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大眼萌
-
2 # 開心爸爸的日記
答案是算啊。不管具體的親子活動定義是什麼,從孩子的角度來說,有這麼幾點就可以稱得上是親子活動了。
1有家長的陪伴
這是親子活動最重要的一點,家長的陪伴。現在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大部分孩子擁有的都是“假父母”,只有在親子活動的時候才能夠真正的在一起,真正的享受家庭的和睦,家庭的美滿。
2有自己的努力
親子活動主人公是孩子,註定了在活動中孩子是主角。不管是有什麼挑戰或者是有什麼困難,在可能的情況下還是讓孩子自己去動手。透過自身努力然後完成的活動才算是屬於孩子的親子活動。
3有自身的收穫
雖然不提倡這個,但是每個父母還是希望在活動中孩子能夠有自己的收穫。開闊了眼界也算,陶冶了情操也算,有了某項能力也行。
然後我們來看題目,帶著孩子去買菜(有家長的陪伴,有自己的努力),洗菜(有自己的努力,有自身的收穫),做飯(有自己的努力,有自身的收穫)。這完完全全就是一個好的親子活動的樣板麼,家長和孩子一起,孩子又動了手,還有最後的收穫,簡直就是完美!
-
3 # 快樂帶娃
我覺得是。我認為所謂親子活動是父母陪孩子一起參與的各種活動,在參與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形成默契,體會其中的樂趣,從而給孩子的童年留下美好回憶。買菜、洗菜、做飯使孩子在這過程中體會家的溫暖,熟悉父母做飯的流程,享受美味的飯菜。這是一項很好的親子活動。
-
4 # 張贏SMiLe育兒寶貝
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正面的事,這就是親子活動的。
我同時也很贊同透過一些家務進行親子活動。
1.家務是天然的親子活動
一般的親子活動都需要策劃、準備道具、完成既定目標。
而家務親子活動只需要跟孩子一起做就行了。不需要策劃,只選擇適合孩子做的家務就可以了;不需要特別準備用具,家裡有現成的;不需要根據目標設定細節,比如家務必然會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等。
2.家務會給孩子更多
從小做家務的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會更清晰,更明白事理。等孩子到了學齡期,絕不會因為功課緊張而不做任何家務,這二者本身也是不衝突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功課忙,沒時間做家務,那是因為孩子不會,不是沒時間做,而是沒精力學,所以一些簡單的家務還是要從小去鍛鍊的。
-
5 # 茵你而淳在
當然是親子活動。而且這個過程對於孩子來說,不僅僅是生活的鍛鍊,更是自信心的培養。我經常帶著孩子一起買菜,在買菜的過程中,孩子會有各種觀察,比如賣菜的老伯伯很會算數,比如賣肉的叔叔刀工真好,賣水果的阿姨真熱情……孩子有時候比大人觀察得更多更仔細,透過買菜這件平常事,瞭解世事民生,瞭解生活,是一個非常好的生活教育途徑。洗菜也是孩子非常樂意做的,而且做得很認真。其實,只要父母放手給孩子做,不要指指點點,不要嘮叨指責,孩子都會很願意參加家務活動的。他會覺得這是父母對他的信任。而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也可以一邊和孩子一起做,一邊聊天,對增進親子感情非常有效呢!
回覆列表
我覺得是,並且是很好的親子活動。
既可以有親子活動的交流和互動,並且還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家務當中來,有雙重的好處!
孩子做家務的意義對大人來說,家務似乎只是苦差事。不過,讓孩子從小練習做家務,不僅能為父母分憂解勞,對他未來的發展也有相當大的幫助。
1、幫助孩子練習動作技能。
不同的家務可運動到不同的部位,疊衣服可練習到小肌肉,擦地板則可運用到大肌肉。
2、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做家務看起來似乎只是簡單的重複性動作,但讓孩子先從和自己相關的事情做起,再擴充套件到其他家人,從小學著為家中盡一份心力,便可培養出責任感。因為家務本就是家中每個人的共同責任,整理自己的東西更是責無旁貸,大家生活在一起,自然都有責任參與整理和打掃。
3、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還能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雖然年紀還小,不能做得很完美,但在練習的過程中,孩子會發現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所以從中獲得自信。
4、培養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剛開始學習做家務,一定有做不好的時候,但是媽媽不需要著急,在練習過程中,孩子會觀察媽媽的做法,媽媽也可一步一步地進行示範講解,讓孩子透過模仿媽媽的動作來完成家務,這樣能讓孩子思考“怎麼做才能做得好”,進而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5、讓孩子練習分類與收納。
家務中除了常見的打掃、清潔外,也包含了許多收納整理的部分,這個部分可讓孩子練習分類與配對等收納能力。例如襪子手套要一對一對地折在一起,還要將衣、襪、裙、褲等衣服根據屬性放進不同的抽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