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竹畔青蕪
-
2 # 美文美生活
近些年,網際網路科技發展迅猛,人工智慧正在刮向各個領域,改造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也不能倖免,智慧教育在中國有蓬勃發展之勢,以大資料、AR技術等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正在與教育進行深度融合。但不管網路技術怎樣發展,智慧教育怎樣發展,也只能是協助教師提高工作效率,而不可能取代教師。毋庸諱言,智慧機器人在記憶、再現等方面的能力比人類更加出色,但是在高層次認知、師生互動、應變反應、情感表達與捕捉能力等方面人類還是更有優勢的。因此,如何融合兩方面的優勢,則是教育部門普遍關心的問題。2018年教育部發布的《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劃》中明確指出:“智慧時代的教育從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內容、教育目的等方面要有更大幅度的改革和轉變。”這表明,教育部門對智慧教育的發展高度重視。但是,智慧教育總歸是協助教師高效、推進教育發展的教育,在機器閱卷、個性化教學、學校管理、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方面已經並將繼續發揮更大作用。未來已至,智慧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作為教師不能排斥這一新時代新型教育模式,不僅要在姿態方面迎接未來,在態度層面正視未來,在認知層面讀懂未來,在操作層面適應未來,更要抓住機遇,直面挑戰,主動學習融合適應智慧教育時代,自覺充分高效利用智慧教育優勢,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總之,教育是愛的藝術,需要溫度、溫暖和溫情,需要人情關注,需要人性關愛,需要人文關懷。機器永遠是冰冷的,它沒有愛,也不能給予愛。唯有人情溫暖,唯有人心可貴,唯有人文永遠。智慧教育再發達,也不能取代教師的全部工作,而是協助教師提高工作效率。
-
3 # 初始值
今天我們說的智慧教育,並非是說用人工智慧機器人來代替老師在講臺上講課教學。而是說在我們的教育活動過程中,加入更多智慧化的東西,以幫助我們的教育人員在教學過程中提高效率、達到更優質的教育。
比如智慧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智慧批改作業與釋出作業。在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上,藉助智慧應用提供更豐富、形象的教學。這些都是智慧教育中的簡單應用。所以,教師這個職位並不存在被取締的風險,只是我們的教學手段需要更新而已。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智慧或許是依靠大資料分析或者一些東西得出的理性的教學內容,顯然是無法到達某些教育目的。人與人的引導,才是我們教育、文化延綿不息的根基,所以,智慧在其他行業可能會全面取代人,但在學校教育這裡不行。最終,智慧教育是無法取代老師的,打個輔助還是可以。
-
4 # 春銀說管理
我曾經做過十二年的中學老師,後來我跨行進入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和智慧教育等領域,對於這個問題,我結合我多年的工作實踐,談一談我的一點感想。
什麼是老師?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作為一名老師,是用來給學生傳授為人處事的道理,是用來幫助學生解答疑惑,以及教給學生一些生存和生活的技能。那麼何為智慧教育呢?這是一個新出的名詞,我在百度百科搜尋到的解釋如下:智慧教育,是指國家實施《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等人工智慧多層次教育體系的人工智慧教育。這個回答只是羅列了國家實施人工智慧教育的幾個規劃性檔案,並沒有說清楚智慧教育是什麼。按照我的理解,所謂智慧教育,是指藉助於演算法、大資料等人工智慧技術手段,在教育領域能夠做到快速診斷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而識別學生的學習需求,並推送有針對性的教育資源,從而達到高效、大容量學習的目的。
人工智慧到底有多智慧呢?曾經有人開玩笑說:可以智慧到一個人如果同時跟兩個人談戀愛,正處在難於抉擇的時期,而人工智慧可以幫助這個人選擇到底誰更適合做未來的伴侶,其中依託的就是大資料的分析技術。
以此類推,人工智慧依託於大資料和機器演算法,在學生狀況的診斷、未來學科努力的方向,甚至將來比較適合做哪種型別的工作,智慧教育都能夠代替傳統的老師去給出可行性的建議,而傳統老師畢竟精力有限,中國的教育大多數採用大班教學的模式,在這些方面很難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智慧教育可以大力用於協助我們的老師。
那麼智慧教育能否代替傳統的老師呢?我的答案是不能!理由是教師有一個很重要的職能是用來傳道的,很多成功人士最終走上了成功之路往往是因為老師的某一句話,從而激勵自己奮發圖強,走上了成功的道路。而軟體和機器,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缺少溫度和情感,從這一個角度來說,無論智慧教育如何發展,都取代不了教師的地位。
身為從事人工智慧研究的教師,復旦大學軟體學院戴開宇博士也認為,情感化的、靈活性強的、需要溝通和互動的活動是人類最不可替代的功能。未來的教師更多的是傳遞智慧,依靠情感交流,開展具有啟發性的個性化教育,而不是教師單向傳輸,學生被動接收。
儘管教師的職業被認為難以被人工智慧所取代,但教師的職能卻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對於這種變化,教育部副部長杜佔元有著自己的判斷——如果智慧化推動了個性化,誕生個性化機器人的話,“我們將看到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杜佔元甚至大膽預測,也許若干年後,智慧助理將成為可能,相當於我們身邊會有高度個性化、智慧化的機器人助理。屆時,教師行業也將是另一個景象,“人機結合可能將是我們迎接智慧時代最普遍的形式。”
回覆列表
我的觀點是智慧教育永遠不能夠取代教師。在現代社會,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更多的人工智慧產品進入到教育領域,給教育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人工智慧頂多只能起到協助老師的作用。原因如下:
1.機器是沒有情感的。
教育是一門充滿愛的藝術。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會面臨著各種煩惱,困惑與不解,人工智慧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分析,但是心與心的交流只有在老師和學生之間才能夠產生,而機器就顯得冷冰冰,沒有感情。
2.人工智慧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雖然看起來現在的人工智慧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智慧分析,提供針對性的建議,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各種問題,並不是機器能夠完美的進行分析的。學生人格的健全,心理的成長還是需要家長和教師的親自參與。一般情況下人工智慧只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習的資料進行相關分析,卻不能有效地收集學生日常生活當中的各項綜合表現,這就使得人工智慧給出的建議帶有片面性,因而人工智慧給出來的建議,我們只能當做參考意見,卻不能把它當成評判一個學生的最終標準。
3.人工智慧不能擔負起育人的大任。
中國古語: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或許人工智慧在授業、解惑上確實比教師具有先天的優勢,但是人工智慧卻擔負不起傳道育人的大任。
不可否認,人工智慧時代使得教育教學的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教師的一些重複性勞動,比如知識的傳遞、技能的訓練可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但是人工智慧永遠不會取代老師,在教育教學上它我起到的是一個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