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津文哥
-
2 # 找不著北44390732
其實你可以反向思維。有人相信有多維空間並相信有多維生物,低維看不到高維,反之則可以。如果為真,那麼肯定有二維的,但是你見過嗎?
-
3 # 穀雨醇
所謂維度空間,首先是一個數學概念。十七世紀笛卡爾提出座標系的概念,使用兩個垂直相交的數軸來確定一個平面上的任何一點,使得平面上任何一點都可以和一個二元陣列一一對應。並且將二元方程組的所有解在平面上展示成各種曲線。從而將維度這個概念引入數學,其實質就是互相獨立的變數。一個數軸上任何一點可以用一個實數來表達。一個平面上的點可以用一個二元陣列來表達,一個三維空間的點就能用一個三元陣列來表達。這樣當我們考察眼前這個空間中任何一點時,我們說我們是處於一個三維空間中,因為眼前這個空間中建立了一個三維座標系時,空間中任何一點的位置可以用一個三元陣列來表達。但實際上數學要研究認識的事物比這個三維空間中確定一個點的問題要複雜深刻的多。很多事物都受不僅三個變數的影響。比如我們有個朋友開車出去旅遊,我們想知道他的狀態和他電話聯絡時,首先想知道他的位置,這個位置當然我們可以建立一個三維座標系來確定,但更簡單的方法是知道他在哪條道路上的多少公里處,(比如說315國道的450公里處)就是說我們藉助地圖,使用兩個變數,道路名稱,公里數,就能確定他的位置了,這在數學上其實是在一個二維空間中就可以確定了他的位置。但這還沒有完全描述這個朋友的狀況,我們還有可能想知道他汽車的油量,以確定他是否能安全到達目的地。如果他在青藏高原上開車,我們還會想知道他目前的身體狀況。當然我們也有可能問他現在所處位置的海拔是多少,但這個海拔我們不能做為一個獨立變數來處理,因為海拔高度已經和某條公路上多少公里處相關聯了,我們看地圖就可以知道他目前海拔多高。換言之,公路上的海拔高度不算一個獨立變數。所以海拔不能算作一個維度。我們可能關心這個朋友的心率是多少,血氧量是多少,當然還可以包括我們華人常常關心的吃飽了沒有。這樣我們總結一下我們確定這個朋友目前狀況的所有因素,(在哪條路上,多少公里處,汽車油量,心率,血氧量,吃飽的程度),這是一個六元陣列。我們如果每天都關心這個朋友,每天都在和朋友聯絡確定這個六元陣列,我們就得到一系列的這種六元陣列,這時我們發現三維座標系是遠遠沒法表現出這個朋友的狀況的。我們其實是在一個六維空間中持續觀察這這個朋友的狀況。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就可以看出:第一,維度空間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一個數學工具,並不是現實世界中原本就存在的,維度空間只表示我們要從哪些角度來考察一個事物。是一種思維方式。第二,現實中的事物其實很多都是在一個高維空間執行的。為了考察一個事物的運動,我們其實總是要考察所有影響到這個事物的變數,比如一個足球教練帶領一個足球隊打比賽,球隊有23個隊員,每場比賽他需要綜合考查所有隊員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態,當然有些隊員算是後備力量正式比賽很少上場,在足球教練的認識中就把這些影響不大的因素忽略了,他會重點考察十一個隊員的狀況,另加其他三四個有可能上場的隊員。這已經有十五維了。但教練還需要考察對方球隊每個隊員的情況。對方教練的想法,其實還有更多的變數。但比如比賽時天氣的情況,裁判的情況等等。而且每場比賽所有這些因素都是這個足球教練需要考慮的,這時教練做訓練方案和比賽方案的結果其實是需要考慮幾十乃至上百個變數的多維空間中來做出的。
-
4 # 創史人
我通俗一點來講吧。
一維空間零維空間是一個點,由無數個點構成線,這個線就是一維空間只有前後。
二維空間二維空間是又無數個一維空間組成的一個平面,它在一維的基礎上多了左和右。
三維空間三維空間是由無數個二維空間疊加而成的,比二維空間多了一個高度,在二維的基礎上多了上下。
四維空間四維空間我們無法想象,但是由前面我們可以推斷,四維空間是無數個三維空間疊加而成的。四維空間在三維空間的基礎上多了一個時間,也就是其實這一切是不存在的。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現在,你在學校上課,但是其實現在你在看電視,你在網咖玩遊戲……的可能是相等的,只不過是你生活在其中一個平面而已。
-
5 # 迷途書童
那麼,什麼是四維空間呢?我們知道,點構成線,一維空間就是線,點只能在線上活動,它在線上有相應的一個座標(且設為x),點看不見線之外的任何物質與運動。二維空間是面,在面上,點由兩個垂直的座標確定(且設為x,y),點在面上有了前後左右,但它是沒有厚度的(類似撲克牌的紙面人,它可以牌桌上任意移動)。三維空間是體,在體中,點由三個相互垂直的座標確定(且設為x,y,z),點有前後左右上下,但它是沒有第四維的量度。關鍵是第四維的量度比較燒腦。那麼,第四維的量度如何理解?畫一個圖幫助大家理解,見下圖。所以,第四維空間不妨稱之為“扭”(或者其他名稱都可,只要能幫助你理解)。點在從四維空間中由四個相互垂直的座標確定(且設為x,y,z,w)。從四維空間來看,三維空間的點都是帶有“扭曲”值w,然而三維空間中的點自身它並不知道這一量度。在四維空間裡,點移動扭曲值w,就可以從A變為A"。雖然在三維空間中,A以為它本身沒變化,然而在四維空間中它已經變化為A"了。設想在四維空間中有一個人B看三維空間中的A,那麼對於A來說,即使它不覺察到自身的變化或運動,其實對於B而言,A已不是原先的A,是A的幻像(姑且稱之為“幻像”,以區別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映象”),這個幻像是A扭曲而來的。
-
6 # 探索之子
宇宙時空的哲學
很多人疑惑,為什麼科學到了最後走向神學?其中大家最常說的兩個人就是牛頓和愛因斯坦。其實這不難理解,當一種學說不能說明另一種學說時,陷入無限迴圈且矛盾的境地,就會有另一種學說來安慰這種矛盾。這種最直接學說就是“神學。”
數學邏輯在現實世界沒有終點,有1就有2,有孩子就有孩子他媽,有一維空間,就有二維空間。可是當你敢把空間的維數增加到5維度的時候,那6維度的思靠就出現了。 最大的數是多少? 第一個做母親的人是誰? 世界最多可以劃分為多少維度? 包含一切集合的集合存在嗎?
大家發現了,這些簡單的問題其實不好回答。宇宙世界更是一個廣大的相互聯絡的非線性波動時空,為了解釋它你就是有再豐富的想象也不夠。更何況很多知識還是庸人自擾。
總之人還是人,有人的侷限性。宇宙還是宇宙,有它的魅力吸引更多的解說者。更何況宇宙最後的面紗,我們還沒有揭開!
就拿維度來說,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我們生活在四維時空,在探索引力和量子力學融洽的過程中,出現了弦理論,目前最高的維度推到了11維度。
這就是我上面所說的有些知識是我們自己設定難題給自己,當你去仔細推敲這些東西的時候,你才能深刻體會到我上面所說的。
維度的定義是什麼?真正物理的定義是沒有的!你仔細想想該如何定義? 想上一天,也很尷尬。
你這樣去思考,我要用維度去描述什麼?去描述宇宙空間。
去描述宇宙空間的什麼?去描述宇宙空間的層次。
或者用維度來定位事件或物體在宇宙空間中的狀態和位置?
拿質量的定義來舉例,質量的定義:質量是物體所具有的一種物理屬性,是物質的量的量度。
或者動態的質量定義是:在相對論時空下,質量是物體所含能量的量度。
這樣的定義很清晰,你不迷糊。可是維度一開始,你就不清晰。
不信來看看百科關於維度的定義:
第一種數學的定義:維度,又稱維數,是數學中獨立引數的數目。
描述:在一定的前提下描述一個數學物件所需的引數個數,完整表述應為“物件X基於前提A是n維”。
通常的理解是“點是0維、直線是1維、平面是2維、體是3維”。實際上這種說法中提到的概念是“前提”而不是“被描述物件”,被描述物件均是“點”。故其完整表述應為“點基於點是0維、點基於直線是1維、點基於平面是2維、點基於體是3維”。
再進一步解釋,在點上描述(定位)一個點就是點本身,不需要引數;在直線上描述(定位)一個點,需要1個引數(座標值);在平面上描述(定位)一個點,需要2個引數(座標值);在體上描述(定位)一個點,需要3個引數(座標值)。
如果我們改變“物件”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如:“直線基於平面是4維、直線基於體是6維、平面基於體是9維”。進一步解釋,兩點可確定一條直線,所以描述(定位)一條直線在平面上需要2×2個引數(座標值)、在體上需要2×3個引數(座標值);不共線的三點可確定一個平面,所以在體上描述(定位)一個平面需要3×3個引數(座標值)。
第二種廣義的定義:廣義上我們講維度是事物“有聯絡”的抽象概念的數量,“有聯絡”的抽象概念指的是由多個抽象概念聯絡而成的抽象概念,和任何一個組成它的抽象概念都有聯絡,組成它的抽象概念的個數就是它變化的維度。此概念成立的基礎是一切事物都有相對聯絡。
我們先來說說第一種定義,首先讀完第一種定義後,估計50%的人被繞糊塗了。
比如說很多人不理解為何直線基於平面是4維?我就講解一個。
在直線上描述描述一個點,需要一個引數。
在平面上描述一個點,需要兩個引數。
而在平面上描述一條線需要4個引數。為什麼呢?
別忘了,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所以在一個平面上描述一個點需要兩個引數,那麼描述兩個點呢?自然就是4個引數。
同理可以理解其他的6維度,9維度。
這是我要說清的,但不是我要表達的! 我要表達的是你全看懂了這些數學的東西,你懂現在物理上的11維嗎?9維嗎?
你跟我一樣還是一臉迷茫!問題還有很多,就純粹的數學上說,5維是基於誰說的,7維是基於誰說的,13維是基於誰說的,更高的維度我就更不敢問了。
而且在現實世界中,不賦予引數意義是沒有價值的。所以說數學是數學,數學定義不等於物理定義。
再回到現實物理中,拿大家都樂意說的例子來說吧。 1條線是1維,一個面是二維,一個體是三維,三維加一個時間是思維。
大家會這樣舉例:說人是三維的,他的影子是二維的。說高維度世界看到低維度世界就像看電視,我們可以對電視裡的人進行調控,但電視裡的人不能。說螞蟻不能認識三維世界的。
以螞蟻為例子一般的解釋是這樣的:生活在二維空間(如紙面)的智慧螞蟻,它想從紙面上的一點走到另一邊的一點,按常規,沿著連線該兩點的直線走去.就可以找走到盡頭。
但我們如果把紙捲成一個筒,螞蟻即使走了盡頭,它也不知道。因為"面"的紙己經變成了"體"的紙。也就是紙由二維變三維,超出了螞蟻的感知範圍
我們人類是生存在三維空間裡的生命形式,我們的認知極限是空間只可能由長、寬、高確立,並佔據一個時間點(現在)。
人類社會的萬千事物都只能存在於長、寬、高確立的空間和與時間的接觸點“現在”所構成的生存模式中。就是說在四維空間中,長、寬、高形成的體與時間的結合不是一點(現在)。而是拉長的“現在”,就是我們在三維空間中所認為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集合。
就像生存於一維空間的草木不理解二維空間的螞蟻,二維空間的螞蟻不理解三維空間的人類一樣。我們又怎麼知道生存於四維五維空間的形式呢?
現在科學家已經推廣到十一維空間。空間維數愈高,說明其境界愈不可思議。甚至很多人說外星人就是存在的高維度空間的,他們有跨越維度的能力,我們四維世界的人還沒有理解和掌握,所以就不能發現外星人在哪。
物理學為什麼要定義空間?主要是為了描述物質的運動特性才定義的空間。在牛頓時空中的空間被定義為直線3維。上下,左右,前後3個方向,每個方向都是相互垂直的。可以無限延伸。那麼高維空間到底是怎麼樣的呢?要了解高維空間的定義,我們必須先了解一下經典牛頓力學中物質質點的定義。
現在來看看牛頓力學中如何描述物質。牛頓力學中把物質抽象化為一個質點。這個質點一般不考慮自旋,不考慮電荷,不考慮引力,不考慮諧振,波動等。
他把物質就看成是一個沒有實際大小有質量的一個點,我們把這個點叫作“質點”,所以質點的運動特性就是3個空間座標跟1個時間座標。如(X,Y,Z,T)就可以把一個質點的運動描述清楚。而且每個座標軸的方程式也比較好寫,下面我來舉個例子,透過這個例子形象的把高維空間的定義給引出來。
現在大家想象一下一個螞蟻在一個管子裡爬,如何描述螞蟻這個質點在一個管子裡爬這個運動。
1、管子如果從截面積看是二維的。如果螞蟻沿著管子截面圓周方向運動。我們可以用一個二維座標來很精確的描述這個螞蟻的運動軌跡。
2、如螞蟻勻速在管子圓周方向轉圈圈。可以用X,Y加一個時間T來描述(X,Y,T)。
3、如果螞蟻只沿著管子方向運動,可以用一個一維空間Z就可以描述,如(Z,T),其中T為時間。
4、現在螞蟻同時螺旋式前進!我們就必須用3維空間加1維時間來描述。(X,Y,Z,T)。
5、關鍵時候到了。如果管子本身也在運動。如管子以一端為圓心。做勻速圓周運動。如何描述螞蟻的運動軌跡?如果我們繼續用3維空間來描述(X,Y,Z,T)。那這個方程式會讓任何物理學家跟數學家發瘋。沒有任何人可以寫出用(X,Y,Z,T)來描述一個勻速轉動的管理裡做螺旋前進的螞蟻的運動軌跡。這麼難以用方程式描述的運動怎麼辦?物理學家跟數學家都很聰明。他們不會那麼傻的用3維空間來描述這時的螞蟻運動。他們會引入一維空間。如R。用(X,Y,Z,R,T)來描述這是螞蟻的運動,R就代表管子的轉動角度(從0到360度),這時描述的方程就顯得非常簡單。這就把第4維空間給拉出來了。在數學上,方程式會變得非常簡單明瞭,物理學家也可以精確的描述出螞蟻的運動軌跡。只因為引入了另外一維虛假的人為定義的空間維度。在這裡R會被描述成捲曲的空間,因為它描述角度的空間。它的值是從0-360度,所以被形象的想象成一個卷著的空間。
其實在研究微觀粒子運動軌跡時,牛頓力學的3維空間根本沒法描述微觀粒子的物理力學特性。如粒子的自旋,電荷,引力,強作用,弱作用,其實都是發生在3維空間的粒子,只是用三圍空間的3個自由度量來描述太困難,太複雜了。為了簡化方程式,物理學家人為自定義引入了其他描述物質微觀粒子自由度的量。這才是真正物理學家在弦論,膜理論中使用8維空間或11維空間的目的。
6、如果管子不僅僅做圓周運動。而且還要做上下震盪運動。那就還要加一自由度引數,那麼為了方程式的簡化,就必須再引入一個維度,諧振維度D。那時描述螞蟻的運動就要用到5維空間加一維時間(X,Y,Z,R,D,T),其中D是描述管子上下諧振的維度。
7、如果螞蟻本身還帶有電荷。並且電荷還隨時間而變化。為了描述一個帶變化電荷的螞蟻,就必須再引入一個維度,電荷維度。如(X,Y,Z,R,D,H,T)其中H表示螞蟻身上電荷的變化引數。
8、如果這個螞蟻不僅僅帶電荷,而且還自旋。如自旋度為1或者2。那麼就必須再引入一個維度,自旋維度S;這時描述螞蟻就必須用7維空間再加1維時間。(X,Y,Z,R,D,H,S,T)這就可以方便的描述一個在諧振並且勻速圓周運動的管子裡,做螺旋前進,並且帶漸變電荷跟自旋的螞蟻的運動軌跡。這就是傳說中的8維時空。
9、如果還要考慮螞蟻的引力,強相互作用力,跟弱相互作用力,就必須再引入3個維度,那麼就是11維時空了。物理學家所說的維度,是物質運動的自由度的描述量。不是實際我們所理解的牛頓力學中的空間維度。牛頓力學的空間維度只是弦論裡11維度中的3個維度而已。其他維度,如自旋,電荷維度,引力維度,等等都是人為定義,為了描述微觀粒子方便性,便於書寫方程式所人為引入的。
弦論裡的高維度就是我所說的維度。是粒子物理學發展到一定階段所必須引入的維度。否則粒子物理學家沒有辦法寫方程式來描述微觀粒子的各種特性隨時間的變化方程。引入更多維度使得研究變得簡單明瞭起來了。
你們看看弦論的方程式就知道了。超正立方體的構思是為了讓人們理解高維度(不是物理學維度)的一個例子,但這也恰恰把人們誤導了。以為高緯度的每個維度跟其他維度之間如三維空間一樣都是垂直的。這可以鍛鍊我們的思維跟想象能力,但對於研究物理學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真正的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特性。這裡的運動不只是空間意義上的運動。也包括電荷變化,引力變化,強弱作用力變化,自旋變化,諧振變化都要描述。這些都是物質的運動,是廣義上的物質運動,如果研究微觀粒子使用牛頓力學3維空間,所有物理學家跟數學家都要瘋掉。他們根本無法用一個(X,Y,Z,T)來寫出一個完美的方程式來描述微觀粒子的各種運動屬性。
接著看另一位科普學者理解高維度空間的文章,文章如下:
零維:宇宙始於大爆炸,在大爆炸之前的狀態被稱之為奇點。
這個質點沒有長度沒有寬度也沒有高度,被認為是0維。
一維:
一維可以描述0維點所存在的所有可能性,當質點位置所有可能性都被描述的時候(線由無數的點構成),我們就得到的一個座標橫軸。稱之為一維空間。在一維空間內我們得到了長度,但是仍然沒有寬度和高度。具體理解就是一根沒有體積的線。
二維:
我們繼續沿用0維躍升一維的思路,將1維升級為2維。二維是可以描述一維所有可能性的,我們可以想象將一根座標軸平移,所在的面就涵蓋了該座標軸的所有狀態。
三維:
同理我們列出二維平面所存在的所有可能性,我們就得到三維空間。同樣的三維空間中二維平面無論處於什麼狀態(橫、豎、斜,水平平面、曲面平面等等),一個三維空間都可以將其概括。
四維空間:
這個也是我們所處的維度,三維空間所有可能性被列出。這個可能比較抽象,我們所存在的空間中所有事物的變化都被包含。例如 一組有三個組成的質點每經過T的時間便增加一個,在四維時空中的情況如圖
在4維空間裡我們可以意識到時間,但是無法越過時間,換句話說,我們被第四維度所限制。這個可能比較難以理解,我麼可以透過理解一維和二維的情況開幫助理解。
在一維生物從A點到B點只可以順著該座標軸移動:
而從二維角度下看一維A點到B點則可有無限種移動方法:
在1維的角度來看就像從A點消失,再出現在B點一樣
當我們處於四維空間時,雖然可以預見到時間但是隻可以沿著時間軸行動。穿越時空則需要到第五維度下。
到這裡我們可以總結出兩點:
高緯度可以列舉出低維度所有的可能性。
無法列出我們所處當前維度的可能性,也無法預見和干預高維度。
第五維度:
在第五維度下,時間是可以自由穿梭的。各個時間的狀態彷彿就如書架上的書歷歷在目,我們也可以隨意選取我們想要的書。在這裡我們要先討論是不是凡是有果必有因,現在物理學家認為上帝是會擲骰子的,換句話說一件事物的各個可能性之間是隨機的,相同的因造成的果也是隨機的。可能大家會奇怪,這樣的話因果不就不成立了麼?其實事實是因不會直接造成果,因所改變的是各個可能性(果)發生的機率。在這種條件下我們科得知第五維度就是“果”的維度,第五維度下我們可以預知各個時間點往後的可能性。具體如圖:
T1 往下走的T1"有可能是四個點而不是兩個點其他的也是如此,各種可能性被列出。所以第五維度的生物可以在時間維度上信步自如,也可以預知該時間點往後的各種可能性。
第六維度
在說第六維度之前,先講一個外祖母悖論。當一個人的外祖母被一位時間穿越者殺害之後,該人的就不該存在了可是在該時間軸上該人還是存在的。現代物理學認為會並行出平行宇宙,在某個宇宙中該人和外祖母都不存在,而在另一個宇宙中外祖母和該人卻完好的存在。
以此類推,當第五維度生物穿越時間改變過去後就會出現平行宇宙,第六維度的生物可以看見平行宇宙,並且可以在左右第五維度中的可能性。
第七維度:
第七維度被理解為平行宇宙維度也稱為完美維度。在該維度下可以包含第五維度下的所有情況那麼就是可以穿梭於平行宇宙之間。本文原標題為【新思路幫你理解從0維到7維】
再來看一個版本的推理【當然如果你累了,也可以略過,直接看結果】:
首先我們從一維(點)世界出發,它是靜止的,二維(線),可以水平運動,三維(體),可以進行空間運動。而四維,目前我們定義它為超體,它在長寬高(三維世界)之上多了另一條軸,有偽定理說四維=長寬高+時間軸,這一定理是錯的,有人推論,在四維可以進行時間運動。宇宙目前經推論有11個維度,十個維度一個時間維,從一維的點(平移)運動成線,二維(機械運動)線動成面,三維(旋轉)面動成體,我們可以唯測體運動後成為超體,主要是運動方式是什麼。從上可測,一維在二維中,兩維在三維中,而三維在四維中。
可是,三維中的我們可掌握的變數只有長寬高。在立體世界中我們只能看到二維影象。卻進入不到兩維世界,如鉛筆在紙上畫線,留下的筆跡有起碼厚度,在這個世界中任何物體都有長寬高,我們無法想象四維世界,卻也無法進入二維世界,我們目前連基本的二維生物都無法確定和發現。同理,四維世界的生物或許也無法進入三維空間,也無法想象五維世界。所以,四維空間目前對我們沒有威脅。
有人假想,四維空間就是時間,我認為並不是,每個維度(除時間維外),均有時間定理,宇宙中我們目前感知到的維度只有四個(一維、二維、三維維、時間維),不包括四維,以至後面的n維,我們定義為暗物質。我們也無法確定四維是否存在生物。因為如果存在,四維空間也許是可以進行時間運動的,那麼生物就可以違背生老病死的法則。
所以,四維空間無法探知三維,四維空間也是一個假推論。
引用如此多的內容,從數學定義,到廣義定義,到日常大家的例舉說明,到另類理解弦理論11維度,到科普大神幫我們理解1到7維度世界,你發現了什麼? 你懂得了什麼?
你沒有,你跟我一樣還是一臉迷茫!而且你還發現了,維度的定義還真是不清晰。
1、數學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如果確定一個點,一條線,一個體,需要多少引數就是多少維度。而且轉換描述物件的時候維度是不一樣的。
我雖然改了它,但並不是說,我贊同它。按照這個定義來說,維度就是不清晰的。你看看關鍵詞:有聯絡的,抽象概念,數量。最後再加上環境條件:時空。總共四個詞,哪一個是“清晰的”? 甚至事物抽象概念聯絡可以達到無數種。
3、說一下大家常舉例說明的例子。人是三維的,影子二維的,根據這個想象我們三維的生物,是四維“倒影”,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我們根本不是真實的人!是幻象,是假的! 其實這個觀點是對量子力學的歪曲!之前有大量的量子力學的科學家,有過這樣的提問,疑慮,然後被大家轉發慢慢竟然形成了一種疑惑!徹底的疑惑!
這裡多說一嘴,這時候沒有文化的人反而是最幸福的!
4、再來說有人認為高緯空間看低維度就像看電視,可以透過快進之類鍵盤控制。還有的就是類似上面說的時間可以進退的理論。
這個想象挺好,作者旨在表達高維度的空間影響低維度的空間。但這個想象會太過不實際。舉例來說看電視,以看yy主播為例。兩個都是現實世界,把看直播人看成是高維度?把直播的人看成低維度?無論誰處於高維度,也不是說誰就能控制誰。
現在物理學的根基,時間平權,狹義相對性原理,廣義相對性原理還沒有被認為是錯誤的理論。
5、再說說說以螞蟻為例說螞蟻不能認識三維世界。事實上這個案例不嚴謹。螞蟻本身為三維動物。說螞蟻不能認識三維世界是人類主觀認為螞蟻“傻”。但其實螞蟻築造巢穴的能力讓我們人類都歎為觀止。你怎麼能證明螞蟻不知道自己是住在洞裡? 事實上它就是住在洞裡。 那麼你憑什麼說螞蟻不能感受到自己是生活在三維世界中。
如果你又說那麼一棵草不能感受自己生活在三維世界。是的,它不能。智力是硬傷!但它是一棵草。
6、再說弦理論11維度空間,如果按作者那樣解釋,倒是挺有意思,就像作者說:維度是衡量物質運動的自由度的描述量。 這個定義很新奇。但維度關於定義就又顯得更加撲朔迷離了!
而且把能加進去影響物質運動的東西都變成“維度”,形成了弦理論的11維度。弦理論家如果旨在對物體進運動進行更精確的描述,而定義維度,出發點好的。但情況不會如弦理論家所想。
很明顯影響物體運動的因素,就目前所知的答案是不夠的。要不然也不會“上帝擲骰子”的爭辯了。 量子世界的矛盾性處處可見!
我可以隨便想幾個因素,都能加進入,比如空間密度,空間溫度或者不同熵系統也對物體有影響,再或者相對論效應的質量增大,本身就是相對論時空下的影響。
所以不能把引力,強作用力,諧振,弱作用力變成維度。因為處於在宇宙中的任何一個物體,哪個不不受這些力的作用? 只能說這是描述物體運動要考慮的因素。
最後一個關於維度的文章,幫助我們瞭解現實宇宙,又是一個版本。但作者總結了兩點挺好:一是高緯度可以列舉出低維度所有的可能性。
二是無法列出我們所處當前維度的可能性,也無法預見和干預高維度。
這兩點總結可以看出作者確實是思考的比較深,認識也比較深。但我們對於維度本身的定義處於尷尬的矛盾是沒有解除的。
就像作者總結的第一點:高緯度可以列舉出低維度所有的可能性。
就目前的生活經驗和物理以及數學理論,都是支援這個觀點的。
可是包含“一切集合的集合存在嗎?”有多少維度,我們不清楚。
而且進入量子世界和最遙遠的宏觀宇宙之後,我們的想象力就越來越變的蒼白。
好了,現在回到我這一章的主題《宇宙時空的哲學》。也就是我並不是旨在告訴大家宇宙有多少維度!不是的,我沒有這樣做,也做不到。
我想告訴你,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宇宙,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生活,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宇宙的哲學。
為什麼科學家到最後走向神學?答案就是上面所說的內容,甚至是此書從第一章到現在三十多章所有內容所包含的東西。
神秘是不會衰老的東西,理智是會隨著年齡衰老,牛頓,愛因斯坦也是人。人有人的侷限性,宇宙有她自己的魅力。她總是吸引解說者解釋她。可是畢竟她的神秘面紗還沒有被摘下。
我想告訴你們最直白的語言是——我們自己建立的理論的體系可能已經把我們逼到一個很微小的空間裡,甚至到了“幻象”境地!你的存在感,你的真實感已經慢慢在不斷銳減。
有真實感受的人是幸福的,當然我希望每個人都是高智商的人,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想象四維時空,甚至構想五維時空的景象,但我不想你失去真實!
就像普朗克晚年感嘆道:“我對原子的研究最後的結論是——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由快速振動的量子組成!”
愛因斯坦: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居里夫人:生活中沒有值得害怕的事情,只有值得去理解的事情。
-
7 # 卡吞豪花滅卻可
三維以上的空間,理論上都是扭曲的,緯度越高扭曲的越厲害。一維,二維,三維大家都可以想象出來,但是四緯呢?
理論上,四緯空間指的是三維加上時間這個緯度,如果你能進去四緯空間就意味著你可以從頭到尾觀察某件物體一生的演變,你可以從時間產生的那一刻起觀察到時間的盡頭,只要你執行的比時間快!四維空間裡面的任何物體應該都拖著長長的尾光,如同彗星尾巴一樣。這樣的尾巴就是它的變化軌跡,時間的變化具體到了某一刻而不會消失,現在的你將永遠帶著過去的你,你走到那裡他就跟到哪裡!
而更高緯度空間將扭曲的非常厲害,光不可能再直線傳播,或許時間也將不會線性向前,這樣看來,也許高緯度空間將產生於人類改變時間的那一刻!也就是人類自尋死路的那一刻。
-
8 # 自然之子一一彼岸花
空間簡單的說就是範圍---勢力範圍。不能簡單的理解成權力勢力。儘管權力範圍也是。它是指受到相同作用(力)的範圍以內。比如電場,磁場,權力場,國家勢力等。在此範圍之內必然受到相同的作用力(勢)。此空間外不再受此作用力(勢)。目前物理空間的解釋要狹隘的多。
1,任何物質的空間不是不變的,是不斷變化的。比如電量的改變會導致其電場的範圍改變。蘇聯(國家)的變更導致其勢力範圍改變。
2,物質的空間不一定是包圍物質的,大多數情況下包圍物質,特定條件下,空間會小於物質本身(物質靜止)。也可能完全脫離物質而單獨存存(暗物質)。但依然受其物質控制。
3,物質運動越快,其空間會增大,時間會變慢。相對理解。
4,空間不是靜止的,都是旋轉的(自旋)。這種旋轉不是自發的,是被迫的。被外層更大空間導致的一種自我保護運動。這就是為何原子核外電孑令高速旋轉。
5,空間是一種作用力。空間運動促使其物質反向運動。所有運動都是不可持續的,除了圓周運動。因為圓周遠動的作用永遠向著圓心。這也是為何任何運動均可以任意方向,只有時間運動只有一個方向……背離圓心永遠向外。
6,空間可以單獨存在(沒有物質)。但物質不能單獨存在,也就是說有物質一定有其空間。但有空間不一定有與之關聯的物質。孔子早不在了,但其作用力依然存在。
7,本質上來講,所有的修練不是修練其身體,而是修練其空間。以期達到與上層空間的融合。天人合一。增大其空間,增長壽命。
一個朋友的孩子問我:命運是註定的嗎?
我說:是的。
朋友的孩子又問我:如果命運是註定的,那為什麼還要努力?
真相永遠是不確定的,你只能不斷的去接近真相,卻永遠無法到達。
時空是有限的,沒有什麼真理是永遠對的。
你所能看到的,只是瞬間,只是一個角度,不是永遠,不是全部。
1、離開辦公樓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被大風吹落的滿地的石榴花。我突然盯著樹上的那一朵花問自己 :明天它還會在樹上嗎?
真相是什麼,是在樹上,還是不在樹上?結局只能是一個:在或者不在。
明明有兩種或者更多的可能性,但 為什麼結局只有一種?
人生是不是也是這樣,理論上有無數種可能,但我們都知道現實只有一種。這就是命運 。假定好的未來並沒有到來。
為什麼會這樣,我想要的命運怎麼從來都幾乎沒有出現過?誰幹涉了我的命運?誰又註定了我的未來?
人類的文明是不是也是這樣,我們人類走到了今天其實是不是也是被幹預了變成了今天的這種模樣。也許原本不是這樣,有許多不一樣的今天或者明天。
當我們建造葛洲壩的時候,我們的目光也許是短暫的,我們不可能超越時間的限制看到未來。但可以想象的到,我們干預了長江的命運,它的未來肯定與原本的未來不一樣了。與之相關的所有生物以及環境都將發生變化。是好是壞我們不知道,因為沒有真相。
這也許是量子力學的外力干預所造成的不同的結局是一樣的。
2、還是樹上 的那一朵石榴花。甲說:那朵花已經凋謝了。乙說:不,那朵花已經開花並結果了。誰對誰錯?
兩個人都對,兩個人又都錯了。為什麼?因為時間要說話,你說了不算,他說了也不算。時間說了算。同一件事,同一個地點,不同的時間,真相是不一樣的。我看的那朵花確實凋謝了,而他看的那朵花也確實存在。因為他是昨天看到的,而我是今天看到的。
假如時間是靜止的,那麼真相才是確定的。所以今天我們所知道的一切知識、規律、定律中所設定的時間其實就是相對靜止的時間和相對靜止空間。通常物理學中所引用的時間是相對靜止時間,只是一個數值。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時間。因為時間可能引起觀察者或測量器具的改變沒有介入進來。所以結論也只是相對正確的。
生命不在於運動,生命在於靜止。
第一種的結局在於外力或者外部空間的干預而導致結論的改變。
第二種改變在於時間的改變而導致結論的改變。
外力或外部空間只改變被觀察者,而時間不但干預被觀察者,它還同時干預觀察者,這就是不同。
如果沒有觀察者的參與,我們知道一朵花在樹上還是地上只有一種可能,也就是隻有一種真相。但有了觀察者,時間不但改變 了這朵花在不同時間的位置,它還改變 了觀察者在不同時間的角度。
你看到這朵花在樹上的瞬間,你離開了,這個時間是相對靜止的。結論是花是樹上,而我昨天看到花是樹上,今天看到花落在地上結局的不同是因為我的時間是運動的,和花同時被時間干預了。我們同時在進行時間運動。所以結論自然不同。
有意思的是 如果沒有時間的參與,花的位置的結論是二元的。也就是說要麼在樹上,要麼在地上。沒有第三種結論。
但有了時間的參與就有了第三種結論:它可能(注意是可能)在地上,也可能在樹上,要根據時間的不同得出的結論就不同。
這就是時間參與我們命運的地方。
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三而生萬物。三種可能性,而不是計算機的二進位制,也不是我們經常說的要麼白要麼黑,要麼對要麼錯。
時間改變一切。甚至改變對錯,改變黑白。世界是奇數的,不是偶數的。世界是被奇數改變的,而不是偶數。比如權力必須奇數。而兩個超級大國必然倒下只剩一個。而最終現實只出現一種。
我喜歡道教,因為道數講究奇數,而佛教講究偶數。
而我們今天的一切命運都是被偶數化了的,要麼對,要麼錯。你輸入計算機相同的數字,得出的結論永遠都一樣,這不對。正如你今天開啟數碼相機看到的照片是這樣 ,明天還是這樣,於是很久以後我們認為哪個地方永遠就是那樣,沒有改變。
3、在同一時間作用力下,被參與的物質時間的改變也可能是不同的。我和一塊石頭,經過了10年後,忽略外力作用而導致的石頭的磨損以外,石頭基本是不變的,而我老了。在相同的時間作用力下,為什麼石頭沒有改變,而我們卻改變了?
因為石頭的時間是靜止的,自身空間也是靜止的。而我們的時間是運動的。所以外部的時空會干預我們而干預不了石頭。
我們經常把時間比作河流,你在河流當中又怎麼不會被河流乾預呢。石頭在岸上又怎麼會干預呢?
故而生命必須運動,否則就不是生命。但生命的長短則在於靜止:心靜則壽。
4、以往我們認為時間一直是向前流逝的。應該不是。世界也不是我們想象中 從1到2到3這樣一直步進的。很大的可能性應該是從1到3然後到2這樣前進的。也就是說世界的變化是從一個對立面轉向另一個對立面然後又運動到兩個對立面中間,這個時候就看外部空間的干預力從而運動到1或者3。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都是如此。
故而時間的變化也應該如此,它向前進,也小步後退,然後又大步向前。會嗎?是這樣嗎?
5、有沒有可能,在同一時間,不同的觀察者看到了不同的真相:一種花在樹上,一種花在地上。有!同一時空,兩種真相?
人生如果是註定的,那為什麼還要努力,你知道了嗎?因為有一首歌叫:逆流成河。
你知道了嗎?你清楚了吧。如果你明白了,那就不是真相!因為不到最後,真相不會出現。而最後永遠在改變。
上一篇文字中我留下了一個迷:一個物體是否能同時出現在兩個不同的地點。我給的答案是:能。
怎麼可能呢?
不用穿越時空,它在我們的世界裡是真實存在的,只是你從來沒有注意或思考到。
我的思維是跳躍性的,而且不太連貫。這只是一種愛好,或者一種思考的方式。
朋友說看不懂,即便看的懂又有什麼用呢?
會有用的............,只是你暫時不知道而已。
這就是辯證法,也就是更高維度的思維方式。不解決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你永遠不可能看到或想到你平常看不到和想不到的事。
什麼叫思維?就是思想維度。
1、我們的邏輯思維方式是一維的,很少出現二維或二維以上的時候。也就是說我們只會認同一種結果。要麼是我的,要麼不是我的,不可能即是我的,又不是我的。
在一隻豬眼裡,除了豬,這個世界的其他生物都是怪物。
在一個人眼裡,除了人,這個世界其他生物也都是怪物。
這就是邏輯思維的方式,典型的一維方式。(維度的定義和解釋稍後)。
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人類社會發展的長期連續性導致的,而且我們自認為沒有錯,是正確的。
舉例演示:你只能同時做一件事,同時聽清楚一個人講話。同時只能看到一棵樹的一個面。這是因為我們發現一個慣性(但科學家並沒有意識到):在這個世界上(思維),一個物體同一時間只能朝一個方向運動,也就是說:它不可能同時向兩個方向運動。再換句話說,它不可能同時出現在兩個不同的地點。這就是我們一維邏輯的思維方式。唯一的,不可能同時有兩種。
事實呢?人體的構造決定了我們所能看到的物體都是平面的,不是三維或以上的。你不信嗎。你說我看到的房子,看到的人就是三維的,立體的,怎麼可能是平面的。不相信的話你 仔細去看看你看到的就是一個平面或曲面(和3D畫沒有區別),沒有深度或厚度。人的兩隻眼睛只能同時掃描兩個方向。為什麼你感覺你看到的(實際也是)是三維的。是因為你的思想參與了判斷。它被長期教育成自動幫你測量或判斷第三個方向。
那麼,我們應該問自己,我為什麼不能同時作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你試過了嗎?這就是慣性邏輯思維的障礙。
在我們已經認知的世界裡,我們說一個物體同一時間只能朝一個方向運動這是正確的,是相對正確的。因為它自動設定 了一個前提條件。但是你自我忽略掉了。什麼前提條件?那就是這個事件只有你和那個物體參與,沒有其他參與者。實際上我們也知道如果同時另一個人站在和你相反的方向,他看到的和你看到的得出的結論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是真實的存在的。但科學引入了一個概念:參照系。他們說那是因為參照系發生了改變而導致結論的不同,實際是相同的。不對,因為不論參照系怎麼改變,實際上的參與者每次只有2個。於是答案就只有一個了。實際上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他說話的時候,我根本沒聽見他說什麼,我走神 了。那時因為你的思想根本沒有參與進來。你看不參與就沒有結論。一參與結論就不同。而科學認為無論你參不參與結論都不會改變,把這稱之為客觀存在。科學思考是這樣推理的:那個東西是客觀存在的,並且是唯一的,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的。你看到的不同是因為角度的不同,參照系的改變導致,實際就是相同的東西。
其實科學是把所有的N維問題拉到了一維思維平臺來解決。
用簡單的思維來解答覆雜的問題和用複雜的思維來解決簡單的問題都是不合適的。你同豬講它聽的懂嗎,因為這不是同一個平臺。
我們的邏輯思維是直線的,或者說是線性的(這是被教育或被習慣養成的)。那麼看到的維度必然是一維的。這就是因果關係。
而且我們習慣把所有維度的問題全部拉到思維的這個維度來思考來解決。
這就是網路上流傳的什麼2維生物進入不了3維空間的註解。實際上2維生物是不存在的。誰見過。你的思維方式是一維的,無法解決三維空間的問題。而你習慣性的把N維空間的問題放到你1維的思想平臺上,或者說習慣把N維問題當成一維問題。所以你永遠看不到真相。
講清楚真的好累,語言在今天也是一維的。所以表達會很難。講不清楚留下思考或許才是對的。
老祖宗的語言沒有標點符號或許是有意義的。
社會的發展表面上是線性的,但實際是曲度的。
中華文明其實一直講述的是曲線思維或曲線思維方式。比如成語;曲則全,枉則直;欲速則不達。比如中醫。
而西方文化才是直線思維(其實直線是不存在的,只是科學家的註解,沒有任何運動是直線的,光也不是)(西方有文化,沒有文明,西方科學的歷史很短暫,但他成功地把人類社會發展帶入了一個岔路口)。因為科學解決了一個大的問題----精確性和標準化的問題。二元計算機得出的結果是準確的,永遠相同的。數學的答案永遠是唯一的。這就是今天為什麼科學擁有如此高地位的原因。但“唯一”不是我們真實的世界。我們的世界是多維的。唯一答案只是這個世界的某一維度的答案。今天我們從各個方面向西方學習,反而丟掉了許多老祖宗的東西,離真相越來越遠。
科學的世界是低維度世界,哲學世界是更高一維度世界。
科學能解決制導導彈問題,但解決不了股市到底是升是降問題。這其實是哲學問題,更高一維度的問題。所以我們不可能永遠用一種思維方式去解決所有維度空間問題。
我們說世界是真實的,那是因為你的存在。如果你不存在了,這是世界也就不存在,二維關聯思維(參與者與被觀察者關聯了,兩個不同的空間和時間重合了)
而真實的結論是無論你存不存在,世界都是存在的。(兩個時空單獨存在)無論你參與不參與,都會有人參與。
以上結論都對,也都不對。佛教中有句話:信則有,不信則無。你信還是不信,是因為你的思想在兩個不同的思維中。有時侯:我們會遇到一個情形:某人說的時侯,覺得很有道理,過一會又覺得不對。你的思維在兩個維度中發生了跳躍。
首先我們確信:角度不同,結果不同。這應該無可爭辯。
我們的世界維度,我的解釋與你的認知或現有學科的解釋可能不同。
什麼是維度,它離不開兩個概念:空間與時間(我所認知的空間和時間和科學上所講的也不同)。那麼我告訴你所謂一維空間,簡單點說就是一個結果,一個答案。一個你。如果加上時間維度(也就是如果時間參與了),才會有N個結果,N個答案,N個你。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其實不一樣。所以華人說:30年河東,30年河西。以前許多認為對的今天認為是錯了。這也是辯證法。時間辯證法。
同理,2維空間就同一時間有2個結果,同一問題有2個答案,2個你。加上時間維度那就變化更多了。
3維以上空間以此類推(其實我不喜歡用這個詞,這是科學的思維方式),但我確實想不到更多或更好的解釋。
這與我在以前的QQ空間文章“天人合一”與“空間之門”似乎有些不同。因為我也在不斷的思考。
我們生活在N維空間之中,但是你選擇性的忽略了其他所有維度,只留下了1維。這就是我們是思想維度。因為我們相信唯一存在。
好,我們想象一下,你正在看一棵樹,你確定了它的一個平面維度,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你看到的東西,沒錯吧。 同一時間,另一個人看到的和你看到的不一樣對吧(因為他永遠不可能同時又站在你的地點)。那麼事實上就有了2個結論,而且不一樣對吧。如果N個人看,其實就有N個結論。但是科學把所有問題拉到一維空間,運用參照系理論來解釋我們看到的是一樣的,結論是相同的。於是我們自認為我們的思維方式是正確的,而且是唯一正確的。
因為我們選擇性的忽略了其他關聯空間的存在。也就是說我們相信那一刻我們看到的和別人看到的是一樣的東西,只是角度不同(參照系不同),其實就是相同的。所以我們得出的結論就自然只有一種。這就是今天科學告訴我們的思維方式:用一把直尺去量一條曲線,或者想當然把曲線直線化來測量。但實際是角度不同,結論就不同,不可能相同。
我的思維一直都沒有固化,其實是因為我讀的書不多。就連道德經讀了N年都一直沒有讀完。
如果一本書告訴你一個結論,一個標準答案。那麼知識其實就是最大的禍害。所以老子才說:不言而教,無為而治。但是實際上我們作為測量者或觀察者忽略了所有其他參與者的存在。
空間是一個維度(也是N個維度),時間是一個維度(也同時是N維),物質是一個維度(也同時是N維)。空間內部科學家又定義x/y/z 三個維度。
上文說過在我們已知的世界裡,一個物質是可以同時存在兩個不同的地點的(即便時間維度不參與)。
舉例:時間你知道,它同時作用於任何地方,同吋向任意方向運動。
物理學中的電磁場中,只要在這個場的空間中的任意位置,兩個電子同時是受到電磁場的作用力的。那麼這不就是同一物質同時出現在兩個不同的地點嗎?如果一個氣球膨脹了,那麼它是不是同時在向任意方向運動。空間是可以同時向任意方向運動的。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其實也會發現:無論在什麼地方,很多東西是都能同時起作用的。沒有時間和地點區分。比如法律,比如人民幣。
。好了,其實還有許多沒有論述完成,最關鍵的是多維思考方式能給我們帶來什麼不一樣的世界觀還沒有寫出來。時間維度參與空間維度的變化沒有寫出來。時間相對論還沒有寫出來。但我已經糊塗了,一塌糊塗。
我糊塗了,還會醒來。我錯了,也會對。這才是辯證法,思維的新起點。
回覆列表
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所說:我們生活中所面對的三維空間加上時間構成所謂四維空間。由於我們在地球上所感覺到的時間很慢,所以不會明顯的感覺到四維空間的存在,但一旦登上宇宙飛船或到達宇宙之中,使本身所在參照系的速度開始變快或開始接近光速時,我們能對比的找到時間的變化。如果你在時速接近光速的飛船裡航行,你的生命會比在地球上的人要長很多。這裡有一種勢場所在,物質的能量會隨著速度的改變而改變。所以時間的變化及對比是以物質的速度為參照系的。這就是時間為什麼是四維空間的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