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貴港中公教育

    在申論考試中案例型材料居多,考場內時間也有嚴格限制,如果考生能精準選取材料案例作為論據,是論證觀點的最佳捷徑。

    一、瞭解概念點

    1. 例證法:運用事例作為論據,敘議結合,以此證明分論點成立的論證方法就是“例證法”。

    3.選取數量:精選一個,挑選出來最典型的一個;粗選多個,即可以篩選多個羅列使用;

    4.例子標準:“典型”,即選取有效資訊最多的一個; “有效”,即選取與分論點最緊扣的一個。

    二、方法步驟

    確定好文章的分論點,我們就可以用例證法論證觀點了。那麼如何利用材料中例子論證觀點呢?我們應該帶著一下的問題去構思申論作文:

    1.材料中有哪些例子?

    2.篩選例子之後應該怎麼加工?

    3.如何將寫好的例子和觀點建立聯絡,論證觀點?

    4.先敘後議,先議後敘,夾敘夾議?

    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們得出以下方法步驟:

    1.緊扣分論點精選一個或粗選多個;

    2.對案例進行加工,按照主體+處境+做法+結果幾要素進行加工。

    3.敘議結合,揭示事例與分論點邏輯關係

    【舉例】 分論點“良好政策能滋養公民理性”

    【步驟詳解】

    1. 閱讀材料,經過比較,我們篩選出國務院頒佈“限塑令”這一案例,作為論據。

    2. 對該案例進行整理加工,避免抄襲材料。

    主體:國務院

    處境:白色汙染(可省略)

    做法:頒佈“限塑令”,細化制度規定(規定塑膠袋使用規格、有償使用制度等)

    處境:引發公民爭議 ,群眾不理解

    做法:政府和市場作用相結合。政府:1.嚴格執行;2.宣傳教育引導;

    市場:對塑膠袋進行價格調節

    結果:平息爭議,促進公民理性思考,增強環保理念。

    例子加工完成:國務院頒佈“限塑令”,並透過細化制度規定、嚴格執行、開展宣傳教育等措施,讓公民理解了政策的意義,有效促進培養了公民環保意識和生態理念。

    3.適當分析,論證觀點。(敘議結合,揭示事例與分論點邏輯關係)

    分論點:良好政策能滋養公民理性。

    感情用事,衝動盲從,狹隘任性,走極端,不是“理性”;冷靜思考,理智分析,合理解決問題,是“理性”。“理性”是科學的思維方式,是崇尚科學精神的表現。(過渡)公民理性是公民社會成熟的標誌之一。有理性,才能合理表達訴求,透過正確的途徑解決矛盾,維護公共管理秩序;沒理性,則會盲從,莽撞,危害社會和諧穩定。(意義分析等)中國就出臺過一些促進公民養成理性精神和科學的思維方式的“好政策”。例如,針對白色汙染,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頒佈了“限塑令”,透過細化制度規定、嚴格執行、開展宣傳教育等措施,平息了爭議,讓公民理解了政策的意義,有效促進培養了公民環保意識和生態理念。

  • 2 # 朵朵佬爺

    試談‘有’與‘無’

    2018年國考地市級以下申論真題模擬作文

    南宋馬遠的《寒江獨釣圖》,只見一幅畫中,一隻小舟,一個漁翁在垂釣,整幅畫中沒有一絲水,而讓人感到煙波浩渺,滿幅皆水。這讓人想到《老子》裡的話:“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老子以人們居住的屋子為喻,他說一間屋子,開鑿門窗,修建四壁,只有形成虛空部分,它才具有一間屋子的良好功能。據此,老子提出了“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觀點,強調“有”與“無”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瑞麗花園小區的李奶奶,離開廣袤的田野,住進了單元樓,總覺得“喘不過氣來”。“有”與“無”給人們的啟示就是留白。

    留白,是我們制定政策必須具備的智慧。聯產承包責任制,這是一個被實踐證明有利於發展農村生產力的好政策,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這算是給農民吃了“定心丸”。但是,工作在農村第一線的同志發現,聯產承包責任制也遇到了令人頭痛的問題。例如:一家6個人種著3個人的地,收入窘迫。特別是每當看到鄰居張某家2個人種著9個人的地時,頗有怨言:“明顯不公平,就應收回重分。”還有的家裡有6畝地,兒子和孫子都在外地打工、上學。每年的秋收季節都是萬老漢最發愁的時候,繁重的勞動都得僱人幫忙。他想把地流轉出去,但因為地比較零散,收益也不高,流轉也很困難。村幹部本想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又敗了官司。某村支書無奈地說:“這樣一來,我們的壓力很大,看來村裡的土地調整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產生這種壓力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土地承包時,沒有留出機動地,無法調劑;二是土地承包政策規定過於嚴格,沒有留出靈活處理空間。試想,我們如果具有留白的智慧,制定政策時就會有超前意識,就能做到未雨綢繆。

    留白,是我們城市建設必須具備的理念。據有關部門統計,到2016年年底,中國大陸城鎮常住人口已達7億9298萬,比2015年末增加2182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57.35%。隨著中國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我們的城市到底應該建成什麼樣子?有兩種不同的作法, 一種是把人壓得“喘不過氣來”。X市近年來新開發的商品房小區,河邊花香草綠,綠柳成蔭,不少涼亭假山點綴其間。但仔細觀察便可發現,小區裡可供居民活動健身的空地卻十分有限,最大的一塊空地,只能容納30人共同活動。每次看到“芳草青青、留心腳下”的木牌時,李奶奶總免不了要叨嘮一句“景有了,可人沒了”。另一種是外華人的做法,17世紀的巴黎,一座橋樑扮演了今天埃菲爾鐵塔的角色,這就是新橋。新橋就好像是一個“新聞釋出中心”。巴黎人可以在這裡瞭解巴黎發生的大事小事,各種訊息都會在人群中迅速傳開。一些反映社會現象的歌曲也在此廣泛傳播,以至於產生了許多“新橋歌手”。新橋還一直是巴黎戲劇的中心。

    橋上還有購物活動。這不會太亂嗎?否。對比之下,哪一種模式更讓居民有幸福感、歸屬感和安全感?

    留白,是我們實現人生價值必須具備的思維。人生,需要留白。留白,是生活中智者的生存方式,是一種歷經俗事後方能擁有的大智慧,是返璞歸真後淡看花開花落的灑脫。這是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每日身處濁世喧囂,被柴米油鹽鞭趕著前行,被金錢、名利淹沒了本真。那些名,那些利,那些斤斤計較和放不下,揹負太多,太沉了,沉到不知不覺間讓人雙眼朦朧迷失了自己。所謂真正的幸福,不是名利榮譽縈繞,不是名車豪宅在手,不是錦衣玉食無憂。而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滿足感,它是心靈的自由,靈魂的愜意。

    愛情,需要留白。一直喜歡著簡單的東西,更可靠,更穩妥,更綿長,更有安全感。感情亦是如此,細水長流,簡簡單單的情感方能維繫的久遠。如雪小禪所說,“你若愛一個人,隔著山隔著水遠遠地欣賞著總是最美的,如此這般就夠了。”誠然,真正的愛,不是愛到荼蘼,歇斯底里。不是死纏爛打,轟轟烈烈。而是不濃不烈,不遠不近,留有餘地。在愛情中太過親密無間,總會生出罅隙,時間久了反而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沒有空間,沒有自由,沒有想象的感情只是一盤沙,抓的越緊,漏掉的也更多。言未盡,情已窮,愛情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如此,也許今天還十指相扣的兩個人,明天就已勞燕分飛。

    留白不只是一個詞語,它更是一種智慧,一種胸襟,一種氣度,更是一種生命從容、淡然的方式。惟願我們都能帶著一顆留白的心上路,在光陰裡扮演一個最從容的角色,就這樣,慢慢的,歌唱,行走。

  • 3 # 黑龍江中公教育

    在申論考試中案例型材料居多,考場內時間也有嚴格限制,如果考生能精準選取材料案例作為論據,是論證觀點的最佳捷徑。

    一、瞭解概念點

    1. 例證法:運用事例作為論據,敘議結合,以此證明分論點成立的論證方法就是“例證法”。

    3.選取數量:精選一個,挑選出來最典型的一個;粗選多個,即可以篩選多個羅列使用;

    4.例子標準:“典型”,即選取有效資訊最多的一個; “有效”,即選取與分論點最緊扣的一個。

    二、方法步驟

    確定好文章的分論點,我們就可以用例證法論證觀點了。那麼如何利用材料中例子論證觀點呢?我們應該帶著一下的問題去構思申論作文:

    1.材料中有哪些例子?

    2.篩選例子之後應該怎麼加工?

    3.如何將寫好的例子和觀點建立聯絡,論證觀點?

    4.先敘後議,先議後敘,夾敘夾議?

    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們得出以下方法步驟:

    1.緊扣分論點精選一個或粗選多個;

    2.對案例進行加工,按照主體+處境+做法+結果幾要素進行加工。

    3.敘議結合,揭示事例與分論點邏輯關係

    【舉例】 分論點“良好政策能滋養公民理性”

    【步驟詳解】

    1. 閱讀材料,經過比較,我們篩選出國務院頒佈“限塑令”這一案例,作為論據。

    2. 對該案例進行整理加工,避免抄襲材料。

    主體:國務院

    處境:白色汙染(可省略)

    做法:頒佈“限塑令”,細化制度規定(規定塑膠袋使用規格、有償使用制度等)

    處境:引發公民爭議 ,群眾不理解

    做法:政府和市場作用相結合。政府:1.嚴格執行;2.宣傳教育引導;

    市場:對塑膠袋進行價格調節

    結果:平息爭議,促進公民理性思考,增強環保理念。

    例子加工完成:國務院頒佈“限塑令”,並透過細化制度規定、嚴格執行、開展宣傳教育等措施,讓公民理解了政策的意義,有效促進培養了公民環保意識和生態理念。

    3.適當分析,論證觀點。(敘議結合,揭示事例與分論點邏輯關係)

    分論點:良好政策能滋養公民理性。

    感情用事,衝動盲從,狹隘任性,走極端,不是“理性”;冷靜思考,理智分析,合理解決問題,是“理性”。“理性”是科學的思維方式,是崇尚科學精神的表現。(過渡)公民理性是公民社會成熟的標誌之一。有理性,才能合理表達訴求,透過正確的途徑解決矛盾,維護公共管理秩序;沒理性,則會盲從,莽撞,危害社會和諧穩定。(意義分析等)中國就出臺過一些促進公民養成理性精神和科學的思維方式的“好政策”。例如,針對白色汙染,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頒佈了“限塑令”,透過細化制度規定、嚴格執行、開展宣傳教育等措施,平息了爭議,讓公民理解了政策的意義,有效促進培養了公民環保意識和生態理念。

  • 4 # 玉林中公教育

    申論答題,與材料內容密不可分。申論考試內容:綜合分析、歸納概括、貫徹執行、大作文等內容。這些內容跟原材料密不可分,如何從材料之找到更好的內容作為答題素材呢?這裡有幾個小技巧:

    首先,申論考的是能力。

    申論是考查考生是否能否看明白材料,從而明確出題人的出題意圖,明確材料所講的中心內涵,在機關中工作,閱讀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同每個職業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而在機關單位工作必須要掌握的就是閱讀能力,領導或是其他同事交給你一份材料,如果連最基本的材料都看不懂,更別提寫材料了。所以,要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閱讀能力提升了,自然就能看見出題人隱藏在材料中的答案要點,也自然就能在各種題目中獲得分數。那麼,就需要考生在臨近考試的最後這一個月中,多度多看,訓練自身閱讀材料的能力,可以採取看申論真題或模擬題的形式,養成看材料快準的特質,這樣在考試中也就佔得先機。正所謂“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其次,需要有歸納概括能力。

    為什麼要考查考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是因為在以後的工作中,經常需要寫一些總結材料,而總結的材料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需要彙集科室相關方面的許多材料檔案,需要借鑑,需要區分,而這些都是最日常的工作,所以,在申論中考查歸納概括能力,也是初步確定考生是否具備這種能力,讓考生概括材料中的要點,也正是這種意思。所以,考試需要鍛鍊自己的歸納概括能力,如果申論題目做的有些煩躁了,可以採取隨便看一段文字,用最簡單的詞句將其主要意義表達出來,最好寫在這段話的旁邊,久而久之,不知不覺中,遇到段落就有了去歸納和概括的意識,能力自然也會有所提高。學習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那麼,就需要考生們為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不要死讀書,讀死書。

    最後,還需要提出對策能力。

    實際工作中也常會遇到領導讓你去解決一件事情的時候,但是申論考試是文字考試,沒有辦法真正讓考生們去做一件事。所以,就讓考生們寫出來,如果自己遇到這種事情要怎麼辦?申論考試實則就是瞞天過海,出題人想要的答案其實已經給考生了,就在材料中,所以就擺在眼前的得分點,考生們千萬要抓住,不要蒙著眼睛想當然地去答題,公務人員講究一個“中庸”,不需要多麼創意的解決方式,況且可能考生提出的解決方式也根本無法在實際生活中實現,所以”材料為王”講得就是這個道理,需要在出題人的材料中去尋找得分點,切記胡編亂造。

  • 5 # 吉林中公教育

    一、結構完整、勻稱

    而文章結構佈局和卷面字跡標點一樣,展現給閱卷者的都是第一印象,並且這種第一印象不是表面印象,而是體現文章內在質量水平的內容印象,重要至極。對於1000—1200字的申論作文,文章段數安排和各段字數安排。

    文章可以分為六段,其佈局具體可為:

    第一段:引出主題,提出論點,100—200字,150字左右為宜。

    第二段:主體展開,分論點論證,200—300字,250字為宜。

    第三段:主體展開,分論點論證,200—300字,250字為宜。

    第四段:主體展開,分論點論證,200—300字,250字為宜。

    第五段:總結全文,昇華主題,100—150字。

    第六段:總結全文,昇華主題,100—150字。

    第五、六段落及各段的字數安排結構看上去會很勻稱,開頭結尾短小精悍引出或回扣總論點,分論點論述詳實字數相當。其中五段文章是常規寫法,考試時大多考生會採用這種寫法,照此書寫,並無不妥。但我們更建議大家採用六段的文章結構安排,六段文章安排段落稍顯多,如此排篇佈局下來也稱得上一片優秀文章佈局。

    二、內容安排

    也即是各段落分論點展開段。我們將其總結為策論文和政論文。寫作時可任選其一。

    (1)策論文:主要談對策建議的議論文。主要表現在標題和分論點上,表現為標題是主題詞+對策的形式;分論點若干個(兩個到四個)均談對策建議。

    【示例】

    合理安置農民工 引導與扶持並重

    第一段:結合材料,引出主題;

    第二段:簡要分析,引出觀點;

    第三段:分論點一:要進行政府無形的心理疏導,加強心裡認知、心理情感的調節。

    第四段:分論點二:要注重政府政策扶持,解決有形的社會問題。

    第五段: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2)政論文:偏重分析論證的文章;主要體現在標題和分論點上,表現為標題是主題詞+意義的形式;分論點若干個(兩個到四個)都是談意義的。

    【示例】

    培育積極心態構建和諧中國

    第一段:引出主題,提出論點。

    第二段:分論點一:培育積極心態,有利於實現個人幸福。

    第三段:分論點二:培育積極心態,有利於實現國家發展。

    第四段:分論點三:培育積極心態,有利於實現社會穩定。

    第五段: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中公教育專家所提供的這兩種寫作結構和內容安排只是申論文章中最基本的兩種寫作方法,希望考生熟練掌握,並在平時練筆中不斷進行創新和改變,從而順利實現心中夢想。

  • 6 # 柳州中公教育

    一、瞭解概念點

    1. 例證法:運用事例作為論據,敘議結合,以此證明分論點成立的論證方法就是“例證法”。

    3.選取數量:精選一個,挑選出來最典型的一個;粗選多個,即可以篩選多個羅列使用;

    4.例子標準:“典型”,即選取有效資訊最多的一個; “有效”,即選取與分論點最緊扣的一個。

    二、方法步驟

    確定好文章的分論點,我們就可以用例證法論證觀點了。那麼如何利用材料中例子論證觀點呢?我們應該帶著一下的問題去構思申論作文:

    1.材料中有哪些例子?

    2.篩選例子之後應該怎麼加工?

    3.如何將寫好的例子和觀點建立聯絡,論證觀點?

    4.先敘後議,先議後敘,夾敘夾議?

    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們得出以下方法步驟:

    1.緊扣分論點精選一個或粗選多個;

    2.對案例進行加工,按照主體+處境+做法+結果幾要素進行加工。

    3.敘議結合,揭示事例與分論點邏輯關係

  • 7 # 無為無不為之潛龍勿用

    公考中,大多數人覺得行測還行,只要速度不太慢,基本都能完成答題,難就難在申論,閱讀材料字數多、時間有限、讀不懂,讀不完啊,大量考生每次考完就會抱怨,但是申論閱讀是有方法的,不同的型別的材料閱讀方法不同,掌握一些有效的閱讀方法,便能有效讀懂材料,逃離讀不完、讀不懂的怪圈了。

    申論材料從內容上分為三種類型:資料型材料、案例型材料、觀點型材料。精英特速讀網針對這三種類型的材料進行了詳細的研究,針對每種型別材料,都專門設計不同的閱讀方法。要想把申論學好,真正理解和吃透材料,考生需須掌握這些閱讀材料的方法,來準確選擇要點。

    跳讀法

    跳讀法主要針對的是資料型材料的閱讀。什麼叫資料型材料?就是材料主要是以資料羅列來表達一個觀點。一般情況下,資料不重要,重要的是資料所要支撐的觀點或者所要描述事實。換句話來說,結論比數字更重要。既然資料描述的事實或支撐的觀點這麼重要,那他們出現在哪裡?很簡單,一般情況下,出現在資料的前一句或者後一句話上。不過在極個別情況下,資料也很重要,如果針對某組數字單獨命題,那麼這組數字就很重要了,所以考生要學會靈活處理。

    快速閱讀法

    快速閱讀也稱速讀、一目十行的閱讀方法。這種方法主要針對的是案例型材料,申論中60%-70%都是案例型材料,雖然案例、故事中包含大量的重要資訊、分點,但並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讀,考生在備考或考試中只需要利用快速閱讀法迅速抓住閱讀材料的幾個關鍵詞彙就可以了。快讀法的原則是:有哪個,找哪個,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推論進而得出命題人想要透過本則案例表達的觀點。

    快速閱讀法與其他閱讀方法相比有顯著的特點,閱讀速度快、省時、閱讀質量高,既能抓住事情的表面現象,又能抓住了材料現象背後的觀點和本質。小編建議大家在申論閱讀中多加運用此法,如你還沒有學會快速閱讀,不妨在精英特官網下載速讀軟體學習速讀,快速掌握速讀技能。

    精讀法

    精讀法,就是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去讀,如果一遍沒讀懂就要再讀一遍,不管幾遍,讀懂為止。精讀法主要針對觀點型材料。那到底如何精讀呢?大家可以透過抓五要素——主體(誰發表觀點)、物件(針對什麼現象發表觀點)、觀點(觀點的內容是什麼)、理由(為什麼有這樣的觀點)、本質(主要來自於物件、觀點和理由)來精讀閱讀材料。

    申論的本質是對給定材料的概括、提煉、加工。因此,要想在申論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必須提高對整體材料的把控能力。這種能力說到底,是要加強閱讀理解能力,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申論材料的閱讀從來不缺少速度與激情,只要你掌握了方法,自然能在文字中狂飆,輕而易舉找到答題關鍵,取得高分小意思。

  • 8 # 內蒙事考圈

    一、瞭解概念點

    1. 例證法:運用事例作為論據,敘議結合,以此證明分論點成立的論證方法就是“例證法”。

    3.選取數量:精選一個,挑選出來最典型的一個;粗選多個,即可以篩選多個羅列使用;

    4.例子標準:“典型”,即選取有效資訊最多的一個; “有效”,即選取與分論點最緊扣的一個。

    二、方法步驟

    確定好文章的分論點,我們就可以用例證法論證觀點了。那麼如何利用材料中例子論證觀點呢?我們應該帶著一下的問題去構思申論作文:

    1.材料中有哪些例子?

    2.篩選例子之後應該怎麼加工?

    3.如何將寫好的例子和觀點建立聯絡,論證觀點?

    4.先敘後議,先議後敘,夾敘夾議?

    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們得出以下方法步驟:

    1.緊扣分論點精選一個或粗選多個;

    2.對案例進行加工,按照主體+處境+做法+結果幾要素進行加工。

    3.敘議結合,揭示事例與分論點邏輯關係

    首先要讀好材料,在平時多積累!

  • 9 # 白山中公教育公考資訊

    在申論考試中案例型材料居多,考場內時間也有嚴格限制,如果考生能精準選取材料案例作為論據,是論證觀點的最佳捷徑。

    一、瞭解概念點

    1. 例證法:運用事例作為論據,敘議結合,以此證明分論點成立的論證方法就是“例證法”。

    3.選取數量:精選一個,挑選出來最典型的一個;粗選多個,即可以篩選多個羅列使用;

    4.例子標準:“典型”,即選取有效資訊最多的一個; “有效”,即選取與分論點最緊扣的一個。

    二、方法步驟

    確定好文章的分論點,我們就可以用例證法論證觀點了。那麼如何利用材料中例子論證觀點呢?我們應該帶著一下的問題去構思申論作文:

    1.材料中有哪些例子?

    2.篩選例子之後應該怎麼加工?

    3.如何將寫好的例子和觀點建立聯絡,論證觀點?

    4.先敘後議,先議後敘,夾敘夾議?

    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們得出以下方法步驟:

    1.緊扣分論點精選一個或粗選多個;

    2.對案例進行加工,按照主體+處境+做法+結果幾要素進行加工。

    3.敘議結合,揭示事例與分論點邏輯關係

    【舉例】 分論點“良好政策能滋養公民理性”

    【步驟詳解】

    1. 閱讀材料,經過比較,我們篩選出國務院頒佈“限塑令”這一案例,作為論據。

    2. 對該案例進行整理加工,避免抄襲材料。

    主體:國務院

    處境:白色汙染(可省略)

    做法:頒佈“限塑令”,細化制度規定(規定塑膠袋使用規格、有償使用制度等)

    處境:引發公民爭議 ,群眾不理解

    做法:政府和市場作用相結合。政府:1.嚴格執行;2.宣傳教育引導;

    市場:對塑膠袋進行價格調節

    結果:平息爭議,促進公民理性思考,增強環保理念。

    例子加工完成:國務院頒佈“限塑令”,並透過細化制度規定、嚴格執行、開展宣傳教育等措施,讓公民理解了政策的意義,有效促進培養了公民環保意識和生態理念。

    3.適當分析,論證觀點。(敘議結合,揭示事例與分論點邏輯關係)

    分論點:良好政策能滋養公民理性。

    感情用事,衝動盲從,狹隘任性,走極端,不是“理性”;冷靜思考,理智分析,合理解決問題,是“理性”。“理性”是科學的思維方式,是崇尚科學精神的表現。(過渡)公民理性是公民社會成熟的標誌之一。有理性,才能合理表達訴求,透過正確的途徑解決矛盾,維護公共管理秩序;沒理性,則會盲從,莽撞,危害社會和諧穩定。(意義分析等)中國就出臺過一些促進公民養成理性精神和科學的思維方式的“好政策”。例如,針對白色汙染,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頒佈了“限塑令”,透過細化制度規定、嚴格執行、開展宣傳教育等措施,平息了爭議,讓公民理解了政策的意義,有效促進培養了公民環保意識和生態理念。

  • 10 # 祥雲147988705

    申論考試一律是踩點得分,所以拿筆劃關鍵詞,這是一切的基礎。結合材料就是在關鍵詞要點後面,引用概括材料的語言,加以論述

  • 11 # 松原中公教育

    忠於材料是做概括題的要求,文章寫作一般要求是:參考給定材料,不拘泥於給定資料。如果是話題作文,一般都是依據話題,再結合材料內容做引申,最關鍵的就是要申請題意,比如:2011年國考以弘揚黃河精神為主題,結果你要是寫如何治理黃河就屬於偏題;如果是命題作文,命題人的寫作意圖就比較明顯了, 一般是不會寫偏題的。只要不偏題,論點選擇的範圍就比較廣。

  • 12 # 心竺公考齊校長

    心竺公考,你的專屬智慧老師

    心竺公考團隊老師,研究申論10年,參與過多次申論閱卷,我來針對你這個問題談談

    小姐姐直接把影片搬來了,直接學習吧

    如何融合19大寫申論

    如何根據材料歸納總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火影忍者》動畫片中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