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的果樹
-
2 # 錢5先生
剛查了下陰符經,與君之字比較:首先,佈局零亂,少森嚴法度。其次,此帖要求高,隸、行丶魏碑、楷結合,自然而不牽強。君之個別字精彩,然整體差距甚遠。可多讀帖,意臨。最後,祝書藝進步。
-
3 # 長安四刀
臨帖,初對臨熟悉筆法,再背臨,擺脫離開帖就寫不好的習慣。所以要背臨,背臨要心中有字,不要一筆一寫,至少一字背寫,一行背寫,通篇背寫,力求形神並茂。有時候出不來效果有個核心問題不可忽視:很多人盯字不識別文字內容,好比一首唐詩,看著詩的內容寫字,但是背不下來詩,這樣只能看著內容才寫的出來,字即便好,但是內容不熟悉,到背臨一行或者整篇的時候導致寫字慣性停頓,難以通篇自如,一氣到底。應耐住性子熟悉帖子的內容,下功夫把內容背下來,最好再知道文字內容和意思,深入瞭解後,與內容有情感,有了解,有熟知,達到背長篇散文如背短詩的從容和熟悉程度。不是隻盯著字的線條技法下功夫,用如此方法,背臨到寫長篇如寫短詩,只顧寫,因為內容已經熟悉如背一二三。這樣寫楷書一慣到底,既不忽略大小章法,又不忽略筆法。熟悉到褚遂良附體,而不是一筆一劃想著他怎麼寫。再說一遍:耐住性子,文與字都下足功夫,要做就做最好。從這兩幅來看,雖有不足,但可以肯定的是,結體有一定功底。路子正。值得肯定。哪怕按照自己的方法,也要把帖子吃透再寫,邊看邊寫就是自己和帖子在打架,因為有自己的書寫習慣,這種習慣可能來自硬筆書寫的習慣,趙孟頫那幅有些字筆畫的捺畫呈現出這可能;也有可能練過其他毛筆法帖有了前期的某種法帖的書寫基礎但未深入,又轉臨褚遂良或者趙孟頫,都會導致自己和帖子打架。建議一門深入,先力求無我,再做變通。林散之有個學習方法:一天一個內容臨上個幾十遍,每一遍都要感覺比上一遍用功,然後攤開地上只挑一個自己感覺好的,其他的揉之!是隻挑一個。不挑兩個,如果幾十遍太多,十來遍總可以做到吧。
作者路子正,有功底,注意學習方法就行,共勉!
-
4 # 靈肯君1
臨二個月應該說你原來的硬筆或毛筆就有較好的基礎,不然不太可能寫到這麼好。把老趙的字練成這水平應該要用三百小時左右,那就是另外一種可能,你有天賦。
-
5 # 墨海書童
兩個月臨成這樣鼓勵,第一張圖是褚遂良的,後面的是趙孟頫的(前赤壁賦)。你趙體手扎要臨的比褚遂良的陰符經好。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學過褚遂良別的帖。就陰符經我不建議你當學褚體第一帖。如學褚體,這兩本帖不可先學一是陰符經二是雁塔聖教序。
《陰符經》為大字。此帖總體上是方中見扁,對比強烈,筆力遒勁,收放自如,自然虛靈。方中見扁來源於隸書。線條對比強烈,細線條剛如(金針),粗線條如(巨石墜涯)。此帖變化似雲海。牽絲暗連,俯仰呼應,提按變鋒自如,為鬼才之作。此帖得(二王)行意之髓,取隸書之魂。如想學出效果,(王體)和隸書你必須先學,此帖不少起筆處很有隸書和魏碑起筆。此帖筆畫解析,你可以網上找。
趙孟頫手札你臨的好,我不說了。
回覆列表
瀉藥
1.看得出有基礎的
2.下筆入紙的問題是關鍵,仔細看看體會一下。
3.最好一個帖子臨,不應該兩個風格的一起臨。
4.筆要下的去,走的緩,停的住。
望您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