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週末去看了被譽為可以與《拯救大兵瑞恩》比肩的鉅作,確實很感動。
18
回覆列表
  • 1 # 香草豆子

    《血戰鋼鋸嶺》不僅是一部關於奉獻和犧牲的英雄主義主旋律電影,它最核心的表達,是借用一名基督教徒透過自我救贖靠近神性光輝的故事,來印證擁有堅定信仰的力量。這是一個因敬畏上帝而內心澄明之的導演才能拍出的電影。

    作為好萊塢最知名的保守主義者、最虔誠的基督教徒,梅爾·吉布森每部電影命題都是關乎基督教倫理對於人世的啟迪和教化意義。十二年前,他拍攝了《耶穌受難記》,透過耶穌受難前一天十二小時內的遭遇,他強調了耶穌犧牲自己去警醒人世的意義:“為人類而死,代替他們所犯罪應得的懲罰”從而拯救世人;《血戰鋼鋸嶺》裡的凡夫俗子亦可用拯救同伴,抵抗邪惡從而完成救贖,回報耶穌的恩典,與之剛好形成互文——信仰和救贖對應犧牲和奉獻。

    救贖和犧牲又有本質區別,犧牲是被動的,是無奈的,是人生考題的唯一選項,也是命運的必經之路。對應耶穌,是他職責最大的考驗,必須由此才能拯救世人;但救贖是主動的,是積極的,是普通人面臨考驗時所要做的選擇,方向由己,自由也由己。但不同的選擇代表不同的道德倫理觀的思量,“當真理被傳講的時候,你能聽到它並識別它嗎?”耶穌基督的反問正是普通人一世最大的考驗。

    因此影片一開始,就層層道出男主角戴斯蒙德·道斯的現實困境,透露出三重矛盾:因戰爭創傷而消沉嗜酒家暴的父親與他想要保家衛國、抵抗邪惡的使命感的矛盾;恪守教義,堅持人生原則與不理解自己抱負的袍澤和上級的矛盾;幾近地獄的戰場裡“不殺人,人便殺我”的現實,與自己堅守“不殺人,不施惡”的信仰的衝突。一重比一重更甚,但戴斯蒙德·道斯堅信“凡動刀者必死於刀下”——這句《聖經》中最有名的誡言之一,也是梅爾·吉布森想警告世人的。“人為朋友捨命,人間沒有比這更大的愛了”,戴斯蒙德·道斯的戰場施救戰友甚至敵人,正是梅爾·吉布森所冀望的人類之最珍貴价值體現,從這個主題拓展的維度來說,《血戰鋼鋸嶺》遠遠不止於一部反戰電影那麼簡單。

    同樣是一個人的修行之路,本片其實也可跟《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對應起來看。李安在那部電影裡也是藉著林恩對人生十字路口的抉擇,而道出自己與命運的自處之道,但唯獨缺少的關鍵要素,是堅定的信仰。本質上為無神論者的李安,因遍尋信仰不得而猶疑,在其影片裡給出的答案有些軟弱無力。這也是受東亞文化影響的原因,其後果是為實現目的而不擇手段、隨意改變原則,雖然入世卻痛苦。縱觀李安一生在銀幕上的反抗都可說是為了抗衡這種價值觀——個人應為家庭(集體)而犧牲自我。

    梅爾·吉布森則是堅信又篤定,這份氣質傳遞在影片之中,就化作戴斯蒙德·道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英勇。戰場越血腥,就能反證信仰有多麼堅定,越入世,痛苦反而因為信仰而消解,這就是西方基督教文明真正的根基:強調個體的作為,因人人揹負原罪,只能積極作為向善,才能拯救自己的靈魂。

    除對個體的警醒外,《血戰鋼鋸嶺》還延續著梅爾·吉布森的喜好——在關鍵歷史節點,哪怕是一名普通人,也可因堅守信仰而左右歷史走向。在《勇敢的心》裡,他透過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的一生,強調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最關鍵的是對共同體價值觀的堅守,即自由崇尚,警惕世俗權力。而在《啟示錄》裡,他同樣透過一個普通印第安人為家庭和部落奮戰求生的故事,提煉出瑪雅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委婉告誡當前遇到空前困境的西方文明,不要窮兵黷武。“一個帝國的衰落,往往最先從內部開始。”來表明他對美國政府發動伊戰的厭惡。

    除此之外,電影裡還有個梅爾·吉布森藏得很深的價值觀表達,即保證宗教信仰的法理基礎——當軍隊或任何組織無視個體的宗教信仰,法律就應用來保護個體,永遠優先維護個體的價值。這也足以印證梅爾·吉布森是名真正值得尊敬的保守主義者

  • 2 # 風中CD

    這部電影說偉大可能有些過譽了,但確實是部好電影,好就好在真實,尤其是細節的體現。

    影片的主題其實很普通,並無多少新意。但是要注意的是影片主題並不是表現信仰,而是表現對信仰的堅持。所以影片前半部分主要展現了信仰產生的背景和信仰的堅持,並且比後半部分的戰爭場面佔用了更多的時間。

    所以影片其實對多斯的信仰本身是不置可否的,這從戰爭的細節展示中充分體現。我們可以看到戰爭才開始沒多久,多斯就被戰友用槍殺人救下來了,到最後他在救最後一個戰友時甚至和戰友配合一起獵殺了敵方的狙擊手並且一路殺著人逃回到懸崖邊。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沒有戰友的拿槍殺人,他的不拿槍救人可能連實施的機會都沒有就死了。而一個還沒創造奇蹟就死了的人不管對信仰有多堅持是沒人會記住他的,而且在那種場景下甚至會淪為笑柄。正是影片細節的真實展示體現了多斯信仰與現實的矛盾性,也突出了影片的主題是信仰的堅持而不是信仰本身。

    影片中關於多斯搶救日本兵的細節,雖然著墨不多(因為不是影片的主題所在),將日本兵救下懸崖更是一句話帶過(還最後是死了),但這些細節展示讓影片體現了更高的立意。

    影片對於戰爭的態度,透過多斯父親的話語、戰後生活的細節展示已經體現出來了。在戰爭即將結束時,日美兩個戰死大兵頭頂著頭用兩雙空洞無神的眼睛對著觀眾佔滿了整個螢幕,是個非常不錯的細節展示,充分體現了導演對戰爭的態度。

    影片還有一個細節展示:多斯因為將軍的一張條子而在軍事法庭上當場宣判無罪釋放,我一個律師朋友由於職業病而特別關注:“老美也是領導的條子管用呵,還是當庭宣判”,非常呵呵。

    總之,這部片子由於極力追求真實,不僅因為戰爭場面的真實而獲得了商業讚譽,而且因為各種細節的真實展示使得影片顯得更大氣,獲得了更多的內涵,在立意上超出了影片原本想要的表達。

  • 3 # 手機使用者6915448014路遙知馬力

    當然是戰爭,用命去搏殺。人物面部特寫長境運用,血肉橫飛之中透露出人本位的思考。你愛的你的愛無非正義,救人殺人,反擊保衛都是性情,更多的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努力,珍惜眼前和平幸福

  • 4 # 輪迴139821546

    “偉大” ?道斯的確偉大。

    可是影片……

    《血戰鋼鋸嶺》中有幾個場景深深震撼了我:

    1. 道斯一邊把救下的戰友放下,一邊不停唸叨著“主啊,求求你,幫我多救一個”;

    2. 配置空氣懸掛+光學防抖的拖動式帆布雲臺,使士兵瞄準射擊更加精準;

    3.自帶水平儀+陀螺穩定儀+背置式無需捆綁型固定綁帶的懸索擔架,道斯隨意躺在上面,吊上吊下卻異常穩定平順。

  • 5 # 天主自會照料

    這是一部以《聖經》思想為主線的人文關懷作品,主題是以神性戰勝人性。從主人公天真無邪的與弟兄玩耍,到扭打以磚造惡,暗喻人性隨時都在《聖經》裡像加音和亞伯爾一樣生活。主人公的父親多次家暴並求死,主人公盯著《十誡》重複“不可殺人”,主人公為教堂服務,主人公女友送《聖經》,主人公以《聖經》為原則拒絕持槍,以《聖經》為原則拒絕揭發對己施暴者,戰場拒絕撤退並以硝煙烈火中的呼救是天主回答其祈禱的命令和招叫,為敵人傷兵止血,搶救出日本兵…………這些相對應的父親、女友、戰友、領導、敵人展現的是人性。而主人公的所作所為遠遠高於人性,展現的是使眾人仰望的神性,只有天主招叫下的人性,才能體現出神性。所以,很難尋找到這樣的現實人物,即使尋找到也很難離開神性去展現人性,除去神性的展現最高人性,也無法達到人性配合神性的展現。不在最高點,感動人教育人是很難的,很容易被觀眾貶低到娛樂的層面。作品即使流血也是如此,這就是人性。歌頌是另一回事,與靈魂無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讓你選擇自己的人生,是希望短暫而風光,還是平淡長久看滄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