某個外星球和地球幾乎一樣的外界條件,並且很幸運地,這個星球的確沒有其它生物,可這會真的是一個很適合居住的星球嗎?雖然這個星球現在處於一個與地球幾乎條件的狀態,但這個狀態將是不能持續的。一旦這個星球因為偶然的因素導致了溫度的下降,海洋中的冰越來越多,這些冰會把更多的Sunny反射出去,這將導致星球的溫度變得越來越低,最終整個星球都將被冰塊所覆蓋。換句話說,一旦生命不存在了,這個星球上就會缺乏某種負反饋的機制,最終會陷入到正反饋的迴圈中去,這樣的星球是脆弱不堪的。而如果這個星球上有些生物存在的話,那情況就會不太一樣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天氣越寒冷,大家會更多地砍伐樹木,燃燒木炭,這導致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於是就造成了溫室效應,這時,溫室效應對抗了天氣變冷的因素,這導致行星的溫度繼續得以維持。
地球正是這樣在生物的幫助下變得性質非常穩定,在植物的幫助下,地球大氣中的氧氣濃度保持了穩定,而動物和微生物的存在又讓二氧化碳的濃度保持了相對穩定,這維持了一定範圍內相對穩定的溫室效應,保證了地球的溫度,此外,相對穩定的二氧化碳濃度也讓地球表面的酸鹼性也維持相對穩定。也就是說,生物的存在本身為生物的存在提供了便利,正是生物的存在幫助地球在環境的維持中加入了一些穩定性的因素。
一個系統保持穩定這不應該是一個很正常的性質嗎?為什麼非要有生命的參與不可呢?一個不倒翁,在沒有人的幫助下,不是仍然可以保持穩定平衡的狀態嗎?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一個孤立系統,如果在系統中持續不斷地輸入物質、能量或者資訊,一個系統保持穩定的狀態就變得很困難了。假如一條狹窄的公路上不斷有汽車駛入,這條公路很快就會堵車;如果快速加熱一個體系,而該體系沒有相應的能量耗散機制,這個體系的溫度將會不斷升高……這些簡單的非平衡體系都缺乏某種動態平衡的能力,而生物系統在存在各種噪聲、漲落、外界干擾因素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保持其自身的穩態。
受到這種想法的啟發,英國地球化學家 James Lovelock 因而與合作者提出了著名的「蓋亞假說」,他們指出:地球表面的一些適宜生物居住的環境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調節以達到平衡的。這個假說指出地球是一個能夠實行自我調節的「超生命體」,這一超生命體用希臘神話中的大地之母蓋亞(Gaia)的名字命名,蓋亞的範圍包含了地球的生物圈、大氣層、海洋與土壤等,這些部分相互協調、相互影響、也共同進化,最終形成了一個能產生自我負反饋的生命體,它可以維持「內環境」(溫度、氧氣濃度、酸鹼度)狀態的相對穩定。在 Lovelock 提出這一想法之初,嚴肅的科學家都並不認同他的這一看法,更多的人只是把它看成是宗教或者哲學的某種思考,科學界的批評者普遍將這樣的理論僅僅視作非科學的某種思辨。
到了八十年代,隨著拉夫洛克提出著名的「雛菊世界」(Daisyworld)模型,科學家們開始嚴肅地思考起有關蓋亞假說的問題。在最初的雛菊世界模型中,拉夫洛克將地球模擬為一個上面只有兩個物種的體系:吸收Sunny使地球升溫的黑色雛菊和反射Sunny使地球降溫的白色雛菊。地球表面的溫度會影響兩種雛菊的生長,黑色雛菊適應較為低溫的環境,而白色雛菊適應相對高溫的環境,雛菊的比例又決定了地球表面對Sunny的反射率,這反過來影響地球的溫度。
這個模型會得到怎樣的結果呢?起初,地球的溫度非常含量,在Sunny的照射下,黑色雛菊吸收了熱量,並促進了其繁殖,黑色雛菊在地表佔據了多數,地球的溫度升高;而隨著地球溫度的升高,環境變得越來越適宜白色雛菊的生長,隨著地球溫度繼續升高,白色雛菊佔據了多數,這導致地球反射Sunny的能力變強,溫度降低,黑色雛菊再次佔據了多數……如此反覆,兩種雛菊就讓地球表現出了在非平衡態下實現溫度的自我調節能力。這一模型後來還被擴充套件到多種雛菊,這些「雛菊」可以代表一些型別的真實生物,如食草動物、食肉動物等。在生物們的幫助下,地球像生物一樣維持了自己「內環境」的穩定。這種穩定性的實現,正是生命對於地球本身的意義。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生命維持了地球環境的穩定性,但這並不表示生命的產生本身是有意義和有目的的一件事。近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年輕物理學家 Jeremy England 在研究生命起源方面做出了非常具有創新性的結果。在他看來,生命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與非生命的物質相比,生命更能從環境中獲取能量、並以熱量的形式將獲取的能量消耗掉(這種消耗與前面提到的維持穩定性也是有關的),例如當我們在燒水時,一旦切斷電源,水壺裡的水就無法繼續獲取能量,而當一個人置身孤島,他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儘可能地獲取能量、消耗能量以維持生存。受到這種想法的啟發, England 提出了一個比熱力學第二定律更具不可逆性的物理規律,他指出:在較高外部能量的輸入之下,當系統可以向外界環境耗散熱時,系統將朝著儘可能多吸收和耗散更多能量的方向進行演化,這種演化最終也就會導致生命的產生,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進化論反而只是這一理論的推論。因此,在英格蘭看來「你從任意一堆隨機原子出發,如果你用光照射它的時間足夠長,最終可以得到一株植物,對於這樣的結果你不應該感到太奇怪。」在這一理論的框架下,「生命」或者「有序結構」其實是系統提高其能量耗散能力的一種途徑,生命這種有序結構的「意義」就在於去儘可能地消耗甚至浪費資源——進一步,這種浪費恰好消耗了來自太陽的源源不斷的輸入,幫助地球實現了穩定性。
(1)Watson, A.J.; J.E. Lovelock (1983). "Biological homeostasis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 the parable of Daisyworld". Tellus B. International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 35 (4): 286–9.
(2)關於 J England 工作的介紹可以參考: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20140122-a-new-physics-theory-of-life/
-
3 # 令狐迦基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
生命對於星球的意義是什麼?
用教科書的陳詞濫調式的答案就是,生命是物質存在的“最高”形式。為什麼“最高”打引號?因為我們真的不是非常確定,有沒有超越生命之上的形式。比如,“意識”。我們現在左右對於意識的理解都是基於生命的。當然這裡有個很特別的“意識”,人工智慧的“意識”。但,無論人工智慧用什麼樣的方式存在,哪怕哪一天,我們的人工智慧真的有了意識,那麼人工智慧首先還是要機遇硬體啊。
我們一直在考慮生命的定義。比如曾經有個簡單的定義,叫做能自我複製。自我複製與複製相差很遠。比如流水線,那是可以一下子複製好多產品的。但我們不會把手頭的工業品當作有生命。
我們目前對生命的理解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基於高分子蛋白的一種能自我複製的特殊物質形態。但顯然,如果生命體沒能最後演化成意識,沒有最後演化成智慧,那麼那樣的生命對星球、對星系來說價值還沒有顯現。
從這個角度來說,人類也好,智慧生物也好,只不過是原初宇宙自身的演化。我們是宇宙的一部分,我們是宇宙用來思考的一部分。我們對宇宙本身的思考,會用各種方式流傳下來,比如進入太空的太空垃圾。比如成為化石的幾塊磁碟。
思考宇宙存在生命的意義,與NASA探索外星生命的意義是兩碼事。
NASA探索外星生命,直白的說,西方文化與學術傳統的延伸。簡單的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延伸。當年新大陸發現完以後,西方各國的艦艇依然在海上遨遊,但好奇的科學家開始跟著這些船長四處考察,完成了生物學與地理學的基礎工作。我們現在很難說當初發現新大陸,到底是殖民的企圖佔先,還是對未知的渴望佔先?但毫無疑問兩者都不可缺。
如果注意看NASA新聞的話,就會發現,這不是什麼新聞。甚至也沒有更多的給出確定性的證據。在差不多30年前,天文學家就有大量證據認為土衛二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很大。而哈勃望遠鏡也早就發現過類似噴射(噴流)的現象。這次卡西尼號探測器,只不過是進一步確認了當初的猜想。事實上,這個推論的邏輯鏈非常複雜。因為探測器從噴射中,分析出了氣體元素含量。而其中氫氣的含量最高能到1.4%。這超過了一般衛星大氣中氫氣的含量。(地球大氣中氫氣只佔兩百萬分之一)。氫氣怎麼來的呢?天文學家結合其他資料分析,認為在冰海下面,存在一種水熱反應。它能產生氫氣。這種反應溫度很高,透過非常複雜的方式與周圍物質反應後,能產生甲烷,從而產生基礎生命的必備“養料”——甲烷。
嚴格來說,這是“新聞”,這是“推測”,土衛二上到底有沒有生命?我們不知道。但宇宙的美妙往往比我們認知與想象力的邊界更出色。小至各種狗血社會事件,大至月球上發現了水,水星一改從來沒有水的定論,人類在發現過程中,突破的實際上,是人類自身的限制。
生命對於宇宙的意義來說,也許,在無限而又冷寂的物質世界中,想要最後產生突破的希望。是啊,什麼時候,生命不意味著希望呢?
-
4 # 閒雲野鶴123123
一個有生命的星球對宇宙毫無意義可言.宇宙的博大不是生命能夠左右的.一切意義是有慾望的人類所定義所感受的.因此在宇宙面前談生命的意義是狂傲而自大的自負
-
5 # 卓彥2
如果地球是個大生命體,則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地球生病後身上的病菌,病菌繁殖到一定數目,地球就會奄奄一息,離著死亡不遠了。
-
6 # 真理與智慧
你試想過沒有,如果世界上沒有生命,而且必須是高階智慧生命,那麼浩瀚無垠,神奇壯觀的宇宙存在有意義嗎?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一切都毫無意義。所以上帝造人是為了見證和榮耀這一切。
-
7 # 追憶I童年
就像地球人這種低智商低科技的物種,對其他星球和宇宙沒有任何意義。隨便來個弗利薩或者賽亞人,手指一指就沒了。哈哈。
-
8 # 有點皮求錘
人類對於外星生物的探討一直都備受爭議,也許只有找到所謂的外星生物才能解開宇宙旅行的幻想。但是在這幾百億光年裡卻似乎並沒有發現一個存在生物乃至高智慧生物的存在,這說明了我們是幸運的。為什麼我們不能離開地球移居到別的星球?因為本身地球就沒有提供離開它的必備物質資源。在這萬中無一無比珍貴地球我們就像病毒一樣破壞著它。人類還傻傻的認為說能尋找另一個星球,你連太陽系都飛不出去。也許到最後我們能把火星改造成人工地球,或者月亮。
-
9 # 香蕉136351421
毫無意義,任何星球於生命對於宇宙來說都毫無意義,最終都會淹沒在時間的長流之中,真別把自己太當回事了!如果你說對於人類有什麼意義也許還能想想!人遲早會死在人手上!
-
10 # 靈遁者國學智慧
第二十二章——生命的意義
本書名為《探索生命》,僅僅幾萬字而已。我相信關於生命的探索,即使我再寫100年,也還是遙遙無期不到頭。回頭看看,我自己寫的這些字。我問我自己,你寫的是什麼?是你自己寫的嗎?生命或者物質本來的面貌是這樣的嗎??
現在我要告訴你的是我不知道,我寫了幾萬字可能僅僅是個零。就像蘇格拉底最後說的: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什麼也不知道。也像一位宇宙學家說的:我們僅僅是在替宇宙思考。
為什麼這麼說,為什麼這麼無助,為什麼這麼不解,僅僅是一個問題,那就是生命的意義。
生命有意義嗎??意志真的是自由的嗎??我們所認為的科學難道不是迷信嗎??
這一章,我將探討生命的意義。儘管我不知道探討本身,有沒有意義。但是我依然要寫,希望這是自由的意志。
生命從最基本的氨基酸分子經過億萬年的發展,進化而來。無論一隻蒼蠅還是我們自己,都是這樣子的。生命對於外界資訊的處理和迴應是神奇的,說明他們可以感知了。可是蒼蠅對於外界資訊的反應感知到了,它感知到自己了嗎??
有一些動物感知到了,比如人類,比如大猩猩。意識到自己,我們才說人是有自我意識的。
我們也知道,我們的大腦是由千億級的神經網路構成,我們之所以能夠思維是因為神經網路的電和化學活動。
如果是這樣的話,也就是說,我的意識是物理和化學物質的產物。相應的來說,這樣的電活動和化學活動必然遵從物理世界的規律。比如受電磁力,引力等作用。只是我們現在還沒有弄懂。
那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呢??我們意識也受物理世界的規律所左右。所謂的自由意志是個幌子,是我們自己欺騙自己,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欺騙了自己。如果是這樣的話,生命的意義還是什麼呢?這樣說對嗎??
回想你以前做的種種的決定,你認為你是自己的做的決定嗎??從前面我講過意識的產生,有測不準原理一說。原因就是周圍的世界很負雜,即使你已經形成的屬於你的思維模式,但是你不知道這周圍的世界,會刺激和提取你大腦那一條相應的”意識“,從而讓你有新的意識和對眼前資訊的處理。
而且我們還有更可怕事情不知道呢?我們現在大腦中所存在的科學,是正確的嗎?是科學還是迷信??相信我,也許今天的科學,就是明天的迷信。歷史已經這樣走過來了。
地心說曾經被認為是科學,當哥白尼,伽利略等人付出慘痛的代價後,讓人們相信日星說。現在又知道太陽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希特勒曾經頭戴科學的帽子說:猶太人是劣等名族。那是因為他的心理學顧問的研究。和黑人被認為是劣等名族是一致的。後來的心理學研究,才知道那是錯的,那是受環境因素使然,不是猶太人和黑人本來的面目。這就是當時的科學。所產生的後果,不亞於迷信。
我們眼睛所看到東西,現在所被證明的東西,不一定是真的。也許是錯誤的。蛇靠熱量捕捉獵物,它看不到繽紛的顏色。人類呢?我們也一定是帶著特殊有色眼鏡的人。我們看到的世界的本來面部遠遠不是現在這樣的。所以我們賴依產生意識的物質世界都是這樣的不確定,那麼我們的意識呢??
笛卡爾說:我思我故我在。據說這句話是這樣來的。笛卡爾想象自己在空中飄浮,他可以輕易做到了。然後他告訴自己,想象自己不存在。可是怎麼也做不到。所以他說:我思故我在。
馬克思和他有相反的觀點。他說:我在故我思。他們兩到底誰是正確的。顯然馬克思的理論更具有說服力。如果我不在,怎麼能思考呢。這是馬克思觀點。我能思考,所以我在。這是笛卡爾的觀點。
一個孩子哭了,一對新人結婚了,一個老師在講課,一個人歌唱……他們形態各異,他們都很清晰的知道我自己。
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演繹這樣”清醒的意識“的是物理世界的規律。所以未來可以發明出控制大腦的科技,一點也不為奇。比如大腦啟用手術。醫生在用電擊來讓病人身體反應。抬腿,伸出胳膊。我們此刻想說的,這是我自己要做的行為嗎??
這是個看得見醫生。難道沒有一個看不見的醫生嗎??這就是問題了,這也是生命意義的終極問題。
馬克思說人的價值,得在社會中體現。那麼人生的意義,就是實現價值嗎???我希望人們都是這樣想的。顯然這是社會的文明的根本。
然而,我經常說:生命在於運動,更在於探索。這就是我的人生意義。探索。
人是好奇的,思考的,運動的……我把這叫探索。不是現實,是探索。
意識是大腦的神經產生的。我們還想問,宇宙比大腦還要複雜,同樣有電活動和化學活動。這樣的複雜能夠產生意識嗎?。
我是沒有信仰的人,不相信鬼,不相信神,或者上帝之類的。。。但是我不知道宇宙是否有意識?我該如何去證明?又該如何去證明宇宙的這樣執行,是不是對我們的一種”控制“或者說成”引導。“也許我們是宇宙的玩偶。呵呵
高中時候曾經覺得牛頓老年時候信奉神,認為有上帝存在,我不屑。現在我對牛頓的態度,又是一個樣。這就是人類。當時認知的東西,可能明天就會變。牛頓怎麼也不會想到,他晚年會迷信神。
簡單鑄造奇蹟,簡單鑄造智慧。我們的思維會隨著我的視野而改變。生命的意義就是隨著自我跟著世界探索並改變。
最後要提一點是,大腦是受電和化學活動產生意識。但是意識產生之後,意識與意識的再碰撞,就不會是電和化學活動的控制了。這也許就是人類的自我,這就是人類帶著這樣的自我意識的探索我們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所以人生的價值在關係中得以體現。
人生的意義在於探索。
人生價值等於在關係中不斷的自主探索,自主生活。
摘自獨立學者,詩人,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科普書籍《探索生命》
-
11 # 洋蔥圈之體
你還得會餓,你還吃什麼飯,你終究會睡覺,你還起床幹啥,就好像有人誰攔著你死了一樣,還不是你自己不敢,不想,不捨,不願去死,記住這些阻止你去死的原因,恰恰就是你活著的意義,其他就算了,加油吧,如果你怕死後孤獨,就去結交天下好友,如果你害怕死後沒有網咖玩dota,那就好好活著,去網咖大戰幾盤,如果你怕死後沒人照顧家人,那就好好活著照顧他們,如果你怕死後看不到這個世界,那就好好活著去旅遊,不管為己也好為他人也罷,活著吧,你也說了,早晚死,著什麼急啊,多說一句,別為自己而活吧,你我喘著氣,呼吸著,還要再可以奢求什麼呢,仔細想想,應該沒啥吧,對於我們本身的靈魂來說,所以為了這個世界的一切而活吧,世界因你而絢麗多彩!
回覆列表
個人認為兩個吧!
一個是熱力學上的,從宇宙整體上看熵是不停增加的。生物體系的運轉產生的熵,比無生命的區域在比例上要高。生命的存在與執行加速了宇宙最終的大圓滿。(這個答案好黑暗)
另一個,生命自身發展時必然的複雜化和普遍增殖趨勢,使星系乃至宇宙各部分之間的物質得到交流和接觸的機會。而這種機會在大爆炸以後,宇宙膨脹的環境下是很少的。(這個夠浪漫了吧?)
其實我應該把兩個的順序顛倒過來的(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