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到底是怎麼了,是我們的世界觀變了,還是它們值錢了!
22
回覆列表
  • 1 # 誰的世界沒有風和雨

    有人說明星片酬高是市場經濟,是你情我願的民事行為,大家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有人敢給這麼高的價格說明還是有需求的。

    這句話很對,但基本上是一句正確的廢話。我們需要追尋的是市場經濟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讓市場有這樣的需求。

    為什麼人們要看明星,為什麼范冰冰/黃曉明出演的電視劇比張三李四出演的電視劇要更火,看的人更多。

    一方面是大家在心裡上對范冰冰等人演技的潛在認可——這個明星基本靠譜,另一方面是從眾心裡,人們很容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做出順應潮流的舉動。更深入的來說這是一種潛意思的自我保護的行為,因為獨立特行更容易鶴立雞群,成為突兀的靶子。

    導致的結果就是極少數的明星聚集了大部分的注意力,使得其成為稀缺資源——這是市場經濟的本質。

    但是明顯可以看到,當前明顯畸形的明星片酬已經超出了市場經濟可以解釋的範圍。好萊塢面對的是全球市場,其票房價值與國內的電影電視劇不可同日而語。

    舉例來說,作為全球最賣座的電影《阿凡達》的票房超過27億美元,相當於180億人民幣,而中國產有史以來最高的影視作品是《美人魚》票房為33億人民幣。

    在這樣的票房下,國內影星的片酬卻和好萊塢相差無幾,這樣的現象是無論如何都和市場經濟無關了。

  • 2 # 曾念群

    好辛辣刺激的話題。

    先做否定回答,明星是要臉的,而且太要臉了。明星首先要臉,沒臉,或者說沒好看的臉,長得更一坨翔似的,一切都白搭。所謂看顏的時代,吃瓜群眾首先看的就是你的臉,臉不夠要看,對不起,哪涼快哪裡去。

    這方面我要說的是,明星太要臉了,有時也是畫地為牢。是的,臉是你走上星圖的敲門磚,但不能全靠臉,處處把臉貼到你眼前,只要臉美美的那面,而不顧臉作為影視形象的塑造功能。

    比如《戰國》裡的景甜,滿屏她自以為美美的大特寫,有什麼用,只會讓電影變得難看,讓故事崩盤,淪為爛片。後來的《長城》也是,把好萊塢和中國帥臉都請來了,就為了粉飾女主角一張臉,結果成了賠錢貨,賠了六七千萬美金。

    正面點的案例也有。記得趙薇在拍《畫皮》時,導演要她“毀容”,她死活不幹,太愛美了,接受不了自己臉被“毀”的樣子,權宜之下,於是有了白臉血淚的造型,這已經是她當時最大讓步。可是到了《畫皮2》時,嚐到《畫皮》成功的甜頭,她參悟了,主動表示可以“毀容”,於是有了面具公主的形象。《畫皮》是趙薇演技的分水嶺,打那之後,我們發現“小燕子”會演戲了。

    當然,不是說“毀容”就好,而是說,你要放得下自己本來的那張臉,這樣才能用自己的臉去為角色服務,一切圍繞著自己的臉轉,拍出來的永遠是平面的PPT美圖,而非影視角色。演員必須有千面,只有放得下自己的臉,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臉,藏起自己的臉,進入到角色中去,為觀眾塑造更多的臉,才能真正地為自己長臉,才能擁有一張具有生命創造力,以及藝術和人格魅力的臉。

  • 3 # duofu157683984

    所以國家文化部,廣電總局整治,整改影視圈,娛樂圈,對那些人品差,喪失道德,喪失民族意識明星給予辭退,對有些臺灣藝人在大陸賺錢對大陸冷漠的藝人,如林心如式的臺灣藝人必須辭退

  • 4 # 偏偏翩翩

    明星製造緋聞才能紅,至於臉面有什麼可在乎的,像景甜,舒暢這種零緋聞的自然很難紅。緋聞越多,越露骨,才越有話題度。

  • 5 # 影評聊齋

    你怎麼定義不要臉呢?如果為了利益為了錢放下面子那是應該的,因為錢是管自己吃喝拉撒的。

    明星要臉了,也只能換來你這樣的觀眾一句不痛不癢的誇獎,有什麼用呢?比如蔡少芬懷孕拍攝甄嬛,楊穎摳圖。大家都誇菜敬業,可是如果真的意外了,那損失的可是她自己和她的家庭幸福。演員拍戲為了什麼?賺錢。就算摳圖,省時省力最重要的是規避危險掙的還不少,那為什麼何樂而不為呢?哪個演員上班真的是為了折騰自己折磨自己就為了給觀眾取樂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小米5s與小米5x?