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城春秋WFC

    印度應該感謝英國,是英國到來使星羅密佈的各部落邦國形成印度這樣國家,後來印巴分開是水火不容,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無法融合,矛盾重重,只好分開。

  • 2 # 國際趣多多

    我兔曾說過,是英國牛牛把印度象具象化了。哈哈大象獨立,牛牛幫忙,麥克馬洪線牛牛給了希望。

    印巴分治,照顧絕大多數相關宗教的利益。牛牛到現在還提供武器,你說印度人怎麼恨呢?

  • 3 # 沉140769451

    印度人自雅利安人入侵後,己經被徹底奴化了。堅持到如今的種姓制,把印度人分成三六九等,佔少數的高種姓仍是當代印度的統治階級,它們需要低種姓人的順從,便會用各種方式來維持對低種姓人的奴化,奴化低種姓久了,高種姓人也會被這種奴化思想奴化。英國的入侵,高種姓人面對比自己更強大的人種,它的奴化潛意識也被喚醒了,它們向強者低頭,自覺為奴。當奴僕久了,產生了民族慣性。這個奴僕,充分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嘴臉,對昔日的主人及主人的朋友,依然保持奴僕的謙卑,而對其他人,則表現出一種狗仗人勢的驕傲和狂妄自大。更像條看門狗,人家從家門口過時,它衝出來狂吠,看見人跑,它甚至衝上來咬上一口,當人家拿起棒子要打它時,它哀鳴著逃回去找主人保護,即使它的主人不見得比它強到哪去!

  • 4 # 長江微波

    英國1942年捲入了二戰,對國家的破壞及整個國力的衝擊,都是巨大的。導致了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無能為力。1946年英國派出了內閣使團與印度各派政治勢力討論印度自治問題,提出了聯幫制下或獨立的構想。這個方案在同年7月6日被印度的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接受。但在7月7日,以印度尼赫魯為首的國大黨單方面撕毀協議,要求重新談判。這就導致了穆斯林聯盟退出了建立統一印度的計劃轉而建立穆斯林國家。1947年6月4日,英蒙巴頓總督發表宣告,將在同年8月15日將英屬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的方式來實現印度的獨立。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成為歷史。一個國家只要能正視歷史,改正錯誤,就不應該糾纏在曾經的歷史過程中,在新的國家關係中大家都向前看。國家間是利益關係的相處。爭鬥是利益關係的衝突,友好是共同利益重疊的結果。大家都能公平共正態度善待對方,有矛盾是可以化解的。英印關係、英巴關係目前在世界上,相對相處,還是比較好的。

  • 5 # 凹乄凸man

    沒有英國,印度還是土邦狀態呢,印度就沒一統過,如不是英國殖民,哪有今天地域廣闊的印度,還狠個錘子!一看提問者就沒讀過歷史

  • 6 # today66666

    沒有英國,哪來這麼大領土的印度?說句印度領土是充話費送的不為過!印度次大陸有幾次統一過?印度政府是接收了英國的政治遺產!

  • 7 # 沒名字不也挺好

    兩個原因

    1、要是沒有英國的殖民統治,現在的地理印度都是由多個民族國家組成的,其北部的印度河流域、恆河流域與南部德干高原基本就沒出現過長時間的統一,是英國將這些民族國家消滅後組成的印度殖民地國家。

    2、殖民統治者屬於文化和軍事佔優的強權國,他們佔領新的殖民地後會實施殖民教育,透過破壞原來的文化,並美化殖民統治,幾代人後基本同化了被殖民地的人,他們更傾向於維護原宗主國的文化而不是恨它。民族差異主要是文化差異,而文化差異本質是群體表現出來的思維模式差異。這種差異主要透過教育來影響並固化。人腦誕生之初,如無差異的計算機硬體,教育就是持續的為這臺計算機安裝升級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也就是文化植入。一個剛出生就被美華人領養的中國小孩,他長大後基本不會按照我們基於儒、釋、道為基礎構建起來的思維模式(內斂、忠誠、與人為善、因果報應、集體利益為重等)來看待世界事物,而是按照基督教文明的鬥爭、衝突、控制、叢林法則、個人利益至上為基準進行思維展開。一些華裔外華人在我們看來很反華,其實不然,他的思維模式已經與我們不同,他們認為自己所思所想是很合邏輯的事情,你也可以認為他們已經被植入殖民者思想,因此不會憎恨西方曾經給中華帶來的苦難,是我們期待錯了方向。印度人不恨英國,甚至苦惱自己不能更像英國,大概也如此。區別是印度徹底被殖民統治了200多年,在地理印度上生活的印度精英人群,不會如我們般提出這樣在他們看來很奇怪的問題

  • 8 # 荒草與木

    印度本來就不是統一的,是英國把那些小土邦合併到了一起。當然,英國完全可以一步到位把巴基斯坦也合併,但他故意不這麼做,也算留了個坑。

  • 9 # 衝345697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英國殖民前並非是一個統一的統一的國家概念,最多是一個地理概念。所以不存在分裂的概念。再次歷史上印度也不是統一的國家概念,因為他們一直就分為不同的幫,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語音,不同的法律,不像中國,從秦朝開始就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維持大一統的中國是每個華人血液裡的東西。印度人這種觀念是跟中國不一樣的

  • 10 # BoBoxxx

    首先問題提錯了,不是英國分裂印度,而是宗教信仰導致了印度分裂。

    再次,沒有英國的印度叫印度嗎?英國沒來之前都各地都是諸侯,根本沒有大一統的印度概念。

  • 11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印度人為什麼要恨英國?應該說你這問題很奇葩才是。首先,在英華人來到南亞之際,印度根本就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度,其北方是外來的莫臥兒帝國,南方則是一連串小國,彼此並不從屬。而從歷史上,印度實際上從來就沒有完整地統一過,只是一個地理名詞而已。

    從歷史源頭而言,古印度文明貌似可以追溯到哈拉帕文明,但這個文化體系其實是徹底且完整地覆滅了,與後來的印度關係不大。與當下印度人有關係的新文明,是來自西北方向的雅利安人文明。也正是因為這種文明的進入,導致了南亞原生文明的滅亡,隨即便出現了所謂種姓制度。為了反對種姓制度,又出現了主張眾生平等的佛教。

    在此同時,波斯、馬其頓相繼入侵印度,直到本土勢力建立起第一個真正的印度帝國,那就是孔雀王朝,他所統治的區域,主要是在北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卻不包括南印度。

    稍後,曾在中國史上出現的大月氏人入侵印度,建立了貴霜帝國,同時統治的是北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

    印度人自己建立的第二個帝國也是最後一個帝國,是笈多帝國,這個帝國在相當於中國的南北朝時期,幾乎完全地統一了印度,但不包括克什米爾和南印度。這個帝國,信仰的是婆羅門教,卻並不禁止佛教。所以佛教的黃金時代,其實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隨後便是所謂“白匈奴”厭噠人自西北方向的入侵,他們野蠻地屠殺居民,特別是迫害佛教社團,洗劫寺院,正是他們,將當時已有5個世紀之久的燦爛的希臘-佛教文明摧毀。但厭噠人還不是佛教最大的敵人,隨後穆斯林自西北方的大舉入侵,才將印度的佛教世界完全摧毀,說是夷為平地都不算誇張,從德里蘇丹國到莫臥兒帝國,在這漫長的時期之內,印度的兩大宗教:佛教徹底消逝,而婆羅門教則改頭換面升級成為印度教,與新入侵的伊斯蘭教成為南亞兩大宗教。

    英國入侵之際,恰逢莫臥兒帝國衰落之時,但請大家注意的是,即便是莫臥兒帝國鼎盛之時,他們也從未完全征服印度,尤其是南部的馬拉塔人。而英國,實際上是東印度公司的努力,卻真正實現了印度的統一(從歷史意義而言,是穆斯林統一印度還是印度教徒統一印度、英華人統一印度,其實都沒有關係,唯一的重點是印度真正的獲得了統一)。

    雖然如此,英華人在南亞大陸實現的大一統只是暫時的,穆斯林與印度教徒格格不入是難以改變的事實,1944年,代表印度教徒的甘地與代表穆斯林的真納兩大巨頭之會晤,最終結局是難以達成一致,只能選擇分手。正是這一點,造成了英華人只能在印巴實行分治,1947年的蒙巴頓方案就是這種不和解意識的表現。此後,便有了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國家。

    所以,不存在英華人將印度分治,印度人要仇恨英華人云雲,事實恰恰是穆斯林與印度教徒彼此不能相容,這才要求分治。

  • 12 # 207的落後生

    其實應該是印度的當權者,既得利益者不會恨英國。如果印度人不恨英國,印度也不會爆發這樣那樣的大起義,英國也不會允許印度獨立。印度的民智並沒有完全開啟,大部分人民還處在低教育,低視野,傳統封建思維的基礎上。如果印度語言統一,教育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會發展當前印度的現狀還有很多改進的地方,人民的需求會越來越多,百姓會越來越不滿足,平民如果當權,教育,歷史觀念還是會轉變的。英國對印度的殖民,帶來了新思維,新技術,新科學,促進了印度的發展,這是肯定的,但這種益處是用鐵和血的剝削帶來的,未來還會透過資本剝削而繼續,印度自身體系會很難健全,這種不健全是印度政治所決定的,如果不改變,印度將不可能算真正的獨立。

  • 13 # 飛龍在天157573769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Stockholm syndrome),又稱為人質情結,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 14 # 管理員是我岳父

    就像暴雪說:我是你爸爸愛玩玩!不玩滾!

    作為暴雪玩家的我們為何不恨暴雪卻還在艾澤拉斯或者爐石酒館星際爭霸暗黑破壞神守望先鋒遊玩中!一樣的讓人深思

  • 15 # 老劉1133348

    一九四七年印度獨立,同時巴基斯坦也獨立。並對克什米爾地區進行了分割。這兩個國家的歸屬問題很難說,他們原本就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英國是根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進行劃分的。印度獨立以後為什麼不恨英國呢?首先印度從一個多民族分裂的國家,變成一個統一的國家。並擴大了勢力範圍,與中國相鄰的幾個南亞小國、印度次大陸除巴、孟外其他一些印度洋島國,都在印度的勢力掌控之中,在中國的藏南也撈了不少好處,蠶食了很多中國領土。更為重要的是在殖民期間,接受的是完整的、先進的西方教育,綜合國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且受用不盡。試問印度還有什麼理由去懷恨英國呢?只是不好說去感謝英國。

  • 16 # 凌雲333

    英國沒有分裂印度,到現在為止,印度準確說應該是叫印度區域,目前還是各邦州。包括語言,施政等,英國是殖民印度,並且劃分了印度種姓制度,高種姓族群是受益者,當然擁護英國。

  • 17 # 心經88514111

    印度在英殖民以前本就是一片散沙,英國為了更好的統治,強制把許多各自有政治文化,及信仰和人種的小邦合到一起,才有了印度這個國家;印度長年受到英國殖民,巳把印度人改變為印度人外表,西方人的思維及認知的人群,從他們骨子裡認為英國就是印度的主宰,一切標準要和英國看齊,而且沒有英國就沒有地廣人多的印度,沒有印度人所自己認為的自毫,悲哀奇特的國家造就出讓世界咂舌的國民,骯髒與潔淨並存,罪惡與善良並存,高尚與齷齪並存,並存的那麼極端也只有印度了。

  • 18 # 風旋天地

    沒有英國哪有現在的印度,英國來之前印度和中國的春秋戰國一樣都是分裂的小國.可以說是英國促進了印度的統一,其它涇濟文化上的記承也頗多

  • 19 # 林民旺

    整體而言,印度對英國的情感是比較複雜的,不好簡單地概括為“恨”或者“愛”。就一般而言,意識形態上偏右點的政治團體和社會精英對英國是普遍地心存感激的,而偏左些的政治精英們則對英國有更強的“恨意”。

    印度“感激”英國殖民的原因,可以用馬克思的辯證法來解釋。 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中稱,英國的殖民不自覺地“破壞”了印度舊的封閉社會,而且也“創造”出印度新的開放社會。特別是英國的殖民為現代印度國家的形成奠定基礎,現在仍能看到英國當年留下的“豐功偉績”。例如鐵路、疆域(印度獨立後“合法地”繼承了大英帝國所征服的廣大疆域)、英語、民主政治、官僚體系等等,可以說是英華人將一個地理上的概念“印度”給鍛造成現代民族國家。

    另一方面,印度畢竟是被殖民過最長、最深的國度,很多民族主義者認為是 “民族恥辱”。而且,印度社會現在的留下來的很多問題,如民族分裂、宗教衝突等等都可以追根溯源到大英帝國。

  • 20 # 夢裡青山1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講講另外十分相似的一件事!

    前幾年,曾經聽一個臺灣人講過, 好像還是比較知名的人士,他搖頭㨪腦的說越是殖民的地方越先進,真是沒辦法。他好像指的是日本人曾經在臺灣殖民的那一段歷史。這當然是一段黑歷史!但臺灣一些人就不這麼認為,總是認為日本幫助了他們,外面的什麼人,就比本地人好,外面的一切東西就比本地先進,甚至認為,他們給他們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其中就夾雜著一些什麼先進的民主意識,思想意識等等。從根本上來說,這是一種民族自信的缺乏,民族自豪感的喪失,是少數人奴性的表現

    大抵來說,一個民族入侵另一個民族,肯定要利用一部分人奴役另一部分人。被利用的一部分吶,很可能獲得相應的利益,比如社會地位或者經濟利益,他們也可以稱做當時社會的精英。通俗的講就是漢奸!這部分人很可能對外來的入侵者感恩戴德念念不忘,他們走了,也很可能懷念他們,並和他們保持友好的微笑!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決非大眾!

    廣大的普通民眾則對侵略者恨之入骨。因為他們深受其害,被奴役,被壓迫,被剝削,被侵害,因為他們是受害者啊,他們永遠不會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

    印度人可以對英華人念念不忘,但巴基斯坦人恐怕不這麼認為。侵略者就是侵略者,不管你如何粉飾,你終究給別人帶來了難以彌補的傷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羊座的人有什麼性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