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說三國
-
2 # 鳳陽說文史
南門太守《司馬懿》一書中有專門描述:
這是一座史無前例的巨大臺式建築。說它史無前例,是因為它至少有三個驚人之處:
首先,它的高度創造了新的紀錄。銅雀臺僅最下面的臺基就高達十丈,臺上再建了五層高的樓,最高一層距地面居多達二十七丈,總共算起來就是三十七丈,按漢代一尺約合二十三點五釐米,三十七丈約六十三米高,相當於現在二十層的大樓。要知道在一千八百年前兩三層高的建築都比較很少,二十層是一個足以令人震撼和恐怖的高度!
其次,它體量無比龐大。這麼高的建築不可能像炮樓一樣杵在那裡,必須有龐大的附屬建築作支撐,所以它不僅很高,而且也很壯,它不是一個六十多米的大煙筒,準確地說是人工堆起小山,在小山上再建宮室。據記載,銅雀臺上有各類房間一百多間,按建築面積折算當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再次,它的建築華美絕倫。銅雀臺建在鄴縣的西南角,臺基本身成為城牆的一部分。這的確是一個天才的創意,是建築史上的大手筆,公孫瓚的易京和董卓的郿塢都堪稱驚人的鉅製,但在銅雀臺面前,它們無疑都相形見絀了。為建這座高臺,曹丞相下令選調了最優秀的工匠,用了最上乘的材料,不僅堅固無比,而且很華麗。據記載,在樓頂上有一隻銅雀,高一丈五尺,展翅若飛,神態逼真,成為這座高臺的標誌,高臺也因此而得名。
對於鄴縣的百姓來說,眼前突然冒出個龐然大物來,不僅視覺受到衝擊,而且也影響到了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據史書記載,曹魏鄴城遺址東西長七里、南北寬五里,根據考古實際勘測,其東西二千四百米、南北一千七百米。現今儲存最好的古城牆應當是修建於明代的西安城牆,如果以其南大街和北大街為界,曹魏鄴城的規模約相當於西安古城東邊或西邊的那一半。
在當時條件下這算是很大的了,但實地看時倒也不會覺得特別大,因為城池之內基本上都是單層建築,只有個別官署和丞相府略高一些。登臺俯視,全城盡覽無餘,所以聳立於城牆一角的這座高臺,在城裡無論什麼位置都可以看得到。對城裡的官民來說,銅雀臺無時無刻不高懸於他們的頭上,尤其到了晚上,上面燈火閃閃,遇到舉行飲宴活動或者歌舞演出,悠揚的樂聲就會飄渺而至,眼中的一切恍若天宮。
白天,站在臺上往下看,視覺效果更有衝擊力。全城盡收眼底不必說,西邊的太行山,腳下的漳河水,以及附近數十里內的村莊、道路盡收眼底。
之後幾年裡,銅雀三臺陸續竣工,三臺緊鄰,中間有複道也就是空中走廊相通,更加宏偉壯麗。
曹操勞民費財地修了這麼一座偉大建築,決不是圖好玩,也不是為了搞形象工程。建築不僅是供人們居住的,它也是不說話的政治,有雄心壯志的君王通常也會痴迷於宏偉浩大的建築,秦始皇的阿房宮、漢高祖的未央宮、唐太宗的大明宮,以及明清帝王們鍾情的紫禁城,那些華麗、壯觀的建築,代表著君王的權威。曹操花費巨大人力物力修建了銅雀三臺,潛意識裡也有這樣的情結,用一種高不可及的建築象徵他高無尚的威權,尤其在赤壁之敗的陰影還未完全散去時,這一點更為重要。
-
3 # 創客IP老梁
曹操是志在天下的英雄,又奉行房中術以淫樂,他在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嘆的同時,收羅“倡優在側,常日以達夕”且修築銅雀臺,以收蓄天下美女,他招募方式研究房中術,並以大量宮女做試驗
銅雀臺造好後,每間房裡有一個角色的美女,曹操生前縱逸歡樂,在臨死還一另這些美女在每月初一十五要在銅雀臺上對著他的陵墓唱歌,不過這些美女最終被他的兒子曹丕收納到自己的宮裡享用瞭如今的銅雀臺,早已被歷史的風塵所湮沒。
回覆列表
如果要論建築藝術,大可以前往河北去好好欣賞一番。
銅雀臺是鄴城三臺的其中之一,從歷史記載來看:
曹操消滅袁氏兄弟後,夜宿鄴城,半夜見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銅雀一隻,荀攸言昔舜母夢見玉雀入懷而生舜。今得銅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於是決意建銅雀臺於漳水之上,以彰顯其平定四海之功。
這也是歷史記載中銅雀臺建立的主要原因。
銅雀臺在建立之後的主要作用:
建成之日,曹操在臺上大宴群臣,慷慨陳述自己匡復天下的決心和意志,又命武將比武,文官作文,以助酒興。一時間,曹氏父子與文武百官觥籌交錯,對酒高歌,大殿上鼓樂喧天,歌舞拂地,盛況空前。
從以上的記載來看,銅雀臺很大一個作用是
1,力量和權威的展示
2,集團勢力的整合與拉攏
如果說要論曹操有什麼樣的享受,那最大的享受就是滿地文武為曹獨尊的那份優越感與勝利者的快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