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湘順1

    隋唐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鼎盛時期。三百多年間,大部分時間國家安定,國力蒸蒸日上。特別是開明的政治制度為唐朝帶來了極為繁榮開放的太平盛世。唐朝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燦爛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唐代書學自立朝伊始便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詩人文學家和書法家是中國出現最多的和最輝煌燦爛的時期!顏真卿一出,"納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於古意之外",成為書法史上一位劃時代的偉大的書法革新家。他參綜前人書法的成就,創造出一種端莊雄強、厚健寬博的藝術風格,展現出博大精深、恢弘壯偉的盛唐氣象!

  • 2 # 普六茹4

    唐朝經濟發達有賴於以下幾點:

    1、政治清明,人才輩出

    2、沿襲前朝府兵制,兵農和一;李隆基建立兩稅制;

    3丶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推行輕徭薄賦,注重農業生產發展。

    4、隋末唐初經過大規模戰爭人口銳減

    5、隋朝遺留下來的糧倉

    唐朝經濟發達的同時,文化上也其極繁榮。唐朝立國,才真正形成了中小地主階級為基礎的封建國家。唐太宗為了鞏固新興的地主階級封建制政權,推行科舉制度,以利選拔大批中小地主中的優秀文人學士進入國家各級機構,同時倡導發展文化教育,不僅國家興辦學校,而且獎勵地方興辦私學。因此,使得大批出身寒門的文人學士有進身仕途、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的機會,“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為現實。從而有利於唐王朝社會基礎的擴大和穩固,使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和教育蓬勃發展,至盛唐時代便造就出輝煌的盛世文化。

    另外,與魏晉南北朝時代理性思想的飛躍發展,玄佛哲學的勃興和文藝理論的成熟,有著重要關係。玄佛哲學乃是智慧之學,經“魏晉風度”的社會思潮,士族文人們對玄、佛、易、老、莊、孔、孟哲理的“清談”探討,推動了玄佛合流,以無、空為本使易之“天人合一”、“陰陽不二”,玄的“本末不二”和佛的“心物不二”、“依正不二”、“空有不二”融合,形成了智顗的“三諦圓融”、“十界互具”、“一念三千”的新思辨哲理,創造了民族哲學理論發展的空前高峰。而文藝理論,如文論、詩論、書論、畫論等理論水平,同樣創造了空前的高峰。在唐代社會政治思想環境自由寬鬆的條件下,儒、佛、道並立,推動了時代理性思想和文化藝術的蓬勃發展,從而造就出“大唐盛世文化”而光照千秋。

     唐朝繁榮文化的出現,同樣有賴於時代文化環境的自由寬鬆,統治者推崇“王道”政治,尊孔弘文,重文化、倡教育,開創科舉制,獎勵、選拔德才兼備的優秀文士,以利治國平天下。從而造就出政治清明、國泰民安、文運昌隆的新時代,因此,營造了盛唐時代的“盛世文化”。

  • 3 # 看唐山

    簡單的說繁榮的原因有幾點: 政治穩定、經濟發達、對外開放、民族融合發展。

    首先,中國歷史自戰國時代以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等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三次高潮,即三次鼎盛局面:第一次在西漢,第二次在唐代,第三次在明清。在第二次高潮中,尤其是唐朝前期,農業生產蒸蒸日上,手工藝品日益精巧,商品經濟空前繁榮,城市生活繁華似錦。唐朝後期,江南經濟進一步發展,為以後南方經濟水平超越北方奠定了基礎。當時在政治上,先後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呈現一派昇平景象,其成就超邁西漢「文景之治」。

    唐玄宗統治時期,鼎盛局面達到了高峰,甚至在文壇上也出現了「盛唐氣象」。 就當時的世界範圍來看,唐帝國也是最重要、最強盛的國家之一。歐洲的封建強國主要有法蘭克王國和拜占庭帝國,但就社會發展階段而言,他們都遠遠落後於唐朝。東方重要的國家有印度和日本。印度戒日王重新統一次大陸前後剛剛確立了封建制,可他死後次大陸隨即分崩離析,割據局面一直持續到十二世紀末。日本的「大化改新」雖然儘量模仿唐朝的制度,但改革本身卻是具有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性質。所以,在世界範圍內,唐朝不但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屬於最先進的行列。

    其次,唐代在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壯大中也居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中國社會經過魏晉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到隋朝重新實現了政治統一。但隋朝畢竟祚短,中華民族新的統一體的鞏固和發展,中國新文化的形成和繁盛,就成了李唐王朝的歷史任務。有唐歷時幾三百年,前期統一,國力強盛,疆域遼闊。高度的物質文明和高水平的文化使周邊各族增強了向心力,於是國內各民族間的接觸和交往空前發展,民族關係進一步密切。

    因此,唐代是繼漢代之後,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壯大、發展的又一重要歷史階段。 複次,唐帝國崇高的國際地位和輝煌的經濟文化成就,使亞洲各國乃至歐洲、非洲國家對之產生了由衷的欣羨之情,他們爭相與唐朝交往,遂使中國成為亞洲諸國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樑和中心,在東西方交往中發揮了顯著重要的作用。在當時的世界中,文化交流中心主要有印度、阿拉伯和唐朝中國,其中又以唐朝地位最為突出。唐代是繼漢代之後,中國歷史上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又一高峰期,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再次,唐朝正處於中國古代社會由前期向後期發生轉折的關鍵時期,從這個意義上說,唐朝也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當時社會變化的中心是:魏晉南北朝以來的民族文化環境,給傳統的中國社會造成了極大衝擊,產生了許多新的因素,世家大族衰頹沒落,一般地主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勢力空前發展。與此相應是各項制度不斷的、全面的變革更新。唐朝後期出現的很多萌芽狀態的新事物,對此後千餘年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租庸調到兩稅法的變化,不僅是唐代賦稅制度上的改革,而是中國古代稅制由稅丁到稅產的濫觴。宋代的「二稅」、明代的「一條鞭法」、清代的「攤丁入畝」,都是唐代兩稅制的繼續和發展。

    中唐時期韓愈和李翱的哲學思想為宋明理學開了先河。韓愈、柳宗元所倡導的「古文運動」為宋代「古文運動」的第二次高潮奠定了基礎,寫古文之風一直持續到「五四」白話文運動的前夕。由此可見,從唐中葉開始到北宋建立,二百年間醞釀了中國古代社會的重大變化,許多新事物都萌發產生於唐代。在這個歷史轉折階段,既有舊時代衰亡中的痛苦,也有新時代來臨的曙光。

    總之,唐朝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國力強盛,國際地位超邁往古,是中國歷史上繼漢代出現的又一鼎盛局面,史稱「強漢盛唐」;唐朝後期的發展又為中國古代社會的巨大變革開了先河。唐代確實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光輝燦爛的偉大時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推薦一些適合開車的時候聽的音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